美國江河日下

9.11恐襲20週年的見證

花俊雄
(旅美評論家)


2001年9月11日晨,「基地組織」的自殺式襲擊者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上紐約象徵資本主義大本營的地標性建築--世貿中心「雙子塔」,一架撞向象徵美國帝國主義司令部的五角大樓,另一架據說原本要撞擊白宮的客機,因為機組人員和乘客反抗,進行搏鬥,在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鎮墜毀。事件共造成近三千人遇難。同年10月7日,美國藉由阿富汗塔利班窩藏「9.11事件」的罪魁禍首賓.拉登對阿富汗發動戰爭,並在同年年底推翻了塔利班政權。

小布希的如意算盤

阿富汗素有「帝國墳場」之稱,19世紀和20世紀,英國和蘇聯分別折戟於此。不過,小布希自信地認為美國不會重蹈覆轍。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除了名義上的「反恐」,還有三個深層原因:首先,小布希政府希望對伊斯蘭國家進行「文明改造」。美國認為大中東地區之所以不斷出現恐怖主義和極端思想,主要是因為獨裁專制,由此提出「大中東民族改造」計劃,妄圖用西方模式重建阿富汗。其次,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和西亞交接的十字路口,控制這一區域是美國地緣政治擴張,遏制中、俄的需求。最後,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稀有金屬,據估計阿富汗的礦產資源高達五萬億美元左右,令美國資本家垂涎。

2002年4月,以美國為首的軍隊初次擊潰塔利班的幾個月後,小布希在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發表講話時,提出了在美國的監督指導下重建阿富汗的設想。當小布希憧憬著重建阿富汗「藍圖」時,他可能未曾料到美國歷屆政府未來「苦心」經營近20年的國家,竟會在短短數十日內崩塌。自今年8月6日發起總攻,佔領阿富汗的第一個省會城市後,塔利班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全國,8月15日已兵臨首都喀布爾。而在塔利班進城前,阿富汗總統加尼已捲款出逃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軍扶持的阿富汗政府全面土崩瓦解。

美國耗費20年、斥資兩萬億美元扶植的阿富汗政府,在面對塔利班的攻勢時,為何以令人震驚的速度「一夜潰敗」?美國國會設立的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組於今年8月16日發佈的一份題為《我們需要學到什麼:阿富汗重建的20年教訓》的報告,或許揭露了部分答案。該報告指出,在阿富汗重建方面,首要的教訓就是缺乏一以貫之的戰略,即美國政府中沒有一個單獨的機構能夠統籌管理重建阿富汗的戰略,「不合理的分工導致了戰略的薄弱」。美國從來沒有確定一個連貫的、可實現的戰略。到2002年,幾乎沒有「基地組織」的追隨者留在阿富汗。美國及其盟友只好與塔利班作戰。因此接下來的20年裡,阿富汗戰爭的作戰目標是那些與9.11無關的人。

曾在小布希、歐巴馬任職總統期間,擔任過他們的阿富汗事務顧問的陸軍中將道格拉斯.盧特,在2015年接受採訪時曾說過:「我們對阿富汗從根本上缺乏理解--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阿富汗做什麼」,實際上,在對阿富汗背景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想要展開「國家建構」只會錯漏百出。特別監察小組的報告中提到,美國官員經常將權力交付給錯誤的人,如那些掠奪民眾,或將美國援助從預期接受者轉移出去的權力掮客,以使他們及其盟友中飽私囊,壯大權力。此外,美國政府還笨拙地將西方技術官僚模式強加於阿富汗經濟機構;訓練當地安全部隊使用他們並不瞭解的先進武器系統等。

「國家建構」抑「國家解構」

「國家建構」戰略模糊,缺乏對當地背景的瞭解,所帶來的結果也是災難性的。《紐約時報》分析指出,在美國督導下建立的阿富汗政府無法滿足公民最基本的需求,腐敗猖獗,數億美元的重建和投資資金被竊取或挪用。它的政令無法延伸到首都喀布爾和其他主要城市之外的地區。而正是在那些阿富汗政府觸及不到的地區,塔利班承諾修建新的學校、政府中心、道路和橋梁,爭取到民眾的支持。

在「國家建構」的過程中,阿富汗部落意識較強,教派紛爭和民族對立現象嚴重,美國推動的競爭性民主反而激化了部族矛盾,導致阿富汗深度分裂。美國所謂的「國家建構」從任何一個方面都未達到預期目標。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斯蒂芬.沃爾特反思道:「按照我們的設想改造阿富汗是徒勞的。歷史表明,外國強加的政權更迭很少能帶來民主,尤其是在那些貧窮、大多是文盲、種族分裂和衝突不斷的社會。」

美國扶植的阿富汗政府迅速垮台,美軍倉皇撤離,宣示美國以西方模式改造阿富汗的「國家建構」以失敗告終。從美國進軍阿富汗之後美國再也沒有遭到像9.11那樣的大規模恐襲,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至少在「反恐」方面是成功的。小布希於2001年9月20日在國會發出這樣的豪言壯語:「這是一場我們從未見過的漫長戰役……在找到、制止和擊敗全球範圍內的每一個恐怖主義組織之前,這場戰爭不會結束。」因此,我們不得不追究美國全球反恐戰爭到底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美國的反恐戰爭不只聚焦阿富汗,它在其他地方也用類似手段:在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在敘利亞、伊拉克邊境用導彈襲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在巴基斯坦境內發動無人機打擊等。人們可能會從不同角度評價這些戰爭行動,但至少從全球反恐角度而言,某種程度上它們確實失敗了。儘管「基地組織」、「伊斯蘭國」遭受重創,賓.拉登、巴格達迪等恐怖分子頭目也死於非命。但這些恐怖組織與其說是被打垮,還不如說是被打散,而大大小小的新「賓.拉登」們如割韭菜一樣,在被一輪輪打擊後仍然不斷地冒出來。

在美國國務院網站可以搜索的最新《反恐形勢國別報告(2019)》(發表於2020年6月)也承認:儘管取得了一些成功,全世界範圍內的恐怖主義威脅仍然持續,「伊斯蘭國」雖然失去了其領導人與根據地,但已習慣通過其分布全球的分支,激發其追隨者發動襲擊。就在美軍即將撤離阿富汗期間,「伊斯蘭國」分支「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恐怖分子在喀布爾機場門口製造了一起爆炸,導致包括美軍在內的170人死亡,從而為這一論斷提供了一個沈重的最新註腳。

極具諷刺的輪迴

美國反恐戰爭不但「無效」,而且成本高昂、代價巨大。據美國布朗大學的戰爭成本項目2021年9月1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統計,僅從2018-2020年,美國在85個國家參與過軍事性質的反恐活動。而此類反恐行動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衝突地區民眾的反美情緒,進而助長了恐怖組織的招募行動。報告稱,「9.11事件」後長達20年的戰爭已經使美國損失了大約八萬億美元,導致約90多萬人喪生。八萬億美元預算包含「9.11」後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也門等多國戰爭的總預算成本和未來需要支付的義務開支,而死亡人數中則包括美國軍人、盟軍戰士、反對派戰士、平民、記者和人道主義援助人員。顯然,這些人中美軍只是極少數,受害的多數是被殃及的平民。而那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被炸毀的建築、被損害的設施以及被耽擱的發展機會,並沒有被納入損失。

2021年8月30日,最後一架美國空軍C-17運輸機從喀布爾起飛,把阿富汗留給了20年前被美國人趕下台的塔利班,完成了極具諷刺的輪迴。以這樣的方式「紀念9.11事件20週年」是美國人怎麼也想不到的。

美國花了10年時間(2001-2011年)於2011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比拉爾市鎮擊斃賓.拉登之後,56%的美國人說他們支持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美國沒有見好就收,及時撤離,這是其重大敗筆。相反,美國再花10年(2011-2021年),力圖「標本兼治」,重塑阿富汗,期望將西方的「普世價值」輸入阿富汗。就此目標而言,美國根本失敗了,從此陷入曠日持久的泥淖,極大地牽制了美國的全球戰略從而逆轉了美國的國運。

英國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20世紀結束時曾說,21世紀發展最須注意美國在最初20年是否走向衰落。他的話果然應驗。2001年「9.11恐襲」,美國第一次被伊斯蘭聖戰擊敗;2021年,美國從阿富汗狼狽撤軍,第二次被聖戰所敗。美國兩敗,反映了美國的興衰。

眼前的美國,成為英國和蘇聯之外另一個無法在落後國家阿富汗取勝的帝國;是一個無法打贏抗擊疫情的國家(儘管它擁有全球最多和最先進的疫苗);是一個無法阻止暴力分子衝擊國會的國家;也是一個無法阻止煽動家入主白宮的國家;美國甚至不能使人民相信政府、相信科學。

拜登總統極力為撤軍辯護,但撤軍的倉皇無序使不少美國人不相信他。他的民調滿意度在撤軍後大跌,據538(一個專注於民調分析,政治、經濟與體育的博客,網站於2008年建立,其名稱來自美國選舉人團的數量)的綜合民調顯示,8月30日,民眾對他的不滿意度超過滿意度,到9月10日,不滿意度為48.6%,滿意度45.8%。美軍狼狽撤退,特別是軍方和情報誤判,以為美軍撤離後阿富汗政府還可維持數年,這樣的失誤令人無法接受。難怪北京認為,阿富汗事件進一步證實美國已江河日下。

中國剛好在21世紀頭20年崛起。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全球化的大門隨之打開,對外貿易大增,經濟也急速成長;到201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樣在前10年,美國於9.11恐襲後,將資源及注意力投向反恐戰爭,對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戰消耗了大量資源,對內政輕忽,科研和教育相對被忽視,經濟則停滯不前。

中美兩國經濟的消長

21世紀第二個10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然後用了10年,經濟才恢復;中國雖然也受金融海嘯衝擊,但仍能維持高度經濟增長,2008-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6%、9.3%、10.6%和9,5%,而美國始終徘徊在2-3%,兩國經濟此消彼長。直到習近平2012年上台,中國挑戰美國的形勢已經形成。

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GDP從2001年4.7萬億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23萬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也在中國「入世」後持續增大。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從2001年的830億飆升至2020年的6,787億美元。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總量可能在10年左右超越美國。

中國經濟增長也使其有能力改變全球經濟。2013年中國推出促進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意圖鏈接整個亞洲大陸和中東、非洲和歐洲的經濟建設。

21世紀進入第三個10年,中美競爭將更激烈,結局如何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問題。

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鮮少外患,因此2001年的「9.11恐襲」就顯得特別創巨痛深。

2021年「9.11事件」20週年前夕,拜登總統發表講話,緬懷了在襲擊中喪生及受傷的人,對冒險執行救援任務的消防員、護士和許多其他協助者表示敬意。他呼籲美國實現民族團結,稱這就是美國面對逆境的最大力量,必須對彼此有基本的尊重,對彼此和這個國家有信心。

20年間,四屆美國總統在紀念9.11事件時都重複強調一個詞,「團結」。諷刺的是如今的美國早已今非昔比,社會加速割裂,愈發難以彌合,令「團結」成了一種「9.11念想」。9月10日,美國NBC新聞網就指出,「9.11事件」曾經使美國人團結起來,但20年後的現在,美國呈現日益分裂。

同日,NBC一項民調也顯示,「9.11事件」發生後,高達72%的美國民眾認為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持反對意見的人只有11%。但現在,這些數字幾乎完全相反。只有29%的人認為美國處在正確的軌道上,63%的人認為國家位於錯誤的軌道上。

2001年9月12日,美國曾擁有過空前團結一致的景象。2021年,眼見著美軍從阿富汗令人難堪的撤軍行動,加上由於國內政局種種齟齬,美國仍深陷新冠疫情中,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似乎正在經歷一場信心危機。美國總統呼籲全國團結之際,關於新冠疫情防控、用槍、墮胎權利等問題造成的政治分歧卻日益撕裂美國。

林肯總統說:「家庭不睦,萬事不興」,這是拜登總統眼前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