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KUS成軍宣告印太時代堂皇登場

從澳洲毀約與法國召回駐美、澳大使說起

程珊
(資深媒體人)


今年9月16日,美國、英國與澳洲宣布締結“AUKUS”協議,作為三國軍事技術交換的基礎。澳洲總理隨後宣布終止與法國簽訂的12艘潛艦購買合約,隔天,法國總統馬克宏召回法國駐美與駐澳洲大使。華府才在阿富汗狼狽撤軍,連累西方盟國不到一個月,再度引發與歐洲國家的外交危機,而澳洲不惜廢止龐大軍購合約以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這起潛艦毀約事件,更證實了全球地緣政治的「東升西降」。

有錢買不到的核潛艦技術

“AUKUS”協議又稱印太安全聯盟或三方安全夥伴,這是繼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與紐西南以情報安全為目標而成立「五眼聯盟」後,美國與澳洲之間更進一步,實質在國防軍事技術上的合作。因此,這個協議才宣布,澳洲就廢止向法國購買12艘柴油動力潛艦的「世紀合約」,立刻轉身向美國購買八艘核子動力潛艦。權衡現今印太局勢,儘管冒著毀約引發的外交危機和鉅額賠償,坎培拉當局這個抉擇或有些急促,卻不令人意外。

華府不僅承諾要將核動力潛艦技術轉移澳洲,並將協助澳州海軍從零開始建立一支陣容堅實的核動力潛艇部隊。這對坎培拉當局而言,不啻「天下掉下來的禮物」;因為根據國際核武禁擴條約,除了擁核的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可擁有核子動力船艦外,數十年來,未見哪個國家跨越這道防線。英國能製造核動力潛艦係拜美國之賜,美國1958年簽訂合約,轉移技術給英國,協助英國發展核子潛艦,此後,美國未曾與其他盟邦分享,後來的核武禁擴條約也限制了其他國家擁有潛艦。因此,澳洲怎麼算,都很划得來,核動力潛艦的技術「你有錢買不到」。

坎培拉當局終止與法國軍購合約一點都不遺憾。法國召回駐澳大使後,澳洲總理莫里森甚至振振有詞,說法國的柴油動力潛艦已經過時,不符需求,而且造艦進度一延再延,原本預期2030年要交第一艘潛艦,後延至2035年,12艘全數抵澳,恐怕將是遙遙無期。另外,造價不斷追加,以至每一期的合約都得跟著修改,取消合約前的總價已經攀升到560億歐元,莫里森總理特別聲明,他早在6月中旬就親自跟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法國潛艦的問題很多,澳洲國會抨擊聲浪大,變數太多,彼此要有心理準備。

華府從背後捅了馬克宏政府一刀

拜登與莫里森、強森等人,在今年6月G7會議時就已經達成三方安全夥伴協議,拜登向莫里森保證,美國一定會在人工智能、網路技術、水下系統、遠程打擊能力與英、澳分享信息和技術。白宮的承諾澳洲夢寐以求,自成立五眼聯盟以來,甚至更早,澳洲就一直期待著與美國建立更深厚更實質的連結。法國媒體直接挑明澳洲有很強烈的中國威脅感,中國在南海宣示主權,一帶一路急速推進帶給澳洲極大的壓力,深恐中國的海洋勢力壓境,只是澳洲的軍力有限,尤其海軍柯林斯級的潛艦早該汰換,面對中國094、095、096核動力潛艦,根本無招架之力,此時此刻,甚至在可預見的將來,澳洲最需要的盟邦是美國。

近兩年來,中國以禁運煤碳、鋼鐵、提高葡萄酒與牛肉進口關稅制裁澳洲,中、澳兩國經濟與外交關係惡劣,背後都有華府的影子。川普時代的「五眼聯盟」是美國聯合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共同對付中國,最具體的例子就是華為事件。川普時代白宮把火力放在貿易戰,直接打美中經貿大戰,拜登上任後,不僅貿易戰沒鬆手,索性將第一島鏈延伸至整個西太平洋,印太地區東南這一塊由澳洲把關,因此在西太平洋部署可以一直深藏水下的核動力潛艦,本來就在美國的國防視野裡,坦白講,美國根本無需「攔胡」、「搶單」,有這麼多的益處和這麼大的誘因,坎培拉當局怎麼會錯過?

至於「被毀約」的法國必須做出反應,由總統簽屬召回大使是第一步,外交部長屢次在媒體以「被捅了一刀」、「謊言」、「騙局」、「嚴重信任危機」表達法國的憤怒,雖然毀約的是澳洲,但明眼人都知道法國是被美國從背後捅了一刀,設局欺騙的也是美國。然而,西方盟國不是才剛剛被華府的粗暴猛烈手法拖下水嗎?拜登未與盟國商議就倉促從阿富汗撤軍,至使北約盟國狼狽不堪,從喀布爾機場落荒而逃,連本國的公民都來不及撤離。美國的粗魯作風一而再、再而三,法國人還得忍受嗎?將軍事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的美國,難道這麼輕易就離棄歐洲甚至北約的盟友嗎?

從五眼聯盟、“AUKUS”到美國、印度、日本、澳洲舉行的四方安全會議,不都是某種程度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上個世紀中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對峙著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華沙公約組織」跟著解散,部分東歐國家順勢加入北約,這20年來,北約多國部隊跟著美軍入侵阿富汗,驅離塔利班;20年後,北約多國部隊幾乎是被塔利班給驅離了。拜登政府於是在印太另起爐灶,將那條第一島鏈往西延往南伸。至此,美國的西方盟友明白了所謂的「後美國時代」並非美國已經衰弱,而是要從世界警察的格局轉至區域警察,美國終於遇上了對手--中國。

扯美國後腿的法國

美國擺道法國出於劍指中國,“AUKUS”釋出了核動力潛艦交貨前,澳洲承租美國核動力潛艦的可能,即在往後18個月的規劃期間,由美國海軍組成的核動力潛艦部隊,可能依三方協議部屬在澳洲海域。美國將可藉著澳洲海域和水下流動,劃出在印太大空間裡的勢力範圍,這個比南中國海更寬廣、更難以劃界的大空間,核動力潛艦部署將卡爾施密特的「大空間」概念發展到了無限流動的層級。

從這個維度看來,拜登和川普一脈相承,民主與共和有著同樣的美國霸權夢,結交盟友和樹立敵人同時進行,過去有冷戰的敵人、文明衝突的敵人,現在則是可能威脅其霸權的對手,要不,換個民主與獨裁對抗的說法,如今,世界又回到「陣營時代」,而台灣政府處在華府這一陣線的最前沿,無論水下或空中。

再回到「苦澀的法國」來觀察新冷戰地緣政治的版圖劃分。幾乎在同個時間點上,巴黎當局宣布法國的印太政策,這個布局之所以不會令人感到突兀,乃因法國在太平洋特別在南太平洋仍有數個屬地,君不見這一年來法國的航艦悄然穿越台灣海峽,引起北京當局嚴正抗議,而法國國會的友台小組也將於今(2021)年10月初訪台,正面回應不再「韜光養晦」的北京。法國與美國的關係從上世紀中葉起就不十分融洽,儘管美國曾在兩次大戰出兵拯救法國,戴高樂總統可稱為西方世界不受美國指揮的國家元首,是第一個與北京建交的西方國家,冷戰期間法國也沒有斷絕與克里姆林宮的聯繫,甚至到美軍入侵伊拉克,法國依舊扮演著「扯美國後腿」的角色。

就算國力不如從前,法國仍是歐盟的龍頭之一,也因此,回應這紙被撕毀的潛艦合約,歐盟主席范德萊恩要求重新檢討與澳洲的商貿談判,甚至要求歐盟態度強硬,嚴格對待澳洲農產品輸入問題,范德萊恩這個宣示表達了歐盟是個共同體,不會讓法國獨自承擔苦果。范德萊恩不久前才宣布歐盟應該要朝向軍事防禦自主,而不單只是個人流、物流通行的單一市場結構。歐盟主席這些發言點出了一盤散沙的歐盟在「印太時代」來臨時,勢必要調整航道。

事實上,歐盟在地緣政治上的軍事挑戰離印太地區十萬八千里,歐盟自家門前就有多重威脅:俄羅斯帶給烏克蘭和波蘭的威脅、土耳其帶給希臘的威脅,還有西歐境內未停息的恐怖主義威脅等。如果歐盟不想要繼續仰美國鼻息,就得要有足夠的內聚力,而光這一點就很難達成。在軍事防禦方面,歐盟內部更是分歧,首先,歐盟成立的初心是為了彼此別再為疆界、族群而自相殘殺,因此以經貿和居民交流為主,軍事措施是為了維和、人道,不是戰爭。最明顯的例子是法國為迎戰恐怖組織出兵撒哈拉沙漠時,曾以反恐之名向德國提議參與計畫,這項提議立刻就被梅克爾回絕了,戰爭代價沉重,德國人幾代都還不完。

印太時代堂皇登場

白宮當局當然不能過分得罪巴黎「盟友」,別忘了法國將從明年1月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好不容易回到北約,好不容易才恢復跟美國的融洽關係,美國還需要法國這個西方盟友在非洲稍稍抗衡中國,特別在原物料和稀土礦產方面,法國與過去的殖民地國家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中非和西非國家的軍政高層習慣跟法國打交道,不見得會吃中國人那一套。因此,拜登肯定要和馬克宏通電話,解釋也好,道歉也好,總之,大家心知肚明,拜登挑在這個入秋時節展現大動作,一來為了轉移阿富汗撤軍的狼狽罵名,二來重整白宮領導威信,當然,主要在鋪排印太時代的堂皇登場。

不過,美國滑過核武禁擴條約為澳洲造八艘核動力潛艦,此舉留下個難以預期的伏筆,核武禁擴條約可能失去效力,如同給了伊朗、莫斯科與中國「入門票」,全球核武競賽恐怕會因此進入另個恐怖平衡階段。我們這個已因過度開發而耗竭的地球,已無力承受因維繫一個霸權而可能帶來的核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