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和守義 缺憾還天

評《堅毅之路一一吳敦義》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唯反攻大陸已成歷史,解放台。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為台海掀波濤。
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

吳敦義改寫《沁園春.雪》


做為50年前蔣經國刻意栽培的台籍菁英,少年得志,清廉自持,一生在台灣政壇活躍,歷任黨政要職,最後卻在距離總統大位咫尺之遙,功虧一簣,對這樣一位政界風雲人物,究竟要如何作歷史評價?而他自己又如何自我定位?是個值得深入探討卻又難以定論的議題。

在卸任黨政公職近兩年後,由吳敦義本人口述、楊艾俐採訪撰文的《堅毅之路--吳敦義》,給了我們大部分答案,雖非就此定論,至少已八九不離十。

與孫運璿張忠謀郭台銘並列

此書由台灣出版界巨擘「天下文化」《遠見》雜誌出版,資深媒體人楊艾俐採訪執筆,憑著楊艾俐過去曾撰寫《孫運璿傳》、《l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郭台銘霸業》的經歷,本書的出版,不論內容如何,已將吳敦義的身價地位,抬上台灣政經界一定的歷史高度,口述者與撰文作者的意念用心自不待言,讀者閱後的心領神會亦自有其論斷。

楊艾俐以夾敘夾議的方式描述吳敦義,有別於她過去的寫作方式,既有客觀的採訪聽聞紀錄陳述,又摻雜個人的主觀評價和論述,可說開創了口述歷史的先例,相當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口述者的心境和懷抱,又能避免陷入過於主觀的片面之詞。

以國史館近年出版的已故前總統府資政曾永賢口述歷史《由左到右六十年》為例,單憑曾永賢單面引述張愛萍弔輓沈之岳「一事二主,兩邊無傷」,即主觀論斷沈之岳為雙面諜一事,就曾在台灣國安情治界引發極大爭議,近年來根據中共大量出土史料印證,沈在「皖南事變」和破獲匪諜吳石案過程中,乃是不折不扣的軍統特工,並非一事二主之兩面人,殆無疑議。

英雄出少年之抱負初心

本書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英雄出少年」,描寫吳敦義深受蔣經國鍾愛栽培,25歲即嶄露頭角,當選台北市議員,開啟了他輝煌的從政之路,而引起蔣經國注意,就讀台大時期發表的《台大人的十字架》一文,在50年之後細品,誠然已流露出青年時代的抱負初心與早熟政治心態,甚至有相當的文采底蘊,也預告了這顆政壇新星遲早要發光發熱。

第二部「號角出地方」,描述吳敦義33歲返鄉即當選兩任南投縣長,又如何一步一腳印,對故鄉盡心盡力奉獻的過程,以及43歲奉派主政高雄市,守住南台灣,前後長達八年半的地方首長經歷,讀者方知催生並規劃「國道六號」、創辦「泳渡日月潭萬人國際嘉年華」,以及高雄市整治愛河、預留衛武營區用地、終結採礦還壽山青綠本色、汰換滿清時期老舊水管、前徹底改善高雄地區飲水品質,都在他任內完成,對照民進黨還將多年前高雄氣爆原因,歸咎牽拖於20多年前的高雄市長吳敦義一節,實在有夠荒謬與扯蛋。

第三部分「政績出中央」,描述吳敦義在歷經連任高雄市長失敗,乃下定決心「英雄守弱」,重返故鄉南投,先後參選三屆立委並高票當選,以及日後受馬英九知遇,出任國民黨秘書長,乃至布衣卿相組閣、備位元首,與聞中央廟堂大計的心路歷程,包括競選黨主席、主持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和2020年總統大選的重要過程,均有翔實精確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本書至為可貴的史料呈現,將來勢必廣為後世史家引用,卻也是此後最引起政壇爭議的部分。

不願承擔2016大選幕後

爾來政界坊間多有責難吳敦義在2016年國民黨臨危之際不願出來承擔的議論,認為當年若吳出馬,展現鐵肩精神,即使選輸也可累積政治聲望而有2020年再戰本錢。本書在這方面只是概略提到吳從頭到尾並未考慮參選,甚至連台大同班同學、資深媒體人周天瑞為他提出改變形象的策劃案都不屑一顧,其實真相是另有隱情,吳自有其籌謀與考慮之道。

以筆者所知,最主要顧慮是在歷經「太陽花學運」折騰,馬政府聲望大跌,導致2014年地方選舉大敗後,國民黨氣若游絲,其勢已處在谷底絕地,即使諸葛再世也難挽頹局,而吳亦自知寶劍不可輕試其鋒,必須為黨國保存實力,伺機而動,且務須動輒有功,這才是上上之策。筆者當時就曾撰文建言馬英九,大可效法當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讓位普丁之例,傳位於善謀幹練之吳敦義,提前部署,並重整旗鼓,再戰2016,或有可為於萬一。無如此議過於天真,馬亦無此胸懷,此事乃不了了之。大勢既難輓回,吳態度轉趨消極,可說其來有自,吾人亦不宜過度苛責。

唯吳當時私下嘗言,若國民黨果真無人肯戰,他自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後來洪秀柱由「拋磚引玉」說到自認為玉,發展到「換柱」風波,各界均知之甚詳,不贅。

與韓國瑜之恩怨情仇

2018年地方選舉在吳敦義運籌帷幄下,國民黨取得15席縣市長、19席縣市議長的空前佳績,吳本應厥功甚偉,卻因「韓流」外溢而削弱了吳的聲勢,甚至有吳乘「韓流」之風而僥倖得勝之說,此說實大大抹煞吳之貢獻與功績,十分不公。

本書以較大篇幅描述2018年地方選舉之完整過程,包括提名縣市長引發的黨內風波,主要有新竹縣的不辦初選而逕自提名楊文科、嘉義市蕭淑麗違紀參選、台東縣的饒慶鈴與鄺麗貞「兩個女人」之爭、澎湖縣賴峰偉回鍋參選引發地方反彈等風波,均鉅細靡遺記載,述之甚詳,呈現吳敦義熟悉地方政治生態,不拘一格與靈活戰術運用的一面,予人印象深刻,不愧有「綠懼人」之稱號。

至於吳與韓國瑜之恩怨情仇,本書也著墨甚深,還原不少真相。韓從初見吳主席畢恭畢敬,沙發只坐一半,到吳以畢生經營資望為韓在高雄布樁募款,甚至有一桌募得800多萬元的紀錄,終而塑成「韓流」風暴,狂捲南台灣,最後在韓已成氣候,急欲參選總統時,卻不免被韓放鴿子之重大關鍵事件,都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吳敦義只敘明真相過程,卻未見有任何忘恩負義之絲毫抱怨,僅在出書後接受專訪時以「局面失控」形容,如此修持、穩忍與涵養,放諸現今政壇實甚為罕見。書中還引用清朝詞人納蘭容若之作,形容兩人關係之變化:「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可說至為貼切寫實。

提攜朱立倫出任副院長

另外吳敦義在2020年大選扮演的角色與作用也頗值一論。他基於大局考量,除了宣佈退出初選外,全力扮好「造王者」的角色就成為他的責任與使命。其中與朱立倫之關係,外界頗多議論,大陸若干學者(如廈大台研院之林勁)甚至有吳刻意抬出郭台銘以擋朱立倫參選總統之說,本書也作了若干澄清:

一是馬英九在推薦序言中透露,2009年9月提名吳敦義組閣時,是吳主動建議由時任桃園縣縣長的朱立倫出任副院長,目的是要培養朱成為國民黨下一個接班梯隊,讓朱參選全台人口最多的新北市長,可見吳的胸襟與遠見。

二是郭台銘萌生參選總統念頭,是在2019年3月郭陪同已就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參觀鴻海企業時,感覺韓似乎對經濟、高科技不是那麼熟悉,因而才決定自己出馬參選,當然郭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刺激亦是主因之一,而吳到4月才由郝龍斌口中知悉這個訊息。

由以上兩點均可看出,於公於私吳都沒有卡朱的理由。

吳敦義在2020年大選立場的廓然大公,還可由初選決定採取全民調作業方式看出。他自己也坦言,當時王金平也反對全民調,甚且有主張3-5成黨員民調,搭配7-5成全民調者,吳以黨主席之有利身分,決定初選作業方式或阻止韓國瑜參加初選,都是極有可能且是輕而易舉之事,但吳不此之圖,除採用全民調作業方式外,又特別開方便之門,讓韓也加入初選,目的就是為提名黨內最強且最孚眾望的候選人,如此大公無私,捨小我而就大我,外界的批評實有欠公允之至。

設想,當初若吳不採全民調或不讓韓參選,以當時內外環境之惡劣,不論朱或郭上場都很難勝選,則吳勢必又成為眾矢之的,批判聲浪或更為迅猛激烈。

2020年敗選究責與承擔

在國民黨2020年大選慘敗的究責聲中,吳敦義在書中歸咎於失真的民調,他在公開場合也數次提到綠營支持者的刻意灌水,全民調無法反映真實的民意云云,此說被外界批為吳意圖推卸責任的甩鍋之舉。

實則不論藍綠陣營,也不管理論或實踐,台灣這些年來的幾次重大全民調,都被印證是具有人為可操作性,或存在不確定性之弊端。遠者如2015年國民黨辦理提名總統候選人時,洪秀柱民調竟也有跨越「排磚條款」、超過蔡英文而取得提名資格者,近者如2019年民進黨初選時,也出現蔡英文運用拖延戰術達三個月之久,最終逆轉賴清德反敗為勝的往事,這些著例可說屢見不鮮,所謂全民調為至公至平之說,實禁不起現實考驗,當今全世界重要民主國家之主要政黨,也甚少以全民調作為提名之依據。在這方面,未來都將繼續考驗台灣各大政黨之提名作業與運作方式。

以筆者觀察評估,國民黨2020年之慘敗,可以三七開究責,即三成怪罪於韓國瑜個人內在條件與時空環境不利因素(如甫當選市長即匆促出征),七成則須歸咎於外部大環境的劇變,尤其是後者至少影響年輕選民達100萬票之譜,來回即相差200萬票之多。本書中吳敦義也提到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的講話,讓蔡英文包裝「辣台妹」策略成功,刻意將「九二共識」曲解為「一國兩制」,加上後來的澳洲共諜案、香港反送中浪潮,民進黨大賣「芒果乾」等因素,終而贏得大勝。只是作者在這方面強調的力度不夠,著墨不深,反而在全民調失真上大作文章,實屬遺憾與較為敗筆之處。

應該說,國民黨2020年之敗局,主要係由於無法掌控客觀外在大形勢決定,韓國瑜固有得隴望蜀之貪念,此亦屬人性之常,不能苛責。對於吳敦義而言,則只能說是非戰之罪,天命在綠不在藍了。

敦和守義個性決定命運

本書取名「堅毅之路」,吳敦義也自詡「堅毅不移,初心如一」,實則書中傳達不少吳個性中極為特殊罕見的「敦和守義」特質,不瞭解的人誤解為「政壇孤鳥」,實則自有其價值定見與信念堅持,這也塑造了他做為政治人物的獨特形象,甚至因個性而決定了他的命運。

以言「敦和」,吳敦義本性其實乃是中庸溫和之人,在口才便給之餘,其實表現更多的是仁厚與恕道。

他在八年的南投縣長任內,秉持的施政原則是「以和建縣」,任人唯賢,不搞派系,第一任選舉尚有地方勢力楊國平與之競逐,他得了六成多選票當選,第二任則已無人與之爭鋒,還創下一人參選得票逾96%的紀錄,迄今全台尚無人出其右。以後在其夫婦辛苦經營與德澤廣披之下,南投縣自2008年以降,歷次選舉藍軍均全勝,國民黨一直維持縣長與兩席立委之優勢迄今,這也是全台各縣市所僅見,不能不嘆服吳敦義在家鄉用心之深,聲望之隆,較之已故的阿港伯實已不遑多讓。

1998年連任高雄市長失敗,源於得罪在地巨室王玉雲家族的倒戈和陳春生一卷變造的緋聞錄音帶,王玉雲惡意醜化貶抑吳之「白賊義」一詞,更是毀吳之絕命用語。後來王玉雲亡走海外,客死大陸,王家敗落,吳敦義以「元兇已逝,死者為大,不願再落井下石」為由,拒作評論。陳春生在法院還吳清白之後,本欲親自當面謝罪,陪禮道歉,也為吳所婉拒。

2013年9月馬、王政爭轉趨激烈,吳憂心如焚,婉言勸馬「事緩則圓」,馬終不為所動,以致埋下日後「太陽花事件」內神通外鬼的嚴重惡果。

2018年林為洲不惜脫黨競選新竹縣長,還公開辱罵國民黨組發會主委李哲華「你就是吳敦義的一條狗!」吳也不以為意,仍保留其黨籍,兩年後仍提名林參選立委,吳說「不要把人逼到角落,總要給人一條活路可走」,其仁厚大度概有如此者。

不僅在台灣島內講究和諧之道,在兩岸關係上,吳敦義在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台獨之餘,特別力倡和為貴。本書披露2008年5月國民黨重返執政後,吳敦義以秘書長身分隨吳伯雄主席首訪北京,在中南海胡錦濤總書記家宴中,吳當面提出兩岸和平共存,特別是外交休兵之議,獲胡積極回應。2009年8月赴香港出席「台港論壇」,吳敦義在飛機上突發靈感,將毛澤東馳名千古的《沁園春.雪》改寫為本文篇首之詞句,末段「俱往矣,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更是神來之筆,獲得台下香港聽眾滿堂彩,可見其國學文化素養之高,藉此亦道盡其誠心實意寄盼兩岸和平之理念初衷。

2012年4月,吳敦義趁著當選副總統而尚未就職之空隙,代表馬政府出席「博鰲論壇」,在與中共總理李克強會面時,特別提出16字箴言:「求同存異,兩岸和平,講信修睦,民生為先」,言簡意賅地表達了台灣的立場和想法。

與馬一榮俱榮一枯俱枯

再言守義。吳敦義常懷感恩之心,在為人處事上守住義理,站穩立場,絕不做忘恩負義之人。以筆者所知,他雖為蔣經國所重點栽培,但同鄉政壇先輩林洋港對他也頗多關照提攜,以致1996年首度開放總統民選,李登輝與林洋港競逐激烈之際,李命吳須在南投為他站台,公開為李助選,卻為吳所婉拒,理由是林吳兩人皆為南投同鄉,又有關照提攜之恩情,若公然棄林而為李站台助選,不惟人情義理不通,恐也難容於鄉親父老,好勝且有家父長性格的李登輝為此至為不悅,兩人關係從此漸行漸遠。

本書對於李吳關係變化殊少著墨,或因作者未見及此,或因吳亦曾深受李重用拉拔之恩,故不願多談此事原委,從中亦可窺見吳之忠厚留餘。

2000年大選,吳敦義以在野之身,婉拒了與宋楚瑜搭配參選正副總統的邀請,理由是一生受國民黨栽培,不能為一己之私利而做出背棄黨國之事,蓋以吳當時地方實力之強及宋民調聲望之高,如「宋吳配」成真,是極有可能當選的,則吳應可提早12年即出任副總統,甚至在宋之後登頂九五亦不無可能。吳最終選擇放棄宋之盛情邀約,夫妻各投宋、連一票,以表達對雙方的情義回報之意,正是斯人也而有斯舉也。

2013年3月「太陽花事件」之亂後,馬英九聲望大跌,政界擁吳派(包括非藍人士,如朱高正)有一股力量和聲音,主張吳敦義應即時與馬劃清界線,以免受馬牽連而影響未來發展前途。吳正色予以堅拒,認為馬一路提攜他出任祕書長、行政院長、副總統,知遇之恩同再造,豈可過河拆橋或見利忘義?他甚至提出「與馬一榮俱榮,一枯俱枯」之觀點,以此阻絕擁吳人士勸進之念。此情此景,已頗有上古三代之尚義遺風,值此政壇上下一片交征利之際,殊屬難能可貴。

君子直道而行,或謂吳敦義究有無性格上的弱點而影響軍國大計?春秋責備賢者與能者,本書披露吳自承就任副總統之後謹守分際,除了每週與馬總統吃一次便當外,平時有事溝通,還得透過兩人的祕書約好才見面。吳說他對時政會提出建議,但副總統「不宜說三道四,更不能干涉政務,依照憲法,副總統是備位元首」,但要「備」到什麼程度才適當?可就是政治藝術了。若在平時尚無可厚非,如遇緊急重大事故,吳的謹守分際個性難免就要耽誤大事,至少已緩不濟急。譬如在「太陽花事件」之亂時,吳就曾建議馬總統動用憲法第44條,找王金平院長來商量,亦即俗稱的「院際爭執調解權」,馬接受吳建議,邀請王於翌日入府商議,王本已應允,後來卻捎來一信,表示不便前來,此議乃宣告無疾而終。

對於最高行政首長江宜樺如何作法,則未見吳敦義有任何表示,恐是擔心江誤會吳在下指導棋而傷其自尊吧!吳事後曾慨言,若他還擔任行政院長,會親自找學生在院外商議,儘可能提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限時三天答覆,否則必斷水斷電,必要時甚或動用警察權,強行清理立法院議場,絕不允許佔領拖延長達近月之久,以免有損政府威信,也貽笑國際。

可惜就因吳太謹守分際了,未能及時建言,此次風暴就成為壓垮馬政府聲望的最後一根稻草,進而導致2014年與2016年兩次選舉的雪崩式慘敗。

沒有被正確評價的政治人物

綜結吳敦義畢生從政行事風格與政績表現,恐未到歷史公平論斷階段,未來兩岸若大局丕變,以吳之歷練與資望,或仍可扮演一定的角色。

誠如資深媒體人唐湘龍所感慨,吳敦義是「沒有被正確評價的政治人物」,董智森則說他是「被媒體高度醜化的政治人物」,對於長期貼近觀察與接觸的筆者而言,吳敦義則是個「被時代運勢操控作弄的政治人物」,在距離大位僅一尺之遙之際,不得不戛然止步,除了慨嘆天命如此,夫復何言?

沈葆禎在延平郡王祠建成時,評價鄭成功「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吳敦義功業無法與延平王相提並論,唯心境差可比擬,秉史公論,不妨就以「缺憾還天」來自我排遣滿腔的孤憤與鬱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