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權大翻轉的新時代來臨

為「百年來有之大變局」再進一新解

石齊平
(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在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元首峰會,並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建立深度戰略夥伴關係,表明支持兩國核心利益。中俄聯合聲明納入了俄羅斯堅持的「反對北約擴張」,也納入了北京強調的「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

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表示,聲明反映兩國關係越發密切;白宮新聞秘書莎奇則表示:「我們能控制的是我們自身的關係和保我們自身的價值觀,同時尋找方式,與即使是與我們有分歧的國家共事。」美國之音解讀,這代表白宮對習普會「不予理會」。但深入地看,也可以理解為美國面對中俄聯手趨勢之無可奈何,卻又憂心忡忡。

中俄聯手,並發表旨在針對美國的聯合聲明意謂著什麼?我認為意謂的是人類歷史近500年一貫由海權主導的海洋世紀即將走向終結,一個陸權翻轉海權的新時代正迎面而來,這樣的形勢也正好為習近平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了新的註解。這一幕,當我們目睹冬奧開幕式中象徵中華文化的24節氣逐一展現時,感受尤其強烈。

人類近五百年海洋強國的歷史

2006年11月,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連續12集的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逐一分析在人類現代進程的大舞台上,相繼出現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這九個世界級大國崛起興衰更迭的故事。九個大國,在不同的時代各有各興起的殊殊背景與原因,但九個大國的崛起卻也有一個共同的條件:都是海洋強國。換言之,一部人類近500年的歷史,說到底,就是一部海洋強國史。

其實,葡萄牙並非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海洋強國。在它之前,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代,中國的造船及航海實力就已經是前無古人,並遠超過一個世紀後才跟上來的葡、西、荷諸國了。可惜當時中國竟自廢武功,在七下西洋後叫停了大航海行動,自此,便把人類500年的海洋強國世紀拱手讓給了西方,中國又兀自返回成了一個原本的陸權大國。

海洋大國之所以能紛紛走上強國之途,首先是海洋運輸成本低廉遠非陸地可比,於是通過貿易,自然就由近而遠通過人類歷史第一波的全球化,迅速地將全球各大洲的近海地區納進了一個全新的生產消費體系,進行所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創造了共同繁榮。這個階段在西洋經濟史上,稱作「重商主義」。但當時國際間進行貿易,人生地不熟,加以語言不通、風俗習慣各異,風險很大,因之常以炮艦隨行,以策安全,後來發現如先以炮艦展示軍事實力更有利於成交獲利,於是炮艦先商船而至,這就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再繼之,就發現與其每次動用武力,不如乾脆把對方征服,派一總督將當地殖民更是一勞永逸,此即進入「殖民主義」時期。九個海洋強國,除美國外最終都走上了殖民主義,通過殖民剝削當地資源,供輸給宗主國,此即海洋大國最終均成為海洋強國的核心邏輯。美國所以成為例外,是因為「其生也晚」,進入20世紀之後,民族主義覺醒,殖民時代一去而不再復返。美國最終還是成為世界霸權,靠的是綜合運用軍事、情報、顛覆、文化與金融貨幣為手段的「新帝國主義」。但不管是什麼階段、什麼主義,什麼手段,從16世紀開始到20世紀為止的500年,畢竟是九個海洋強國輪番稱雄的海洋時代,也是一個海洋強國以海權碾壓陸權國家的海權時代。

然而,在時序進入21世紀之後,新的形勢陸續出現了。

陸權復甦開始對抗海權

陸權開始反擊海權,並能與海權爭鋒,這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又一個大時代的開啟,這個不妨稱之為「新陸權時代」的歷史新篇章,可以從三個角度觀察分析。

1.衰老的陸權獲得了新生命力的注入

五、六百年前,海權之所以興起,並最後碾壓了陸權,書寫了人類近500年的海洋世紀史,關鍵即在於出現了運輸成本顛覆性的革命。船的速度不快,但總比駱駝快,船的運量又比駱駝隊的負重能力大得多;早期的船無需燃料只靠風力。所以大航海時代一出現,就意謂著人類歷史的翻篇,有史以來行之久遠的陸上運輸就此進入黑暗時期。走了一千多年的陸上絲綢之路被海上絲綢之路徹底取代即為最經典的例子;人類的經濟活動開始遠離大陸中央,移向海邊,終於成就了近500年九個海洋強國的海權世紀。

1902年英國地理及戰略學家麥金德(Holford John Mackinder)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發表《歷史的地理樞紐》,首次提出「世界島」的概念。麥金德認為,地球陸地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由歐、亞、非三洲組成的世界島,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也最富饒的陸地組合,也是幾乎人類所有重大文明的發源地;在它的邊緣則是另一部分。有一系列相對孤立的大陸,如美洲、澳洲、印尼、日本及大列顛群島。

世界島雖大,但自古以來,由於落後的交通運輸條件,這個廣袤大陸從未被一個單一強權所長久控制。由於人力資源與供給的困難,無論自東向西或自西向東的連續軍事擴張均不可能實現。但1902年時的麥金德指出,鐵路的出現已經大大降低了一個單一強權主宰中心地帶的難度。當歐亞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世界島這片廣袤土地。

麥金德作為先知,他的預言幾乎在晚了一個世紀之後才初現輪廓。20世紀末,高鐵技術逐漸成熟,進入21世紀後的2008年,中國首條高鐵通車,中國後發先至,2021年中國高鐵總長度已達四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長度六成左右。

中國的高鐵或鐵路網不僅輻射覆蓋全國,而且就如麥金德所言,還要向外延申。一方面向東南亞,中老高鐵的通車跨出了泛亞鐵路第一步;與此同時,從2011年開始,當年全年才17班次的中歐班列,到2021年已爆增為全年15,000班次,年均增長30-50%,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城市與歐洲23國的主要城市的貨運網絡串織了起來。中歐班列所需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運費只有空運的五分之一,顯示其競爭力已對海運造成極大衝擊。中國也適時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海陸並出;與此同時,還創辦了亞歐一體化的硬體建設,主要為東亞國家成員的RCEP也從今(2022)年啟動,中國與伊朗去年簽訂了25年的長期經貿合作協定。另外,中俄、中歐及中海(海灣國家)的雙邊合作,及「上海合作組織」的擴員,所有這一切,絕大多數均由中國主導或積極推動的行動,都正在麥金德所謂的世界島大陸上全面展開,為沉悶已數百年的亞歐大陸注入了前所未見的巨大生命力,也為長期受海權壓制、衰微已久的陸權重新注入了強大生機。

2.無敵的海權面臨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挑戰

九個海洋強國500年來打造的海洋強權世紀到20世紀的美國霸權時達到顛峰。美國霸權的基礎,說到底是建立在其硬實力之上,而其硬實力,說到底又是建立在以11艘航母打擊群為核心的無敵艦隊之上。美國總統每聞世界發生突發事件,第一反應就是問「我們的航母在哪裡?」但,這樣的時代看來已快接近尾聲了。

中國受制於美國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控制已久,美國海空軍在第一島鏈內外的耀武揚威也讓中國憤怒已久,中國於是決定發展針對美國介入行為的「反介入」手段,其中又以反航母科技為核心。

2009年第一款反航母導彈東風21D及2015年第二款反航母導彈東風26相繼亮相,在陸基導彈之外,近年來又有空射、海射、潛射等各種反艦導彈的入列,應該說,中國已在第一島鏈內的黃、東、台及南海,甚至第一島鏈之外1,500海里之內的範圍,完成了針對美、日的反介入軍事部署,這意謂500年來縱橫大洋所向無敵的海權第一次面臨到陸權的反制。

不只如此,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本身的海軍實力也取得了飛躍式進展,根據美國資料,2005年中國海軍軍艦總共216艘,美國291艘,中比美少75艘;到2020年中國在五年內增加了117艘達333艘,美國只增加5艘達296艘,中國反而超過了37艘,艘數之外,中國海軍總噸位也有著幾乎同比例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相較於美國的老艦,中國多為新艦,且技術含量也直追美國--應該說,中國正在朝世界第10個海洋強國的目標前進;或是更準確地說,中國正在昂首闊步向著它原本就是世界第一個海洋強國的地位回歸。

中、美海軍實力的長消,特別是在西太平洋,在相當程度上當然也影響了新世紀海權與陸權的大博弈。

3.頭號陸權大國的復興vs.老牌海權大國的衰退

第三個角度,也就是近年來我們經常討論的中美世紀全球大博弈,目前的形勢與趨勢也可能預示了在新世紀中,陸權復甦重新挑戰海權的巨大概率。 以購買弓力平價(PPP)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中國在2014年已超過美國;2021年數據,一般價格計算的GDP,中國已追趕到相當於美國77%水平;一般估計,如無太大意外,在2030年前後,中國當可超過美國「重登」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位子。

中國重返世界第一,絕非只有GDP這一個指標。中國目前也已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出口大國、製造業大國、高科技製造業產值大國等等。甚至,也絕非只限於經濟方面的指標。根據劍橋與哈佛大學聯合出版的研究,中國已在AI、5G及量子科技(包括計算、通信及感知)超越美國,未來10年內,還可能在半導體、生物科技及綠色科技方面超越美國;所有以上項目都是人類第四次工業或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在精準扶貧、共同富裕、強力反腐、基礎建設、有效防疫等方面的表現,也明顯顛覆了長久以來存在於國際間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體制相對優越的觀念誤區。中國的確正在理論、道路、制度、文化乃至歷史等各方面重建更富有底氣的自信。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展現了許多令人驚艷的中國文化元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讓世人第一次見到的24節氣。中國歷代祖先,累積了對大自然、對天文、對氣象、對農業、對生物的千百年的長期觀察與分析,不但展現了中國的科技實力,也展現了中國敬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這樣的文化自信與歷史自信,當然是近500年來通過強取豪奪,欺騙剝削而強大的所謂的西方文明難以望其項背的。

人類的歷史正在翻篇;中國也正向它原本就位居世界中心的地位回歸,此誠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