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釋放了哪些積極的信號
習拜會釋放了哪些積極的信號
今(2022)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努沙杜瓦灣的濱海酒店穆麗雅舉行會晤。這次會晤既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三年多以來兩國元首的首次見面,也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兩人首次面對面會晤,同時也是美國中期選舉、中共廿大後兩國元首的首次會晤。本次習拜會可謂「舉世矚目」,吸引超過兩千多名中外媒體前來採訪,會晤時間長達3小時12分鐘。雙方都認為,會談深入、坦誠、富有建設性及戰略性。
習近平在開場白中指出,中美兩國從接觸、建交走到今天,歷經50多年風風雨雨,有得也有失,有經驗也有教訓。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局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作為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要把舵定向,為兩國關係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推動中美關係向上提升。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確本國的發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確同他國、同世界的相處之道。
習近平強調。當前,時代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我們關心,世界各國都關心。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美處理好彼此關係。我們今天的會晤舉世矚目。我們應該同各國一道,為世界和平增強希望,為全球穩定增加信心,為共同發展增添動力。我願同總統先生就中美關係中的戰略性問題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一如既往地坦誠深入交換看法。我也期待同總統先生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拜登表示,非常高興能夠與習近平主席在線下會面,他認為雙方面對面的會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拜登說,我們有共同的責任,向世界展示中國和美國可以管理雙方的分歧,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並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拜登還提及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是世界期望中美兩國能共同應對的兩大議題。
對於中美關係,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雙方應該正確看待對方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確立對話而非對抗、雙贏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調。我高度重視總統先生有關「四不一無意」的表態(按即不尋求與中國打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及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雙方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確保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是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衝突的關鍵,也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防護和安全網。
就美國經常拿中國的民主和人權說事,習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追求。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國情。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基於中國國情和歷史文化,體現人民意願,我們同樣感到自豪。任何國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斷發展完善。對雙方存在的具體分歧,可以進行探討,前提是平等交流。所謂「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特點,更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
對於中美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分歧,習近平指出,美國搞的是資本主義,中國搞的是社會主義,雙方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這種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後還會繼續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得到14億人民擁護和支持(按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法學院阿什研究中心的民調,中國共產黨得到90%以上的中國人民擁護),是中國發展和穩定的根本保障。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尊重這種不同,而不是強求一律,試圖去改變甚至顛覆對方的制度。美方應將有關承諾體現在具體行動上,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習近平強調,中美是兩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的大國,過去和現在有差異和分歧,今後也還會有,但這不應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障礙。
對於美國強調今後的10年,中美關係將產生激烈的競爭,習近平表明,任何時候世界都有競爭,但競爭應該是相互借鑑,你追我趕,共同進步,而不是你輸我贏,你死我活。中國有自強不息的光榮傳統,一切打壓和遏制只會激發中國人民的意志和熱情。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只會損人而不利己。我們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中美不衝突、不對抗、和平共處,這是兩國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面臨新的發展任務,需要從對方發展中獲益,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經濟疫後復甦、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也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這還是共同利益。雙方應該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著眼大局,為雙方合作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穩定的關係。
拜登表示,我同習近平主席相識多年(按習近平與拜登在2011年分別是副主席和副總統即已相識),保持著經常性溝通(按拜登就任總統以來,先後三次通電話,兩次進行視頻會晤或視頻通話),但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面對面的會晤。祝賀你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美中作為兩個大國,有責任保持建設性關係。美方致力於保持兩國元首及政府各層級溝通渠道暢通,就雙方存在分歧的問題開展坦誠對話,為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重要全球性挑戰加強必要合作,發揮關鍵作用。這對美中兩國至關重要,對整個世界也十分重要。我願重申,一個穩定發展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從「四不一無意」延伸到「五不四無意」足以說明,美中元首首次會晤,對穩定美中關係,促進大國共識,推進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拜登表示,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世界走向至關重要。美中雙方有共同責任向世界展示,美中能夠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由於誤解誤判或激烈競爭演變成對抗甚至衝突。美方認同應確立指導美中關係的原則,可由雙方團隊在已有共識基礎上繼續談下去,爭取儘早達成一致。美國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尋求利用台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希望看到台灣海峽和平穩定。
台灣問題是這次習拜會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系統闡述了台灣問題由來以及中方原則立場。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是中國的內政。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共同心願。任何人想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違背中國的民族大義,中國人民都絕不會答應!
習近平指出,中方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出現《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三種嚴重情況,中方必將依法行事。我們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的和平穩定,但「台獨」同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總統先生多次講過不支持「台獨」,無意將台灣作為謀求對華競爭優勢或遏制中國的工具。希望美方將總統先生的承諾落到實處。
在台灣問題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大家劃出的紅線或是底線其實都是非常清晰的。中方的紅線是:第一、一個中國原則不能突破;第二、堅決反對「台獨」;第三、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尤其是反對外部勢力所謂武力協防台灣。美方給出的紅線則是,反對以武力方式改變台海現狀。因此,接下來中美雙方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在雙方劃定的紅線或是底線中尋找到重疊的那一部分。客觀看來,美方劃定的底線其實是有問題的,甚至是倒果為因的,你不能憑白無故地來一句堅決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並且一定要強迫中國接受。要知道,根據中國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只有在「台獨」的情況下,中方才會用武力去改變台海現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中國大陸反對「台獨」,美國也不支持「台獨」,就既不會發生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情況,也不會發生美國武力協防台灣的情況。而在事實上,美方也已經先後多次表態不會支持「台獨」。因此,中美雙方應該把反「台獨」作為雙方共同劃定的底線或是紅線。只要這條底線一劃,台海局勢就有了定海神針,中美關係也就消除了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進入到競爭但卻不會走向衝突的狀態。
兩國元首會晤後,美方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希望儘早訪華,跟進後續工作。中方對此表示歡迎。布林肯表示,明年初中國之行將有助於加強兩國之間的溝通渠道,並跟進美中元首此次會晤時提出的問題。布林肯表示,正如美中元首會面時強調,如果雙方要負責任地處理彼此的關係和競爭,雙方必須保持公開且持續加深彼此的溝通,這樣才不會變成衝突。他說,與此同時,雙方要找到可以合作的領域,特別是那些不只對雙方民眾有影響而且是攸關全球民眾福祉的議題。
布林肯指出,拜習會面之後,不管是這次在泰國曼谷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或是剛落幕的印度尼西亞峇里島20國集團(G20)第17次峰會,他聽到許多國家樂見美中兩國領導人的會面,各國都希望美中兩國負責任地處理彼此的關係。
習拜會安排在G20峰會開幕前一天,向擔憂中美徹底走向對抗的國際社會傳遞了積極信號。對需要在全球合作中獲取經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中美關係的穩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基辛格強調美中元首峇里島會晤至關重要,他說,美中兩國必須要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政治關係,需要進行坦率的討論,至少這扇門已經打開。他現在要比兩年前更加樂觀。
美方在會前通過各種渠道放風,繼「裝護欄」說後,這次又提出要為美中關係「建地基」、「劃紅線」,要避免中美走向激烈對抗甚至衝突,從拜登的表態上看來,美國似乎不想讓美中關係持續壞下去,甚至無法收場。中國作為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國家,更不願和任何國家鬧到要發生衝突的地步。也就是說,這一點應該是中美雙方的一個共識。
此次中美元首會晤,發生在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美國新一輪對華芯片高科技封鎖等背景下,中美關係能否克服競爭和衝突,回歸到建設性的發展軌道上來,正前所未有地考驗兩國領導人的智慧、眼光和胸懷。而從會晤成果來看,應該有理由審慎樂觀。
對習拜會的結果,中美雙方輿論都沒有抱持過高的期待。拜登本人更是親自對外放話說,這次會晤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為中美關係建立底線,以避免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
那麼究竟如何來看待這一現象?這正如我們面前擺著半杯水一樣,悲觀者看到的是僅剩半杯,樂觀者看到的是還有半杯。在悲觀者看來,中美雙方從原來的討論「如何變得更好」到現在的討論「如何防止變得更壞」,從過去的討論「我們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到現在的討論「我們不可以做什麼」,這的確是中美關係已經轉差的一個跡象。但在樂觀者看來,在中美關係面臨諸多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情況下,雙方把預期與目標定得低一些,在暫時沒有辦法變得更好的情況下,那就防止變得更壞,這是理性與務實的表現,未來中美關係才有可能迎來轉機,逐步向好。◆
社論
中國與世界
中共廿大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原鄉人的故事
紀念創辦人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