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要當東亞的澤連斯基?

從「廣島G7峰會」說起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


一、前 言

2023年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5月19日在日本廣島登場。這次峰會的焦點,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G7與中國的關係,G7希望可以獲得一致的見解以便於共同行動。

G7自1977年組成,正式會員國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歐盟則是非正式會員,他們定期討論國際重要議題,包括全球和地區安全、重大經濟挑戰等。

1994年俄國曾以觀察員身分參加,1998年正式加入,成為八大工業國組織(G8)。2014年3月,俄國佔據原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莫斯科的會員國資格遭到凍結。

中國素來就不願參加G7或G8,北京一直鼓吹國際經濟民主化,主張讓更多不同地區經濟體普遍參與,以建構新國際經濟秩序為目標。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新的協調機制G20應運而生,G20的出台頗符合北京的期待。

二、廣島的G7峰會-岸田的秀場

G20成立後,中、俄等非西方國家包含在其中,陣容壯大。G20佔全球經濟的80%多以上,佔國際貿易額的75%、世界人口的60%;相對地,G7在全球經濟佔比降至40%。

岸田把寄望藉此對印太地區緊張加劇的地緣政治提供平台,增強日本的參與力道、擴大日本的國際影響。岸田發言曾觸及北韓不斷發射飛彈、平壤擴大核武庫以及「中國」侵犯台灣等,其中包括「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讓人印信深刻。

廣島峰會不僅限於七成員國,日本還邀請其他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南韓、越南、澳洲、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國葛摩(又譯科摩羅)、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國庫克群島以及東協主席國印尼等,一共15國,可謂「一應俱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意外親抵日本出席。日本拉攏各國為自己造勢心態頗為明顯。

為什麼日本要在峰會會場「多加八張椅子」?據外媒分析,是打算藉著這個主要是西方盟國聚會的場合,反映代表發展中國家(亦即南半球)的聲音。原來G7大致屬於富國(北半球),因此日本認為必須吸納更多夥伴支持G7。其次,在於強調歐洲有歐洲的急務、如烏克蘭戰爭;亞洲也有亞洲的憂愁,直指俄國和中國對於亞洲的壓力更迫切直接。峰會討論的北韓議題、核子擴散威脅、南海主權爭議,日本可以找到類似關切的聲音。

外界一度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可能因為國內債務上限談判僵局無法親赴日本,最後還是成行。這給岸田相當的鼓舞,華府也藉此傳達美國可在支持烏克蘭戰事的同時投注心力於印太地區。拜登始終是廣島峰會的靈魂人物,積極催生「反中」論壇。

5月21日通過的聯合公報指出G7將團結因應「中國的經濟脅迫」,另對東海南海局勢「表達嚴重關切」,重申堅決反對藉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並將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等。不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則特意說明廣島峰會「並非與中國為敵」,而是想和中國建立具體建設性又穩定的關係,重點是「去除風險又不脫鉤」,蘇利文認為美國態度直接了當又坦率,不過他的說法恐怕都說服不了他自己。

三、西安的中國-中亞峰會

同樣在5月19日,中國古都西安召開隆重又盛大的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峰會。與會的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等國領導人。中方在5月18日晚上舉行「大唐盛禮」迎賓儀式。習近平在第二天發表題為《攜手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演講,向中亞國家提出「加強機制建設、拓展經貿關係、深化互聯互通、擴大能源合作、推進綠能創新、提升發展能力、加強文明對話及維護地區和平」等八項建議,並宣布將對中亞國家提供260億人民幣的融資和無償援助,簽訂更多貿易便利化舉措,升級雙邊投資協定,加快推進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建設,協助中亞國家增進執法安全和國防建設,支持中亞各國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防恐力道,開展多邊人文交流等事業。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得到位,他提及西安峰會將促進中國和中亞國家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共識與合作,這次峰會將擘劃中國-中亞關係的新藍圖,開啟雙方合作的新時代。新華社報導,這次與會五國都已和北京簽署共同建設「一帶一路」在中亞的「絲綢之路」等文件。而塔吉克和哈薩克都在2014年與中國簽署經濟建設備忘錄,烏茲別克也在2015年與北京簽署經貿合作議定書,土庫曼在2023年與北京簽訂經濟備忘錄。這說明北京與中亞五國的經濟合作成形,透過經濟合作「外溢」,各方面合作更需深化。

中國-中亞峰會總結各領域互利合作經驗,展望未來合作方向,閉幕前也發布了15點聲明。主要內容如下:六國決心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峰會今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各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互予理解和支持;堅決反對破壞合法政權和策動「顏色革命」;將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為新起點,支持各國經濟發展,形成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新格局;全面提升貿易規模;增開航班,增進各方往來便利化;增進能源發展夥伴關係;增進文化教育往來合作;完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提出全球安全和全球文明倡議;落實數據安全合作倡議;堅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作用,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

北京隨後發布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顯示峰會達成54點主要合作共識和倡議;中方亦成立19個多邊合作平台,還有峰會框架內達成的九份多邊合作文件。這些清單和文件,正如同各項施行細則,用以推動實質工作進展。也可見中國-中亞峰會的本質,是從經濟合作積極推動至戰略合作,雖然中亞五國不管是經濟能量和國際影響力都無法和G7相比,但從區域政治,特別是國防安全角度看,中國和中亞五國有認知基礎,較大共識和長久的合作經驗,西安峰會已經不讓廣島峰會、特別是美國集團專美於前了。

中美已展開激烈的外交和戰略鬥爭,從北京立場而言,美國對中國的「新冷戰」正大張旗鼓地展開,北京必須積極拉攏所有可以聯合的力量,中亞五國在中國後院,是中國安全的重中之重。西安峰會與廣島峰會「對撞」,或許純屬巧合,更或許是有意安排。針對美方來勢洶洶,中方致力於團結中亞國家,保障北京「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進,建構壓制美國集團,已預示海權與陸權的對抗更加明朗化。

四、香格里拉對話提升中美敵意

6月2-5日,新加坡舉行的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美國與中國的國防部長在會談當中僅止於禮貌性握手,沒有對話、這是有史以來雙方國防部長首次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冰冷相對。會議召開前,美國國防部指稱,遭到美國制裁的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上將回絕了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會晤的邀請,便注定了雙方在會議期間將「擦身而過」。6月2日香格里拉對話會安排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演講,3日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4日為李尚福。

6月3日,香格里拉談話會進行之際,美國海軍指出一艘中共驅逐艦「以不安全的方式」駛近一艘美國軍艦,當時美國軍艦正和加拿大船隻經過台灣海峽,中國批評美、加兩國「有意製造事端,蓄意挑起風險,惡意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美、加兩國則稱其在國際法允許範圍內航行。李尚福在演講中表示不會允許美國及其盟友在南海「以航行自由之名行航行霸權之實」。

中美雙方在國防部長演講當中,仍是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毫不讓步。奧斯汀認為中方5月26日的攔截美軍偵察機具有挑釁性質、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則指美方「惡人先告狀」。李尚福指出「有個國家正在亞洲加劇軍演競賽」;又說「有的國家肆意插手他國內政和地區事務」。李尚福指控美國採取「冷戰思維」導致安全風險大增;他又提到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表示任何戰略均不能「以意識型態畫線」或以假想威脅構建排他性軍事同盟。李尚福直指美國試圖「亞太北約化」的本質是「綁架地區國家,渲染衝突對抗,只會讓這一地區陷入撕裂、紛爭和衝突的漩渦」。

綜觀李尚福與奧斯汀的交鋒,代表雙方的緊張關係迄未緩解,雙方在各項議題的歧見依然尖銳。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與美方關係冷淡尖銳,不過他還是按預定計畫和英國、德國以及歐盟代表進行雙邊會談。

6月6日、香格里拉對話會後第二天,中國與俄國軍隊就在日本海和東海相關空域展開聯合空中巡航,美國航母尼米茲號和雷根號6月7日也出現在宮古海峽以東海域,雙航母的演練被外界懷疑是嚇阻中、俄兩國,美國、日本、法國以及加拿大等四國,又在6月9日起在菲律賓海聯合演習。這樣的一南一北海空軍聯合演習,更升高了中國和美國的敵意,俄國也同時被捲入,與美國在遠東地區互秀肌肉,出現了空前的對峙局面。

五、結 語

大規模軍演此起彼落,日後似乎將成為常態,顯示東亞地區戰雲密布。倘若加以北韓接連試射彈道飛彈,至今無解的北韓無核化議題持續延宕,美國核動力潛艇和航母進駐南韓港口,美、日、韓在東北亞三邊軍事同盟呼之欲出,將進一步觸動北韓的神經,北韓的動作更難預測。在東南亞,美國縮緊了印度和日本、越南等國對北京的進一步包圍,亦刺激了北京的反包圍意志,這是極不正常又不幸的發展。正在2023年上半年,從5月中開始的廣島G7峰會引導出西安中國-中亞峰會,再出現中、美雙方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的尖銳交鋒,中、美對峙將更加危險,更可能出現失控危機。華府與北京的危機管控已是雙方國防安全的重中之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正是為降低衝突尋求出路,直到6月18日才能成行。看來北京對布林肯的往訪有意壓低接待層級,雙方是否能有建設性的成果,頗讓各方懷疑。

2023年6月19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