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十周年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2023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10月17-18日,中國在北京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派出代表共襄盛舉。這不僅是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最隆重的活動,也是各方共商未來十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

「一帶一路」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習近平標誌性的經濟外交倡議,聚焦歐亞大陸和印太地區的基礎設施融資與建設。儘管北京矢口否認,但華盛頓強烈質疑「一帶一路」的實質是中國實現戰略野心的工具。中國則自我定義「一帶一路」是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同時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10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大寫意」轉型為「工筆畫」,為合作夥伴之間的互聯互通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也面臨一系列艱巨挑戰。

一、「一帶一路」的緣起與推進

2017年5月15日,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致開幕詞,詳細闡釋了他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緣起。習近平指出,該倡議源於他對世界形勢的觀察與思考。具體來說,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世界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尤其是全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長期積累,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包括全球經濟增長基礎不夠牢固,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經濟全球化遇到挫折,發展不平衡加劇。戰亂和衝突、恐怖主義、難民移民大規模流動等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突出等。面對上述困境,各國既不能獨善其身,也不能單打獨鬥,只有在全球更大範圍內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才能形成合力,促進世界和平安寧和共同發展。

面對與會的各國領導人,習近平表態「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於世界,雖然以亞歐大陸為重點,但「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最後習近平總結道:「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

時間軸回到10年前的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提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這一倡議具體包括五個方面,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與民心相通,實際上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五通」的雛形。時任哈薩克總統納紮爾巴耶夫當即表示完全贊同,願同中方加強經濟、交通、人文互聯互通,共同構築新的絲綢之路。

2022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稱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接下來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二、「一帶一路」十年建設碩果累累

(一)政策溝通

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檔。這些合作檔的內容覆蓋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經貿、金融、科技、社會、人文交流、生態環保、醫療衛生等眾多領域。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形成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形成6大類283項成果。

就具體合作領域而言,在市場監管方面,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與36個共建「一帶一路」夥伴國或國際組織簽署43份標準化合作協定,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27份合格評定合作檔和協定。在貿易投資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先後與17個國家建立了貿易暢通工作組,與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投資合作工作組,同多個國家建立了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合作機制。在數字經濟方面,截至2023年2月,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在綠色發展方面,2019年「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正式啟動。截至2023年5月,已有42家中外機構作為首批單位成員加入這一聯盟,共同致力於綠色低碳轉型合作。在醫療衛生方面,2016年6月習近平提出打造「健康絲綢之路」,2017年1月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簽署《關於「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2021年6月中國與28個夥伴國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係倡議。在能源合作方面,2017年5月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俱樂部,2018年10月中國與17個國家發佈《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聯合宣言》。截至2023年7月,「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伴關係成員國數量達到33個。

(二)設施聯通

以重慶為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目前已覆蓋中國18個省份,通達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截至2023年7月31日,該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發送貨物49.5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5%。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對東盟十國進出口額從2019年的6,916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22年的8,817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到8.91%。

中老鐵路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截至2023年8月16日,累計發送旅客2,009萬人次。鐵路開行以來,累計招聘老撾當地員工3,500多人,間接增加就業崗位10萬多個。2022年中國與東盟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中,經過中老鐵路運輸的比重達到44.7%,對中國與東盟之間以鐵路運輸方式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2022年3月19日,作為「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專案的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勒至諾維薩德段開通運營。截至2023年3月,累計運送旅客超過293萬人次,兩地通行時間從過去的90多分鐘縮短為30多分鐘,巴爾幹地區開始進入高鐵時代。

截至2023年7月,被稱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超過7.3萬列,發送貨物690萬標準箱,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截至2023年7月29日,2023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達10,000列,發送貨物108.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7%。

此外,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肯亞奈洛比快速路、蒙(巴薩)內(羅畢)鐵路等也是「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標誌性專案。其中2017年通車的蒙內鐵路是肯亞一個世紀以來第一條現代化鐵路,全部採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和中國裝備,將兩地通行時間從平均10個小時縮短到5個小時。截至2023年8月,蒙內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030萬人次,貨物2,700萬噸。2023年9月7日,中國與印尼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成果雅萬高鐵開通運行,兩地間最快旅行時間由3.5小時壓縮至40分鐘,印尼從此進入高鐵時代。

(三)貿易暢通

自「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以來,中國已與至少13個沿線國家簽署7個自貿協定,已成為25個沿線國家最大的交易夥伴。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3.83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9.4%。其中出口7.89萬億元,增長20%。進口5.94萬億元,增長18.7%。2022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占中國外貿總值的32.9%,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比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伊始提升了7.9個百分點。在貿易領域和結構上,「絲路電商」成為合作亮點,中國與沿線國家產業鏈供應鏈互補性增強,2022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中間產品4.4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3.9%,占同期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總額的56.3%。

(四)資金融通

截至2023年1月,由中國倡議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成員數量達到106個,覆蓋全球81%的人口和65%的經濟總量,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世界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成立七年來,已累計批准202個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專案,融資總額超過388億美元,帶動資本近1,300億美元。截至2022年年底,成立於2014年的絲路基金的投資專案遍佈6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諾投資金額折合美元超過200億元。此外,中國還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拉美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等共同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為「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更多資金管道。

從2013年到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2022年中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10.5億元人民幣,沿線國家對華實際投資8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和17.2%。2022年中國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8,718.4億元人民幣,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2%。完成營業額5,713.1億元,占同期總額的54.8%。截至2022年7月底,中國累計與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在1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總之,「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共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幫助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五)民心相通

2022年6月,中國決定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並在已有30億美元基礎上增資10億美元。截至2022年8月,中國通過該基金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糧食計畫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10多個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在50多個國家實施了130多個項目,惠及2,000多萬人。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近千億件抗疫物資,向34個國家派出37個抗疫醫療專家組。

中國在非洲20多個國家實施「萬村通」項目,為非洲一萬個村落實施收看衛星電視專案。截至2022年12月,該項目已順利完成非洲21個國家的建設任務,直接受益家庭超過19萬戶,覆蓋受益民眾近千萬。

截至2021年5月,「絲路一家親」行動已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中外社會組織建立起近600對合作夥伴關係,在共建國家開展民生合作項目300多個,涉及扶貧救助、衛生健康、婦女兒童、環保公益等方面。

在教育培訓領域,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夥伴的教育合作機制不斷完善。2016年中國在泰國成立首個海外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被稱為共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採取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享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技術和標準,建設實訓中心,提供先進教學設備,組織中國教師和技術人員為當地教師開展技術技能培訓,並邀請其來中國進行實地交流。中國還積極幫助共建國家加強綠色人才培養,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畫」。截至2023年1月,中國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50多份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檔,已為120多個共建國家培訓3,000人次綠色人才。

在科技合作方面,截至2021年底,與中國建立科技合作關係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達到84個,支持聯合研究項目1,118項,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3家聯合實驗室。2022年向境外轉讓或許可過專利的中國企業當中,有37.9%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許可或轉讓過專利。

三、「一帶一路」任重道遠

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不減反增、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大國博弈競爭愈演愈烈……「一帶一路」在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也遭遇巨大的阻力。但全球四分之三的國家決定出席本次「一帶一路」峰會已經說明,只要合作各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能不斷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向新階段,從而助力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事業。

2023年10月17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