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沒事,日、台同係華府之事

東京還在福澤諭吉「台灣領有論」中夢遊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木原稔首度視察自衛隊,9月24日前往鄰近台灣,今年3月甫開設陸上自衛隊駐地的石垣島,他在島上表示,若「台灣有事」,日本將出動第八師團協助島民撤退。鑑於台海緊張升高,兩岸爆發武力衝突機率陡增,日本除強化衛戍 西南群島外,亦在該地整建避難所,規劃島民疏散到九州等相關措施。

日本預擬疏散島民阻絕戰火殃及

石垣島位於日本陸上自衛隊「西南防線」,除警戒部隊外,主要駐紮地對艦、地對空飛彈部隊,總共大約570人。除石垣島外,日本近年相繼在緊鄰台灣的與那國島及宮古島進駐自衛隊,此為日本持續強化西南群島防衛能力的一環,以因應中國在釣魚台列嶼周邊的頻繁活動與對民進黨政府的軍事壓力。

木原稔在視察石垣島前,23日先抵熊本縣內管轄九州和沖繩的西部方面部隊的駐地,在對自衛隊訓話時強調,「強化西南地區防衛體制是緊要課題」。10月將舉行美軍與自衛隊「決心之龍」離島防衛演訓,石垣島首度納入其中,木原稔在島上表示,「日本不允許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台灣扼住日本西南群島,攸關日本的南面安全,自然關心大陸對台動武,此即安倍言下之「台灣有事」。然而,囿於日本的防衛相關律法,難以派自衛隊協防台灣。日本防衛省官員表示,透過部署部隊,可降低日本遭攻擊的可能。日本佈局的「西南防線」,意在強化嚇阻能力,降低中國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可能性,並在「台灣有事」時阻絕戰火殃及日本,造成「日本有事」。

渡部悅和等四位退將著的《台灣有事與日本的安全保障》指出,若台灣落入中國手中,第一島鏈上的其他國家恐寢食難安。其實,「脫亞論」者福澤諭吉百餘年前即直言,台灣在中國手上,宛如榻旁鼾聲。福澤主張「台灣領有論」即著眼於西南群島防衛,此亦為安倍前首相「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的戰略思考。自衛隊退將呼籲,日本須介入台灣的存續問題,及維持台海的安定,但此僅為其論調,不代表自衛隊,亦非岸田內閣的政策。

兩岸關係學者松田康博表示,自衛隊嚇阻中國,固守日本,將產生戰略外溢效果,使中國武力攻台難度加大。但木原稔道出駐守西南群島之自衛隊的主要任務,除在「日本有事」時固守日本領土外,如何及時的撤退島民是重責大任,亦為沖繩縣民關注之處。

「有事」可撤,台獨無路可退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指出,日本身處的安全保障環境,當前複雜化、不安定化,保護國民是重大課題,傾聽當地狀況與居民強烈意願後,瞭解到居民希望與政府配合避難計畫。日本《每日新聞》民調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擔心中國攻打台灣,但此不意味日本人與民進黨休戚與共,願為台獨而戰。日本《朝日新聞》5月公布民調,若中國和美國因台灣開戰,高達八成受訪者擔憂日本捲入。萬一大陸攻打台灣,僅11%受訪者認為自衛隊應與美軍聯合對抗解放軍。反對軍事介入的民意是壓倒性多數。在因應「台灣有事」上,日本內閣不僅受限於「和平憲法」,更難冒天下之大不韙,為台獨挺身而出。

日本國民重視在「台灣有事」時自身的安危,松野官房長官7月22日抵達石垣島及與那國島展開三天的視導避難所整建及在「有事」時撤離島民至九州本島的疏散規劃作業。在3月舉行的想定演習中,須耗時六天始能將約55,000名島民疏散到石垣島以外地方,若無自衛隊投入其中,此為不可能的任務。

從「棄台論」到「棄台」

木原稔視察石垣島道出「台灣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對日本防衛的政策意涵。「台灣有事」時,鄰近的西南群島島民可撤離到安全的九州,免受池魚之殃,但台獨能撤到哪裡?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9月29日出席《大西洋月刊》的《對民主的威脅》主題對話時表示,若真發生台海衝突,數以千萬計的人將面臨直接軍事威脅。日本在西南群島的戰略嚇阻不足以撐起台海安全,兩岸的對話接觸無可或缺,但少了「九二共識」,重啟對話無門,若「台灣有事」,日本撤退石垣島民的演訓想定恐成為現實場景。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9月接受All-in Podcast專訪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同夏威夷是美國的一州,是美國在阻止中國統一。此非馬斯克對「台灣問題」的首次發言,2022年10月,馬斯克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即指出,因台海衝突難以避免,全球經濟將受到30%程度的重擊,建議把台灣轉變成「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

馬斯克不是美國白宮官員,但其擁有強大的尖端科技力,「星鏈」為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提供的網路通訊服務,不僅美國國防部是其重要客戶,日本防衛省亦考慮採用,「星鏈」走向軍事化,左右國際戰略安全,賦予馬斯克在國際政治中非傳統的權力。若將太空的視野導入「中心地帶論」,可謂「誰控制地球軌道,誰即控制低軌道空間;誰控制低軌道空間,誰將控制地球」。

「棄台論」並非馬斯克在商言商的片面之詞,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國卡特政府的重臣知名地緣政治學家布里辛斯基及現實主義理論家米爾斯海默先後掀起「棄台」巨浪。米爾斯海默2013年在中央研究院政治所主辦的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上拋出「棄台論」,回美後將之在《國家利益》期刊上以《對台灣說再見》公開發表。米爾斯海默認為,若中國的經濟成長速度保持和過去30年一樣,中國最終或許將超越美國,美國因此無法保衛台灣。布里辛斯基更直言,不妨在未來考慮讓一國兩制在台灣實現。

雖說米爾斯海默修正當年的「棄台論」,但他的憂慮未在美國消失,馬斯克即是其一,認為美國戰略上難以保台,避戰的解方是依循北京的和統路徑,變更台灣在中美間的地位。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來台出席「亞太千里論壇」發表演說表示,台海現狀是不穩定和虛幻的,並認為台灣只有在美國的支持下才能維持和大陸分離的狀態,但時間不在台灣這一邊,不獨、不武、不統只是把問題推遲,台海現狀無法長久。

楊榮文建議台灣,可以努力推動與大陸漸趨一致,使之成為一個和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的中國。蔡政府對楊榮文的發言氣急敗壞,責成外交部聲明反駁。對此,台大前校長管中閔認為,楊榮文「肯定說對了什麼」。其實,楊榮文只是戳破台灣朝野政治人物不願面對統一的既得利益心態。

楊榮文鼓勵台灣各政黨以某種方式讓邦聯的概念納入黨章,以此致力於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楊榮文的建議是避免「棄台論」成美國政治現實的解方,民進黨「倚美謀獨」是危險之舉,最後反招致美國控制,使自身在兩岸的終局解決中成為任人擺佈的棋子。

法理台獨必然引戰,不必心存僥倖,更別期待美日或歐盟的介入,而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亦非「維持現狀」的保證。面對中國統一,台灣朝野政黨反對北京的「一國兩制」,但其主張為何?台灣各政黨應把握台海現狀下的和平,跨黨派充分討論,提出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確保自主性的「中國統一方案」。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認為,兩岸統一是「歷史之趨勢」,是無法改寫的。台灣人無法自外於中國,台灣人應有想法與自信走入中國。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導入市場經濟,使部分中國人先富起來,但資本主義不是中國的出路,因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突顯資本主義的失敗,現在仍在失敗的路上繼續飆車。習近平正在摸索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如何可能。中國應回到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初心,在人工智慧(AI)逐漸宰制人類社會的當下,探索「科技異化」的解方,回到馬克思年輕時的認知,揚棄階級鬥爭,消弭「格差社會」。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可與社會主義兼容並蓄,兩岸共同實現中國共和革命的「均富」理想,此應體現在台灣的「中國統一方案」。

「中國」是最大公約數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生前曾言,台灣的未來不是台灣的民意決定,而是兩岸力量的對比以及美國願意介入的程度,沒有一個國家能阻止兩岸的統一,李登輝所施行台灣人有別於中國人的認同教育,並無法改變兩岸最終的統一,只會增加台灣人在兩岸統一過程中的痛苦。李光耀與台灣相知相惜,說話向來直白,不帶浪漫與偽善的外交辭令。

北京切莫無視島內還有支持民進黨群眾之外的台灣人,他們多少對中華民國有政治情感。張安樂「緬懷中華民國,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並非多數。「中國」認同或是最大公約數,台灣的課綱必須「去獨化」,但兩岸當以「中國」為最大公約數,「一中」不各表,或更能創造融合發展的有利條件,自然沒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問題。就像馬政府時期,在熱絡交流中「求同化異」,為中國和平統一續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