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

美、以飛奔在戰火焚身的道路上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以、巴衝突中,以色列總是能以壓倒性優勢戰勝阿拉伯世界的聯軍,美國對其在經濟、科技與軍事上的全方位支持,不可否認是一個最具關鍵性的因素。因此,以色列不但是美國安插在中東的戰略性棋子,往往也被視為是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兒子,兩者同體相連,利益與共。

10月7日凌晨,以護衛「耶路撒冷舊城阿克薩清真寺」之名,巴勒斯坦地區的武裝組織「哈馬斯」發起代號「阿克薩風暴」(Al-Aqsa Storm)行動。在短短20餘分鐘內,朝以色列發射了5,000枚左右的火箭彈,同時還派遣民兵攻入其境內,進行重點襲擊,造成以色列700餘人死亡,千餘人受傷,甚至更有官兵被生俘者。CNN駐耶路撒冷記者哈達斯金(Hadas Gold)稱:「這是史無前例的規模」。

以色列的作為

事發後,以色列國防軍隨即發出聲明,表示全國進入戰爭狀態,並緊急徵召後備役軍人入伍。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ant),指責哈馬斯犯了一個主動挑起對抗以色列戰爭的錯誤,而以軍將全力對抗所有敵人,最後會贏得戰爭的勝利!並稱加沙地帶住著的都是「人形動物」。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則引述路透社報導指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矢言報復,並在社群平台發表聲明:以色列正處於戰爭狀態。當晚,以色列能源部長卡茨即刻簽署了一道「切斷以色列電力公司對加沙地區水電供應」的行政命令。10月8日,以色列開始封鎖加沙並進行了連續8小時的轟炸;生活在該地區的237萬人隨即面臨停水、停電、斷糧的慘境,由於缺電,醫院無法正常運作,所有的傷者只能等死。

以軍肆無忌憚的舉措無異於種族滅絕;同時,還不斷聲稱將進軍加沙,開啟地面作戰,以清剿哈馬斯。這樣的言行自然引起世人廣泛的關注,伊斯蘭世界不同教派的國家如土耳其、伊朗、埃及、約旦等,均紛紛指責其屠殺行為,除要求以方開放人道主義通道外,並聲稱如若對加沙展開地面戰爭將不會坐視不管。

10月9日,《耶路撒冷郵報》的報導,沙特阿拉伯暫停但實質上是凍結了由美國所推動的以、沙關係正常化的協議。

10月15日,《以色列時報》報導,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稱:為了實現戰略安全目標,以色列將在中東任何地方展開行動,並廢除戰爭規則。這個驚人的說法似乎暗示:中東地區不但只是以色列的後院,以軍一旦攻入加沙必將遂行現代版的屠城。

10月16日,以軍使用有「地獄之火」之稱,聯合國禁用的白磷彈轟炸加沙地區,造成大量平民痛苦死亡。10月17日,加沙地區最主要的阿拉阿赫莉(Al-Ahli)醫院受到襲擊,行兇者使用了MK-84型高砲航空炸彈,致使醫院內大量的婦孺老弱及病人被炸死。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志願者英籍巴勒斯坦裔醫生阿布希塔哈上(Ghassun Abusittah)在屍體成堆的廢墟發布會上,面向鏡頭瞪大雙眼,憤怒的控訴著以軍違反人性,歐美政客的雙手沾滿了巴勒斯坦兒童鮮血的事實。10月20日,以色列國防部宣稱已然完全做好了進攻加沙的地面作戰計畫。

當哈、以衝突一天後,《環球網》報導,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經過與總統拜登詳細的溝通,立即決定派遣福特號航母、提康德羅加級諾曼底號巡邏艦、四艘驅逐艦以及包括F-35、F-16、A-10等戰鬥機的空中力量趕赴地中海東部,作為對以色列的支持。10月8日上午,拜登在與內塔尼亞胡通電話時更進一步表示:對以國國防軍的軍備援助已在運的途中。

布林肯的冷遇 中東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支點,事關美元與美國霸權的存續,這是美、以長期緊密合作的本質。只是當下美國的整體國力已大不如前,自然不希望在俄烏戰爭沒有結束,亞太方面還滿布重兵的狀況下引發全面性的第六次中東戰爭;華府急切的希望衝突侷限在「哈、以」之間,保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然而,以色列的主政者則想利用這次機會徹底佔領加沙,把巴勒斯坦人驅逐盡淨。10月16日,面對伊斯蘭世界的憤怒與空前團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天之內風塵樸樸的走訪了五個中東國家,並與以色列進行長達六小時的會談,目的就是要避免事態擴大。然而,在埃及,賽西總統給他上了一場震撼的歷史課,指出以色列敢於轟炸加沙,那不是自衛權而是懲罰性屠殺,美國對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沙特的薩勒曼王儲更是將接見的時間整整推遲至第二天,會面談話卻不足一小時。

另外,《外交事務》網站報導,布林肯與賽西會晤時,雙方達成了一份協議:1.埃及開放拉法口岸,以方便外籍尤其是美籍公民離境。2.以方則臨時停火九小時,以方便救援物資進入加沙。

消息一經傳出,滿載救援物資的車隊停滿在拉法口岸,以色列卻公開宣稱:並未與對方達成任何上述協議。10月17日就襲擊了阿拉阿赫莉醫院。此一宣告與後續轟炸,無疑在重重打布林肯的臉;同時,充分說明以色列只要美國對其政策的配合而已。

拜登的示好 布林肯的中東之行成效不彰,10月18日拜登「御駕親征」,往訪特拉維夫。面對阿拉阿赫莉醫院遭襲一事,拜登居然聲稱:「這不是你們(以色列),看上去是另一方幹的。」拜登的表態不僅是把講求公理正義的國際秩序踩在了腳下;更把強權即公理的霸道演繹的淋漓盡致。身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卻被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綁架,幹著猶如「子為父隱」般的事兒。而以色列似乎吃了稱陀鐵了心,相信美國敢不支持我?能不支持我?必須支持我!因此,《半島電視台》認為拜登此行已然堅定地站到了以色列一邊,也為以方未來為所欲為的行徑開了綠燈。

只要有殘酷的壓迫,就會有憤怒的反抗。哈馬斯的出擊或被視為挑起戰端的禍首,但長期生活在加沙「露天監獄」的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視為「人形動物」,生不如死。誠如一位受訪的巴勒斯坦小男孩所言:正常走路都可能隨時會被射殺,巴勒斯坦孩子哪有未來?你讓我們卑躬屈膝,我就叫你們看見反抗的驕傲!那些操著滑翔翼隻身進入以國境內的敢死隊,年齡都只在15歲上下;第一批1,500人皆已犧牲,如今第二批、第三批可謂前仆後繼,奮不顧身!

中國人深信與人相處當「不以鄰為壑」、「以和為貴」,冤家宜解不宜結,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思想形成鮮明對照。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受希特勒的殘酷屠殺,二戰後他們移民到巴勒斯坦地方時,曾受到當地巴勒斯坦人的接納;奈何如今恩將仇報,把過去自身曾受的悲慘加諸他人。《舊約》中的箴言告:不要做那個首先舉起寶劍的人;因為,只要不給別人留一條活路,那麼,最後自己一定也會死得難看。

哈、以之戰或預示著舊世界舊秩序的崩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殖民惡勢力,平時披著人權、自由、平等、文明的外衣,如今在網絡通訊便捷傳遞的情況下,其虛偽、囂張與跋扈昭然若揭。

美國為了維持霸權,在中東支持以色列無下線,雙方形成結構性依存關係。如今以色列的極右派當權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意圖藉吞併加沙來凝聚人心,華府則遭反噬,騎虎難下,給其一手奶大的兒子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