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問題和展望

「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自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或發展策略迄今已滿十週年,這期間,中國與帶路沿線國家建立了極為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帶路」倡議的推展取得豐碩的成果,並扶持沿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增進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角色及應承擔的責任。今(2023)年10月17-18日中國在北京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130多個國家領導人與會,彰顯「帶路」倡議的推展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和支持,正對國際政經格局帶來微妙的轉變和衝擊。然而,當前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和經貿規範,中國政經崛起尤其是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因「帶路」倡議而建立的經貿體系,特別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戰爭的爆發,美國正逐漸喪失在國際社會的公信力,以致中國「帶路」倡議的推展,已顯現的國際影響力,必然引發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持續圍堵和打壓,將面臨更多地緣政治風險,這是中國必須面對並加以妥善因應的挑戰。

一、倡議的政策背景和規劃

2013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哈薩克納札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同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這兩者合一就是「一帶一路」倡議。2013年11月,「一帶一路」倡議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級。2014年以來,「一帶一路」從概念向具體的建設項目方向推展。2014年中共對此一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和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11月8日,中國宣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之後,「帶路」倡議已是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報告專章部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今年9月國務院發佈的「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中,「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落實『三大全球倡議』」列為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對中國而言,「帶路」倡議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政經意涵,主要為:1.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維繫中國經濟的永續發展。2.與亞太地區周邊國家增進合作關係,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3.「一帶一路」進程中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4.推動中國對外援助轉型,並藉此為開展「新南南合作」創造新的合作平台。5.配合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展,加速中國經貿和金融體制改革,加快中國融入全球化。6.化解美國重返亞洲與亞太再平衡戰略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外發展策略方面,「帶路」倡議在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在具體措施上,「一帶」是由渝陝甘出發,經新疆,穿過哈薩克、俄羅斯和東歐至德國港口城市杜伊斯堡;「一路」則是沿東海和南海,穿過馬六甲海峽,經斯里蘭卡,從紅海進入地中海,最終在杜伊斯堡完成。

根據中國的規劃,此一發展戰略的重點方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若干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點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國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有其經濟空間格局的規劃,期能打造綜合樞紐城市為契機,以公路、鐵路、港口、航運等為重點,使亞洲基礎設施朝更加聯通、更加便利方向發展,促進亞洲「大聯通」。

二、第三屆「帶路」峰會的主題和意涵

2017年5月14-15日在北京舉辦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出席。習近平發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的演講,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2019年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高峰論壇主題是「廉潔」,以「共商共建共享廉潔絲綢之路」為主題,強調共建「一帶一路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堅持一切合作者都在陽光下運作,共同以零容忍態度打擊腐敗」。習近平發表了題為「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今年10月17-18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據中國的統計,此次峰會有1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參加。論壇的活動包括開幕式、互聯互通、綠色發展、數位經濟三場高級別論壇,同時並有關於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智庫交流、廉潔絲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六場專題論壇,以及舉辦企業家大會等活動。

10月18日,習近平在開幕式中發表題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主題演講,強調「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應該發揮「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謀求共同發展,同時宣佈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1.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路。2.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3.開展務實合作。4.促進綠色發展。5.推動科技創新。6.支持民間交往。7.建設廉潔之路。8.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最後,習近平強調,將繼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成立高峰論壇秘書處。

此次高峰論壇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緩息,世界經濟仍缺乏增長動源,而俄烏戰爭加劇全球產業鏈斷鏈危機,以及以巴戰爭增添全球和平穩定難以預期變數的情勢下,中國所主辦的一場大型主場外交,論壇具有如下的特點:

其一、本屆高峰論壇延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題訴求,中國提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期望能為各領域國際合作注入強勁動力。

其二、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的合作理念,將廉潔作為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有利於讓資金、項目高效運轉,讓各項合作具體落實。

其三、綠色、數字和海洋是本屆論壇的重點。從議題的設置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為高級別論壇,而海洋合作首次被列入專題論壇,則是強調可持續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促進海洋科技創新的要求。

其四、政府財政是高峰論壇關切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國際經濟不振,而發展中國家受到嚴重衝擊,政府債務壓力沈重,如何緩解此一困局是與會各國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三、「帶路」倡議發展成效和具體影響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推進經貿與相關領域的合作,政策溝通不斷深化。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個合作文件。

在對外貿易方面,據統計,2013-2022年,中國與沿線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近2.9萬億美元,佔同期外貿總額的45.4%,較2013年提高了6.2個百分點。在投資方面,2013-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非金融類雙向直接投資超過2,700億美元;在共建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累計分別超過1.2萬億美元、800億美元。

在金融交流合作方面,中國也為「一帶一路」提供相當強大的發展動力。截至今年6月底,絲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75個,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美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有106個成員,批准227個投資項目,共投資536億美元,項目涉及交通、能源、公共衛生等領域。

至於聯通亞歐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兩萬列;「義新歐」(義烏-新疆阿拉山口岸出境-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中歐班列平台,以及長三角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逾兩萬列,運送貨物超過200萬標準箱。

至於設施聯通方面,過去10年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六廊」指中蒙俄、新西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六路」指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聯互通。中巴經濟走廊啟動10年來為巴基斯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中老鐵路實現了老撾人民從「陸鎖國」轉變為「陸聯國」;雅萬鐵路成為東南亞國家首條實現350公里時速的鐵路;蒙內鐵路拉動了肯亞經濟增長超過兩個百分點。

此外,10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廣泛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人文交流,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合作有聲有色,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遊年、藝術節、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拉近了中國與共建各國民眾的距離,增進「帶路」倡議的民意基礎。

四、彌補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不足

第三屆「帶路」高峰會的主要精神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帶路」倡議正可彌補目前全球治理之不足,也推進中國在國際社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帶路」倡議提出後10年間,國際政經形勢出現極大轉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供應鏈出現斷鏈和脫鉤,加上歐美國家高通脹、高利率削弱了市場購買力,而資金外溢效果使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遭逢巨大衝擊,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加上杜哈回合談判後,WTO停滯,以致全球經貿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真空狀態。面對此一形勢,「帶路」倡議的推展便為填補此一發展空間,其終極目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2013年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提出,隨後此一理念的思想內涵不斷深化。今年9月中國發佈「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要解決的是目前國際政經形勢存在的和平赤字不斷加深、發展赤字持續擴大、安全赤字日益突顯,以及治理赤字更加嚴峻的問題。

在具體政策措施上,據今年10月10日中國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其重點之一是推動全方位開放合作,推進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搭建起共同發展的全球網路,努力幫助許多國家擺脫貧窮的困境,維繫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白皮書強調,「『一帶一路』,源自中國,屬於世界」。

共建「一帶一路」注重包容發展,在團結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同時,也希望能增進與已開發國家的交流互動,凝聚和平衡推動全球發展的各方力量,彌補了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不足。

據統計,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另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到2030年,可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度貧困、3,200萬人脫離中度貧窮。

五、地緣政治風險仍是嚴峻的挑戰

「帶路」沿線國家基本上政治局勢相對不穩定,某些國家仍然存在政局動盪,大多數經濟社會發展落後,政府治理體系不健全和治理能力較弱,政府管理質量欠缺,貪污腐敗現象嚴重,社會法制程度較低,再加上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猖獗,部落和民族糾紛不斷,這些政治和社會風險使「帶路」倡議的推展承受鉅大壓力。在經濟環境和條件上,這些發展中國家普遍以自然資源和半成品為主,且以此為基礎大量出口的單一經濟結構仍未改變,其經濟受國際市場變化影響而呈現大幅波動,顯現經濟的脆弱性。不過,這些都可列為「可預期」的變數。近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對中國科技和經貿領域的打壓和圍堵,則是中國「帶路」倡議順利推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最後說說今年9月G20在印度新德里峰會中,在美國為抗衡中國「帶路」倡議而提出的「三方經濟走廊」(IMEC:包括美國、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歐盟、法國、德國、義大利)。

今年10月7日在中東爆發的以巴戰爭中,拜登政府支持以色列政府對加沙地區巴勒斯坦平民的「種族滅絕」行動,把自己因西方主流媒體掌握話語權而殘存的一點聲望消磨殆盡,全球局勢必將隨著這場戰爭出現巨大變化,美國夥同盟友抗衡中國「帶路」倡議的「倡議」還走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