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營」談起
從「文化營」談起
我關於台灣的生活的記憶也已經是近十年前的事了。
在台灣求學期間,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文化營」,主要是面對大陸高校來的交換生,目的是讓大陸青年學生認識台灣,感受台灣的風土人情。「文化營」每期大概一個禮拜左右,費用也不貴,每個小分隊由一名台灣學生帶領,負責講解。這是個很好的活動。其中有一期是去台灣南部的高雄和墾丁。
我很喜歡台灣南部,特別是恆春和墾丁。恆春和墾丁很像我的家鄉,在我聽來,當地的閩南語口音似乎更接近漳州地區的腔調,這讓我有種回家了的錯覺,尤為親切。
「文化營」的大巴駛進高雄市區的時候,領隊的台灣同學介紹,高雄是一座國際化都市,有很多高樓大廈,還特別強調都是「13層樓」以上的。這位同學明顯帶著十分驕傲的語氣,但最終發現我們似乎都無動於衷,沒有人發出讚歎和驚呼。
在我們看來,高雄著名的85大樓及周邊若干建築可以稱為「高樓大廈」,遠沒有達到「很多」,也沒有達到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步。我與鄰座的上海同學面面相覷,意識到兩岸青年對於「高樓大廈」的概念似乎出現了偏差,對於彼此的瞭解出現了嚴重的裂痕。
台灣同學在大陸同學面前多少會刻意強調台灣的「國際化」以及「先進」,言下之意多認為大陸的發展仍十分落後,更有甚者,還經常可以聽到他們用「髒亂差」、「隨地大小便」之類的詞彙來描述大陸。
初到台灣之時,常被台灣同學問及大陸是否有「肯德基」、「麥當勞」,是否有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等啼笑皆非的問題。後來才知道,台灣同學中的大多數並未踏足過大陸,但不管怎樣,21世紀10年代,電視媒體或網絡媒體都已十分發達,信息的獲取十分容易。台灣青年歷來更是以「自由」為傲,但釋放出來的訊息差強人意,這令我們一眾陸生一度以為台灣同學是對我們充滿了低級的「惡意」。
在台時間久了,漸漸發現台灣媒體口中的大陸連我們都覺得陌生、莫名其妙。尤記得有回在學校食堂就餐,食堂大廳上懸掛的電視正在播放大陸的新聞,所使用的北京天安門前的畫面,竟是一群騎著「二八大槓」自行車、衣衫風格酷似1950、1960年代的人群。
我轉頭問另一位陸生,現在北京長安街上能騎自行車?我也很久沒見過這種「二八大槓」自行車了。同學同樣驚愕地表示,難道播放的是橫店戲棚的畫面?時間更久一些,才發現有些台灣媒體、「名嘴」的惡意抹黑和造謠,在在對台灣青年一代的大陸認知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兩岸青年交流時又呈現出嚴重的弊端--因彼此的誤解而導致交流的困難,進而導致對彼此的「惡意」。換句話說,這些「名嘴」是在刻意製造「信息差」,有意破壞兩岸同胞的情感。
信息溝通的不暢,導致兩岸青年對彼此的認知「謬以千里」。明白這些誤會背後的原因,我也收起了「辯論」的鋒芒,嘗試平心靜氣地與台灣同學描繪真實的大陸--物質生活豐富,城市建設好,社會治安好。儘管還存在一些社會問題,但你們所聽到的那些「恐慌」言論,純粹是「誇大」和「意淫」。但,他們怎麼會聽信一個「大陸人」的話呢?怎麼會相信大陸人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了呢?很多時候,我都感到無力、無奈。但我不氣憤了,只覺得可歎。很多問題是人為的,並不是天然的。
這兩年,陸續看到一些台灣青年來大陸,或訪學、或參加學術會議,亦有自媒體從業者來旅遊、拍攝影像。他們顛覆了自己以前對大陸的認知,也試著將這份改變傳遞給在台灣的朋友。我備感欣慰。
兩岸同胞的交心,說難,也不難,交流、溝通是走向認同的必經之路。因為學業的關係,我與不少在大陸生活的台灣朋友亦聊起了當年的見聞。友人說他們被「洗腦」了,我說這個詞當年他們是用來揶揄我們的。時間,真是最佳的審判官,它漸漸解開了這場「羅生門」的面紗。我們好像都多少看清了彼此,卻又還沒有完全地靠近。
實際上,兩岸要彼此靠近,光是單方面期待台灣同胞走進大陸,瞭解大陸是不夠的。大陸同胞也同樣需要真正地瞭解台灣的歷史,瞭解兩岸同胞情感之所以產生隔閡的歷史緣由。 我嘗讀日據時期台灣士人的詩詞以及日記,日本侵佔台灣的這段歷史對當時的台灣人而言異常困苦,備受煎熬,拚死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者前仆後繼。
辛亥革命前,台灣抗日運動領袖霧峰林家的林獻堂,曾在日本訪問梁啟超,並向梁啟超傾訴:「我們處在異族統治之下,政治受差別,經濟受榨取,法律不平等,最可痛者,尤無過於愚民教育,處境如斯,不知如何爾可?」
1945年8月,日本戰敗,台灣光復,多少台灣人在日記中寫下「欣喜若狂」的字眼。而今讀來,我都感慨萬千,激動落淚,一則有感於台灣同胞擺脫了日本殖民者的迫害,做回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二則感慨中華民族不認輸不怕難的頑強精神,50年啊,終不負兩岸先賢的血淚。這又與現下台灣一些人對日本的態度形成了弔詭的對照。
在墾丁吹海風的寧靜與愜意彷彿還在昨日,我是真的想念台灣南部了。那幾年,電影《海角七號》風靡大陸,位於恆春的電影拍攝地成了遊客慕名而至的聖地,記得上樓參觀的話需支付50元台幣。
令我至今回味無窮的是恆春的綠豆爽,特別適合炎熱的南部地區。一碗下肚,眼前立刻浮現了《流星花園》裡F4穿著白色襯衫,站在陽光下的青春、純潔的畫面,我也很想邁開步伐在恆春的街道上撒歡、奔跑。
後來的環台行程中,我多次重遊恆春和墾丁,在墾丁大街上的民宿老闆那兒租一輛電動車,往返於恆春墾丁間,幻想自己也是熱播台劇中的主角,不禁迎著海風吶喊。
曾經、未來,歲月如歌。◆
社論
中俄聯合聲明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
青年看兩岸與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