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悲情與無奈

評總統萊希之死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2024年5月5-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法國總統馬克宏、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匈牙利總統舒尤克與總理歐爾班的邀請,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行不僅得到上述三國有如皇室般的接待;尤有進者,各國元首無論於言詞或行程上,都展現了極為真誠貼心的情感表達與安排,讓客人感受回到家般的溫暖與自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行程結束後,就三國之行的成果在接受訪問時指出:無論自接待的規格、禮遇和訪問成果來看,三國之行都使中國的大國領袖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和認同。特別是歐洲目前正處在戰事紛擾的狀況下,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讓世界各國對前景深感迷惘之時,這些對華友好國家的歡迎熱情與主流民意,毫無疑問地說明了習近平的歐洲之行,使中國的地位和作用獲得提升。

5月16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會談後兩人共同簽署並發表《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當中俄兩國達成多項重要共識之際,短短的六個工作日內發生八國高層連續受到死亡威脅的消息,無疑造成了一個令人驚悚動盪的「黑色五月」。

5月4日,沙特王儲小薩勒曼遭遇暗殺,衛隊死傷慘重,幸而他本人躲過一劫。

5月14日,在土耳其發生了一起針對總統的政變,命大的艾爾多安所幸無事又逃過一劫。

5月15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遭到槍擊,子彈射穿胃部身受重傷,在全力搶救後終於保住了生命;菲佐有下月訪問中國的行程。

5月16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遭到死亡威脅,如今也不得不加強了維安措施。

5月19日,伊朗總統萊希及其隨員一行九人墜機身亡;同日,非洲剛果金政府挫敗一起由英美特工參與的政變,而沙特王室老國王薩勒曼突然因肺部感染進了急診室,高燒不退,關節疼痛,危在旦夕。

5月20日,非洲迦納總統的車隊突然遭遇車禍,所幸維護得宜,沒有大礙;該國近幾年發展迅猛,接受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投資。

這些國家的領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親俄、友中、反美,遇襲或政變的時間,剛好分散在習主席出訪歐洲三國歸來,與普京達成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意欲共建國際新秩序之際;如此巧合,令人不得不訝異外。而伊朗總統萊希的遇難,又必將為中東地區與世局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衝擊。

重要人物屢遭襲殺

近幾年伊朗有許多重要人物,先後遭到美國與以色列的襲殺。如2020年1月3日,革命衛隊司令蘇萊曼尼將軍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遭到美軍三枚導彈襲擊刺殺身亡。同年11月27日,著名物理學家伊朗核武之父法克里札德,在德黑蘭的住家附近遭到遙控飛機的射殺。2023年12月25日,伊朗革命衛隊駐敘利亞的高級顧問賽易德拉奇‧穆雅德,被以色列空軍炸死。至於其他核設施與物理研究專家與學者,被汽車炸彈炸死者更是不勝枚舉。

定性「意外事故」 5月19日,總統萊希、外交部長阿布杜拉希陽與東阿賽拜疆省長等一行九人,在與鄰國阿賽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共同主持水壩落成典禮後,旋即搭乘美製Bell212直升機,在赴東阿賽拜疆省大布里市的途中失去聯繫,伊朗電視台最初以「硬著陸」事故加以報導。20日凌晨,在土耳其搜救隊的努力下,終於在瓦爾扎甘地區發現了墜機;機上人員無一生還。事發之後,伊朗官方以撞上山體、機身解體為由,是一場突發的意外事故作為定性的報導。

死因疑點重重 事發之後立即引發國際間的關注,此起空難真屬意外,有無外力介入?

首先,由於美制Bell212直升機機齡過長,多屬上世紀60年代的產品,加上美國自1979年以來對伊朗的全面封鎖,致使零部件幾乎都已過了安全使用期,故或因機械故障導致空難的發生。不過,這個推論最大的疑點在於,與總統座機一同起飛的還包括了另外兩架同型號飛機,為何它們都能安全的飛抵目的地。其次,那麼會是天候惡劣導致飛機失事嗎?專家根據失事機體保持尚完整的狀況來推斷,排除了因氣候惡劣造成撞山事故的可能性。另外,19日總統辦公室負責人侯賽因與機長阿勒‧哈希姆的通話紀錄顯示,得知當日的雲霧不是很大,因此並沒有收到天氣預警的信息。事實上,另兩架飛機的安全飛航,也反證了氣候並非異常以致無法飛行的狀況。最後,可不可能與人為的政治暗殺有關?

事發後以色列是首先發布萊希死訊的國家,並以嘲諷的言詞聲稱此事「與我們無關」。其次,萊希在阿賽拜疆的行程或許只是掩人耳目,與美國的秘密會談才是重點。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為了能讓伊朗對中東各地武裝組織的行動有所限制,美國與萊希總統在阿曼舉行秘密會談;這或許能說明何以外交部長要與之同行的原因了。因此,美國與阿賽拜疆都對總統的行程瞭若指掌,而阿賽拜疆又與以色列在經貿科技上有深度合作的關係密切。

雖然,美國參議員舒默發文稱:萊希的死沒有謀殺;但是,歐盟前議員尼克蘇里芬則在社交媒體上直指這是以色列幹的。

總統一行死訊證實後,伊朗各地第四次掛起了黑旗,意味著伊朗將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行動。然而,自從蘇萊曼尼遭刺殺後,黑旗雖然一掛再掛,報復行動總是只聞樓梯響。面對以色列轟炸駐敘利亞大使館的襲擊,伊朗也是極為克制,只點到為止的回擊。既然豎立不起「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底氣,那麼,悲劇的一再發生就無可避免;伊朗人民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與命運嗎?

墜機事件確定後,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依發表講話指出:國家事務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5月20日,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莫赫貝爾代行總統之職。在未來兩、三個月內,伊朗將忙於國內的選舉,自然無暇也無力顧及回應墜機事件;只是革命衛隊司令在回應此一事件時,表示伊朗的導彈已然鎖定了以色列的核設施,隨時能夠應戰。在中、俄、伊大三角合作以及重構國際新秩序的背景下,不,遠的將來哈以戰場和俄烏戰爭或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