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變局中看全球治理體系

中俄聯合聲明為國際政局投下震撼彈

魏艾
(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過去六年來,美國川普和拜登政府對中國進行嚴厲的貿易戰和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帶來鉅大衝擊。

對中國而言,將面臨美國長期的經貿圍堵和高科技發展打壓,必須突破困局;對俄羅斯而言,美國聯合歐洲盟友在經貿和金融領域的制裁,雖未完全達歐美國家預期的效果,惟俄羅斯也必須尋求緩解的途徑。這一連串國際形勢的演變,促使中俄兩國必須加強互助合作,以因應美歐國家的打壓和制裁。

然而,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去(2023)年10月以來,以巴衝突發生,在拜登政府的默許,甚至推波助瀾下,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種族滅絕行動,引發美國國內反以色列學潮,進而擴及全球,為中東局勢帶來難以預期的不穩定因素,國際社會對拜登政府出現批評的聲浪,美國並已喪失了國際公信力。

當拜登政府已無力掌控或處理這一切國際問題及未來難以預測變數的情勢下,今年5月中旬,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中國,中俄兩國簽署和發表《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將在經濟、能源、金融、極地開發、航天科技等多領域進行深入合作,確立了兩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震驚全球。

國際政經形勢的遽然轉變,顯然超出拜登政府的預期,而國際政治格局和秩序也將進入「新時代」了。

一、近年中俄關係的迅猛發展

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這期間在美蘇冷戰對抗、蘇聯解體、美國「9‧11」事件等國際政局激烈變動中,兩國關係確實歷經風雨和波折,但是在這段試煉過程中也體認到雙方間的彼此合作,為雙方的發展振興相互提供助力,這是有利於兩國的發展和國際社會的穩定。進入21世紀,中俄兩國則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國際多邊平台及地區事務中溝通合作,致力於熱點問題的解決。近年來在兩國元首的共同引領下,雙方政治互信進一步深化,戰略協作更加緊密,互利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

在經貿領域,最近五年兩國貿易快速增長,2019年兩國貿易額為1,110億美元,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提前並超額完成兩國領導人在2019年提出的到2024年使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今年一季度,雙邊貿易額566.8億美元,同比增長5.2%。去年中俄貿易,俄羅斯從中國進口1109.7億美元,增長46.9%,向中國出口1,291.3億美元、中國已連續13年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國;去年俄羅斯在中國貿易夥伴國的排名也升至第四位。

在雙邊貿易結構上,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商品中,礦產資源即石油、煤炭和石油產品佔73%,佔雙邊貿易額近40%;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商品主要是機電產品、家電、汽車及其他配件,佔對俄出口總額近40%。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將俄羅斯金融企業排除在「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之外,也引發全球「去美元化」的風潮。2023年中俄貿易中,90%以上是用本幣結算,其中盧布佔33%,人民幣佔60%,其他幣種佔7%。中俄貿易中的本幣結算實踐也為國際貿易,尤其金磚國家間貿易結算的創新積累了經驗。

在重點工程建設方面,中俄原油管道、東線天然氣管道平穩運行,黑河公路橋、同江鐵路橋通貨量持續提升。此外,雙方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合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在文化交流方面,目前俄羅斯約有九萬名學生學習中文,且隨著取消檢疫限制,遊客流量持續猛增。去年超過73萬俄羅斯公民到訪中國,而兩國領導人早前已將2024年和2025年定為中俄文化年,並舉辦系列重大活動。事實上在5月16-21日,以「合作、互信、機遇」為主題的「第八屆中俄博覽會」在哈爾濱舉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個代表團參會,對中俄兩國拓展市場、深化合作極具意義。

二、中俄聯合聲明主要內容與意涵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今年5月16-17日赴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連任後首度外訪,是七個月內第二度出訪中國,也是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連任後首訪俄羅斯的回訪。除了北京行程外,普京也造訪了與俄羅斯有著歷史淵源的東北城市哈爾濱。

5月16日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並發表《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長達12,000多字的「聯合聲明」,主要重點為:

1.中俄關係:當前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俄方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2.經濟合作:提高過境俄羅斯的中歐班列通關能力和運輸能力,共同保障貨物運轉安全高效;繼續落實兩國元首關於共建「一帶一路」和「大歐亞夥伴關係」建設並行不悖、協調發展的共識,為亞歐各國經濟社會獨立自主穩步發展創造條件。

3.金磚協作:中方全力支持俄方擔任2024年金磚國家主席國工作,辦好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6次會晤;有效推動金磚國家間貿易業務使用本幣結算、支付工具和平台對話。

4.烏克蘭危機:雙方指出,必須停止一切促使戰事延宕、衝突進一步升級的舉動,呼籲避免危機失控;雙方認為,為穩步解決烏克蘭危機,必須消除危機根源,恪守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兼顧各國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

5.南海問題:南海問題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堅決反對域外勢力介入;俄方支持中方和東協國家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歡迎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6.AI發展:反對利用技術壟斷、單邊制裁措施惡意阻撓他國人工智能發展、阻斷全球人工智能供應鏈。

7.能源合作:努力確保國際能源市場穩定且可持續,維護全球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韌性;共同推進中俄兩國企業落實大型能源項目,並在可再生能源、氫能和碳市場等前景領域深化合作。

8.極地開發: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機制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開展北極開發和利用互利合作,保護北極地區生態系統;推動將北極航道打造成為重要國際運輸走廊,鼓勵兩國企業在提升北極航道運量和建設北極航道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合作。

9.航天科技:實施符合中俄共同利益的國家航天計劃大項目,推動包括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在內的月球及深空探測領域合作;加強北斗和格洛納衛星(GLONASS)導航系統應用合作。

三、習近平的「五個堅持」

在此次習普會晤和「聯合聲明」中最大的亮點是習近平提出的「五個堅持」,此一涉及中國全球治理規範的宣示,引來國際社會高度的關注。習近平揭示的「五個堅持」即:

1.堅持以相互尊重為根本,始終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

--中俄兩國之所以能夠走出大國、鄰國關係發展的新路徑,關鍵在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始終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這也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核心要義。雙方將繼續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不斷深化政治互信,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在相互堅定支持中實現各自發展振興。

2.堅持以合作共贏為動力,構建中俄互利互惠新格局。

--要積極尋找兩國利益匯合點,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利益交融,實現彼此成就。要進一步優化合作結構,鞏固好經貿等傳統領域合作良好勢頭,支持搭建基礎科學研究平台網絡,持續釋放前沿領域合作潛能,加強口岸和交通物流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3.堅持以世代友好為基礎,共同傳遞中俄友誼的火炬。

--雙方以落實「2030年前中俄人文合作路線圖」為主線,不斷擴大人文領域合作,舉辦一系列接地氣、連民心、有熱度的文化交流活動,鼓勵兩國社會各界、各地方加強交往,更好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相近相親。

4.堅持以戰略協作為支撐,引領全球治理正確方向。

--雙方堅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20國集團等多邊平台密切協調和配合,以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5.堅持以公平正義為宗旨,致力於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

--當今世界,冷戰思維陰魂不散,單邊獨霸、陣營對抗、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和各國安全。中俄兩國一致認為,解決巴以衝突問題迫在眉睫。要切實執行聯合國決議,以「兩國方案」為基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雙方一致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是正確方向。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包括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方合理安全關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新型安全架構。

不過,在上述極具「正式語調」的說詞之外,「聯合聲明」還譴責「沒收外國資產和財產的企圖」(國際制裁行為),強調「受害國有權依據國際法採取反制措施」,「雙方決心對彼此在本國的國家財產提供保護」,這些弦外之音,意有所指,國際社會心知肚明。

四、美式全球治理格局面臨嚴峻考驗

在習普會及「聯合聲明」發表之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習普會晤的結果,不過是涉及俄烏戰爭的極小部分,充滿貶抑甚至妖魔化中俄關係的意味,但從聲明發佈後,驚覺中俄兩國已長期謀劃建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雙方已有具體而具前瞻性的合作規劃,涉及的領域和範疇既廣且深,將對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帶來鉅大和深遠的影響。

若從全球治理的層面看,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政策和緩解途徑一以貫之,既堅持聯合國憲章原則,勸和止戰,兼顧各方安全,亦不接受西方無理抹黑責難,堅持中俄合作不動搖,亦不損害第三方的利益。這與美國不論拜登或川普只是藉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自利,其政策立場確實有天壤之別,而「聯合聲明」對全球治理的影響,已明顯顯現。

其一、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金融制裁,此一將國際體系「武器化」的作法,引發「去美元化」風潮,諸多國家開始用本幣結算,影響美元的流通。 其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金融制裁,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禁止使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交易等制裁,目前已有不少國家或地區在跨境支付領域嘗試繞過美國政府主導的SWIFT系統,例如德、法、英主導推出的「貿易交換支付工具」(INSTEX)、俄羅斯建立的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等。

其三、1993年7月,中美發生銀河號事件衝突,主要是美國局部關閉該船所在印度洋海區內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系統,使「銀河號」無法繼續行駛,因此自1994年開始中國開始在這個領域致力於研發,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此次「聯合聲明」有關航天科技領域的合作,明確指明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合作,這將對目前以美國為主導的航天科技領域帶來挑戰。

過去六年地緣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固然對目前美國主導的經貿體系帶來挑戰,但是無可諱言,短期間美國主導的經貿規範和全球治理體系仍難以撼動,惟近年來的發展已給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帶來契機。去年9月13日中國公佈《關於全球治理變革和建設的方案》,強調堅持多邊主義、堅持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促進互聯互通,鼓勵融合發展,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展和「全球南方」的概念,正是中國的主要著力點,儘管目標的達成仍有相當的路途,但全球治理體系正在轉變中,這是可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