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文本分析與建議

楊開煌
(銘傳大學永績發展中心、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授)


一、前 言

習近平從2021年黨百年慶講話提出「中國式現代化」以來,「中國式現代化」便成為相關學界熱議的話題,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又將之確立為黨的中心任務:「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今(2024)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公告黨「二十大三中全會」將於今年7月在京召開,其主要議程是,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兩大權威單位合作,在今年五四運動紀念日發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三萬五千多字的長文,按文本的說明,該文自去年1月立項啟動以來,歷時一年多的採訪、調研、撰寫、修改、審校完成;參與的專家多達34名,另有十餘位專家學者給予了多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可視為有關「中國式現代化」權威性的政策論述。本文從台灣統派讀者出發談談自己若干讀後的看法。

二、「文本」之內容解讀

(一)「文本」之初心

「文本」說了「破」與「立」兩大目的。

:「世界上是否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有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本報告用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中國式現代化樹立了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典範,探索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為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帶來了希望、增強了信心、提供了啟示。」

(二)「文本」之內容

「文本」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首先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歷程,以史論敘事的方式說明近代中國被迫現代化,最終選擇了馬列主義,而「中國追求現代化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文本」闡明中共領導中國人民發展的歷程,從1949年建立政權以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建立真正的民族獨立、主權統一和政治穩定新中國,為中國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客觀的保障,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實現了「四個現代化」的第一步發展戰略。

第二階段從1978到2012年,中共中央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第三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展開。在全面總結、充分吸收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推進實踐發展,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經過此階段的努力,中國式現代化已取得若干「質」的變化。在認識上,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其次是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即行穩致遠的六大堅持。

第一個堅持是「黨的領導」,指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政治穩定,政策延續;其次「人民為中心」,指國家現代化必需實實在在惠及全民,才能長期不懈地動員全民自願參與國家現代化的宏偉工程;三是「獨立自主」,指國家現代化務必按自己國情民情,穩步規劃,紮實推進,不走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方式;四是「改革開放」,指國家現代化必須不斷與世界對話、交流,否則就只是國家發展而已,所以「開放」代表國家吸收力,而「改革」就是把吸收的新知、新技轉化成符合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動能;五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指國家現代化的創新力,以當代而言,科技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任何國家缺少創新力,那就只能現代化國家的模仿者、跟隨者、打工仔;六是「系統推進」,指國家現代化的綜合力、協調力的表現,即指國家現代化必須是整體的、全面的、全方位的現代化,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國防、生態等相互配合,齊頭發展的結果,才是國家真正的現代化的表現。

「文本」第三部舉出規模、理念、本質、持續性和途徑五大特色:

「規模」: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2019年全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總人口不到10億。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理念」:中國追求的現代化是「全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滿清的統治,給中國當政者最深刻的教訓是「國不知有民,則民亦無視其國」,所以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進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持續發展。

「本質」: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可持續」:國家的現代化必須是可持續的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途徑」:中國式現代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應該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文本」第四部分是努力之後的結果。創造人類文明在價值、制度、發展、民主、文化及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新型態 「文本」強調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不斷完善,實踐不斷深化,這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型態充分展現出全新現代文明的鮮明特色。

具體而言包括:摒棄資本至上,追求人民至上的新價值型態,始終牢牢把握現代化的「人民性」方向。

不斷完善革新的新制度型態,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被稱為「新型政黨制度」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完善新制度。

走向全面協調的新發展型態,錨定「人的現代化」,探索全面協調發展之路,堅持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促進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諸文明的有機協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協調發展。

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民主型態,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擺設,是要用來解決人民的問題的。中共的堅持民主必須是廣泛、真實、管用的,超越形式,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 堅持繼承創新的新文化型態。中國式現代化從不割裂傳統,堅持繼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深藏著時代價值,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釋放出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巨大能量。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全球治理型態。在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同時,謀求人類進步和世界大同。中國式現代化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文本」在結語中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對未來世界的期待

首先「人類追求現代化的歷史,是一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鑑中推陳出新的歷史。」而新中國在與世界的「交流互鑑」中,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型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當然,中國人理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但是「中國相信,全世界只要攜起手來,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堅持弘揚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就一定能夠共創人類文明的美好明天。」

三、結語:生為台灣統派讀者的談後感

(一)個人對如今的中國

能夠成功地走出一條人類全新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感覺到三種不同的自豪。

第一是民族自豪,從我們認識自己的民族開始,我們印象中總是伴隨著民族的屈辱、自卑,遺憾,如今中華民族的成功,支撐起我們的民族自信,從孫中山夢想的迎頭趕上到如今領頭應變,怎麼能沒有民族自豪感呢?

第二是文化自豪,在近代中國全方位的挫敗下,中華文化成了民族失敗的替罪羊,五四運動成為中華民族的啟蒙運動,具有一定的貢獻,但它帶來的巨大後遺症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虛無主義。習近平倡議的「第二結合」和文化自信,成功地讓我們看到「五四運動」的歷史局限性。

第三是社會主義的自豪,中共憑藉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將當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惠及全民,澤及鄉村,建設沒有絕對窮困人口的社會主義中國,令世人欣羨。作為社會主義學說的支持者,我們從社會主義學理的烏托邦的想像,到如今現實的中國發展印證,深深感到了社會主義的媚力,更相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解除、挽救當今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所造成的紛亂、不安、不公、不義世界的解藥之一。

總之,當今的中國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在短短的數十年中,創造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直逼美帝經濟霸權的經濟震撼;在科技領域同樣迫使美帝的科技圍堵一一失效,而且在多個領域逐步反超,獨步全球的科技震撼;在軍事國防領域更將中國科技和中國製造緊密結合,形成直追美俄兩強的軍事震撼;以及在政治領域由於中國共產黨成功地領導中國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使得人們對政治的終極關懷,從國家是否民主轉換為能否善治。

所以當今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絕不是以往亞洲四小龍的放大版,更不是西方國家的扶持、協助,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善於把握國際格局,開創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制訂精準的政策,有效地組織動員全體中國人的愛國熱誠和追求自身幸福的渴望相結合,一起投身於中國現代化的大業之中,所以能在短短數十年創造中國奇蹟,引領世界發展。身為炎黃子孫又能有幸鑑證中國由窮轉富,由弱變強,因此閱讀此文本能不備受鼓舞,備感激動。

我們真心希望世界上正在追求自己民族現代化的國家,認真、嚴肅地看待此一「文本」。借鑑其中有效的經驗,好好地思考、探索自己民族的現代化之路,參考中國現代化的成功作為,獨立自主地走出民族現代化的成功之路。只有第三世界獨立自主的現代化的成功,才是擺脫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剝削體制控制,迫使西方國家相信「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道理,才有機會引導世界各國共同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真正公平正義的小康世界。

(二)不能自滿

中共從事的國家現代化的努力是沒有先例的一種探索,不可能永遠正確,因此,「防錯」的警惕在國家發展中便是十分重要,特別是當前的中國正處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無所不用其極的破壞、遏制、誘騙情況下,「防錯」的心理準備和制度設計就變得更有必要。而防錯的警惕除了借助他國的經驗外,對自身發展歷程中的「不足」「錯誤」之反省和糾正,可能更加重要,因為自身的「不足」「錯誤」常常是帶有文化的基因,不易覺察,難以防犯,所以在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之路」的文本中,必須面對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道路上曾經的逆境,特別是造成逆境的原因。

另一方面還要依據否定之否定的方法,思考西方的制度中我們可以引進、借鑑的學理和制度。如「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制,在這個制度中,如何擴大選舉權的範圍,特別對行政權的選舉,都可進一步思考。

再如數智時代,科技的神速發展,極可能發展在一定拐點,一夕之間,改變人類的現狀。作為一個已經進入5G,極可能短期內又跨入6G時代,作為在AI的發展上和美帝互抗頡頏的明日強國,不能、不應也不會只關心當下,「文本」是注意到了全球,關心了全人類的未來,但不能忽視科技的未來。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