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屆三中全會吹響深化改革號角
廿屆三中全會吹響深化改革號角
中共廿屆三中全會並未按慣例在黨代會後的第二年(2023年)舉行。直到2024年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才官宣將於7月召開廿屆三中全會,確定會議的主題是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在大陸內外風險疊加,悲觀情緒蔓延的當下,中共能否吹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從而打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一、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廿屆三中全會
經濟增速放緩、青年失業率高企、人口負增長、地緣政治緊張……近年來大陸的發展遭遇逆流,內外唱衰之聲此起彼伏。先是2021年11月,兩位美國學者提出「中國崛起見頂論」,認為在過去10餘年內部經濟增速放緩和近年來外部圍堵打壓雙重作用下,中國經濟崛起已經見頂。此後美西方媒體又炒作「疫情衝擊影響致頂」、「人口紅利消失致頂」。為此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到要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歷史的垃圾時間」一說最近流行於大陸的社交媒體,據稱這個說法來源於知名經濟學家米塞斯,意指「一個時代嚴重違背經濟自然發展規律,個人無力改變其走向,整個時代必然走向失敗的趨勢。」不同於赤裸裸的「見頂論」,「垃圾(時間)論」含沙射影,但本質上也是唱衰中國的經濟發展,散佈悲觀絕望情緒,因此也遭到官媒的批判。當然,中共高層對目前的國內外困境心知肚明。在決定召開廿屆三中全會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與會者就公開承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等」。何以解憂?唯有改革!
早在4月底政治局會議官宣三中全會日期與主題前一個月,習近平就向國際社會預告了大陸將有重大改革動作。3月27日,他在北京集體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時表示,「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此後習近平親自出任「宣講員」,為廿屆三中全會造勢。
5月23日習近平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顯然是為三中全會預熱。7月8日習近平在京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談到「下週,中國共產黨廿屆三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中國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這將為中匈合作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除了由央媒吹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大陸上下也以實際行動釋放改革信號。7月4日,有媒體證實,美資車企特斯拉的Model Y進入江蘇省政府新能源用車採購目錄。這是特斯拉汽車首次進入政府採購目錄,從而將高層「一視同仁支持內外資企業參與政府採購」的承諾落到了實處。7月1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在瀋陽等六個城市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經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批復》正式發佈。根據該批復,在上述地方,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放開外商准入;允許設立外商投資旅行社;向外資開放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在增值電信業務的特定領域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文化娛樂領域下放從事娛樂場所經營活動審批權、設立演出經紀機構的審批權等;廣州市允許外商投資社會調查。顯然都是擴大開放的明確信號。
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受期待
2024年7月18日,中共廿屆三中全會閉幕。當天新華社受權發佈5,000多字的全會公報,宣佈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公報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到時間段,會議要求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週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達致上述目標,會議提出「七個聚焦」,即聚焦「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建設更高水準平安中國」,「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長期執政能力」。為了更好地完成改革任務,會議提出「六個堅持」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守正創新」、「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全面依法治國」、「系統觀念」。
明確了目標、節點、任務和原則後,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強調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準。
公報將改革任務部署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一對應起來。具體來說,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等。
雖然中共按慣例沒有第一時間公佈《決定》全文,讓外界難免有些霧裡看花,但三中全會閉幕第二天便召開中共中央新聞發佈會,由權威人士介紹和解讀三中全會精神並接受記者提問。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方裕首先出場,透露《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共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措」。在隨後的介紹和解讀中,大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細節內容浮出水面。
如在輿論高度關注的民營經濟議題上,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除了重申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還披露《決定》要求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專案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規範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要制定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
針對地方政府和基層財政困難,韓文秀介紹《決定》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決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在民生領域,《決定》堅持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強調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型態人員社保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在記者提問環節,中共高層就房地產、外資等國內外輿論密切關注的問題作了表態。面對房地產經濟下行,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消除過去「高負債、高周轉、高槓桿」的模式弊端,建設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融資、財稅、土地、銷售等基礎性制度。面對外資撤離潮,三中全會對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擴大利用外資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包括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採購、電子商務、金融領域等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相通相容;要擴大服務業開放,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等。
三、改革重在落實
「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有這樣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敢於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也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範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徵和顯著優勢。」這是2023年4月習近平主持召開廿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的豪言壯語。
的確,如今中共吹響了激動人心的改革新號角,但關鍵還是在落實。清華大學教授薛瀾在受訪時就舉了例子,人們期待國家出台強有力的政策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但即使有了政策,一些外資企業可能仍會在現實中感到被區別對待,缺乏安全感,這是政策執行出了問題。在中共中央的新聞發佈會上,高層也重點談了落實問題,指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是《決定》60條中最後一條,分量很重,並且引用了習近平的話「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這300多項改革舉措能否真正落地?能否按期在2029年完成改革任務?讓我們拭目以待!
社論
台獨vs.國法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青年看兩岸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