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落下台灣

中共廿大三中全會帶給台胞的契機

羅鼎鈞
(中國文化大學博士候選人)


7月15-18日,中國共產黨廿屆三中全會於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共召開廿大時,已經將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大陸同胞全面脫貧。最為重要的是,在大陸不管是中共黨員還是廣大人民群眾都有共同的奮鬥目標,所以此次三中全會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團結廣大中國人民一起奮力邁進,作為一名台灣同胞的我,看在眼裡感到非常振奮,於有榮焉。

「決定」中說,「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一直到現在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路走來,一脈相承。

今日大陸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同時為全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活力,南方發展中國家紛紛向中國學習。此時用「高水準」這三字,意味著大陸經濟發展的質與量都必須再提高層次,向「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進,真正為人民謀幸福。

「決定」多次強調「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對兩岸關係發展至關重要。這就不得不提及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台資企業的政策措施,如2018年2月28日國台辦推出「31條措施」,以及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結合「決定」中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也為兩岸關係的發展起指引明確方向的作用。

黨的領導直接關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和最終成敗。特別是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鬥目標,行穩致遠,最重要的是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而「決定」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意見」,當前福建在建設「兩岸融合示範區」方面,始終堅持以「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根本原則來全面建設「兩岸融合發展區」,並探索眾多「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各項舉措。

首先從「以通促融」來看,福建已經率先實現與台灣地區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蓋,常態化開通17條海空航線,每週往返高峰時達430個航班,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滾航線、空中直航航線組成的兩岸最便捷最經濟的海空立體通道。

二從「以惠促融」來看,福建發佈225項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單,構建較為系統完備的惠台利民政策體系,為兩岸往來特別是台胞在閩生活創造了更便利的條件和更寬鬆的環境,目前已有數萬台胞在閩創業、學習、生活、定居。

三從「以情促融」來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

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方面,是涉台公共治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成功的體現,也充分體現福建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不可替代性。

台灣同胞要認識大陸的政治體制,最好的做法是來大陸發展、常住,主動融入大陸基層社區。大陸可以鼓勵台灣同胞參與在地城市的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學習的持續性,構建兩岸融合發展的新場域。因為制度本身是開放也是不斷完善的。

台灣同胞透過學習、常住,理解大陸的制度,構建兩岸同胞的共識,必須重視台灣同胞在大陸制度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鼓勵台灣同胞參與所在城市的制度建設,包含對政府管理和城市建設的參與,對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的投入等,從而有助於廣納台灣元素,則有助提升台灣同胞對所在城市一體感。因為制度的建設參與度將會深刻影響台灣同胞在地社會身分和文化身分的重塑,經過不斷的積累,將有助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台灣同胞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有利於推進「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索,夯實祖國和平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更可以讓廣大台灣同胞認同和支持「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