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遺禍台灣
蔡英文遺禍台灣
蔡英文當權八年,5月20日交棒給賴清德,締造了台灣自1996年民選總統以來,同一政黨連續執政三任的歷史,於民進黨固亦欣喜,於台灣2,300萬人民則福禍難料。吾人冷靜觀察,持平而論,實在沒有欣喜樂觀的理由。
對台灣未來感到悲觀,並非基於特定政黨立場或對個別政治人物好惡,而是超越黨派,宏觀世局展望,對兩岸形勢消長趨勢所作的評估與判斷。
必須承認,蔡英文卸任之際,不論島內多數民調或國際輿論,均給予較多正面評價。偏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滿意度達50.1%,「鏡新聞」達54%,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更高達58%,最滿意的施政是國防、性別平權與醫療衛生等方面。即使偏藍的TVBS民調滿意度也有42%,均比阿扁卸任時的13%、馬英九卸任時的23%要高得多,這應也締造了台灣民選總統第二任卸任前民調最高的紀錄。
日本「時事通訊社」、《每日新聞》均報導評論,指蔡英文因提升台灣存在感而得到「高度評價」,韓國《朝鮮日報》則稱許蔡為「台灣的梅克爾」,「讓世界看見台灣」、任內台灣的GDP一度超過韓國;美國CNN也報導稱蔡為「將台灣推向世界並與中國抗衡的領導人」,英國BBC譽蔡為台灣的「鐵娘子」總統,改寫應對中國之道;法國《世界報》則讚許蔡的八年領導為「平衡者」,在地緣政治、尖端科技和重視人權三方面表現最為亮眼。
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或者島內外媒體輿論都只看到台灣表面一片昇平榮景,無視台海四周早已暗藏凶險,危機四伏,甚至是呈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虛假景象?
2016年蔡英文甫上任時,挾著超過56%的得票率,大贏朱立倫309萬票的餘威,意氣風發,宣稱「改革就要開始」,政府要承擔五件大事:經濟結構轉型、強化社會安全網、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保障區域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承諾要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我們會讓大家看到這個國家的改變」,選民都充滿期待,年輕人更是翹首以待。
第一個任期之初,確實兌現了若干政見與改革承諾,如啟動年金改革,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制訂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劃及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等,予人大刀闊斧、全面革新的正面形象。但同時也包括憑其全面執政,制訂所謂的「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及任務編制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假借告別威權時代、推動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之名,實際則是對在野人士(主要是國民黨)進行一場冷血至極的政治清算與意識型態鬥爭,其無視法律存在及恣意而為之甚,堪稱是現代版的東西廠復辟,不但達不到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解,更加深台灣族群對立與社會撕裂,搞得人心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再者政治介入校園,黨政聯手「卡管」,學術重鎮蒙羞,造成廣大知識分子與年輕學生不滿,終而導致2018年地方選舉的重挫,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蔡政府民調也大幅衰落至20%左右,引發閣揆賴清德對她領導地位的挑戰,形同上演內部逼宮戲碼,處境岌岌可危。
在兩岸關係上,雖然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的歷史事實及交流互動成果,並表態將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卻被北京視為一份「未完成的答卷」,必須聽其言、觀其行,顯現仍對其不信任,蔡等於被留校查看。
果然蔡政府上任後,從各個層面積極「去中國化」,對大陸採行種種對抗與疏離措施,最終引出行政院長賴清德公然自承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兩岸關係陷入低迷,中共軍機艦也開始加強對台灣四周「繞島巡航」,壓縮台灣的空防、海防空間,成為台海的「新常態」,印太形勢為之丕變,台海安全也隨之出現從未有過的威脅與危機。
可以說,蔡英文第一個任期是失敗的,至少呈現出態度傲慢、志大才疏、治理無能之弊,並苦嘗不得人心惡果。
蔡英文之所以有第二個任期,應得利於她對內鬥爭策略的成功,以及拜2019年初逐漸升溫的香港「反送中」動亂之賜。前者可視為個人造化的人為因素,她先以「辣台妹」之姿,強烈表現抗中保台意志,再施展拖延黨內初選戰術,利用網軍猛攻對手,終致反敗為勝,取得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連任資格。後者則可視為天意,利用香港動亂機會與其外溢效應,加強販賣宣傳「芒果乾」認知作戰,成功吸引年輕選民全力支持,不但順利連任,還創造了直選總統817萬選票的天花板紀錄,只能說是峰迴路轉,天意難違。
蔡英文第二任施政重點放在因應Covid-19的防疫措施及疫後經濟發展上,她在第一任五大創新產業基礎上,再次提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數位、生技醫藥、智能機械、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戰略及民生戰備等重大產業,究其實也是計劃大於執行、形式大於實質的大內宣,有些產業政策更是虛幻漂渺而自欺欺人,以最為人詬病的「無核家園」能源政策為例,火力發電至今佔比竟仍高達80%,包括核電在內綠能所佔比例,到2023年底尚不及11%,距離2025年20%的目標仍遠,迄今產業界及社會缺電恐慌不斷。
蔡政府上任之初,發出八年內蓋20萬戶社會住宅的豪語,到2023年底已執政七年半為止,實際完工只有25,000戶,正在興建的33,000戶,其餘都尚在規劃或發包中,除台北市外,其餘五都甚至幾近掛零,包括賴清德曾執政過的台南市在內,蔡政府所承諾的居住正義三支箭嚴重跳票。
最近由主計處發佈的社會財富分配數據,更令人驚異不止。據統計,到2021年底,蔡政府已執政近6年,平均每戶財富的前20%竟為後20%的66.9倍,比起30年前發佈的16.8倍幾達四倍之多,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對蔡政府打造公平正義社會的訴求,實是最大的諷刺。
另據一項數據資料顯示,2016年馬英九卸任時,留下5.3兆的國債餘額,台灣平均每人負債23萬,到2024年政府總預算顯示,國債總額已達6.6兆,平均每人負債28.5萬,八年間平均負債增加5.5萬,債留子孫,禍害無窮。
造成政府舉債失控,源於蔡政府不顧財政紀律,為了鞏固拉攏地方勢力,特別是為照顧同黨執政縣市,竟僅以兩頁A4紙張編列8,400億前瞻建設計劃預算,以致出現類如新竹市棒球場由2.5億預算擴增至12億、高雄市前鎮漁港改建由3,000萬預算激增至81億的離奇怪異現象,除了說明預算草率、支出過於浮濫,造成當政者便於藉機上下其手流弊外,已沒有更令人信服的說詞解釋。
一直為蔡政府引用辯解經濟活絡、景氣暢旺的台灣股市保持萬點行情最長紀錄,也正好說明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不正常現象,高收入者不斷將游資投入股市,近二、三年幾已變成金錢遊戲,每天成交量早已超越德國股市。去年櫃買指數成長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今年以來,台灣股市更是成長驚人,在AI概念股瘋狂加持下,加權指數瞬間登上兩萬點高峰,對外塑造經濟繁榮假象。而低收入者則只能望股興嘆,在溫飽邊緣掙扎,或者靠過去的儲蓄吃老本渡日。
在全球化浪潮下,台灣經濟發展已逐漸轉型到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台灣對外經貿出口結構,精密高端科技產品佔比逐年升高,也賴此高科技產業鏈維持對大陸港澳地區的鉅額出超,即使對大陸市場依存度逐年降低至30%以下,前(2022)年仍保有1,500億美元出超,去(2023)年降到1,300億美元,仍是台灣維持全年800億美元順差最大的來源。唯兩岸經貿交流榮景早已時過境遷,在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不振情況下,未來能否緩慢有序降溫,不致快速滑落,戕害台灣整體經濟結構與市場景氣,令人憂慮。
兩岸關係在蔡英文第二任期急轉直下。蔡政府試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越來越無顧忌,倚美謀獨策略早已是昭然若揭,高潮是2022年8月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高調訪台,中共進行四天的環島軍演,六顆東風導彈飛越台灣上空,除了烏克蘭,台海已成為全球爆發戰爭風險最高的地區,外媒稱許蔡政府讓世界正視台灣,提高台灣知名度與存在感,實則已將台灣推上戰火邊緣,兵凶戰危的窘境,蔡政府不思戒懼警惕,還以此沾沾自喜,寧非怪事?
再深一層思考,國際社會如此關注台灣安危,豈不也印證說明解放軍已有足夠能力奪取台灣?過去幾十年台海平靜無波,並非台灣安全無虞,而是國際咸認在強權外力保護下,沒人會感到台灣安全有問題,中共也無力攻取台灣,現今時移勢轉,中共綜合國力已非昔日阿蒙,將來不論以何種方式遂行統一,應是水到渠成之事,故而格外正視台灣的安危,豈非正常反應?
最堪顧慮者,多數台灣人民似已沉迷於安全無虞、歲月靜好的麻木狀態中,或如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所形容的「吃了民進黨的安非他命」,對台灣的危險處境幾乎沒有警覺,毫無居安思危之豫,這若不是台灣人民智商的愚鈍無知,就是蔡政府八年來粉飾太平,造成社會人心的怠於防範,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或將在一片迷糊意識中結束生命。
蔡英文在2021年國慶文告中,首度拋出「四個堅持」,精義重點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赤裸裸公然的「新兩國論」,早已踰越北京紅線,中共當局隱忍不發,並非默認接受,而是在保持最高戰略定力考量下,選擇暫時低調處理,保留未來施予嚴懲空間。
細思極恐之餘,接棒之賴政府,在就職不到兩個月內,竟也「蔡規賴隨」,無視其嚴峻性後果,五度在公開場合一再重申「新兩國論」,唯恐天下不知其倚美謀獨之切,多數台灣人民也視為平常無奇,殊不知台灣當局已積累更多無可轉環的攻伐罪證,也是令北京難以容忍的底線突破,未來究能隱忍多久,也只能拭目以觀。
蔡政府一再吹噓台美關係是40年最好,這是心存僥倖的錯估形勢,華府想利用台灣牽制中共,一再拱火兩岸熱戰,北京不願輕易大動干戈,台灣則誤以為躲在強權保護傘下,可以恣意妄為,甚至可以關起門來搞台獨,以致動作越來越大,越來越無顧忌,這是極為輕率無知唐突的思維。
如若衡量內外條件時機成熟,中共對台施以雷霆之擊,屆時2,300萬台灣人民蒙受其害,蔡政府僥倖無良的施政,實應負最大責任。
孔子嘗告誡以「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加上蔡政府有司施政偏頗,四者齊備,豈能不視為惡事之極?遺禍台灣?
蔡英文原係李登輝時代一介幕僚小秘書,中等之資,二臣之品,因緣際會登上大位,然而畢竟是「小有才,未聞君子之道」,八年來把台灣帶上歷史的錯誤道路,個人雖安全下樁,亟盼不要拖累無辜之台灣人民為幸為禱。◆
社論
台獨vs.國法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青年看兩岸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