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兩岸交流生協會成立了

為兩岸和諧發展盡份心力

鮑加安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生)


台海兩岸關係是國際上少有的一種政治互動模式,許多學者以各種研究途徑嘗試探討政治與實務的問題解決方案;也不妨有許多遊走兩岸的實業家與說客推進實質交流。廢除動員戡亂至今,兩岸關係的發展呈現波浪狀起伏,政治與實務的運作並非一帆風順,然而本人在爬梳歷史的過程中,注意到兩項歷史里程碑等級的事件為其所屬的時代開創示範性作用,分別為「1990金門協議」以及「2023馬英九祭祖之旅」。恰巧今年本人要赴廈門大學交換,在經歷政大北京校友會的黃柏翔會長啟蒙下,深刻瞭解到當前兩岸交流的困境,因此決定籌組「政治大學兩岸交流生協會」,以學生的角度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實務性貢獻。

一、1990金門協議 過去在金門大學念書時,有幸參與學生自治和地方活動,因著如此機緣,在一些活動中有緣結識王水彰議長。經過深刻交談瞭解到,原來當年歷史上的閩平漁事件即是透過紅十字會與王議長等地方人士居中協調進行兩岸溝通,其詳細分享當年金門協議細節,該事件創立兩岸民間事務性談判之先例及其擔任首屆金門紅會會長的相關經歷,使我印象十分深刻。

二、2023馬英九祭祖之旅 本人也是馬前總統所創辦「大九學堂」學員之一,曾和學堂一同參與許多交流活動,見識到許多不同人事物,增廣我的視野,但最令我難忘的是,2023年,馬前總統開創先例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出訪大陸地區的總統。並且在後續的暑假,馬總統也馬不停蹄地透過馬英九基金會繼續邀請大陸地區優秀學子來台參訪,其中一站就來到本所(政大東亞所)與我們交流,親身與大陸同學互動的感覺相當有趣,尤其在兩岸互動如此冷淡的情勢下形成強烈對比。

三、籌組協會 當初並無打算成立此會,只是在社群上發文想結識同期的交換生,初始僅六位夥伴參與,爾後交換生成績放榜,一瞬間湧入數十位同學,使本會初步具備走向組織化的客觀條件。校友會的經驗更是重要的借鑑模板之一,黃柏翔會長提到:「校友會的存在就是要服務校友,提攜後進。」同時會長也提到希望能擴大服務,結合政大在大陸地區的各校友組織,促進校友在大陸的團結友愛,親愛精誠。另一方面,王議長本身也在金門成立校友會,團結金門地區政大校友,且本身也是會員之一,見證創會的艱辛過程。

很幸運能得到前輩們賞識,在柏翔會長引薦下,獲得一次和副校長溝通的機會,王議長聽聞此事後,也陪同我們親赴政大拜訪蔡副校長及兩岸政經研究中心魏艾主任,並獲得政大師生們的大力支持。

自2024年4月起,本會首次舉辦聯誼餐敘活動,主要邀請對象為本校赴陸交換生,約有30位2024年秋季赴陸同學參與聚餐。有趣的是,交流時發現蠻多同學具有陸配及台商子女身分,身分證上更是載明出生地為大陸各省市,彼此分享著在大陸生活或求學的各種見聞,很多同學都表示相見恨晚!

第二次聚會在5月23日,也就是賴清德就職後三天。我們與魏艾老師攜手並進,在老師的指導下,成功在居酒屋舉辦「青年談兩岸關係工作坊」,也實現魏老師在居酒屋上課的夢想。這次活動我們邀請東亞所師生、聯誼會成員及校內陸生,探討相關兩岸時事議題並邀請同學們以海報與口述分享各自觀點。其中一位陸生同學提到:「沒想到當前兩岸關係如此緊張,校內居然有這樣的組織邀請兩岸學生們一齊聚會。」當下酒精的氛圍渲染嚴肅的空氣,為緊張的台海增添一絲溫柔。

本學期最後一次聚會在6月19日,是為送別陸生舉辦。此次活動邀請到政大北京校友會創會會長李翰瑩女士,其本身專業在於故宮文物典藏,李會長得知陸生同學來到,相當開心,並親自為同學們進行導覽。過程中許多陸生同學見到精粹的中華瑰寶,各個都相當陶醉,絢爛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彼此溝通的橋樑。

這段經歷對我來說,絕無僅有,從一開始小我的滿足,到大我的群體情感融合,感觸很深,因為我從來也沒想到在台灣也能如此深切的接觸到大陸不同省市的青年,也凝聚了政大同學的向心力,這一切心中未曾想過,也未曾聽聞過。今年9月,我也將親自啟程前往大陸地區交換,未來一切皆是茫然,卻值得期待。

7月初迎來了好消息,政大回函同意本會以政大名義成立人民團體,更認可本會為校內編制的校友會之一,社團法人化不再遙遠;我們也將於校內成立聯誼性校內社團,同時服務在校陸生與赴陸台生,為大家創造更多交流機會,不讓同學們寂寞走一遭。

政大是台灣具有影響力的大學之一,政、商等各界有許多優秀學長學姐走在前頭,尤其兩岸與外交事務在台灣更是具備實務與學術最高權威,深深影響自過去至今的局勢發展。

個人期許本會能夠起到示範作用,以學生互動制度化創新為兩岸交流創造新活路,邀請兩岸青年學子品嘗兩岸交流實務與學術的特色,也體驗兩岸間不同的生活型態,以消除歧見、降低誤解為己任,以分享與傳承經驗為職責所在,在中華文化的共同框架下,攜手並進,共創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