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在鷺島的求學列車啟動,到現在換乘上了工作的列車,若問起我對廈門變化最大的感受是哪個部分,腦海裡首先蹦出的是城市建設和現代化發展,再來就是文化的多樣性和社會發展。廈門的城市天際線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許多現代化的高層建築、商業中心、住宅區和文化設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廈門的文化活動和藝術交流增多,國際文化交流和影響力有顯著的增強,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市民享有更多更好的社會保障和服務。
台灣是生我養我的故鄉,承載了我的童年回憶和生活起點,廈門是成我就我的第二故鄉,見證了我成長、學習和工作,承載了我在這裡的一段段豐富多彩的故事,一位位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每個人在這段時光、在不同地方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獨特的印記。
說起廈門,大家都會想到幾個著名的旅遊勝地,如鼓浪嶼、中山路或沙坡尾等,從沙坡尾過去到演武大橋觀景平台,在這裡不僅可以俯瞰廈門島和對岸的景色,還是一個展示中國電影歷史和藝術的重要場所。在觀景平台的金雞百花星光海洋,可以看到許多電影藝術家的簽名,紀錄了他們對電影藝術的貢獻,也為這裡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這裡融合了觀光和文化體驗,讓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和歷史。
還記得第一次登上鼓浪嶼的時候是在暑假,天氣非常炎熱,但依舊吸引大量遊客前去探訪和體驗,鼓浪嶼保留了具有歐洲風格的建築,傳承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鼓浪嶼的每一個景點,遊客們都留下屬於自己的特別瞬間,無論是拍照留念,還是沉浸在歷史與文化的交融之中。初次來到中山路,竟是那般熟悉,這裡的福建傳統民居的騎樓,與台灣的騎樓相似,承載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傳統和歷史聯繫,是時代演變和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在中山路的小巷裡,總能看見本地人扇著扇葉、泡著茶的場景,這種恬靜的氛圍,讓人彷彿置身於老廈門的時光中。
2024年6月參加一場兩岸交流活動「廈港印象」,才真正瞭解了廈港沙坡尾,尋訪漁港文化的足跡,這裡作為廈門的傳統漁村,是廈門最古老的港口。走進沙坡尾活態展示館,看見了近百張老照片,以及當年船民們使用的漁具,一個個碎片拼湊成這歷史悠久的漁村風貌。另外場館負責人還介紹了廈門本地的民俗傳統--「送王船」。一開始接觸「送王船」是從立體拼圖開始,後面參與觀察到「廈門送王船」的儀式,感受到了廈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對歷史傳統的一種延續和尊重。
除了廈門的悠久歷史以外,還有近幾年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作為電影界的重要盛事,從2019年起已連續在廈門舉辦,為電影人和觀眾們提供一個交流、展示和欣賞電影藝術的平台。還記得在2020年,周深老師的歌聲將電影《大魚海棠》中的經典曲目《大魚》帶給現場的我們,在白鷺洲湖畔聆聽到周深老師的魚尾巴,讓我們彷彿置身於電影的情境之中。
立足於廈門,放眼全大陸,把握求學旅程中豐富的交流機會,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經歷,深入瞭解不同人文的碰撞和交融,旅程中的所見所聞無一不讓我留戀,為自己的求學旅程增添寶貴的記憶和經歷。
記得大學時期,有幸參與了彩雲之南的文化之旅,旅途中來到了「石林風景區」,這裡的石林景觀,如同天然的石筍林立,錯落有致,給我們壯觀而又神秘的感覺。
遠看石林,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們就是傑出的「匠人」,每個石頭好像經過他們的巧手雕刻成各種型態,一個個石峰高大威猛地屹立在那並連在一起,就像是一片林子。隨後深入其中,石林裡的道路蜿蜒、流水潺潺、別有洞天,抬頭一看,有陽光、藍天白雲和岩石,陽光透過岩石的縫隙照向我們,跟隨著導遊沿著崎嶇的小徑,左折右轉就像進入了原始森林,偶爾有陽光照射、偶爾是濃蔭蔽日。
穿越「原始森林」,我們來到了望峰亭,心中除了感歎還是感歎,環視整片石林,將眼前景色盡收眼底,型態各異的石峰密集地靠在一起,雖然入林前見過了石林景區的立體導遊示意圖,但眼中的景觀卻是茫茫無邊,層層石峰在藍天白雲綠樹的映襯下更顯得氣勢雄渾磅礴、崢嶸突兀。
在大陸求學的日子充滿挑戰和機遇,不僅是獲取知識和技能,也是瞭解不同風俗、領略不同的美的經歷,拓展視野並增長見識,結識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
社論
巴黎奧運
中外關係
今日美利堅
海峽兩岸
青年看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與連載
編後與新聞剪輯
網文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