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得姑情又不失嫂意

石破茂主政的「就事論事」風格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


前 言

日本自民黨9月27日總裁選舉,石破茂在第二輪投票中逆轉高市早苗,10月1日經眾參兩院指名為第102代首相。此次九人角逐,實為黨內兩大山頭菅義偉及麻生太郎的黨內「造王者」之爭,其間不脫原黨內派閥勢力的合縱連橫,岸田文雄「解散派閥」,為德不卒,將黨及內閣交給石破或可延續岸田內政、外交布局,「新資本主義」為石破承繼,「安倍經濟學」將褪去。石破不背書安倍前首相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因領政日本須妥慎處理中日關係,與中國衝突非日本主流民意。

壹、自民黨總裁選舉派閥暗潮洶湧

「麻生派」是此次選舉唯一團進團出「塊狀投票」的有紀律組織,但獲麻生首肯的派系成員河野太郎聲勢不若過往,未獲「都道府縣連」青睞,不在領先群內,麻生棄河野保高市早苗,以圖在後岸田時代成為自民黨政權的「造王者」。麻生轉移河野的議員票給高市,成功將小泉進次郎拒於第二輪投票之外。選舉結果石破勝出,顯示麻生的派閥操作不敵以菅義偉、岸田為首的反「安倍政治」復辟勢力的集結,但此非意味自民黨派閥政治終結,第二輪投票中,派閥領袖兩權相害取其輕的策略性支持,是石破勝選的關鍵。

第一輪拿下最高票的高市雖打著繼承安倍的旗幟,但異於安倍的現實主義右派,高市矢言將日本帶回大國主義路線,更持「歷史修正主義」,試圖為二戰的「侵略」翻案,堅稱參拜靖國神社是個人自由,內閣任職期間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早在1994年,高市更撰文贊美希特勒及納粹的專書《希特勒的選舉戰略》。2013年5月,時任日本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的高市早苗表示,對二戰結束50週年的《村山談話》含有「侵略」一詞「有牴觸」,要內閣修改。

美國深知基本教義右派不僅「反中」更是「反美」,日本「興亞論」中的極端右翼牢記「大東亞戰爭」在打敗美國,將美國逐出東亞,使亞洲歸位「亞洲人的亞洲」。戰後的美日同盟中,美國不容基本教義右派歸位,主導日本外交及安保。總裁選舉中,高市雖獲麻生力挺,但岸田、二階俊博、小泉進次郎及舊安倍派中的福田達夫集結,力阻立場過右的高市。此不僅為顧全美日關係,更為爭取多數日本中間選民的支持。

貳、石破領軍自民黨眾院選舉

石破上台首務即為解散眾議院,重新徵信於民。總裁選舉中處處可見派閥力學套路,如何恢復選民對自民黨的信任,最終在眾議院大選中勝出,石破挑戰不小。石破在自民黨內素非派閥中人,較易打出政治改革牌,回復選民對自民黨的信任。

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亦同時決定了新黨魁(代表),領導公明黨15年,始終與自民黨共同主政的山口那津男交棒給幹事長石井啟一。公明黨的母體創價學會堅持戰後非戰憲法中的「和平主義」,重視與鄰國的和諧關係,政治立場溫和又務實的石破應可維持「自公聯合內閣」,穩定自民黨軍心。

石破領政將使日本政黨輪替的機率驟減,不失為自民黨在政治資金弊案中脫困的一張好牌,石破可望延續岸田的內政、外交布局。「新資本主義」為石破承繼,見於其對分配經濟政策的重視,終結量化寬鬆成定局。

參、石破的中道保守主義

石破勇於講真話,以已逝自民黨大老渡邊美智雄的話為座右銘:「當勇敢及真誠說出真相時,國民必將回應」。從政治光譜看,石破不算右翼,屬中道的保守主義。石破不若高市以極端右翼、煽動性的方式回答問題,而是盱衡國際現實,尋求美中競爭下,如何確保日本國家利益,不為他人作嫁。

石破歷任防衛大臣,是國會議員中少見的「防衛族」,幾度親率「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的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台,嫻熟兩岸關係、印太安全戰略。面對美國式微,石破認為印太安全機制應一改冷戰以來的複數雙邊,將日美、美韓及美菲等多個同盟結合起來,建構類似北約的集體安全保障機制。石破更針對敏感的「核共享」表示,日本不擁有核武以及核武管理權,但可「共享決策過程」。在美日同盟中,石破試圖強化操之在己的部分,須毅然面對「修憲」問題。

石破一改岸田對「修憲」的冷處理,宣誓「實現由國會提議修憲」,將自衛隊寫入《日本憲法》第9條並新增緊急事態條款。石破反對在維持現行第9條第1、2款的基礎上追加寫入自衛隊,主張刪除規定「不保持戰力」的第2款,以免新增第3款與前面內容牴觸。石破的修憲主張如何與和平主義並行不悖的政治難度極高,但展現不和稀泥,敢於直面問題,正是石破從政30餘年深得民心的「石破品牌」。

石破在變革防衛體系上態度積極,但不追求不切實際的軍事大國化,不呼應安倍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日中衝突與日本民意相左,石破領政日本須妥慎處理中日關係。

相對而言,石破為日本政界願與中國對話的領導人,也是應對美日同盟的老手,應可在美中博弈中維持動態平衡。石破上台後,中日關係將是優先處理的外交課題,日中首腦外交如何重開,考驗石破的外交手腕。

肆、外交優先課題--中日關係

石破在「富士電視」回應「是否協防台灣」時表示,目前希望盡力思考如何避免此事態發生,但不好言明日本因應兩岸衝突之道。石破模稜兩可的態度,遭批評為「親中派」,石破強調自身考慮的是日本在國際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不應簡單的以「親中派」或「親台派」二分法歸類。石破稱應就「台灣有事」沙盤推演,但不意味主動挑釁中國或為台灣挺身而出。綠營有人期待矢言繼承前首相安倍遺志的高市當選,兌現強化日台關係,不讓台灣成為香港第二的承諾,但高市避談安倍任內將「釣魚台國有化」後惡化的中日關係拉回軌道,恢復「首腦外交」,中日關係積極向好的過往。

石破首相10月4日在眾議院發表「施政方針演說」,在對中外交上,延續岸田內閣的基調,以「戰略互惠關係」定位中日關係,並推進「中日韓三國機制」。2025年的「中日韓峰會」東道主為日本,石破有意藉此迎來中國總理李強與韓國總統尹錫悅。

習近平在石破經日本國會推舉為首相後致電祝賀,「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石破在「施政方針演說」同聲表示,願通過日、中努力,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關係」。石破雖以美為重,視美日同盟為「日本外交和安全保障的基軸」,但認為對中外交應主張該主張的,不在「歷史問題」上挑事,並在共同議題上展開合作。

石破的外交處女秀為出席10月10-11日在寮國舉行的東協與中日韓(10加3)首腦會議及加入美國和印度的「東亞峰會」,石破要求李強查明深圳日本男童遇刺事件,確保在陸日僑的安全。相對於高市早苗及麻生太郎等自民黨保守鷹派,石破在言所當言之餘,對中外交採取較為積極的態度,更異於卸任後「挺台」旗幟鮮明的安倍。

石破於2022年7月與今(2024)年8月兩度訪台,與朝野政治領袖及學者直接溝通,以開放的態度傾聽台灣各界對台日關係及安保政策的主張。石破無意對「台灣有事」日本如何應對做出說明或承諾,而是「專注於避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局勢,亦即思考如何確保「台灣沒事」,避免引火上身。

自民黨總裁選舉時,石破投書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專文《日本新安全時代:日本外交政策的未來》,拋出修改「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亞洲版北約」及《美日地位協定》修約等攸關日本安保的敏感議題。若逐一推動,不僅影響日本與中、韓、俄等鄰國關係,更事涉美日同盟與印太安全架構的改弦更張。石破的政治理想能否落實到外交、安保施政,端視石破內閣能否長期存在,除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為政權保衛戰外,明年7月的參議院改選更是石破內閣續航力的檢證。

投書「哈德遜研究所」的專文可視為石破長期研究安保問題的具體政策主張,亦為實現「正常國家」的願景擘劃,但不等於石破內閣的施政藍圖。自民黨總務會10月4日議決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的「政權公約」,內容未觸及「亞洲版北約」及《美日地位協定》。日本外相岩屋毅10月2日指出,印太地區的防務狀況異於歐洲,要在亞洲建立承擔共同防禦義務的組織短時間內相當困難。石破不在「美日同盟」中節外生枝,在印太戰略上亦不突出個人色彩,全面繼承岸田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堅持以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美日同盟為核心,推動基於國家利益的現實主義外交策略。

伍、「台灣有事」看美國態度

石破素以自民黨內反對派自居,為黨內的非主流,國際社會對石破瞭解有限。石破今年8月訪台時及「施政方針演說」中皆提到「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但此說係源自岸田前首相。石破質疑為何「嚇阻」在烏克蘭無濟於事,認為日本應與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強化印太國家對俄、中及北韓構成之「核武聯盟」的嚇阻能力,避免印太「有事」。

時殷弘等大陸國際關係學者對石破內閣下的中日關係不抱期待,直言囿於中日在印太戰略中的結構性矛盾,石破難以促成中日關係顯著而經久的緩解。然而,石破為自民黨內相對願意與中國交往的人,同時也是應對美日同盟的老手,或可平衡處理日本對外關係。

在對中外交上,石破雖是日華議員懇談會成員,關心事涉日本南面安全的台海情勢,對台的藍綠陣營皆有交情,但對中態度理性,對「台灣問題」發言謹慎,在兩岸間維持一貫的「就事論事」作風,既非「親中」,亦不「抗中」。石破很清楚地希望「台灣沒事」,但若「台灣有事」,日本的應對將取決於美國態度、中日外交的折衝及戰火是否波及日本等複雜因素,絕非「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石破起手式放低身段,對北京釋放緩和關係的外交訊號,中日關係改善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