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潭人楊春松
桃園龍潭人楊春松
由於生活所迫,甲午戰爭前夕,楊麟祥從廣東大埔城南鄉洋陶村移居台灣,以中醫治病兼開藥鋪為生,膝下育有四男四女,楊春松是次子。甲午戰敗,台灣淪入日人之手,從此,島內百萬同胞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奴役之下。楊麟祥不斷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子女,要他們莫忘自己是中國人。
直接影響楊春松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他的弟弟楊春錦。楊春錦從中學時就開始涉獵馬列著作。1926年,在廣州進入黃埔軍校,以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國共分裂後,被編入武漢的教導團任連長。
1927年12月,楊春錦參加了由張太雷、葉挺領導的廣州起義。1928年在海豐和反動派李福林軍作戰時犧牲。受弟弟影響,1926年,楊春松離開台灣來到廣州,投身革命洪流,他參加了台灣革命團體,並於這一年在武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楊春松被組織派回台灣工作,從事農民運動。他曾參加領導了桃園中壢鎮農民的抗租鬥爭,並成為當地農民運動講習所的組織者之一。在此期間,他曾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大革命失敗後,日警在台灣也加緊搜捕,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台灣島,楊春松的活動轉入地下。1929年底,他再次離家到了上海,參加反帝同盟台灣支部的工作。1930年,他的妻子女扮男裝,歷盡艱辛,離開台灣老家,在同志們的幫助下,來上海找到楊春松。1931年,她在上海加入中共,擔任法南區委交通員。
1932年,因叛徒出賣,楊春松在上海再次遭到逮捕,被押解回台灣,判刑六年。六年的鐵窗生活,敵人的威逼利誘,都沒有削弱和動搖他的革命意志。1938年刑滿出獄。1939年冬,楊春松和妻子先後來到日本,原打算從日本設法潛回祖國大陸,參加國內抗日鬥爭,因日本警察監視太緊,無法脫身,未能如願。於是,留在日本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楊春松和許多朋友歡聚,舉杯慶祝中國人民贏得的偉大勝利,真正感到了揚眉吐氣。當天晚上他就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管了由日本人控制的「台灣同鄉會」。隨後又發起成立了「華僑聯合會」,被選為會長。
日本投降後,楊春松組織並參加了在日中國戰俘及勞工的營救工作。當時戰俘營中主要是八路軍、新四軍的幹部和戰士。國民黨代表團圖將這批戰俘遣送國民黨統治區,遭到八路軍、新四軍戰士的堅決反對。楊春松以「華僑聯合會」名義和日本外務省進行交涉,並與國民黨代表團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最後迫使他們同意把這批戰俘送回天津塘沽一帶,終於使這些戰俘順利地回到目的地。他同時大大地推動了包括「花岡」地區在內的中國在日勞工的遣返工作。據瞭解,到1945年底,被遣送回國的中國勞工(包括戰俘在內)達37,000餘人。
1945年底,楊春松冒著巨大的風險,長途跋涉,借道朝鮮,輾轉數千里,秘密從日本返回祖國大陸。在平壤,得到金日成將軍的會見,並在將軍府邸留宿了一夜。第二天,他帶著將軍的親筆介紹信,跨過鴨綠江,回到東北。當時任中共東北局書記的彭真同志會見了他。隨即他入關到了當時八路軍控制的張家口。
在張家口,楊春松逗留了多長時間,參觀了哪些地方,會見了八路軍的哪些首長?無從得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是張家口接待的第一位僑領,在這裡,他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
1946年,楊春松在日本著手組建「中國通訊社」,在日本政界、進步人士中間,在廣大愛國華僑、台灣同胞中進行廣泛宣傳,介紹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情況。僑居日本多年,肩負革命使命的楊春松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為團結在日的廣大僑胞,創立不分省籍的僑會而夜以繼日地工作。他被推舉為與台灣同鄉會合併後的東京華僑聯合會副會長。後來,為了更好地配合國內民主化運動,又籌建了「新建會」和「華僑民主促進會」,組織和發動旅日華僑同蔣介石在日的勢力進行鬥爭,從而把在日本的廣大僑胞團結起來。他還做了大量工作以爭取國民黨駐日代表團的部分成員。在日本期間,楊春松與被壓迫的日本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他對日本人民具有深厚的友誼,在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事業中,作出了貢獻。
1950年,楊春松回到祖國,先後在華僑事務委員會、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等單位工作。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僑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中國亞非團結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和中國人民外交協會理事。1962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