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割台英雄徐驤
反割台英雄徐驤
徐驤(1860-1895),家名來昭,字雲賢,又稱徐昂,祖籍鎮平(蕉嶺)興福鎮穀倉村,是蕉嶺徐氏開基祖徐探玄17世孫。徐驤自幼習武,精通兵法,頗具俠義精神,是反割台抗日武裝領袖之一,1895年乙未戰爭中率義軍頑強抵抗日軍,為「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
1765年,其高祖徐俊彩率全家遷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墾荒。徐驤祖父徐萬勳,早年離頭份鎮至琅嶠(今屏東縣恆春鄉)行醫,出入平埔族地與附近番社,治病救人,深受愛戴,不幸夜間行診遭番民誤殺。消息傳回蕉嶺,舉家哀慟。時徐驤父徐炳乾於蕉嶺享「食廩」,通醫道,聞父惡耗,決繼承家業,赴台行醫。
徐驤母陳氏攜週歲徐驤隨夫同行,一家至琅嶠附近柴城(今屏東縣車城鄉),一住15年。1871年,日軍入侵牡丹社,血洗周圍番社及柴城平埔族居地,潘有訓一家慘遭殺害,孤女為徐炳乾收養,取名徐翬,因懼日軍騷擾,遷頭份行醫。
舉家遷頭份時,徐驤16歲,進學念書,娶妻結婚,18歲中秀才,為武秀才,沈默寡言。曾在頭份莊掌教蒙館。家巨富,為一方豪,年方20,散家財募軍,得健兒五百,率以赴戰。他是丘逢甲弟子,因丘投入抗日。
徐翬字鳳飛,徐驤親妹視之,教讀習字,練拳習武。徐翬不知身世,視徐驤為親哥,衷心仰慕,言行舉止皆以為榜樣。
1895年清廷割台予日。徐驤發動民眾,組織義軍抗日。時徐驤夫人已逝多年,母又年邁,如何安置,頗為煩腦。此時接舅舅鳳山縣丞陳杏村書,云年老體弱,腳氣嚴重,已准休假,將啓程經台南返廣東故里。徐驤欲請母親結伴返鄉,徐翬隨行照護,時母親主動提及有葉落歸根之思,擬同返鄉。
徐驤知母意在免其後顧之憂,與母、徐翬同到台南。舅舅因事拖延,晚到數日,錯過船期,得候七、八日後船班。期間,舅舅帶領,一家人領略了台南、赤崁風光。
購票當晚,徐翬言明不與母同行。經徐驤說服後同見母親,母云,徐翬一心抗日,何為不成全其志?翌晨,母親告之昨晚說出徐翬非其親生之事,唯未道出其父母遭日人殘殺。 日軍登台後,徐驤率客家義軍與姜紹祖、吳湯興聯合阻擊。1895年6月11日,徐驤呼籲:「台灣乃吾民父母之方也,吾民之田廬在於是,子孫在於是,祖宗丘墓在於是,台亡,吾民將安歸乎?際此生死存亡之際,應該人自為戰,家自為戰,舉吾民之骨血與全台俱盡焉!」
翌日,吳湯興、徐驤率「新苗軍」進駐大湖口,得日軍南侵情報,由徐驤統領一部義軍迎擊東路日軍,吳長興另率一部迎擊西路日軍。6月13日,東路日軍自山路南侵,蒼鬱竹林中遭義軍痛擊,徐驤率隊從斜刺里殺出,打死日軍頭目櫻井大佐。
陳杏村與劉永福有一面之交,盛贊劉為非常之人。萬國本內渡,劉接鎮總兵,6月發佈《署台灣鎮總兵就職告示》。
台灣抗日成功欲成,南北須聯絡一氣,繞不開劉永福。徐驤久仰大名,備妥晚生帖,與徐翬一起到台灣鎮署拜謁劉永福。
見徐驤年輕有為,劉永福勸他暫回祖國。徐驤不從,當眾誓曰:「台灣乃吾民父母之方也,吾民之田廬在於是,子孫在於是,祖宗丘墓在於是,台亡,吾民將安歸乎?際此生死存亡之際,應該人自為戰,家自為戰,舉吾民之骨血與全台俱盡焉!」
劉永福留徐驤、徐翬宴,喚記室吳彭年作陪。飯後,留二徐宿鎮署旁白龍庵,共商抗日大計。見徐驤可托重任,劉永福特領其觀鎮署大炮隊,囑徐驤、徐翬、吳彭年演藝,觀其槍法。劉永福連聲稱許,吳彭年告之徐翬係女娃,劉大吃一驚,對徐翬憐愛有加,當即認作乾女兒。
徐驤知日軍必取新竹,告辭北上。劉永福擺酒餞行,分贈徐驤、徐翬六響手槍一把。
趕回頭份,新竹已淪陷,兄妹二人趕緊集合人眾,籌集糧秣器械,組成義軍,急驅防地,會見吳湯興、姜紹祖。不久,楊紫雲領四營「新楚軍」駐紮頭份山、中港一帶。
徐驤與吳湯興、姜紹祖、楊紫雲共商反攻新竹大計,決由陳澄波(非1895年出生的同名畫家)一路自香山港進攻新竹西門,傅德升自尖筆山打東門,吳湯興率各路義軍攻南門,楊紫雲繼後策應。姜紹祖、徐驤各率一支機動部隊,從小路間進,分撲新竹東門、北門。
眾人約定7月8日夜分別出動,7月9日凌晨到攻擊地點,同時發起行動,協力攻打新竹城。不料陳澄波洩密,義軍陷入被動。
7月8日夜,徐驤領機動隊從小道前進新竹城北郊,靠近北門時,突聞東南方槍炮聲大作,喊聲震天,從高處察看,見友軍在十八尖山一帶與日寇激戰,當即率部南下助戰。
不料被新竹城頭日軍發現。見日寇人多勢眾,憑優勢裝備撲來,正面硬拚,無法取勝,率部轉入附近竹林,待日軍追擊時予以殲滅。日軍依仗兵力優勢,團團包圍竹林,欲困死義軍林中。
徐驤趁天色昏黑,分兵兩部,一部迅出竹林,吸引日軍,一部猛攻日軍後部,再回頭夾擊日軍,日軍驚慌失措,逃回新竹城內。徐驤得以脫圍,率部南移。
徐驤與姜紹祖率二百餘人,抄小路向新竹方向行走,姜紹祖與徐驤分手,數天後在黃家大院犧牲。為姜報仇,徐驤7月15日深夜率千餘人再到新竹城外,向客仔山一帶日軍發起猛攻。
日寇增援,先後四次衝殺,義軍不後退一步。天明,日軍出動機關炮、野炮掩護步兵衝殺,徐驤率部殲一部日軍後,退入竹南山中。
1895年8月8日黎明,日軍分左右兩翼進攻尖筆山前枕頭山和雞卵面義軍陣地。徐驤率領義軍500人抗擊。徐驤熟悉當地地形,命令所部躲避日軍炮火,分散埋伏叢林亂草中。
日軍派出前田少佐兩個中隊朝中港方向匍匐前進,企圖斷徐驤後路,為義軍陳超亮部發現,開槍示警。日軍疑中埋伏後撤,慌亂間闖入徐部陣地,一場混戰擊斃不少日軍,徐率部抄日軍後路,俘數十人。
8月9日,日軍攜重炮炮轟尖筆山,徐部義軍各尋隱蔽,堅守陣地。日軍仰衝,徐驤等部與日軍廝殺。日軍欲繞過尖筆山進攻頭份街,徐驤等部頑強據守街壘,激戰十餘小時,日軍未能突破。
8月10日,日軍調來大炮義軍陣地,尖筆山、月牙嶺堡壘塹壕全轟毀。日軍另分兵佔領中港,切斷徐驤等部糧彈補給線。徐驤等部不得不後撤。
日軍佔領頭份街後,徐驤率部轉(頭份)田寮一帶布防,配合友軍阻擊南下日軍。撤出田寮時,徐率部主動擔任斷後,最後撤出。 中國 8月22日上午,徐驤與吳彭年商議,在大甲溪保衛戰中,用伏擊辦法消滅進犯之敵。徐驤前一天夜裡就隱藏在大甲溪北岸,在吳彭年猛攻日軍,潰逃日軍渡大甲溪半途時,率領數十名義軍殺出,日軍腹背受敵,紛紛落水,死傷嚴重,大敗而逃。
徐驤、吳彭年估計日軍必定報復,決在日軍渡溪前伏擊。各部義軍主力乘夜渡過大甲溪,在溪北河谷埋伏。天亮後,日軍列隊而至。按原定計劃,袁錫清一隊首先從正面衝出,佔據有利地形,向日軍猛烈射擊。日軍準備還擊時,徐驤和湯人貴各領一軍,由大甲溪灣兩側繞出,一左一右,對日軍開火。
8月23日,徐驤率領義軍退守八卦山。8月27日夜,日軍集中兵力攻八卦山。徐驤夜襲日營,日軍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日軍收買漢奸,弄清義軍八卦山部署,悄悄爬上八卦山頂。清晨義軍被山谷中槍聲驚醒。徐驤登上八卦山頭,見軍營周圍已布滿敵人。起義軍雖封死山口,在漢奸引領下從山後小路爬了上來,吳湯興、湯人貴等500餘人犧牲,徐驤率部殺出重圍。連橫《台灣通史》:「徐驤率20人走後山,間道至南,永福慰之。」
徐驤率餘部至台南,拒絕內渡,願隨劉永福繼續抵抗,當眾立誓:「中華、中華,我所至愛。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高呼:「清廷無力以衛吾台,能衛吾台者吾民!眾志成城,山可移,海可乾,願吾血隨吾台俱盡,吾頭與吾台俱碎!」答劉永福對家眷的關懷。徐驤曰:「台灣不亡,我不愁找不著家眷;台灣亡了,還談得上什麼尋找家眷?」
1895年10月1日,在保衛台南戰鬥中,日軍近衛師團攻擊義軍蕭三發隊伍,蕭率眾力戰,身負重傷。徐驤和簡精華引軍相助,相持數日,義軍彈盡糧絕,後撤斗六。日軍進攻斗六,蕭三發、徐驤、簡精華、簡成功率隊迎敵。蕭三發中彈,黃榮邦陣亡,徐驤奉命率軍馳援,力戰退敵。義軍糧草不足,徐驤深知「與日軍相持恐非久計,不如併力前進,奪回彰化,或可駐足。」劉永福云:「只好如此了,破釜沈舟,成敗在此一戰!」
10月7日日軍大舉攻斗六,徐驤先和林義成在斗六北境和西境防守。日軍以步騎配合衝殺,兩人被迫合兵一處,退至斗六,擇險而守。
日軍改用炮攻,借地形地物掩蔽,跳躍前進,漫山遍野向義軍陣地撲來。林宜民與平埔族戰士推來舊式大炮兩門,以碎鐵為火藥,轟擊日軍,日軍攻勢稍遏。日軍調動更多大炮轟擊,從兩翼包抄義軍。
徐驤和林義成向唵谷坑轉移,命先鋒營戰士留下斷後,戰士們攀登制高點的樹叢中,爬大樹頂上,縱身一躍與日軍展開肉搏,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先鋒營50位勇士壯烈犧牲。 當晚,徐部摸進斗六街外一處日軍營地,勒死日軍哨兵,捅死酣睡日軍,敵發現鳴槍,義軍點燃日軍營帳,混亂中攜戰利品撤出。
日軍增兵進犯台南門戶嘉義,徐部在城外兵營中埋下大量地雷,然後入嘉義城,日軍進入營盤,夜半地雷爆炸,炸死700多敵人。從兵營逃出的殘敵,先鋒營負責殲滅。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負重傷不治。
10月8日,日軍報復,攻下嘉義城,守將王德彪回守台南,徐部退守曾文溪。日寇一連數日不敢越過曾文溪。同日,徐驤偵知日軍已攻佔大葡林,據守唵谷坑易遭敵人南北夾擊,與林義成率軍向西南進發。徐部從唵谷坑進至內林、林子頭一線時,日軍內藤左翼隊佔領火燒莊,渡石龜溪向內林撲來。
徐部配合內林駐屯的簡精華部與來犯日軍激戰。日軍利用山炮掩護,集中三個中隊兵力猛攻義軍,義軍千餘人迎擊。日軍炮火猛烈,犧牲300餘人後,只得撤離。
10月9日,日軍瘋狂進攻嘉義。徐驤率平埔族和牡丹社勇士,預先埋伏營地四周和大道兩旁,勇士們用大刀拚殺日軍。
徐驤部數天內不停與追擊敵人戰鬥,殲敵也付出沈重代價。義軍糧彈匱乏,無力補給。轉移曾文溪南休整,徐驤亟思與撤退中的柏正財、王德彪、簡精華等部取得聯繫。 10月20日,由布袋嘴登陸的日軍,經麻豆鎮過曾文溪猛攻東勢寮莊。徐驤在溪尾莊附近迎敵。王德彪率隊力戰進攻文溪莊一路日軍。
曾文溪距台南府城20公里,是城外重要防線。日軍集結大量兵力進攻。徐驤、簡精華、王德彪率義軍與日軍在佳里鎮展開最後決戰。在曾文溪兩岸,日軍依仗優良裝備和優勢兵力,騎步並進,衝殺義軍。
彈盡糧絕,徐驤同意簡精華到山後建立抗日基地主張,派徐翬、林宜民見劉永福,請劉考慮此議。徐翬請徐驤改變決定,但徐驤下令後,即帶人視察周邊地形而去。
徐翬含淚與林宜民上路,走出十來里地,從出發方向傳來激烈槍炮聲,徐翬心頭一顫,甩開林宜民扭頭往回跑,林宜民急忙回頭追趕,見徐翬突然停下腳步,此刻槍炮聲稀落,徐翬不禁大哭。
徐驤身先士卒,帕頭束腰,指揮義軍,拚死迎擊,誓言:「不願偷生回大陸」,「如果還有一千發子彈 ,我們就可以支持一天一夜,但從哪裡去找子彈呢?」
徐驤緊握短刀,率部在槍林彈雨中向日寇猛衝過去,身中數彈,臨死說:「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時年36歲。◆
社論
川普「大而美」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台省史事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與新聞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