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橫行中東的日子過去了

評中美博弈下的以色列與伊朗之戰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二次大戰後美國支持以色列建國,此後五次中東戰爭與歷次巴、以間的局部衝突,美國都以最先進武器軍援以色列,導致阿拉伯世界的極大挫敗。1978年9月6日,在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下,埃及和以色列三方在大衛營舉行最高級別會議。在美國的見證與調解下,埃、以雙方簽署了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和《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兩份文件,這就是著名的「大衛營協議」;埃、以雙方並在第二年正式簽署了《和平條約》。以色列與埃及的和解,導致埃及與其他拒絕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關係破裂,1979-1989年,阿拉伯聯盟取消了埃及的成員國資格;1981年,總統沙達特被暗殺,埃及自此喪失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地位。

1967年後,以色列無視聯合國決議,不斷擴建定居點,公然搶佔巴勒斯坦70%以上土地;川普在第一任期(2017-2021年)往訪時,公開表達對以色列政府的支持。「9‧11事件」後,美國發起長達20年「反恐行動」;而當今的內塔尼亞胡政府更欲侵占整個巴勒斯坦,欲將當地兩百萬人趕至沙哈拉沙漠。這種行徑,無形中累積了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仇恨。 1979年,伊朗人民推翻「巴勒維」政權,新政權高舉反美大旗,為伊斯蘭世界帶來希望,也給伊朗帶來美國的嚴厲制裁!

以伊的十二日之戰

今(2025)年6月12日深夜近13日凌晨,以色列突然對伊朗發起了代號「雄獅之力」的軍事行動,出動200架戰機,對伊朗投擲330枚炸彈,襲擊100多個目標。

6月13日,德黑蘭升起黑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要美、以兩國付出沉重代價;川普則稱:美國會自衛並保護以色列。隨後,伊斯蘭革命衛隊發布名為「真實承諾3」的反擊行動,向以國境內發射150多枚導彈,300多架無人機。伊朗稱:擊中以國150餘處目標,特拉維夫遭大面積破壞,以伊之戰正式打響。

一、戰鬥初期伊朗失利 據報伊朗武裝部隊正副司令、總參謀長、航空航天部隊司令以及多名指揮官在以軍首輪空襲中喪生;伊朗最重要核設施基地--納坦茲的鈾濃縮基地遭重創,九名的科學家遇襲身亡;西部軍事區的雷達站、防空陣地、彈藥庫和機場等地,均因指揮鏈斷裂而癱瘓。6月14日,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卡尼又遭到以軍刺殺身亡;革命衛隊因此在賈姆卡蘭特的清真寺升起象徵復仇的紅色血旗。

13-17日的戰鬥裡,伊朗雖也對以境發起數輪導彈襲擊,但各領導層被斬首,指揮與情報系統被癱瘓而無法有效調度協調,更因所用多老舊型號的自製常規導彈,不易突破以色列防空網,破壞力度與精度不如預期。

二、對以色列的有效打擊 此後伊朗對以境內連續十餘輪轟炸,動用多款高超音速導彈。發射前,伊朗軍方先以數百架無人機干擾以色列防空系統,動用600餘枚多款導彈,持續對以境內進行飽和與半飽和攻擊,致使以境軍事區、辦公區、居民區和金融區受到嚴重破壞。以軍反導和攔截能力從90%降至 66%,降至30%。

三、以色列的損失 以官方與媒體對其傷亡諱莫如深;6月24日,以國衛生部發布報告, 只承認28人死亡。其實自20日後,伊朗導彈突防的比率不斷攀升,平均每六枚就有一枚成功突防,因此,以色列的損失絕對不輕。

7月2日,以色列軍事記者拉維夫‧任魯克破解官方網站(HES),掌握大量戰爭信息。《以色列時報》報導,以軍方隱瞞遇襲的數據,民眾根本不清楚伊朗打擊的準頭;粗略估計,不到十天的戰鬥,以軍損失堪稱慘重。

1.死亡人員。摩薩德成員78人、辛貝特特工32人、高級將領11人、海軍軍官27人、空軍軍官198人、科學家11人、士兵462人、平民423人,共計1,242人。加上7月以來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與革命衛隊等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以色列傷亡、死亡人數可能遠逾此數。

2.軍事區、經濟金融和住宅區遭重創。6月底,英國《每日電訊報》聯合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軍事監測團隊,藉雷達衛星圖像分析發現:伊朗至少有六枚導彈直接命中以色列五處關鍵設施,其中包括一個情報蒐集中心,一個主要空軍基地。另外,魏茲曼核能研究所主體的科研大樓被擊中,60個實驗室受損,四分之一研究工作無法進行,損失達七億美元。

四、美、以、伊停戰 1.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以色列受創甚深,亟需喘口氣。《華爾街日報》報導,攔截導彈的庫存即將告罄;之後美國防部證實:正在加快為以色列運送愛國者導彈的攔截彈和關鍵零配件。同時令原先在南海巡弋的航空母艦尼米茲號迅速駛往中東與卡爾文森號會合,在地中海東部形成對伊朗的威懾。

6月22日,美官方譴責伊朗為恐怖主義國家;隨後在30架KC135、KC46空中加油機和數十架戰鬥機護航下,B2轟炸機攜帶每枚重14噸的GBU57巨型鑽地彈6枚,戰斧導彈30枚,自美國本土飛越太平洋經東南亞跨越印度領空,進入伊朗境內對伊斯法罕、福爾多與納坦茲三處核設施基地進行打擊。伊朗緊接著要求安理會召開會議,譴責美國的侵略行為。

2.三方和平協議的達成。美東時間6月23日傍晚,川普宣佈以色列與伊朗達成停火協議,將於6月25日正式生效。他將此次短暫而激烈的衝突稱為「12日戰爭」。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齊稱伊朗並未與以方達成停火共識。不過,他補充道,若以色列於「德黑蘭時間凌晨4時前」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伊朗願同步停火。然而在伊朗時間早上6時45分,以色列對伊朗首都持續空襲;約7時07分,伊朗也再度向以色列城市貝爾謝巴發射一輪導彈。截至6月25日,停火協議大致生效。應與川普多次致電內塔尼亞胡施壓有關。

伊朗的孤立與中、伊再次合作

以色列突襲伊朗有三大目標,即要消滅其現政權,打掉其反擊能力,迫使其放棄核武計畫,雖未達成,但在前期的對峙裡,確令伊朗陷入系統性困境與孤立。

在中美博弈的棋局裡,有俄烏、中東與亞太三大主戰場;在科技與貿易戰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美國亟盼把中國拖入一場熱戰。然而美軍已無力同時應付三場戰爭。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接受採訪時就提及:中國僅需數枚高超音速導彈,就能在15分鐘之內將西太平洋的美國航母艦隊摧毀盡淨。

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大會將公開展示中國軍隊裝備體系建設最新成果,其中空中梯隊重點展示中國空中作戰力量的體系化水平和快速提升的先進戰鬥力。侵略成性的美以恐得密切關注展示內容。

一、俄伊疏遠與派系鬥爭

伊朗革命後,俄羅斯一直是其重要支柱。面對俄烏戰爭的關鍵時刻,伊朗最近單方面突然宣布:停建雙方已談好的導彈工廠,停止向俄國提供無人機與相關零部件。

伊朗本是中東反美「什葉派之弧」的領袖,前總統萊希採取的是戰略進攻態勢,僅在伊拉克就部署高達31個基地。然而,自佩澤希奇楊上台後,採取親美妥協立場,不但出訪美國,還發表歡迎美國投資,希望與其就核問題進行談判,永遠不會擁有核武器的講話。黎巴嫩真主黨高層與哈馬斯領袖先後被以色列斬首後,伊朗始終沒有即時提供有效救援;敘利亞阿塞德政權遭美以支持的武裝力量攻擊時,也未適時加以支持。

二、中、伊關係的頓挫與轉折

1.頓挫 2021年,中伊雙方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期25年,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涵蓋能源、金融、科技、通訊、軍事訓練以及港口開發等多個門類。然而,在協議簽了四年之後,德黑蘭方面的落實幾乎為零;光伏設備與軍事合作因革命衛隊掣肘而棄之不顧,洽巴哈爾港口的開發遭中止。5月8日,印、巴戰爭期間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親赴新德里,與印度簽署《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還允諾提供一個港口給印度運營。出賣了一向與之友好的巴基斯坦,還無聲地宣告了要繞開中巴經濟走廊,協助印度跨境伊朗組建橫跨歐亞交通幹線,抵制「一帶一路」。至於人民幣結算機制的推進,其幅度更是連40%都沒有超過,與中俄間的95%無法相比。

2.重要 伊朗國土面積164萬平方公里,各種礦產與石油的儲量極為豐富,又因介於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是「一帶一路」南線上的節點,又因控制紅海與波斯灣航道,成了中巴經濟走廊出海的生命線;中國70%石油經此進口,焉能任期落入美以掌控。

一旦伊朗完敗於美以,中國的能源通道與「一帶一路」都將遭到徹底阻斷;俄國則會陷入腹背受敵,沙特、阿聯酋、科威特與卡達等海灣國家亦將再度徹底成為美國的禁臠。雖然局勢險惡,但由於近年伊朗對外關係與立場上的反覆,令中俄對發展伊朗關係踟躕不前。

3.轉折 伊朗於戰爭初期所以傷亡慘重,關鍵在相關配備的軟件與數據均為外人掌握。以色列把其植入了後門的軟件,經過包裝出售給印度,印度再把軟件轉手賣給伊朗;印度總公司則在提供維修技術的同時,藉馬斯克星鏈的連接與以色列互通訊息。因此,伊朗花錢買的軟件及其所屬公司,就成為以色列免費獲取情報的中心。小自個人戶口大到政府機關各部門的實時數據,完全曝光在以色列人眼皮子底下,被精準的遠程操控。強硬反美、以著名內賈德在以伊戰爭後期,重新出掌情報工作,短短數日內抓捕700餘名間諜,其中多屬印度裔伊朗人。7月14日,伊朗再次捕獲名為沙克達姆的女間諜,他以法國記者身分潛伏多年,先後與5名內閣成員和17名革命衛隊官員發生不正當關係,其中至少三人曾向他提供核設施部署圖、蘇萊曼尼與科學家的行程等機密,最駭人聽聞的係她是總統佩澤希奇楊的乾女兒。

以伊戰爭期間,不僅伊朗空軍制空權盡失,戰略上亦陷入被動。此時伊朗已然明白美國不能再信任,俄國又因俄烏戰爭無力提供幫助;為試圖尋找軍事突破口乃再次轉向中國,並積極透過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尋求與中方合作。

4.軍備防護 伊朗在以伊戰爭後期高超音速導彈的使用,其實已經說明勝負關鍵的因素;因為,只有中國能製造出5分鐘內飛越1,900公里、具有20馬赫威力的高超音速導彈。

7月4日,在X平台的官方帳號上,伊朗宣稱已然完全關閉了與GPS的鏈接,切換到了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

向中國購買40架殲10Ce戰機系列,飛行員的培訓由巴基斯坦負責;該款雖然只是中國的四代型戰機,但包括由紅旗-9導彈、空警500、殲10Ce戰機、雷達與衛星,共組一個五位一體完整攻擊與防護的體系。空警500的偵測距離可以高達2,000公里;陸基的紅旗-9導彈為地面遠程系統中重要一環,可在1,500公里內進行防護,而殲10Ce戰機雷達更可以在300公里內精準捕獲敵機並有效打擊。

7月5日,伊朗官方高調宣布一項軍事成果:在中方協助下,伊朗完整捕獲了一架以色列尚未公開型號、新研發的偵查無人機,並掌握了她真實的用途與技術參數。

基於以上情勢的發展,以色列當局公然要求中國不得向伊朗出售武器、不能購買伊朗石油、不能支持朝鮮與巴基斯坦對伊朗的協助;同時,還語帶威脅表示:哪國膽敢出售武器給伊朗,就等著以色列的鐵拳吧!

以伊戰爭爆發後,外交部長王毅曾多次表達中國對中東問題的立場。7月17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議於天津召開,在會見伊朗外長阿格齊拉時,王毅譴責美以對主權國家伊朗的軍事打擊,表達對中東局勢升級的關切外,同時再次對伊朗表達了三個支持:

1.支持伊朗抵抗外國的侵犯、強權政治與霸凌行徑;2.支持伊朗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與民族尊嚴;3.支持伊朗通過政治談判,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伊朗沒有在第一時間內徹底瓦解,反而展現出頑強又有效的回擊,這是美以沒有想到的結果。以伊自停戰協議達成後迄今,彼此間零星的互襲沒有停過;因此,這也只是一次「動態的停戰」;期間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黎巴嫩真主黨與胡塞武裝所擁有的高超音速導彈,扮演了亮眼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