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大了誰美了誰?

評為資本不為美國人民服務的法案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教授)


今(2025)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川普簽署「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說到「大」,單文本就厚達940頁,在參議院現場用了16個小時宣讀,投票前的辯論更長達20個小時。法案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減稅、減支、能源、國防、國土安全、債務等,是落實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最重要的法案。

然而,講到「美」,美國兩黨就存在嚴重分歧。法案在參議院表決時靠副總統兼參院議長萬斯投出關鍵一票過關,最終版本在眾議院也只以四票優勢闖關成功,民主黨議員集體投下反對票。川普盛讚法案過關是「非凡勝利,是獻給美國最好的生日禮物。」共和黨籍眾議長強森也將眾議院通過法案這一天(7月3日)譽為「我們國家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天。」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則用「大而醜」形容該法案,輿論多怒斥「大而美」的本質是「劫貧濟富」。

一、什麼是「大而美」法案?

作為川普第二任期的核心議程,「大而美」法案是繼承川普第一任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包括將該法案面向企業和居民的減稅條款永久化(原本今年年底到期)。同時,「大而美」添加了川普2024年競選大位時許下的諸多承諾,從而變成一個大雜燴法案。

雖然「大而美」體量巨大,內容繁雜,但根據媒體和學者的總結,主要內容無外乎四個方面。首先,繼續減免個人和企業稅收。除了固化《減稅與就業法案》的成果(如所有收入群體維持最高37%的現行稅率、企業稅率維持21%、企業研發與設備採購抵扣永久化等),「大而美」還在以下幾個領域發力。第一、遺產稅免稅額增至每人1,500萬美元(後文均指美元);第二、增加小費、加班費等收入的稅收優惠力度。小費抵扣每人最高2.5萬元。加班費抵扣個人最高1.25萬元,夫妻2.5萬元。美國產新車貸款利息可抵1萬元。第三、65歲以上老人每人6,000元稅收減免,只要個人收入不超過7.5萬元或夫妻總收入不超過15萬元;第四、提高兒童稅收抵扣幅度,2026年起從2,000元升至2,200元,並與通脹掛鉤;第五、未來五年的州和地方稅收減免額度從目前的一萬提高到四萬元。

其次,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大而美」計畫削減超過6,000億元的醫療補助和超過2,600億元的食品援助支出。法案還提高了領取醫療補助的工作時長要求,即從2026年底起,要求無子女成年人及14歲以上兒童的父母每月需完成80小時工作、志願服務或學習,否則將失去醫保資格。另外,對無證移民的醫療補助施加限制,並要求各州加強資格審查。對食品券專案也規定了更嚴格的申領標準和程式(如領取年齡從54歲提升至64歲)。

另外,廢除拜登的多項綠色能源激勵措施。電動車稅收抵免於今年9月30日終止。風能與太陽能專案稅收抵免於2027年底截止。氫能專案2028年1月1日前動工方可享稅收抵免。 最後,增加國防和邊境安全支出。法案額外增加1,500億元國防開支,包括290億元用於造船與海上能力,250億元用於「金穹」導彈防禦系統,250億元用於生產彈藥等。2026年國防開支或達到10,000億元,較2025財年(8,950億元)增長13.4%,創歷史最大增幅。另有超1,000億元用於邊境安全,其中超過465億元用於邊境牆建設,450億元用於強化對非法移民的拘押能力,約300億元用於增強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執法能力等。

此外,法案還將美國聯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至41.1萬億元,以化解迫在眉睫的債務危機。總之,川普寄望法案在未來10年內減稅4萬億元,並削減至少1.5萬億元支出。

二、「大而美」對美國的影響

「結束小費稅、結束加班稅、將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簡化聯邦官僚機構、投資美國基礎設施、保護美國創新、降低能源成本、為小型企業提供支持、永久保護邊境、增加子女稅優惠、大幅削減社會保障稅。」在「大而美」法案通過後,白宮網站滾動播放「大而美」的主要條款,川普更是信心滿滿地表示,法案將如「火箭飛船」般推升美國經濟。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短期內「大而美」將刺激美國經濟增長,中長期則是飲鴆止渴,更重要的是,「大而美」暗藏玄機,會令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分裂雪上加霜。

在馬偉、徐奇淵等大陸經濟學者看來,「大而美」會為美國帶來擴張財政支出、提振投資和消費、支持關鍵領域發展等作用。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測算,年收入超過12萬的家庭平均可增加2.2%的收入,約5,700元。這部分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將推動高端消費市場擴張。「大而美」雖然沒有實現川普競選時將企業所得稅進一步降至15%的目標,但大幅擴大了稅收抵免政策,並將相關稅收抵免措施永久化,從而顯著降低了企業稅負,推動企業在美國本土投資擴產。以晶片行業為例,該法通過後,半導體製造商的投資稅收抵免從原來的25%提高至35%,疊加川普將要推出的晶片關稅,半導體廠商在美投資的成本和風險顯著下降。英特爾、美光和台積電都宣佈要在美國本土建廠或擴大產能。另外,下一代導彈防禦系統「金穹」系統也可能在未來三年帶動美國軍工產業的可觀擴張,並帶動相關的製造業。

從美股來看,三大股指在7月第一週漲幅明顯,即使第二週以來面臨「對等關稅」最新變數的干擾,也仍然表現較為平穩。說明法案通過後,國內外資本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沒有受到負面影響,相反「大而美」在短期內釋放了美國的政策空間,提振了市場信心。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樂觀認為,關稅壁壘與減稅誘因有助經濟成長,推估2029年GDP增幅會高出5.2%,而至2034年仍會高出近3%。

然而「大而美」並非免費午餐,有贏家就有輸家。據一些媒體分析,有多個群體需要為「大而美」買單。首當其衝的是近1,200萬低收入人群在未來10年內將失去醫療保險,並連帶導致未來10年醫療保健行業失去近50萬個工作崗位。據耶魯大學專家測算,未來10年中,該法案將使收入最底層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年均稅後收入下降約2.9%;而收入處於最上層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年均稅後收入將增加約2.2%。根據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披露的更詳細數據,如果「大而美」法案執行,相當於為最富有的1%美國人提供9,750億元稅收減免,同時為最富有的0.2%美國人提供2,110億元的遺產稅豁免,大型企業更是收穫了9,180億元的減稅大禮。《紐約時報》的評價是「反派版羅賓漢的劫貧濟富:從窮人手中拿走數千億元,然後分給富人」。

即使白宮大肆宣傳的小費和加班費免稅,領取小費的工人也只占勞動力總數的2.5%,另外有約12%的小時工每年才會加班。《北京青年報》評論員指出:「通過這一法案,我們再次看到了資本主義無情的一面,要知道,給富人減的稅對他們而言只是錦上添花,而失去了食品券和醫療補助,對窮人而言卻是雪中『奪』炭,把他們保底的一點福利拿去補貼富人,還給了個好聽的說法叫鼓勵個人奮鬥。」

此外,「大而美」顛覆拜登政府的「綠色新政」固然利好傳統能源行業,但7,500元電動車稅收抵免被取消,不啻給特斯拉等電動汽車製造商一記重拳。馬斯克所以跟川普翻臉並成立新政黨,顯然與川普動了他的蛋糕有很大關係。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減稅措施將在未來10年增加約30,000億元的國債,意味美國將不得不借入更多資金來彌補支出,預計需要支付6,000億元到7,000億元的額外利息,讓年輕一代受益的教育、住房等支出可能會被削減。

「大而美」法案雖然木已成舟,但圍繞它的政治攻防才拉開大幕。民主黨將「大而美」定性為「現代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立法」,黨內普遍認定這將成2026年中期選舉翻盤的關鍵因素。不過川普和共和黨也留了一手,一則法案體量過於龐大,內容過於複雜,多數選民根本無從瞭解法案的細節。二則多數福利削減將在2026年中期選舉後逐步生效。更重要的是,川普已經把民粹政治玩得爐火純青。無論是增加債務還是削減福利,他都可以用「趕走移民」或「讓移民少拿好處」等話術來轉移視線。在川普的持續洗腦下,相較經濟議題,美國底層民眾更關心移民、安全等議題,他們依然相信川普描繪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願景,為此願意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

三、「大而美」對中國的影響

「大而美」法案雖然聚焦美國國內資源的重新分配,但在中美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難免對中國產生外溢效應。在法案的反對者看來,川普在能源轉型議題上的倒退,只會令中國受益。《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就撰文痛批該法案取消太陽能和風能享有的稅收抵免,以及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這幾乎保證了中國將擁有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和卡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文章援引《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力化國家』,電力在能源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經濟越來越多地由清潔技術驅動。它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戰略緩衝,使其免受貿易脫鉤和與美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影響。」作者最後調侃道:「我確信今天世界上只有兩個政黨為這項法案的通過歡呼:川普的共和黨和中國共產黨--因為沒有什麼比川普的『把電力未來拱手讓給北京的大而美』法案更加註定能讓中國再次偉大了。」

大陸學者則紛紛提醒「大而美」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徐奇淵表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大背景下,該法案可能會對中國形成新的壓力。具體來說,一是美元走強和美債收益率上升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一定壓力;二是美國可能吸引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使中國和其他國家吸引外國投資的壓力增加;三是新能源補貼削減,特別是針對中國關聯企業的補貼削減,以及用強力政策發展傳統能源產業及其對傳統能源價格的影響,可能會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等「新三樣」優勢產業造成一定影響。

另有學者指出,「大而美」法案的核心不是單純的減稅,而是試圖以國家立法力量,系統性重構產業結構與全球供應鏈,並構築具有排他性、強約束力的美國經濟安全體系。在此背景下,中國就成了「大而美」的受害者。如自2027年7月1日起,所有商業進口包裹無論價值多低,都需納稅並接受海關檢查,疊加最高10,000億元民事罰款。這一措施將為跨境電商特別是中國中小出口企業設置堅實的非關稅壁壘。再如法案取消「綠色新政」支出,卻對選定的清潔能源與先進製造業提供巨額稅收抵免,並將「受禁外國實體」排除在補貼資格之外。這也被認為是針對中國企業,尤其是與解放軍有關的企業。

復旦大學孟維瞻副教授進一步分析道,「大而美」法案背後折射出川普「從長計議」、「先內後外」、「遠交近攻」的對華競爭新思路,對中國構成的系統性、結構性挑戰,可能遠超川普政府前期推出的各項具體涉華政策乃至國會多數涉華議案。從表面上看,該法案並非針對中國,而是關注美國社會內部。但實際上,該法案的很多內容都在間接影響中國,因為川普的對華競爭思路就是希望通過「大而美」法案的落實,為未來的長期競爭做好國內準備。民主黨攻擊川普將電動車領域拱手讓給中國,但從整個經貿視角看,美國會進一步實現對華「去風險」。減少對電動車的支持意味著降低對中國稀土產品的需求,未來中國在與美國鬥爭中的有效籌碼可能會減少。「大而美」增加軍費開支,意在誘導中國投入更多資源應對美國的軍事擴張,這將是對中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額外負擔,使得中國在其他領域與美國的競爭受到拖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看來,由於「大而美」法案大概率會惡化美國的財政和國際收支狀況,因此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威脅中國的海外金融資產的安全。對此,余永定建議中國有必要繼續有序減持美國國債。理想辦法是增加進口,通過購買高技術資本品和戰略物資,把多餘外匯儲備用掉。

總之,「大而美」法案雖然是美國國內法,但影響廣泛而深遠,尤其川普向來「美國優先」,以鄰為壑,目中只見國內外資本家的利益。此際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更應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為資本主義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美利堅走入歷史的一刻做好準備。

2025年7月20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