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沈逸與蔡正元的隔空「論戰」
旁觀沈逸與蔡正元的隔空「論戰」
最近台灣學者蔡正元和大陸學者沈逸有一番隔空「論戰」。蔡先生的觀點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統一,基本都是武統,從眼前的情勢看,和平統一的條件在台灣已基本喪失。之前大陸一系列試圖使得兩岸民眾心靈融合的惠台措施基本無效。大陸未來的統一只能是武統。但大陸稱統一,仍停留在口頭宣示上,並無斷然發起武統的決心和準備;沈先生則仍在重複大陸官方的論調,即大陸一直按照既有的時間表堅定地推進和平統一進程。有自己的大戰略,大佈局,和戰略定力。不會受外界的任何干擾,也不會輕易使用武力。除非台灣方面嚴重「踐踏紅線」,或發生其他重大分離主義事變。
兩位先生的意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歧。目前,統一的確還不是大陸的首要事項,只有在民進黨方面不斷挑釁時,大陸才不得不因應一下,因而在局外人看來,的確顯得有些被動。 而武統之所以還沒有被提到大陸的主要議事日程上,主要還是擔憂戰端一開,台灣無辜民眾難免有些死傷,這的確是陸方不願看到的。此外,按反分裂國家法,大陸還缺個對台灣動武的充足理由。但民進黨也不宜太過囂張,凡事一旦玩過了頭,就會玩脫。有可能逼得大陸重新審視現有的反分裂國家法裡的「工具」是否夠用,是否還需要重新修訂這個法。
台灣的民意,據最新民調,一旦大陸武統,有抵抗意志者達七成(2025年7月13日《聯合早報》),看似「眾志成城」,但那是因為還沒有真打起來。
台灣地域狹小,沒有戰略縱深,正如大陸軍人出身並且親歷過兩場戰爭的胡錫進所言,台灣「絕大部分基礎設施都面向大陸一面,摧毀台灣的交通、通信供電系統在軍事上可以說易如反掌。」
通訊一斷,整個指揮系統都完了,這仗還怎麼打?至於寄希望於美、日來馳援,真的是想多了。看看烏克蘭,早就該什麼都明白了。那時小確幸們就知道武統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俗話說,民意如流水。假如到了那個時候還有機會進行民調的話,不要說全台灣人,就以民進黨的鐵粉而言,倘還有85%的人願意為了「保衛台灣」而戰,那才是具有較高可信度的真民調。
而真到了那一步,開弓沒有回頭箭,大陸會堅決地將「非和平手段」的統一進行到底。當然,為了避免台灣方面過大的損失,筆者猜測,大陸多半會採取「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 王」的斬首行動,速戰速決。很可能一覺醒來,戰事就已基本結束,還何談打什麼巷戰。
台獨們當然也不會輕易就範,要將抵抗進行到底。賴清德最近的所謂「團結十講」,其實就是台獨十講,抵抗十講,可以視為這種決心的宣示。但在我看來,這種宣示,其實用不著十講,去掉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只要一講就夠了,甚至一兩句話就夠了。即,賴清德等民進黨的一眾頭面人物,敢不敢向台灣人民發毒誓:戰端一開,他們寧願死在台灣,也絕不會乘著美國的軍艦或飛機逃離台灣,在西方國家做寓公?不要只忽悠台灣年輕人去做炮灰,他們卻一逃了之。
不僅如此,在此之前,他們就應將他們所有在海外的兒孫們召回來,以示與台灣共進退的決心。如此,才說明其所謂的台獨理念,的確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仰和理想,也才能彰顯其最大的抵抗意志。從而令台灣人民從心裡信服、佩服。或許還真能激發一點台灣人民的所謂抵抗意志哩。
此外,民進黨還有貪腐、任人唯親、滅殺在野黨,企圖擺脫監督制衡等腐敗與獨裁傾向。若不是國民黨暮氣沈沈,沒有黨魂,黨內的醬缸文化和大佬政治,使黨內四分五裂,各行其是,始終無法凝心聚力,因而與之相比還要爛的話,很可能早就被台灣人民攆下了台。也因此,民進黨僅靠「芒果乾」式的大內宣,或者宣稱台日、台美如何關係最好的瞞與騙,或者民主與威權對峙的那一套敘事,不能解決任何民生的實際問題,遲早也會徹底喪失台灣民心。◆
社論
川普「大而美」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台海兩岸
台省史事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與新聞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