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宋敗選與泛藍前途
連宋敗選與泛藍前途
在一連串的驚歎聲與匪夷所思中,二○○四年三月二十日的台灣總統大選終於落幕了,儘管尚有紛爭疑議待解決,也儘管總統府前還聚有憤恨難平的抗爭群眾,但這場到頭來幾乎只靠兩顆子彈定輸贏的選舉,已接近塵埃落定,可以論斷是非功過了。或許泛藍支持者,還存有一線生機──冀望司法行政驗票,甚至重新選舉來翻盤,但這一切都「暫時」抵不過活生生的事實:中選會還是公告了陳呂當選名單,各方賀電也陸續到來,身為旁觀者,也只能「暫時」接受這一現實,雖然內心也亟盼有連宋翻盤的這麼一天。
在評論連宋敗選與泛藍前途之前,筆者想放一點馬後炮,猶記在連宋配之前,我在公私場合都極力主張泛藍應由馬英九掛帥出征,(《海峽評論》編委會發言記錄可為佐證),理由是連宋皆是老面孔,基於選民喜新厭舊心理與個人形象問題,泛藍推出馬英九對抗阿扁是比較穩妥的作法,雖不能保證必然當選,至少不會像連宋選得那麼辛苦,我也從綠營得訊息,透露阿扁其實最怕馬英九,至於連宋則尚有一拚的機會,事實證明,阿扁拚贏連宋了!當然,政治無法假設,更無法作對照實驗,否則歷史就要全部改寫了。
其實,筆者也並非一路看壞連宋配,只是一直心理不踏實,總預感會有什麼意料不到的大事發生。去年七月在雲南麗江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時,我也曾預測如無重大選情變化,依藍綠選民基本結構分析,連宋應可以五十五比四十五贏阿扁,但那是純以靜態來分析,一旦進入激烈的動態選舉活動,情形可能就完全兩樣,甚至在今年二月中旬隨同《海峽評論參訪團》到北京與大陸涉台智庫學者專家座談時,我還是堅持連宋贏面較大,而這也幾乎是當時兩岸各方人士一致的看法,我並無甚高論,可歎人算不如天算,怎麼都料不到選前會跑出那兩顆子彈,除了歸諸天意之外,似也無其他言語可資交代解說了!
槍擊事件究竟會影響多少票?陳水扁說在二月十八日依民進黨自己所作的民調,他已經當選了,好像子彈不但對他沒幫助,反而讓他的票少了,這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一般論者皆認為這兩顆子彈是阿扁的救命丸,它因此而多得的同情票,少則三十萬票,多則一百萬票,公允之論至少在五十萬票左右。換言之,若非十九日發生槍擊事件,連宋至少應可贏阿扁五十萬票左右,亦即約百分之三到四之間,這和一般的民調也是接近的,綠營內部也普遍有這種看法。
然而,即使不發生槍搫事件,連宋只贏阿扁五十萬票,這也是十分令人憂心的現象,這說明:
──扁呂得票率已達百分之四十八以上,較之四年前百分之四十弱,足足成長了百分之八,已接近過半的比率,藍綠傳統六比四的選民結構,事實上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兩黨政治的雛型已告確立,今後任何全島性的大選,都不能以傳統的思維去研析判斷,必須從雙方各擁一片天的角度出發,否則就不夠理性客觀了。
──台灣本土意識大幅抬頭,完全抵消了其他各種負面因素,對選情的不利影響,諸如經濟不景氣,候選人的私德與操守疑慮,執政團隊的黑金陰影,兩岸關係的低迷與僵局未解,這一切不利因素,都一一臣服於高漲的台灣主體意識之下,或者至少是不那麼重要了。這究竟是選民癡迷於政客的美麗謊言,還是台灣民意主流真的是變了,有必要再進一步深入剖析。
──候選人個人形象與選戰策略似有凌駕意識型態與理念政見之上的現象,從此次大選過程來看,阿扁的相對年輕,爆發力與靈巧的選戰策略,特別是以公投挾帶總統大選,二二八「百萬人牽手護台灣」大型造勢活動,幾乎把所有泛綠可資動員的能量都釋放出來了,連戰雖然嘗試重塑個人形象,也被動發起了「三一三換總統救台灣」的全島性動員,畢竟為時已晚,或者說是失去主導權,只能「拿香隨拜」,高下立判,孰先孰後,孰優孰劣,其實是不辯自明瞭。阿扁的擅於選舉,於此次選戰又得一明證。
──台灣自主意識高漲,已非大國所能左台,傳統國際政治影響台灣選民投票行為的迷思已被徹底打破。應該說,這次大選,泛綠是在中、美、歐盟等大國集體抵制的惡劣情勢下突圍而出的,台灣至少有一半選民是無懼於嚴峻的外在國際環境,表達了他們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其所獲結果是超過預期的,這樣的現象,更值得吾人深思;究竟這是台灣人民的勇氣與堅持,還是台灣人民的愚癡與麻木?
綜上所述,對綠營言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契機所在,對藍營言,則無疑是亙古未有之警訊,泛藍如果不能從此次敗選中作深刻的檢討省思,卻僅僅從微小勝負差距去計較,追究槍擊事件真相,國安機制啟動的影響……等等,如此見樹不見林,明察秋毫,不見輿薪,仍不能算是徹底的覺悟與真誠的反省,泛藍的前途還是令人憂慮,未來發展仍無法令人樂觀。
如果驗票不成,當選無效官司又不成,則泛藍的前途的確很難想像,從政治經驗法則來看,連宋這一役應是他們人生最後一戰了,特別是連戰已連敗兩次,個人縱有高昇的鬥志,客觀環境與世代交替的無情現實,已不容許他有第三次的機會,他在確定翻盤無望之後,勢必要辭掉國民黨主席之職,其永遠退出政壇幾已是唯一的選擇,能像南韓金大中那樣三落三起,又以高齡七十二榮登權位高峰,應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所幸連戰一生福祿不缺,無災無難到公卿,又有美嬌娘伴其終生,只差九五大位未遂,也應該知足常樂了。
宋楚瑜的未來,也是不容看好,他同樣是兩戰兩敗,雖有親民黨為其後盾,但親民黨基本上是宋的一人黨,人存黨存,人亡黨亡,宋若結束政治生命,親民黨也很難有下一步,確切的說,樹倒猢猻散,在認定宋楚瑜已無政治前途之後,現在的親民黨擔心,特別是還在台上的立委、縣長自尋出路,或回歸國民黨或自我放逐。當然,宋楚瑜尚有一線生機,即在年底立委選舉仍能保住元氣,維持目前約四分之一的得票率和席次,如此親民黨尚有發揮空間,宋也還在台灣政壇尚有一席之地,但這些都只是一時的權宜現象,無明朗的政治理念引導,又無強有力的政治領袖領導,親民黨如不與國民黨合併,下場幾乎會和新黨沒有兩樣,遲早要歸於泡沫。
國民黨的出路又在那裡呢?選前曾有短視者提出更名為「台灣國民黨」之議,敗選後勢必更有人要更名,但這些都是捨本逐末之舉,國民黨如不能調整個體質,如不能體察台灣主流民意之脈動所在,如不能與多數台灣人民同呼吸,即使改名「台灣國民黨」,也無濟於事,再怎麼爭本土之名,也爭不過民進黨,因此關鍵絕不在名稱,而在於實際作為。百年老店如何重新出發綻放昔日的光芒,完全是事在人為。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國民黨雖有心改革,畢竟包袱太重,選民對國民黨仍存在黑金與腐化的刻板印象,即使這是國民黨的原罪,未來領導人也應想方設法重塑形象,再從根本上改造,如此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至於未來泛藍的下一梯次領導人,舉目所視,幾可確定非馬英九莫屬。本來連戰在選前就聲明黨主席只做一屆,任滿即交棒,一般認為在王金平與馬英九之間擇一為接班人,前者優勢為本土性強,後者優勢則以形象取勝。經過此次大選,王金平接班的可能性大為降低,不論是個人形象或地方基層實力,王金平都沒有特別突出之處,尤其在泛藍敗選之後,更需要一個強有力,形象超好的領導人出面,才能穩住大局,並對未來燃起希望。馬英九以現任台北市長優勢,加上又有個人魅力,應是國民黨中生代接班的不二人選,馬英九如能帶領藍軍打贏年底立委選舉這一仗,至少可維持藍軍士氣於不地,國親分合可暫時擺一邊,團結一致對外,才是最重要的。
馬英九能通過年底立委選舉這一關,則二○○六年底卸任台北市長之後,即應馬上宣佈競選下屆總統,先爭取泛藍支持者的認同,再經一年的努力,或許在二○○八年的大選尚有一博的機會和獲勝的可能,而那一仗可說是最重要的一仗,如馬英九選贏了,泛藍可以避免分裂,從此走上中興之道,馬英九也可告慰黨國先進九泉之下。
國民黨最大的惡夢是:少數短視者惑於此次敗選因素,將之歸咎於本土化不夠,刻意要凸顯本土政治人物的形貌,於是王金平就被列入可能的繼承人選,甚至推為二○○八年泛藍的總統候選人,這應是最壞的選擇,因不論民進黨下一波領導人是呂秀蓮、蘇貞昌或謝長廷等人,都屬上駟之材,形象、能力均不在王金平之下,王金平要想超越他們是不容易的,王自己也應有自知之明,知所進退,這才是政治家風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連宋敗選不管是天意,抑或人為,都代表一個舊世代已經結束與演進過程,吾人縱有極度不捨與一肚子憤懣不平,都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佛家所說萬事萬物都有「成住壞空」的過程,除了坦然接受,再尋新的機會吧,不然將如何呢?◆
社論
美國與中國
大選之後
從世界看台灣
台獨與兩岸問題
省籍問題
史學論文
海峽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