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任務型國代」選舉,於五月十四日舉行完畢,創下台灣投票史上空前的低投票率紀錄(只有百分之二十三),但卻仍以民進黨與國民黨共獲八成票數,而為贏家,相對凸顯出這一百六十餘萬出來投票的人,主要是這兩大黨的堅定支持者,有心把握此次機會,用選票反映自己的「忠誠」。因此,台灣其他的合格選民所反映的,應該便是消極冷漠或沉默抗議了。這些人固然未必即佔全島選民數的七成以上,但肯定高達五、六成,無寧是一個警訊。
大家知道,李登輝當政期間,再加上陳水扁執政期間,在連貫作業下,已將原國民黨中華民國的主要政治論述,全部顛覆,而代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迷咒,如此則使得所謂「正名」、「制憲」成為台灣政治前途上所必走的道路或必要的選項,也相對促成統派被打為台灣內部必欲除之的代罪羊,連帶使得中國成為「敵國」,致終於造成台灣執政當局或主流派勢力所淪入的困境。這個困境由民進黨高層產生的歧見可知。也就是,民進黨雖然獲得最高票,但其原因是支持者期望它能轉變,「與中國和解」?還是支持者要求它堅持「台灣(獨)意識」路線?形勢已發展到民進黨沒有答錯或拒答的空間的地步。北京藉著高規格的接待國民與親民黨,把選擇擺在民進黨鼻子前面。五一四把票投給民進黨的人,究竟跟北京有類似的想法?還是站在民進黨身後,支持它「抗中到底」?而如果這些人錯了,民進黨也須跟著錯,大家一起死嗎?
國民黨的面孔,因連戰的北京之行,出落得眉眼分明了,有可能成為民進黨的真正威脅。在一旁旁觀者清的親民黨,急著伸手想救民進黨,但它的支持者(選民)們不以為然,這自然也會在它的黨內反應出來。親民黨高層不應該也辯論一番嗎?◆
社論
國際視野
國共和解
台灣問題
台灣與日本
懷念胡秋公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