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厲,登峰造極

勉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


馬英九在高票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八月十九日,正式就任,咸認為是各方期待的「馬英九時代」的揭幕,和二○○八年總統大選的啟動。

歷代國民黨領袖都曾為國家和民族開創過一個歷史的時代。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蔣介石領導北伐統一中國,抗戰勝利光復台灣,唯因國共內戰敗退台灣;蔣經國子承父業,建設台灣,創造經濟奇跡;李登輝篡黨奪權,黑金政治,分裂黨和國家,瓦解國民黨政權,是為幽、厲之主也;連戰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於既倒,在飄搖中穩定了黨,並與胡錦濤共同締造了「國共和解」的歷史新局。

二次市長選舉和這次黨主席選舉,馬英九的勝選決不是什麼陰謀策略的勝利,也不是派系組織的成功,更沒有買票和請客吃飯。包括這次黨主席的勝選,除了基層黨員求新求變的普遍心理外,馬英九的勝選多認為是依恃其個人的人格特質。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與其成長過程有關。據我們所知,馬英九的外祖父是同盟會會員,父親馬鶴凌抗戰時期在重慶投筆從戎。同盟會是革命的,抗戰從軍是拚命的;不是陞官發財的,也不是榮華富貴的。馬英九的父親是湖南人,近代湖南人多以晚清的中興大臣曾國藩為傲。在馬鶴凌的培育下,馬英九對曾國藩當有深刻的印象。來台後,馬鶴凌任職救國團和知青黨部,最後又在官拜考紀會副主委的職位上退休,只能算是一個中級黨工。簡單說,馬英九出身於愛國主義家族,一個國民黨中級黨工之子,說不上是什麼權貴之後。

在台大法律系唸書的時期,馬英九就相當活躍,作為學生代表就被邀請到美國訪問,時值七○年代初學生愛國的「保釣運動」風起雲湧,馬英九雖被視為國民黨學生,但卻與自由派的學運領袖王曉波、王杏慶、錢永祥、洪三雄過從甚密。並且,他還曾說服時任北區知青黨部書記長的父親馬鶴凌,力保其被限製出國的邏輯老師劉福增得以赴美深造。

他畢業後赴美留學,在紐約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轉赴哈佛大學修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主持國民黨的留學生刊物《波士頓通訊》,而被視為國民黨的「職業學生」。他一面反對反國民黨的左派統一運動和「美麗島事件」後的台獨運動,一面又力主民主改革。他的博士論文寫的是與「保釣」有關的新海洋法,至今他仍是釣魚台領土主權的海洋法專家,可見他的執著。

返台後,受蔣經國拔擢,一路仕途風順,少年得志,不論什麼職位,一直是蔣經國最倚重和貼身的英文口譯,直到蔣經國去世。蔣經國對他當是亦師、亦父、亦長官,所以,蔣經國去世他行的是孝子的長跪禮。

在蔣經國的身邊,他受命參與籌劃解除戒嚴、民主改革和開放大陸探親。陸委會成立後並任陸委會副主委,志在大陸政策。

李登輝上任後,馬英九逐漸「邊緣化」。施啟揚之後,馬英九因不能得到信任,無法升任陸委會主委,甚至轉任法務部長。在法務部長任內,他認真肅貪查賄,查賄選遭其起訴者達三、四百人之多,嚴重打擊了李登輝的「黑金政治」,馬英九何止是「不沾鍋」,簡直就是砸鍋了,故遭調離法務部長轉任「不管部部長」的政務委員,終為「白小燕案」負責辭職,到政大任法律系副教授。

在馬英九任職行政院期間,還推動「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平反補償的立法工作,並且私下幫助過一些政治受難人解決困難。例如,協助綠島政治犯陳明忠保外就醫;協助「美麗島事件」流亡海外的陳鼓應教授夫人返台接出老母;協助政治冤獄犯趙民舉獲得補償退休金,也曾協助平反台灣抗日烈士王敏川重返忠烈祠未能成功。

所以,他任台北市長後,無論公務如何繁忙,他一定參加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會和「白色恐怖」受難人的秋祭,甚至被吐口水,而不假他人。馬英九是哈佛的法學博士,當然不能接受氏族血仇或宗教的「原罪」觀,他的作為當是出自於對自由民主的信念和對政治弱勢不平的正義感。

馬英九的真誠終於感動二二八受難家屬聯誼會會長廖德雄,把當年孫中山來台贈予其父廖進平的一瓶威士忌酒,捐給台北市政府將要成立的台灣新文學紀念館。

李登輝分裂國民黨,致使台北市長落入陳水扁之手,一九九五年,李、扁合作,居然把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的紀念日改成「終戰紀念日」。九八年的台北市長改選,國民黨居然推不出足以與陳水扁相抗的候選人,馬英九不惜違反自己「不參選」的宣示,毅然投入台北市長選舉。

李登輝身為黨主席不得不為馬英九選市長輔選「站台」,但卻惡意缺席最後一場的造勢遊行而去打高爾夫球,也不出席當選的慶祝晚會,並據當時秘書長許水德透露,李登輝私下掩不住對馬英九的嫌惡,而鄙稱其為「那隻狗」(閩南語念「九」亦可念成「狗」)。但馬英九對李登輝從來不口出惡言,後來李登輝叛離國民黨辱罵馬英九,馬英九仍嚴守李當年為其長官的倫理,頂多只以「謝謝指教」相應。

○四年總統選舉官司勝訴無望之後,今年初,馬英九為創造○八年總統大選贏回政權的條件,才下定決心參選國民黨主席。

馬英九給人一般的形象是年輕、健康、明朗,而有「小馬哥」之號;其為官正直清廉,潔身自好,守法公正,而有「不沾鍋」之說;其為人溫和謙恭,謹守倫理分寸,與當今政客尖酸刻薄、爭權奪利、言語反覆大異其趣,而有「溫良恭儉讓」之稱。有八卦雜誌自稱,曾派「狗仔隊」跟監馬英九六個月而一無所獲。李登輝在位十二年的「黑金政治」裡,不論自願或被迫,國民黨要員很少不能不是「共犯結構」而被抹黑,宋楚瑜有「興票案」,連戰有伍澤元借款案;連、宋也都有附和李登輝「兩國論」的紀錄。唯獨馬英九「不沾鍋」,也堅持不對「兩國論」表態。這種政治人格終於讓馬英九贏得了這次黨主席的選舉,可見國民黨內仍「人心不死」。

由於馬英九的「省籍情結」和「中華民國情結」,甚至於「反共情結」,也有不少人疑慮馬英九擔任黨主席之後,會不會改變連戰和胡錦濤達成的「國共和解」。

馬英九經歷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三個時代,備嘗「遺老難當,遺少更難為」的政治冷暖,早已不是「政治童子軍」了,當然理解當今台灣政治裡被煽動起來的「省籍情結」。何況,他的台北市政府就被李登輝指為「外來政權的大本營」,他的出生被陳水扁指為「香港腳走香港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和國共關係必受顯微鏡監督無疑。

也許是馬英九的「省籍情結」,或許是其對連戰的尊重和謙讓。在六月一日,國民黨中常會的報告中,他就主張將連、胡達成的「五項願景」作為十七屆黨代表大會的決議文,由全黨上下一體遵行(《中央日報》,六月二日);並且,國共交流將「以本黨智庫為平台,推動黨對黨的協商合作」,又,連戰卸任黨主席後仍任國民黨智庫董事長。他不但遵行連戰「國共和解」,不僅黨主席,而且已於八月十九日黨代表大會通過,全黨一體遵行。

至於「反共情結」,馬英九自我解釋說:「我不介意,連他們(大陸)自己現在都不太相信共產主義了,他們沒有理由責備反共的人,他們現在大概也已經不是共產主義了!」(《中國時報》八月六日)所以,馬英九的「反共情結」其實已經落空了。

或有人疑慮馬英九對六四民運的支持不利於「國共和解」。但馬英九認為「民主如果不生根,對兩岸關係是不利的,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他不但相信,中共對「六四」的處理仍有改善的空間,並且,他認為六四平反「很可能就在胡錦濤任內」,(《中國時報》八月六日)雖然,他說過「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但沒說和解合作不能談,在六月一日的報告中,他就說:「兩岸關係,我們主張擱置政治爭議,推動簽訂五十年和平協定,致力經濟貿易合作。」其實支持民運,平反六四的主張也不見得就不容於中共對台政策。香港已經回歸了,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旗下的香港就每年舉行六四紀念會。或言法輪功,請馬英九去講過一次話,馬英九不是法輪功的信徒,但認為中共處理法輪功的方式應改善,台灣也處理過錫安山教會的宗教事件。

或有人疑慮其反對《反分裂國家法》,甚至台灣有人寫文章要馬英九去競選民進黨主席。馬英九雖反《反分裂國家法》,但沒有人懷疑他「反台獨」。他反《反分裂國家法》的理由是,台獨不可能,台灣的民意主流是維持現狀,《反分裂國家法》只能引起台獨的反彈,所以是不必要的,也不明智的。因此,他反《反分裂國家法》,但不是「反反分裂國家」,而且堅定的宣稱「台獨絕不是我們國民黨的選項」!馬英九在要不要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上的意見誠然與中共有所不同,但在「反分裂國家」上並無二致,仍有交集。

或言馬英九反對「一國兩制」,其實這是媒體簡化的報導說法,六月一日報告的原文則是:「我們主張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反對改變現狀的『變更國號』,更不接受喪失自主的『一國兩制』。」在八月六日《中國時報》,他又說:「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很明顯定好框架,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國兩區』,大陸地區、台灣(應作「自由」)地區。」

所以,馬英九反對的是「喪失自主的一國兩制」或「中共的一國兩制」,他並沒有簡單的反對「一國兩制」,也沒反對有自主的「一國兩制」。再者,「兩制」不是存在於「兩區」的制度嗎?「兩區」不是實施「兩制」的地區嗎?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是馬英九參與修訂的,時鄧小平已提出「一國兩制」的統一方式。老實說,「一國兩制」、「一國兩區」根本就是兩岸政治的文字遊戲。

從一九四九年到今天為止,根據兩岸的憲法,兩岸一直是「一國」,並且「兩區」各自實施不同的「兩制」。所以,除了鄧小平主張和平統一的方式為「一國兩制」外,其實馬英九「反對改變現狀」的「現狀」也是「一國兩制」或「一國兩區」。所以,錢其琛說過「一國兩制」就是維持現狀最好的方法。

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就是基於「現狀」的「一國兩制」而制定的,王曉波教授十幾年前就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是一種「未完全繼承」的關係,兩岸現狀就是「一國兩制」。故伊主張「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在「一國兩制」的現狀下實現和平統一;而不是中共原先提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後實行一國兩制。後來,中共的提法也略加修正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即「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

所以,今年八月在鄭州召開的第十四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社科院台研所資深研究員李家泉在其論文《當前台海形勢和中央對台政策新思維探討》中論及《反分裂國家法》的制訂說:「不管台灣方面承不承認,兩岸本來就是一個中國,這就是現狀,絕不允許台獨勢力破壞這個現狀。『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這同樣是事實,是現狀,不管你承不承認都一樣。關於這一點,台灣學者王曉波教授早就這樣看,這樣說了。不久前,我曾當面同他開玩笑說,『還是你先知先覺,我們這些人不過是後知後覺或不知不覺。』」

國共內戰久矣,第二次國共內戰至今也有五十八年,終於結束,但其間的信任尚待建立,兩岸的「政治語言」又太多,也有待於澄清。我們也不否認,由於馬英九的「省籍情結」和「中間路線」,在兩岸關係的發言中,摻雜了許多的「選舉語言」,也有待於他本人去自己澄清。

台獨的「正名制憲」,陳水扁已宣佈「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民進黨執政以台獨意識型態鎖國,致使台灣社會分裂,經濟衰退,道德淪喪,人民煩厭已久。

馬英九少有大志,以國家民族為己任,為保衛釣魚台領土主權而上街,而發奮為博士論文;潔身自好,沉浮於台灣政界卻出污泥而不染,歷經國民黨的滄桑而終於脫穎而出,成為國民黨主席,也成為喁喁望治的台灣人民期待的新領袖、新希望。馬英九就任黨主席之後,背負著各方殷切的期望,任重而道遠,但也馬上面臨著種種的難題,如何團結黨內的各派勢力,如何改造國民黨的制度和人事,如何重建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和中心思想。連戰沒有說錯,「獨木難撐大廈」,如何把國民黨改造成一支有效率、有戰鬥力的隊伍。這種種都是馬英九要以國民黨領導人身份克服的困難。接著還有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大大小小的選戰,直至○八年總統大選。

對馬英九個人,我們也期望他能「再接再厲,登峰造極」,能領導國民黨贏取○八年的總統大選,重建遭李登輝、陳水扁破壞的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秩序,實現兩岸中國人的和平、合作與團結。進而若能促成中國和平統一,實現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則馬英九不但是國民黨的中興之主,是恢復台灣歷史正常的政治領袖,也必成為復興中華的民族英雄。大丈夫當如是也,然千里之行始於跬步,馬英九其勉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