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朝鮮核武危機的前景

李明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系主任)


一、並非首次危機

為解決朝鮮核武危機的第四次六方會談在8月7日結束,和外界寄望這次會商有所突破的想法,可謂落差極大。距離上一次的六方會談至第四次談判,已有十三個月,是間隔最久的一次,而北韓這個世人摸不透的國家,是否趁著國際無力干預的好時機,大肆發展核武,是重所關切的議題。為促成這次的會商,美國與南韓曾給足了北韓面子,不再惡言相向,想盡全力把北韓請到談判桌上來。這次的會商,卻可謂爭執依舊,無法解決歷來出現的缺乏互信的結構問題。

北韓早年從蘇聯獲得核子裝置用以發電,為此,蘇聯要求北韓在1982年加入國際原子能總署接受國際監督。但隨著共產勢力的瓦解和蘇聯崩潰,北韓一方面得不到前蘇聯以及中共的大量經濟挹注,另方面北韓深受天災侵襲,收成年年倒退,經濟表現無法供給其人民溫飽。北韓在1990年代,之所以發展核能,洵出於幾個原因:第一,核能電廠為經濟發展所必需,不得不想盡辦法使它運轉;第二,從核能燃料棒的再處理,北韓可以研製核武所需鈽元素,可以為北韓對內鼓舞士氣、對外警戒敵人不可輕易來犯;第三,北韓運用核武,也可在國際間討價還價,得到大宗利益。

一九九三年,北韓被外界認為有違核不擴散協定,因此國際原子能總署要求考察北韓使用核電廠情形,遭到北韓拒絕。鑒於國際壓力強大,北韓乾脆宣佈退出總署。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採取懷柔政策,1994年曾派前總統卡特與當時仍在世的金日成會談,惟金日成在當年7月過世,金日成的兒子金正日接掌政權,在當年10月終簽訂了美國北韓雙邊的「日內瓦核子框架協定」。協定中北韓承諾將放棄核武,以換取美國的善意,包括建立兩座新型核能電廠、以及電廠完工前美國所提供每年高達五十萬噸的原油、和美國與北韓建立外交關係。

及至小布希執政,美國對北韓的政策大幅修正,美國與北韓關係趨向惡化。九一一事件之後,使美國國家安全觀念調整,對美國威脅的定義是站在美國為中心的角度,北韓成為美國的大敵。2002年10月,北韓對來訪的美國特使凱利宣佈過去數年持續研發核武,美國至為憤慨,1994年的核子框架協定形同廢棄,第二次北韓核武危機拉開序幕。

二、六方會談收效有限

為解決北韓核武爭執,美國、俄國、中共、日本等朝鮮半島周邊國家與兩韓進行和解談判。舉行六方會談的意義是:第一,六方會談有更多的國際勢力參與,北韓較能去除美國支配議程的一些疑慮;第二,北韓可藉由多邊會談的方式爭取其訴求,並牽制美國的單邊主義作風;第三,透過六方會談,北韓可以利用各國矛盾,折衝成為有利北韓的國際環境。從其他各國的立場而言,六方會談可說針對東亞地區安全議題如北韓核武者,建立了穩定的因應機制。美國也因不至於獨自承擔會議成敗的責任,或過度負擔北韓經濟重建所需成本。事實上,北韓核武議題,已非六個安全攸關的國家參加不為功。惟中共在六方會談的角色是相當特殊的,會談在北京開議,也表示中共在危機協調及解決上,擁有關鍵性的地位。

2003年8月底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的六方會談,各方達成了六點共識,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北韓核武問題;確保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協力解決北韓對於安全的憂慮;北韓核武問題以階段性、並行地、概括性的解決;各方不進行任何導致局勢惡化的行動;各方同意繼續對話,建立互信並消除歧見;各方同意六方會談應繼續舉行,細節則通過外交管道決定等。這些協定只是原則性的主張,至於如何推動,則付之闕如。

第二輪「六方會談」,在2004年2月底召開。由於美國主張北韓應做到完全地、可查核地、不可逆轉地放棄核武研發(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 CVID)以及停止濃縮鈾(Highly Enriched Uranium, HEU)的開發計畫,與北韓要求美國「必須停止對北韓敵意」的立場南轅北轍,會談又不歡而散。

第三輪談判在2004年6月底召開,會談還是沒有取得突破。與會各國也並未如預期的發表聯合聲明,談判氣氛低迷。在互信強烈不足的情形下,擔當主要議程的美國與北韓並無太多交集。美國特使凱利向北韓提供保證,謂只要北韓全面放棄核武計畫,美國即可提供北韓安全保障,北韓仍不願回應。因此前三次的談判,成果並不理想。

三、第四輪談判的意義

今年2月北韓自行宣稱擁有核武,以表示不畏外界壓迫,成為核武國家。旋又於四月份關閉在寧邊的一處核子反應爐,使外界猜測是否暗自從燃料棒提煉鈽元素。5月初,北韓又發射一顆射程為100至200公里的短程飛彈落於日本海,霎時又升高了東北亞緊張形勢。國際畏懼北韓製造既成事實成為核武國家,白宮甚至表示,如果北韓進行核子試爆,將是對美國的挑釁行為。美日也有意在萬一北韓峻拒會商,即提請將北韓議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但北韓極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果真如此則將是對北韓宣戰。

今年五六月間美國與北韓關係曾經極為緊張,但六月之後美國又改採懷柔政策。關鍵在於南韓總統盧武鉉的白宮之行。六月十一日盧武鉉與小布希會晤,當面要求美國緩解對北韓的強硬政策,以便於讓北韓有回應。至此,美國對北韓的態度大有好轉。小布希稱呼北韓領導人為「金正日先生」、自國務卿萊斯以下,官員也放緩了對北韓的批判。萊斯先後提到美國將承認北韓為主權國家、更無意進行對北韓的軍事攻擊。美國進一步表示,倘若北韓重回談判桌,美國將可在六方會談框架內和北韓進行一對一的會談。美國則更提到將基於人道考量,捐助北韓五萬噸糧食,釋放了這些善意,第四輪談判因而重開。

四、固有爭議並未解決

第四輪六方會談在8月7日結束,並無實際的進展,癥結在於:

一、美國和北韓在「非核化」的定義認知不同,美國要求必須北韓放棄核武,北韓則主張美國也應放棄在朝鮮半島貯存、運送、以及使用核武,相當於要求和美國進行「核武裁軍談判」,美國斷然拒絕。

二、北韓主張任何主權國家都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利,包括北韓;但美國堅決主張,北韓應完全放棄使用核能。

三、針對誰先做出讓步,美國與北韓堅持己見,謂須視對方如何讓步,以及讓步多少而決定進一步行動。

由於僵持依舊,各方乃約定將在8月29日再度召開會議,屆時各方還有一定的空間協調差距,找出共識,但真正樂觀的人並不多。

北韓與美國為六方會談的核心當事國,六方會談的成敗,在於兩國的立場是否有交集。美國與北韓的立場在過去幾次會談當中是有重大差距的。雙方過去所爭的是曾經是誰先誰後的問題,北韓甚至於要求雙方的讓步不應采「同步施行」的模式,美國曾予堅決拒絕,華府的理由是,北韓已經不值得信任。但美國必須認知,美國輿論已經針對小布希的北韓政策改採批判的態度,他們認為美國的政策已經為此浪費了將近三年時間,而過去將近三年裡,美國與北韓弄得很僵。北韓核武一旦延宕日久,日本的威脅感大增,將使日本急急於修整現行的憲法以資因應。惟日本擴軍茲事體大,除了南北韓之外,中共更是對日本的擴軍維持警戒心。北韓核武牽一髮動全局,其理至明。

五、結 語

北韓爭取的是本身的生存,也就是政權的持續、人民的肚子餵得飽,北韓領導人拿著核武,其工具性不言自明,但北韓的做法顯然衝撞了國際政治核不擴散體制,這是除了美國之外,六方會談的其他四國也是同樣焦慮的。只是除非美國以耐心和尊重相待,否則北韓不會率爾在壓力下屈服,且美國若繼續對北韓施壓,美國也會損害它和南韓、中共的關係。但互信的機制求之不可得,乃是北韓核武爭議解決無期的最核心部分。正在等待各國冷靜一段時間,在8月29日重開六方會談的同時,小布希總統根據200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朝鮮人權法」,在8月19日任命列夫科維茨擔任朝鮮人權特使,希望和北韓政府對話「人權議題」,敦促平壤政府「改善人權狀況」。在這樣敏感的時機,乃有如此做法,肯定將會為六方會談生出變數。

有謂美國在歷次會談中皆無功而返,故已失去耐心,倘若北韓拒絕讓步,美國將不再藉六方會談與北韓周旋,並直接訴諸聯合國安理會,如此則北韓壓力不可謂不大。但回想美國任命人權特使的作為,則是白宮自己把問題弄得更複雜,恐增加未來復談的困難度,實為匪夷所思之舉。月底的第四輪六方會談二次會議是否重開,是否就此破局,都將為世人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