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於三月底的十天訪美之行,在各方關注及媒體炒作下,的確呈現出風光一時的效應,在台灣更引發兩極評論。但在眾聲喧嘩議論未定之時,馬、扁迅速的舉行公開的見面會,很明確的以「雞同鴨講」的形式,向海峽兩岸與相關強權表了態。這種各自亮底牌的作為,當然不符現實政治運作的慣例,但馬、扁卻必須如此為之,也向各方面證明台灣朝野政治領袖的無奈,以及只能接受委屈的命運。誠為可悲。
由不爭氣到令人匪夷所思的陳水扁及其「親信團隊」的表現,二○○八年的台灣大選勢將變天,似已成為藍、綠兩營的共識,但也因此引發所謂「馬英九焦慮」。這不是說馬對自己在○八年的是否參選或能否當選有「焦慮」。即使真有,馬也可以很高雅的加以遮掩。而是說,主要是藍營或泛藍群眾的「焦慮」,有唯恐馬的不出的;也有悲觀的恐懼不免被馬欺騙的。這些跟情緒緊密連繫的分歧,在藍營與其群眾中,已開始發酵,未必不會釀成大問題。關鍵在馬怎麼看待與理解這個現象,以及將採取什麼行動因應。
馬英九訪美之後,即使在美國也出現兩種說法。其一是有老美認為馬是「統派」,有可能因此疏遠美、日,甚至反美、反日;另一是有老美認為,馬是理想的維護美國的保持台海「現狀」(利益)的政治領袖,美國對他的「加持」是正確與必要的。於是,可以看到,美國在意見上的分歧,其實是藍營群眾分歧的對應,不過該來的總是會來的,馬英九怎麼因應這一「焦慮」?才是各方等待的解答。◆
社論
國際與外交
馬英九與兩岸關係
連戰與國共經貿論壇
義和團與冰點事件
台灣史與皇民化
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