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的馬英九

武之璋
(民間歷史學者)


馬英九的魅力、人氣,除了清廉、正直、瀟灑以外,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來自馬英九不顧利害,只問是非的道德勇氣。當年李登輝主導修憲,總統選舉辦法突然改為直接民選,且未通知重要幹部,馬英九面對記者詢問時候靦腆、尷尬的回答「以後我說的話你們還會相信嗎?」那種羞愧、率真的神情至今令人動容。在台灣如此污穢的政治環境竟有如此純真的政治人物。馬英九在法務部長任內違背上意以賄選罪起訴了大部份的地方議長,雖然被迫掛冠,但是那種不畏權勢只問是非的道德勇氣,贏得國人的尊敬,累積了今天的能量,但是不客氣的說,今天的馬英九太多荒腔走板的言行令我們失望,茲列舉如下:

二○○四年總統大選,阿扁以各種非法手段竊取大位,總統府前幾十萬人抗爭兩星期之久,群眾怒氣不息,人潮不退,美國因恐懼中共藉口干涉(中共即使說一句重話,美國都不知如何應付),已經有出面干涉要求台灣重選之議,而馬英九居然下令驅離,理由是違反集會遊行法,恐怕繼續抗爭會付出太高的社會成本等等。

請問,陳水扁執政,無論政府貪瀆、兩岸關係、國內族群和諧等問題,我們付出的成本代價不知道比抗爭要高出千萬倍。假如當年我們在總統府門前再堅持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而美國干涉了,台灣總統改選了,那今天會是什麼局面?當一個體制已經潰爛,當司法被政府控制,體制外的抗爭,甚至不流血革命,可能是最經濟的做法。

關於罷免總統問題,馬英九說阿扁沒有直接涉案證據,所以不贊成罷免;又說民調支持罷免的百分比只有百分之二十七,所以不支持罷免;又說罷免案立法院門檻過高,所以不贊成罷免。

我們必須很嚴肅地告訴馬英九先生,你的想法統統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罷免總統是民主政治、憲法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力,身為反對黨的領袖應該考慮的是這個總統是不是壞到該罷免的地步,而不是罷免會不會成功。陳水扁團隊以及家庭涉嫌貪瀆案子如此之多,檢調單位又如此包庇的情況下怎麼可以說:「沒有直接涉案證據」,更何況對於總統,我們要求他豈只是不貪污而已,陳水扁在國政大方向的錯誤,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經濟衰退、兩岸關係緊張,在在都構成罷免的要件,在民主先進國家即使欺騙在野領袖一次早就被罷免掉了,遑論陳水扁一再欺騙在野領袖,在野領袖居然置天下蒼生於不顧,隱忍至今,可謂嚴重失職。至於民調問題更不應該作為是否要罷免總統的參考。假如今天贊成罷免的民眾只有百分之十,那麼馬英九難道該擁護陳水扁政權嗎?我們認為假如今天只有百分之十的國人讚成罷免案,馬英九應該用你的專業判斷、道德、良知,告訴群眾、喚醒百姓,這個總統已經爛到不行,這個政府已經沒有存在價值,甚至走上街頭,設法影響民調,改變民調,而不是坐視扁政府繼續貪污、腐化;坐待民調變化;坐等時機成熟。這種坐視的態度在法律上是犯了「不做為」罪,在道德上更是站不住腳。

此外馬英九近年來的言行諸如台獨也是國民黨的選向,一再為二二八向受難家屬道歉,把二二八定調為「官逼民反」,無視於民進黨操弄二二八,撕裂族群的罪行及其影響,推動母語教學等等呼應民進黨主張,屈從所謂「民意」,不講大是大非,都令人感到馬英九變得權謀、變得現實、變得譁眾取寵、變得畏首畏尾。這不是我們認識的馬英九,更不是我們希望追隨的馬英九。我們期待的是一個心中只有是非沒有權謀的馬英九、心中只有對錯沒有選票的馬英九。

基於君子愛人以德,春秋責備賢者之義,根據我們長期對馬英九性格缺點的觀察,以及台灣問題根源所在,我們誠懇地給馬英九以下的建議,謹供參考。

一、只管大事:馬英九受了「走透透」選舉文化的影響,每天行程排得滿滿的,忙得沒時間深入思考大事,以致於馬英九在許多大事上的表現令人失望,如對二二八的態度、對統獨問題的態度、對民進黨各種邪說的態度都有「現實」、「膚淺」、「中計」的失誤,我們的建議是:

A.徹底分工授權:拋開一些小事、雜事,甚至少參加婚喪喜慶,一方面可以糾正不良社會風氣,設法贏得社會大眾諒解,長遠來看,對選票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選民要靠政績、操守爭取他們的支持才是正途。不要把有限的精力、時間用在沒有必要的地方,精疲力盡之餘如果不能冷靜思考大事,那對個人、對國家都是得不償失的事。太忙的領袖絕不是好領袖。

B.對重大問題不武斷、不偏聽:政治領袖不是神,不太可能對任何事情都內行,如何對自己所學領域外的大事做出正確的判斷,如對台灣複雜的族群問題、兩岸問題,我們建議應該成立一個顧問團,容納不同意見的專家,有計劃的、定期的做研討會、辯論會,馬英九隻列席、只旁聽,然後可以深入問題肌裡做正確的判斷。

二、拋開選票、民調的考量:不可否認台灣有許多選民是糊塗的、是沒有水準的,所謂「深入民間」、「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的聲音」等都是幼稚的選舉語言,請問台灣彈丸之地,資訊又如此發達,一個關心社會問題的人,坐在辦公室就可以瞭解你想要知道的一切,何必「深入基層」,問題是要拿出「解決辦法」。解決辦法當然要靠政治領袖,因為你們比大多數的選民有知識、有權力。甚至選民的錯誤要靠政治領袖來糾正、來指引,否則為什麼要選你們。為了選票不敢指責選民的錯誤,一味屈從民意、討好選民,這種態度跟封建時代大臣昧著良心討好君王有何不同。何況政治家的先知灼見,也許一般大眾一時之間不能理解,但是經過時間的考驗、印證,遲早會得到人民更多的信賴。做正確的事,心中沒有選票、沒有民調,民調、選票不會棄你而去。

三、從改善社會風俗習慣,徹底推動法治化:台灣法治一直沒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台灣有許多壞的風俗習慣,在本土化的大帽子下死灰復燃,妨礙了社會法治化,如媒體黑白不分、黑道在台灣社會有相當社會地位,黑道大人物婚喪喜慶排場之大,政治人物爭相結交,都會使青少年爭相模仿;宗教犯罪如此猖狂,而法院每以法律不干涉宗教為由,縱容宗教犯罪等等。台灣法治化必須從改革社會不良習俗著手,而改革不良習俗也要拿出「心中沒有選票」的魄力才行,否則台灣法治化會遙遙無期。

四、推動文化建設,徹底解決台灣認同問題,終結民進黨的異端邪說。

台灣近年的社會亂象,始作俑者固然是民進黨,但是泛藍的政治人物、學者喪失撥亂反正的道德勇氣與責任感,任由邪說橫行,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民進黨的主要論述無論「愛台灣」、「台灣優先」、「去中國化」、「本土化」,骨子裡無一不是為了挑弄族群、騙選票,其理論都經不起推敲,但是泛藍政治人物、泛藍學者不是視而不見,就是選票考量跟著起舞,諸如泛藍陣營不少人跟著呼應「台灣優先」、「本土化」等說法,須知他們所謂的「台灣優先」、「本土化」都是不存在的偽議題,他們的標準一定要附帶台獨,去中國化的前題之下才被認同,呼應他們的說法等於中計,同時也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跟選票,何況文化問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是爭千秋的問題,比政權的得失還重要得多。如目前認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百分比每年都在增加,請問有一天即使泛藍執政而大多數的台灣人都自認不是中國人的時候,那麼泛藍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多元化認同是目前的世界趨勢,也是解決族群問題的良方,民進黨為了選票,逆勢操作,其心可誅,泛藍陣營豈可推波助瀾?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期待一個明大是大非的政治家馬英九,能接受我的具體建議:

A.拋開選票、民調的壓力,何況長遠來看,正確的方向是可以影響民調、選票的。

B.號召文化人,全面檢討台灣文化亂象,扛起當年國民黨喚醒民眾、教育民眾的膽識與責任感。

C.大膽呼籲發揚中國文化優良部份,如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士大夫羞恥心。中國人重視家族榮譽的傳統。

D.大膽糾正台灣社會文化習俗的缺點,如黑、白不分,讓黑道在台灣有選票、有地位,給年輕人很壞的示範;如宗教犯罪、如民進黨發揚了中國文化最惡質的誣賴文化等。

接受以上的建議需要有大智慧,要對台灣社會問題做更深入的瞭解;有大勇氣,不計一時得失成敗,有更大責任心,不只要做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而且自我要求在關鍵時刻做一個歷史上,對海峽兩岸都有貢獻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