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為何頻頻「亮劍」

史威
(自由撰稿人)


頻頻「亮劍」

《亮劍》是近來頗為受人矚目的中國大陸製作的軍事題材的優秀電視劇。只要稍微留心、瀏覽一下大陸的軍事網壇,不難瞭解,大陸的網友們,評說起軍事題材的影視劇目,是相當「挑剔」的,可以說很少有被其一致推崇並倍加讚譽的。而《亮劍》,就是這很少數中的一個佼佼者。我看過《亮劍》,而且不止一遍,我不覺得它在藝術上有多麼高或堪稱傳世之作的成就;我想,它所以具有那麼強烈的感染力、吸引力,在人們心靈深處產生那麼強烈的震撼與共鳴,最深刻的原因恐怕就是它所昂揚的「面對強敵,敢於亮劍」的主旋律,反映了民心之所向。而美國有些專門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機構,也許是苦於中國在軍事上缺乏「透明度」,把中國公開放映的一些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也列為研究中國軍事問題的素材,其中就有《亮劍》。

如果做個有心人,將不難發現,在軍事上,中國近年來確實是在頻頻「亮劍」。近來「殲-10」的公開亮相,就是一例。順便說一下,中國稱之為「殲擊機」的,在西方,則稱之為「戰鬥機」。以愚之見,軍用飛機,除運輸機等非直接用於戰鬥者,凡直接用之於戰鬥者,包括轟炸機,均是「戰鬥機」。「殲擊機」與「轟炸機」的區別,就在於一個用於「殲擊」,一個用於「轟炸」;而非一個用於直接戰鬥,另一個則非。以此觀之,稱之為「殲擊機」,似乎更確切些,至少比稱之為「戰鬥機」確切。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1月8日下午,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黃強在向記者通報中國已具備造航母的能力後說:「我國今後將適時亮相一些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和平。」(見丁剛:《中國已具備製造航母的能力》,載07年1月13日《今週刊.新澤西版》)這就是說,為了和平,中國今後還要不斷地「亮劍」!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一句話,很值得人們認真研究、解讀。首先,「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指的是什麼呢?當年原子彈試爆,大概可屬此類。以我的理解,按中國的政治體制,「宣佈」──而且是預先「宣佈」──這類「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的「亮相」,非常不可能是國務院下屬的一個部門自己有權決定的。沒有最高決策層的首肯或指示,國務院一個部門的發言人是不可能自行作此「宣佈」的。再者,和中國以往的一些說法和做法相比較,可以說幾乎是一個180度的轉變。以往,往往是中國有些新型軍事裝備研製出來了,甚至已經裝備到部隊,甚至西方已經公開報導,中國還在「保密」。如果以上推論能夠成立,那麼,自然而然地,或者說,不可避免地要引申出如下一個判斷:中國在最敏感的戰略問題上,實際上已經悄悄地開始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轉變:有人稱之為胡溫主政以來的「新氣象」,有人稱之為由「韜光養晦」到「亮劍」的「轉變」。用什麼樣的稱謂,或者用什麼樣的語言表述,也許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問題的實質。實質就是,這是一個深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轉變。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年來的「亮劍」,不僅表現在新型軍事裝備的不斷亮相,而且表現在軍事實踐上。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國海軍潛艇的一系列「表演」。2003年11月12日,中國的「明」級常規潛艇公開懸掛五星紅旗以水面航行方式通過日本近海,令世人對中國海軍的潛艇的隱蔽突防能力歎為觀止。其所以「歎為觀止」,是因為此前中國潛艇已經非常逼近日本近海,可是,號稱「反潛能力世界第一」的日本海軍竟然一直未能發現,中國潛艇才故意「示形」上浮,用這種方式告知對方自己的存在;又為了怕對方「誤解」是「北朝鮮」的潛艇,特別亮出自己艇體上的鮮明的五星紅旗。無獨有偶。一年後的幾乎同一時間,又重演了相似的一幕:2004年10月中旬起,中國核潛艇駛出母港,先後在關島、台灣、釣魚島、日本的九州等附近海域兜了一大圈,於2004年11月10日清晨5點40分左右,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偵察機於琉球先島群島的石垣島和宮古列島的多良間島附近海域「發現」──且「發現」的是「不明國籍」的核潛艇;待該潛艇10日中午駛離多良間島附近海域,朝中國東海岸前進後,日本防衛廳才「由此研判該潛艇為中國『漢』級核潛艇」。更有甚者。兩年之後,即2006年10月26日,中國海軍宋級潛艇尾隨正在演習的美國航母作戰群,在離小鷹號航母八公里處上浮,顯示了自己的存在。有傳媒稱:中國海軍要通過跟蹤美國航母作戰群,來顯示自己的潛行戰術水平和具有打破美日軍事圍堵的實力。有如圍棋一子,突破格局,顯露威懾,氣壓全盤,表達戰略警告,顯示戰略優勢。西方媒體普遍報導,中國海軍此項行動在一位高級海軍領導人的指示下進行。但美國克萊蒙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湯本認為,這種涉及美中重大隱性關係的軍事行動,必須有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的直接命令,才可能進行。如果此評估屬實,那就足見胡錦濤綿柔中見霹靂、正中有奇的戰略智慧。總而言之,戰爭的本質或曰目的就是八個字: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根據這一基本原則,高科技的資訊時代戰爭的第一要義就是盡可能地先發現敵人,而要不被敵人先發現。因為,在現代強大的、先進的精確打擊武器的威力之下,被發現就意味著被消滅。而潛艇這種武器裝備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其隱蔽性。因此,中國海軍潛艇上述一系列的「表演」實質上是在告誡對方,在如此近的距離上,當你還沒有發現我時,我已發現了你,且已達到至少是戰術上的有利位置;根據「被發現即意味著被消滅」這一資訊時代的「教戰守則」,這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領先世界十年的項目

長時期以來,西方一些政客、主流媒體處心積慮地向人們「灌輸」一種「印象」:中國在軍事尖端科學技術方面,是全面地落後於西方尤其是超級大國,甚至落後幾十年。如果說中國在某些方面接近超級大國的水平,那一定是「竊取」來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考克斯報告」無端指責中國的中子彈是「竊取」了美國的技術才造出來的。其實,中國根據自己的原有基礎與現有國力,面對所處的嚴峻國際環境,雖然急需盡快地提高自身的防衛能力,但也只能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有以因應。事實上,中國的軍事尖端科學技術雖然在總體上仍然落後於超級大國,但也不是在一切方面都落後,在某些關鍵性的軍事尖端科學技術領域並不落後,甚至猶有過之。即如在核潛艇的研製和升級換代中,在其關鍵技術裝備上,中國就是領先於超級大國的。只要留心於現有的有關公開資料(作者註:以下所引有關中國研製核潛艇及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的技術資料,主要引自王逸峰、葉景《從中日核潛艇事件看我國核潛艇的突防》,原載2005年10月8日《中華網.軍事論壇》,為《艦載武器》雜誌供中華網稿件),即可明白。

如前所述,潛艇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隱蔽性,可以說它是世界上現有各種武器裝備中隱蔽性最好的──其隱蔽性甚至比隱形戰鬥機、轟炸機更好。水面艦艇、尤其是大型水面艦隻,嚴重依賴於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它們常常陷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甚至會遭到覆滅的命運。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的下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唯獨潛艇,可以不依賴於制空權之有無、大小或強弱,照樣能充分發揮其固有戰鬥性能、作用。再者,常規的潛艇受制於其動力源的局限性,存在著航程有限的致命弱點。核潛艇則不然,現有的大型水面艦隻的航程有多遠,它就有多遠;甚至比其最遠的航程還長好幾倍。像中國的核潛艇,在1980年代,就創造了一次航行90天的世界紀錄。不寧唯是。隨著現代核武、潛射彈道導彈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使戰略核潛艇的威力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只要有一兩艘到位的、具實戰能力、配備足額的潛射戰略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由於其具有最好的隱蔽性,即構成有效的第二次核反擊能力。如果我們真正弄清楚了潛艇尤其是核潛艇對於中國的戰略價值,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面對超級大國嚴重的軍事威脅包括核威脅,中國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開發和發展各式潛艇尤其是核潛艇技術,具有何等關鍵性的意義。由此也就不難明白,中國自會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集中舉國之力,全力以赴地盡快地把這一「殺手□」掌握到手。事實上,毛澤東早就說過,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1960年,中國即制定了「以核反應堆為綱,船、機、電、彈跟上」的核潛艇研製方針。1980年代鄧小平在視察海軍潛艇部隊時提到要大力發展核潛艇,並且要求「核潛艇這個東西要走在其他軍艦的前面」。經過幾十年異常艱苦的奮鬥,通過技術上的不斷積累,中國在開發核潛艇技術上,確實也有一兩手是領先於超級大國的。這首先是指中國率先開發出的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眾所周知,核潛艇與常規潛艇的主要區別就在其動力源──核反應堆上。核潛艇的質量,包括其續航力、速度、有效載荷、隱蔽性等,主要取決於其核反應堆。因此,核反應堆乃是開發核潛艇的關鍵技術。而高溫氣冷核反應堆乃是當時以至今日世界上用於核潛艇動力源的最先進的核反應堆。它的概念最早見於前蘇聯核專家烏裡揚諾夫1964年3月的論文中。1960年代後期,蘇聯曾就此專門召開技術討論會,結論是「與其花很大代價研製它,還不如繼續研製(現有的)壓水堆」。蘇聯當時雖然沒有上馬,但每年都專門撥款進行相關預研。1980年代,相關條件具備後,將其正式列入計劃。1986年,蘇聯第一台高溫氣冷堆模型出台,不久蘇聯即陷入動盪以至解體,研製工作遂被擱置。美國直到1981年才提出研究此一項目的計劃,但對其並不十分熱心;美國海軍認為,以其「洛杉磯」和「海狼」級核潛艇的先進程度,並不需要再在反應堆上花大力氣。中國則不同,把研製國產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納入為追蹤世界先進水平而制定的「863計劃」,集中舉國之力,務期必克。1996年,困擾多年的堆內溫控問題基本解決。1997年底,第一台樣堆研製成功,並成功運轉。此後,中國先後數次撥專款加快研製,大約在2000年上半年,首座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吊裝潛艇成功。見之於公開報導則是:1996年6月《人民日報》報導,中國自80年代中期啟動的「863計劃」中被稱為「高溫氣冷核反應堆」的課題已取得重大突破。1998年3月,《文匯報》報導,「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在某大學的協作下已經投入試運行,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在該學科的科研能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01年,這一高新技術已在「863計劃」15週年展覽中展出,介紹文字中特意提到它主要用於軍事。另據美國《海軍情報論壇》報導,中國新型攻擊核潛艇已完成海試,水下航速達到40節以上,並攜帶潛射巡航導彈和新式魚雷,使中國的海上威懾能力達到新的水平。據悉,新一代核潛艇的反應堆、消音瓦、推進系統的技術在世界上是領先的,其中,使用的高溫氣冷核反應堆,至少10年內將只有中國一家。

令美國政要「震驚」的試驗

今年1月11日,中國進行了一次外空試驗,將自己一顆報廢的氣象衛星──風雲1號C──擊毀。西方一些傳媒激起一陣子騷動。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此舉引起一些國家「強烈抗議」。而英國的《泰晤士報》載文,則從另一個角度敲起了邊鼓:「醒來吧美國,嗅嗅來自中國的火藥味!」而據美聯社2月7日發自華盛頓的電訊稱:國務卿賴斯7日在眾院外交委員會表示,中國1月11日用一枚彈道飛彈摧毀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這是「其它國家從未做過的事,我們一直明確表示,此事令人擔憂」。她還表示,美國曾要求中國的軍事活動具有更大透明度,「接著發生使我們震驚的測試,這是個問題」。對於賴斯國務卿的這番話,尤其是其中的「震驚」二字,值得我們認真加以解讀──

1)據傳媒報導,冷戰時期,美方曾使用由空中發射的獵殺衛星的飛彈作為反衛星的武器,蘇方也曾使用在同軌道運行的「衛星殺衛星」的方法。雙方都曾嘗試過從地面發射飛彈打掉衛星,但均未成功。但是,中國這一次卻成功了。故被有的傳媒譽為「首創」。(美國《世界日報》1月18日綜合報導,載同日該報A3版,以下簡稱《綜合報導》)賴斯女士說這是「其它國家從未做過的事」,大概指此。否則,獵殺衛星的事,美蘇都曾經幹過,有什麼可「震驚」的呢?但這只是令美國政要們感到「震驚」的第一個原因,而非原因的全部。

2)又據傳媒報導,「美方有關單位最近幾周都在注意中國對此事的舉動,但何時發射則不得而知。」(《綜合報導》)眾所周知,美國在太空佈滿自己的偵查衛星,對全球(尤其是中俄兩國)各重要戰略敏感地區,實施晝夜24小時不停的監控;當然,這也並不保證美國能及時掌握中國每一次航太器發射的每一個具體細節,例如,中國的「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發射升空後,實施了變軌操作;雖然在該飛船發射的第一時間,美國有關方面立即組織力量追蹤,但還是在其發射成功10個小時之後才掌握其軌道運行資訊」。(據英國《簡氏防務週刊》資料)雖然美國未能及時掌握該飛船變軌資訊;可是,美國那麼多專注於中國的偵查衛星也不是吃素的,對中國大推力火箭的發射時間、地點還是掌握的。這一次卻有所不同,連其「何時發射」也「不得而知」;這恐怕是令美國政要們感到「震驚」的第二個原因。

3)又據報導,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AmericanAerospaceCommand,簡稱NORAD)固定公佈對美國利益有關的衛星軌道運行數據;2006一整年,中國的「風雲1號C」是NORAD嚴密列管追蹤的衛星,每天都有一到兩份動態報告。在1月10日就有3份「風雲」報告,到11日更增到5份。自11日後,NORAD再沒有公佈「風雲」報告;在遲遲不見中方主動宣佈或證實的情況下,各方揣測有關「風雲」在軌道上「失蹤」的事。更重要的是美方的U.S.StrategicCommand發言人表示,沒有「風雲」散裂的證據。(《綜合報導》)如果「沒有『風雲』散裂的證據」,那只能說明中國用以擊毀自己已經報廢的氣象衛星的技術相當高超。這件事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中國進行這次外空試驗採取的是一種非常認真負責的態度。如果中國沒有把握可以擊毀自己報廢的衛星而又不致使其散裂,中國就不會進行這次試驗。因為,那將會造成許許多多或大或小的碎片,嚴重影響包括自己在內的各國衛星及其它航太器的正常工作和運行,這既不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更是與中國作為一個倡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的負責任的大國的主張背道而馳的。中國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反過來說,中國敢於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這次試驗,正說明了對於自己開發的是項技術確有把握,正說明了是項技術的高超。這大概是令美國政要們感到「震驚」的第三個原因。

如果把中國的如上所述的頻密地、高強度地「亮劍」,甚至官方發言人公開聲言:「今後(還)將適時亮相一些有威懾力的新型尖端武器」;與以往一路走來的低姿態加以對照,反差是如此的強烈,即使是熱愛祖國的海外赤子,心頭也不免會有些吃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將要達到什麼樣的一個目的?

為什麼形勢是嚴峻的?

要瞭解並理解中國為何如此頻密地「亮劍」?就不能不聯繫到當前兩岸之間形勢之嚴峻。

全世界的華人現在大概都知道,今年是反「台獨」的關鍵之年;卻未必人人都明白,形勢已經發展到何等嚴峻的地步。問題不僅在於陳水扁之流執意要通過「憲改」推動的「法理台獨」,今年進入實質性階段。更為關鍵的是美國政府的態度。正如中國前國家領導人所言:台灣問題實際上是中美之間的問題。

表面上,陳水扁之流極力把自己裝扮成能夠跳出「如來佛」手掌心的「孫悟空」,可以違背「如來佛」的「旨意」,隨心所欲地揮舞「台獨」的「金箍棒」;實際上,它還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謂予不信,請看以下事實──

長期關注台美事務的淡江大學美研所教授陳一新透露:就他與美方高層人士的接觸,美方事前對「3.19槍案」並未掌握,事出突然,令美方措手不及後,美方立刻運用高科技,如高科技人造衛星等對槍案相關人士進行監聽,掌握部分槍擊案真相的證據。另外,早在2004年布希推動的全球反貪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運用情報調查系統,針對全球各地「元首貪瀆行為」進行搜證,已掌握陳水扁貪瀆鐵證。現階段只是秘而不宣。(引自《美國掌握陳水扁貪污鐵證定期聯繫倒扁總部》,載美國新澤西《新象週刊》2006年10月20日第16版)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美國當局確實握有足以制服陳水扁之流迫其就範的「王牌」,但「王牌」並不限於以上幾張。例如,美國政府公然違反《八.一七聯合公報》,一直進行並不斷升級的對台「軍售」,即是美國手上的另一張「王牌」;如果陳水扁真的和美國對著幹,布希政府只要宣佈停止「軍售」,陳水扁之流的「戲」就「唱」不下去了,只得乖乖地就範。總之,美國手上對付陳水扁之流的「王牌」很多,決不止以上幾張,不再一一列舉。

如果布希政府確實認為,陳水扁之流隨心所欲地揮舞「台獨」的「金箍棒」的一系列表演違反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下決心予以制止,它這個「如來佛」是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只要把手上握有的如上所述的幾張牌中的一兩張打出來,就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根本用不著由總統、國務卿等高官親自出馬放狠話,費那一番口舌。但它並沒有那樣做,這只能說明,它並不認為,陳水扁之流隨心所欲地揮舞「台獨」的「金箍棒」的一系列表演在根本上違反了美國的利益,甚或認為,其在某種程度上是與「美國利益」相吻合的。因為,它所認為的「美國利益」,就是把台灣永遠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只能說明,陳水扁之流隨心所欲地揮舞「台獨」的「金箍棒」的一系列表演,是得到「如來佛」的縱容甚或指示的。否則,何以解釋明明握有制止陳水扁之流倒行逆施的「王牌」卻不肯打出來這一事實呢?!現在的問題已不是布希政府是否在縱容陳水扁之流的「台獨」言行,而是布希政府是否縱容(實際上是支援)陳水扁之流越過「紅線」,實現「法理台獨」?從目前種種跡象看,形勢並不那麼樂觀。

據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1月22號舉行了有關台灣「憲法」修訂的專題討論會。前美國在台協會頭頭、現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卜睿哲在會上公然以兩岸「太上皇」自居,說什麼「美國政府對台灣憲政改革的看法」和「做法」是「採取雙面威懾政策」:「一方面,美國要制止中國大陸動武,另外一方面,就是勸阻台灣不要採取政治倡議以免挑起中國大陸對台動武。」他進一步分析說,美國政府反對台灣當局動用在目前「憲法」框架之外的機制來進行「憲法」體制改革。這就是說,只要陳水扁之流是在台灣現行「憲法」體制之內,通過「憲改」實現「法理台獨」,美國也並不反對──實際上就是支援!一方面,竟揚言要「制止中國大陸動武」;另一方面,卻十分露骨地支援陳水扁之流在台灣現行「憲法」體制之內,通過「憲改」實現「法理台獨」。這是多麼濃烈的一股火藥味!眾所周知,中國正在「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了能有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即使台獨勢力日益猖獗,只要不越過《反分裂國家法》所設定的「底線」,中國也不打算用非和平的手段改變目前兩岸之間這種現狀,也不打算「急統」。但亦如《反分裂國家法》所示,中國只在一種情況下對台動武,那就是為了制止「台獨」。因此,卜睿哲之流叫囂「要制止中國大陸動武」,就是妄圖以武力阻撓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統一。這本身就是對「台獨」的一種支持;再與其所謂的「雙面威懾政策」聯繫起來看,其實質就是妄圖用美國人的血,去兌付一張「台獨」支票!如多次民意調查所示,這絕對是與美國人民的利益、願望背道而馳的。遺憾的是,在美國,民意和政治現實有很大的落差。美國民眾的多數反對布希政府發動的這場入侵伊拉克的戰爭,掌控參眾兩院的多數黨也反對,可是戰爭仍然在進行,並且還在增兵!

卜睿哲之流上述一派胡言,口口聲聲說是美國政府的政策,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布希政府,還值得研究,先不忙做結論。可是,布希政府一貫的說詞就是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片面地改變現狀,卻也可以從中看到兩者之間政策上的某種血緣關係。如前所述,中國只在一種情況下對台動武(也就是所謂的「改變現狀」),那就是為了制止「台獨」──因此,布希政府這段話的真實內涵就是反對中國實現領土主權的完整統一。其所謂的反對台灣當局「片面地改變現狀」,也就是反對「台獨」,當然是值得歡迎的。可是,我們也不能不十分清醒地看到,往往是當著中國領導人的面,講的是「反對台獨」,一到其官方發言人嘴裡,就變了味,變成「不支援台獨」。類似實例,不勝枚舉!它用以支援其「反對」中國「片面地改變現狀」的,是緊鑼密鼓地實行所謂「戰略重心東移」,是與日本政府合謀,企圖把台灣問題納入所謂「周邊事態法」,是增派核潛艇、重轟炸機等進駐關島等地,是號稱世界上最先進戰機的F-22進駐琉球基地,如此等等;它用以「反對」台灣當局「片面地改變現狀」的,則是一堆模糊不定(忽而「反對」忽而「不支援」)的言詞,外加不斷升級的「軍售」!說這種「兩面」政策是「一手硬,一手軟」,恐怕並不為過。我們現在當然還不能說布希政府的兩岸政策就是要挑起一場台海之戰,但我們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這種「兩面」政策執行的結果,也許對抑制陳水扁之流某些特別「出格」的言行,會奏一時之功;總的來說,卻不是抑制了「台獨」,而是不斷地為其「輸氧」、「造血」、「打氣」,以至發展到今天,它要向「法理台獨」發起最後的「衝刺」。不能不說,今天這種嚴峻的形勢,主要是這種姑息養奸的政策所造成的必然結果。而在這種政策思維中,確實隱藏著戰爭的火種。這就是當前形勢嚴峻之所在。現在,在這個「法理台獨」進入實質性階段的關鍵時期,就看布希政府如何應對了:是繼續放任、縱容以至支援,還是採取必要的堅決的措施予以遏制?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兩種可能性,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性。因此,中國也要做好兩手準備,其中之一就是鄭重宣告,中國視外國介入台海為國家入侵。中國之所以頻頻「亮劍」,就是昭告全世界,一旦外國入侵,中國準備用這類已經「亮」出和尚未「亮」出的「劍」來「伺候」!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中國所以頻頻「亮劍」,也是借鑒了前蘇聯的經驗教訓。

首先值得人們注意的一個「奇怪」現象是,前蘇聯的核武庫遠比中國龐大,一度其核彈頭的總數還超過美國;但是,美國從來沒有像炒作「中國威脅論」那樣炒作「蘇聯威脅論」。人們不能不思考:這是為什麼?

看一看1950年代美蘇兩國在軍備競賽中的一些情況,也就不難找到答案。眾所周知,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83公斤重。兩個月後,12月6日,美國也發射了自己的人造地球衛星,重還不到3磅,而且沒有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的同時,蘇聯已經成功進行了洲際導彈的試驗。因此,美國一些政客及軍事官員驚呼,美蘇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導彈差距」。一時之間,全國籠罩在「蘇聯導彈核威脅」的巨大陰影之下。為了穩定人心,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公開出面,發表講話,信誓旦旦地說:「作為為美國防務貢獻一生的人,我比任何人都更瞭解真實情況;真實的情況是蘇聯的導彈不可能威脅到美國。」他講的倒是實情,不過,此時的美國人被一片驚惶失措的情緒支配,連總統托底的話也聽不進去了。若干年後,事過境遷,據赫魯雪夫的回憶錄及其它解密的資料證實,當時蘇聯的洲際導彈射程只有7000公里,技術還很不成熟,根本構不成對美國的威脅。而當時,美國發射衛星雖然沒有成功,洲際導彈的試驗卻成功了,它的射程約8000公里,技術也比蘇聯的成熟。回過頭來看,在那種情況下,美國對氾濫一時的「導彈差距論」所造成的很大程度是心理上的「蘇聯導彈核威脅」,「滅火」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反而去火上澆油呢。

由此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美國一些政客、「智囊」所以肆無忌憚地炒作「中國威脅論」,就因為其認定中國根本構不成對美國的任何威脅,所以才放心、放手地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他們以為,無論怎樣炒作「中國威脅論」,只會煽動對中國的「敵意」,決不會在美國內部造成一片驚慌,如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時那樣;另一方面,卻會給中國造成「驚慌」,如果中國加以「反駁」,愈是「反駁」,愈是長美國的「威風」,挫中國自己的「志氣」。所以說,「中國威脅論」實在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用心十分險惡的政治騙局。但是,這一套根本嚇唬不了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民。2002年初,美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一個《核態勢評估報告》,公然把中國、俄羅斯、伊拉克、朝鮮、伊朗、利比亞、敘利亞列為其核打擊的目標,並稱如果中國大陸與台灣開戰,五角大廈準備使用核武器。消息曝光後,有的國家就坐不住了,連忙派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到華盛頓去說項;中國則反是,由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把美國駐華大使叫來狠狠地訓了一頓:「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美方做了一連串踐踏《聯合國憲章》精神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和傷害中國人民民族感情的壞事」,「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如果人家越是炒作「中國威脅論」,越是一味地自我表白如何構不成對人家的「威脅」,其實是正中人家的下懷。反過來說,如果中國真正打造出技術上領先(如前蘇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那樣)、真正使洋大人感到「震驚」的「劍」並且「亮」出來的話,他(她)們反而不會去炒作「中國威脅論」了,至少這種炒作會收斂許多。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法。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整個冷戰時期,儘管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劍拔弩張,針鋒相對,每一方都有毀滅對方好幾次的能力,但事實是,它們之間始終沒有發生過正面的直接的軍事衝突;而另一個非常嚴酷的事實則是,自冷戰結束以來,儘管中國一再表示渴望和平、不搞對抗的誠意,中國卻一直面臨著被一個超級大國挑起的直接軍事衝突的危險,美國甚至有人公開寫了一本書,題目就是:《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THE COMING UP CONFLIC WITH CHINA)。進入新世紀後,這股風也沒有停止,甚至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美國對前蘇聯是力求避免與之發生正面的、直接的軍事衝突,對中國則反是?

關鍵是當時的蘇聯具有在軍事上全面制衡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能力;中國以前則還沒有。所謂「全面制衡」,不僅僅是指在核武方面,擁有相互毀滅的能力;而且是指在常規軍力方面,華約對北約,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蘇聯是傳統的陸軍強國,得到了二戰的強有力驗證,而且有現代化的空軍、海軍與之協同作戰;當時北約下的西歐,唯恐抵擋不住以蘇軍為主力的華約常規軍力的衝擊,只能以核武作為抵擋的「核盾牌」。正是由於這種「全面制衡」能力,才使對方力求避免與之發生正面的、直接的軍事衝突。

中國的情況則不同。冷戰結束後,中國在核武方面,才逐步達到了與超級大國的非對稱的戰略平衡。就是說,中國與超級大國之間,均有相互摧毀對方數百座城市的能力,但在核武器數量方面,卻是很不對稱的,中國遠小於對方;雖不「對稱」,卻是「平衡」的,不「對稱」是現象,本質是「平衡」。在常規軍力方面,雙方曾是很不平衡的。美軍方有一句話是很有代表性的:「我們尊重人民解放軍在陸地上的權威,但中國人也要明白,天空和海洋是我們的。」意謂美方承認陸軍是中國的強項;但海空軍則是美方的強項。在冷戰時期,由於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中國可以自己的強項抵銷美國的強項;冷戰後情況就不同了。由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多在東部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美國可以其優勢的海空常規軍力,對中國的沿海地區構成嚴重威脅;而中國的常規軍力,由於缺乏遠距離投放能力,即使對美國有一定的威懾力,也不是很大。由於這種失衡,造成了對中國國家安全的真正嚴重的危險。危險不是來自於核攻擊(在中國具備了核反擊能力之後,核威脅就更加嚇不倒中國人民),而是來自於空中、海上的常規軍力的攻擊。有鑒於此,朱成虎將軍曾提出「核反擊」之說,以「核盾牌」抵擋這種常規武器的攻擊;這種說法雖在北京軍方頗有代表性,但中國堅持「不首先使用」的原則,恐難實行。而中國近來的頻頻「亮劍」,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這些可以「五洋捉鱉」、「九天攬月」的「劍」,給美國軍方自詡的在常規軍力方面的「海空優勢」畫上了句號;並回答鷹派:「人民解放軍的陸軍雖然強大,但並不會去侵略任何國家;而中國的領土主權,包括領空領海,是中國自己的,中國有能力保衛它不受侵犯,這一點你們也要明白!」由於有了這些已經「亮」出與尚未「亮」出的可以「五洋捉鱉」、「九天攬月」的「劍」,使中國具有了在軍事上「全面制衡」超級大國的能力,從而可靠地保衛了自己國家的安全。這就是中國近來頻頻「亮劍」的戰略意義。當然,我們同時還是要堅持「不稱霸」、「不擴張」、「不結盟」、「不搞對抗」等原則,致力於建立建設性的合作關係(如在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所做的那樣):這是中國和前蘇聯的不同之處。中國就是從這兩個方面去爭取、維護、保衛台海、東亞以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的。

幾乎是與賴斯國務卿發表對中國是次外空試驗表示「震驚」的談話同時,即2月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在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就預算作證時表示:中國目前並無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意圖,但美國應該注意中國軍事的發展,中國正大幅增加軍力。美國極度關切中國最近的反衛星試射,而且中國正在建造航空母艦,潛艦也活動頻繁。(見紐約《世界日報》2月8日A4版:「本報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報導」)其中最值得解讀的是這句話:「中國目前並無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意圖」。但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解讀方法。

《華盛頓時報》2005年6月26日報導,一位五角大廈官員在被問到「中國大陸可能對台灣展開攻擊的年份」時,明白表示:「約在2007或2008年」。眾所周知,「2007或2008年」,正是北京舉辦奧運會的十分關鍵、十分緊要的當口,中國怎麼可能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十分關鍵、十分緊要的當口,用自己的手,毀掉自己多年來夢寐以求、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手的奧運會舉辦權?這是比「天方夜譚」還要「天方夜譚」的「天方夜譚」!可是,五角大廈一些官員們編造起這類「天方夜譚」來,是毫不臉紅的。考其本意,乃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趁中國舉辦奧運會的關鍵時期,以為中國會多所顧忌,或無暇他顧,率先發難,挑起台海衝突,妄圖用軍事手段,把台灣永遠從中國分割出去!同樣地,對於佩斯的這句話:「中國目前並無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意圖」,也應反過來解讀:不是「中國目前並無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意圖」(中國何曾有過「與美國發生衝突的意圖」?),而是「美國目前並無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意圖」──這顯然就是中國近年來頻頻「亮劍」所造成的一個直接結果。如果中國不是頻頻「亮」出令五角大廈「極度關切」的「劍」,誰能保證鷹派們不按照其預定設想,在「2007或2008年」這個他們認為的最有利的時機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呢?!當然,這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並且,這個「成果」至少還需要經過2007這一年的「關鍵期」的考驗。因此,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亮劍」,也是借鑒了前蘇聯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