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應「比台獨更台灣,比中共更中國」

鄭海麟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


馬英九此次打敗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最重要的武器是將國民黨本土化,以往陳水扁等民進黨人攻擊馬英九為「香港腳走香港路」,非台灣出生即本土化問題成為馬英九的致命傷和票房最大障礙,為克服這一障礙,馬英九這幾年痛下苦功,從「香港腳」變為「台灣腳」,將台灣各縣市「走透透」,搞「Long Stay」;在實際行動上將自己鍛造成真正瞭解台灣,關心台灣社會和民事民瘼的百分之百的台灣人;在理論上,他對台灣的歷史和文化也下了很深的功夫去鑽研,他說自己對開發台灣,使台灣走上近代化之路的劉銘傳,國父孫中山及抗日英雄蔣渭水特別崇敬,這三位既是台灣的英雄,又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同時,馬英九對殺害台灣人的日本人;造成228慘劇的國民黨專制政權深惡痛絕。對一門忠烈,世代抗擊外敵侵入和反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台灣望族霧峰林家表示崇高的敬意,特別是具有「台灣魂」之稱的林獻堂,馬英九更是推崇備至,高度評價台中林獻堂家,從打法國人到打日本人,堪稱「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灣世家」,其中彰顯的民族精神,一點也不遜色於大陸的林則徐、鄧世昌。從表彰台灣歷史文化中,使馬英九在意識型態上取得了正當性的理論來源,他比許多民進黨的政客更瞭解台灣的歷史文化,更關心台灣民眾的生計和疾苦,取得了廣大台灣民眾的認同。在這過程中,也使他所代表的國民黨徹底「本土化」,馬英九這一「比台獨更台灣」的「本土化」工程,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效果,一方面,從選舉策略來看,它使民進黨的「族群牌」失效,許多以往相信民進黨所謂「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說法的台灣本土民眾,轉而投票支援馬英九,認同馬英九代表的新國民黨人也是道地的台灣人;另方面,從意識型態來看,「本土化」工程使馬英九的新國民黨人取得了執政的正當性,民進黨所謂「外來政權」說不攻自破。

馬英九「比台獨更台灣」的一個案例,可從民進黨敗選後「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金美齡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民進黨敗選後的第二天,一向標榜「愛台灣」的總統府國策顧問金美齡匆匆離開台灣,臨行前向記者表示:「台灣沒有希望了,自己不想再做台灣人了,要做百分之百的日本人」,這種十足的日本「皇民化」餘孽嘴臉,使廣大台灣民眾對「台獨」基本教義派十分反感,對陳水扁政權亦深感失望和鄙視。與馬英九的清廉形象和一心為台灣打拚的精神形成鮮明對比。

所謂「比中共更中國」,來源於馬英九自幼所受的家庭教育。其父馬鶴凌先生是一位頗具正統儒家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戰軍興,馬鶴凌先生投筆從戎,參加「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抗日行列。大陸易色後,隨國民黨政權退居台灣,馬英九自幼即接受其父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除《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外,馬父還要他背誦司馬遷的《報任安書》、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名篇;講述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守土抗敵的英勇故事,向馬英九灌輸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馬英九也自認為自己身上傳承著正統的中華民族文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正是基於這種民族精神,一九七一年保釣運動風起雲湧之際,馬英九滿腔熱血投入其中,與其父於抗戰軍興之際投筆從戎交相輝映,目的都是為了守土抗敵,彰顯中華民族的正氣,發揚民族精神。作為保釣運動的先進,釣魚台問題研究的前修,筆者曾花兩個月的時間研讀馬英九的博士論文--《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並寫成一篇長文評介該書。在研讀該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馬英九不但熟悉釣魚台列嶼的相關歷史文獻,精準地利用國際法(特別是《海洋法公約》),分析中日釣魚台之爭對東海劃界問題的影響和意義;而且更 重要的還在於該書自始至終貫穿著中華民族精神,可以作為發揚民族精神,宏揚中華文化的歷史教科書來讀。從某種意義上說,馬英九比許多共產黨人更愛中國,更為積極地捍衛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從自幼受中華文化教育、青年投身保釣運動,以「釣魚台」為題撰寫博士論文,彰顯護土抗敵的民族精神,到近年堅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所謂「九二共識」,馬英九自認身上傳承的是比中共更正統的中華民族精神,它與孫中山思想一脈相承。

作為「新台灣人」,馬英九比「台獨」更瞭解台灣,更熟悉台灣的歷史;作為孫中山的傳人,馬英九比中共更中國,更瞭解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這就是我所瞭解的真實的馬英九。

附記比「台獨」更台灣 ,比中共更中國;是台灣大學王曉波教授的名言,用在馬英九身上也非常恰當,故借用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