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東亞鄰國,從北到南的俄羅斯、韓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有領土糾紛和歷史問題,除了太平洋對岸的美國以《美日安保條約》力挺外,在亞洲並無真正的盟友,基於爭取資源,彌補本身缺乏的天然資源以及戰略需要,因此,日本對亞太地區距離較遠的印尼、澳洲和較近的台灣都著墨甚深。
印尼是資源、能源大國,日本從1950年代末就用戰爭賠償、「政府開發援助(ODA)」拉攏,以利於日本企業進軍,獲取礦物資源、能源,印尼經常是日本經援最多的國家;澳洲同樣亦為礦產資源、能源大國,而且屬西方國家的一員,日本自1970年代即在此經營,至前任的霍華德政府,兩國關係堪稱到達一個巔峰;至於台灣,則是日本牽制中國戰略重要的一顆棋子,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完全向日本傾斜,用得得心應手。然而,這三者近期內部皆發生結構性變化,都跟中國有關,連帶影響到與日本的關係,頗令日本心餘力絀。然而,其冷眼觀察與盤算是很值得留意的。
一、印尼:轉換「中國意識」
由於3月西藏發生動亂,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在不少國家受到干擾,但4月22日在雅加達的聖火傳遞路線,既沒有標語也沒有像在歐洲妨礙跑者的情形。禁止一般市民進入,在運動場內僅邀請相關人士來舉行,跟大陸長期的友好國家巴基斯坦一樣順利,印尼當局說「應中國的要求,避免混亂而變更路線」,日方立刻察覺,這是中國與印尼關係緊密化的象徵。
1965年,印尼共黨軍人政變「9.30事件」未成,首任總統蘇卡諾垮台。此後掌權的蘇哈托,徹底鎮壓共黨勢力,殺害了很多華裔居民,1967年10月30日中印中斷外交關係,印尼禁止擁有、發行華文刊物,包括儒教在內的中國文化和習慣皆屬非法,嚴加取締。1990年雙方關係正常化以後,因1998年蘇哈托政權崩潰和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圍繞著兩國關係的環境巨變,2003年以來,兩國貿易每年以大約30%的驚人節奏持續擴大,儘管進出口合計,日本仍是印尼最大的貿易對手國,不過,中國2006年對印尼的出口 突破66億美元,超越了日本。
隨著中印經濟關係的發展,印尼瓦希德、梅嘉瓦蒂兩個政府推動撤銷對華裔居民的歧視制度。現今雅加達至少有三份華文日報,陸商、台商造訪印尼、印尼華裔社區大幅增加。廣播、電視華語節目很受歡迎。市街上,由大陸政府輔助的「孔子學院」為首,華語學校陸續誕生,聽講者雖以華裔為主,但伴隨著商業發展,一般印尼人也瞭解華語是「對工作有幫助的語言」,去學的人也增加了。日本常講「人權外交」來展示自己與西方國家屬同一位階或拉攏某國,但是竟用「戒慎」的心態來看印尼當局解除對華裔居民的歧視!
2005年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結成「戰略夥伴關係」,雙方更是推動軍事領域的合作,印尼軍方是親美的,美國原是印尼最大軍事援助國,但是以印尼軍方在東帝汶侵害人權為由,凍結援助。大陸即表示願意提供短程飛彈技術、有關軍事裝備的技術合作,加深關係。另外,也擴大人員交流,2007年印尼軍方派出25人赴中國國防大學留學。印尼軍方在蘇哈托時代一向「對中國過敏」,是最親美的組織,不過,現今在年輕一代身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2008年1月大陸國防部長曹剛川訪問印尼和印尼國防部長尤沃諾會談,並使2007年11月兩國簽訂的《防務領域合作協定》具體化,雙方將實施聯合軍事演習,合作生產軍車、船艦等。
日本特別注意中國政府對印尼軍事產業的投資。印尼本身有國營產制槍炮、船艦、飛機的公司,但跟國際水準有段距離,此前供應印尼武器的美國、俄國、韓國等都不投資印尼的軍事產業。中國則勇於這麼做,日本軍事專家分析,「單從技術層次來看,對企業本身不重要,收益性也低。可是,一旦投入資金,即可透過供應裝備品,對印尼軍方保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樹立了對緬甸軍事政府的影響力,掌控了通往印度洋的出口,儘管如此,顧慮到原油供應路線、貿易、在該區域的牽制美國等,握有最長麻六甲海峽航道的印尼,依然甚具重要性。再者,印尼是人口最多的回教國家,在反恐、安全情報上亦有很高的價值。
中國的份量劇增,不光是經濟、軍事方面,政壇更有副總統尤素夫.卡拉在推動「親中」。卡拉出身蘇拉維西省,是營建和房地產開發的企業家,其父親與華裔居民透過咖啡、米的生意致富,整個集團和華裔居民維持密切的關係。
卡拉副總統迄今三度訪問中國,獲得不少大型投資案,跟其他對中國友好的人士一樣,日媒對卡拉非常感冒,繪聲繪影說他跟「中國利權」的關係,為了和中國做生意而常常牽制日本--印尼原先接受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ODA),引進日本的大眾捷運系統(MRT),因卡拉指示要研究、討論接受中國的支援而中斷;2005年卡拉本來預定首次訪問日本,後來以印尼貨幣(rupiah)大貶為由取消行程,當時傳說卡拉認為「中國比日本重要」。翌年卡拉訪日,在東京批評日本的ODA,訴求「脫離依賴日本」。
印尼是日本最依賴的液態瓦斯(LNG)供應國,佔了四分之一的需求量,但近年中國這方面亦大有斬獲,2008年開始生產的巴布亞省坦古液態瓦斯生產基地(年產760萬噸),向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出口260萬噸,向日本的東北電力至6月僅供應12萬噸,日媒就表現出不平,事實上,該液態瓦斯生產基地供應美國公司370萬噸最多,供應韓國也有80萬噸,日媒為何只針對中國來講呢?還有,東加裡曼丹省彭坦基地(年產2,250萬噸),供應日本的量2010年可能減半,日本也是把因素歸給中國。
明年印尼有國會議員選舉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尤多約諾是否競選連任是最大的焦點,而身為國會第一大黨總裁的卡拉也有可能參選下一屆總統,日本認為卡拉左右著未來印尼對中國、對日本的外交動向。
二、澳洲:與中國互搏關係
2007年12月,澳大利亞(以下簡稱澳洲)工黨的陸克文政府上台(11月的大選打敗自由黨、國民黨的保守聯盟霍華德,間隔11年重獲政權),隨後就與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朗、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通電話。與日本首相福田通電話是5個月之後。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陸克文出訪美、英等主要友邦,由歐洲歸途中來到亞洲,落腳的國家是中國,不是日本。此一對日本「過門不入」,日本吃味到極點,馬上拗到陸克文6月8~12日前往日本訪問。
可是,日本分析家仍耿耿於懷,覺得陸克文當初根本沒有要去日本的想法。認為先前「過門不入」有兩項因素。其一,中國造就了澳洲現在的景氣與繁榮。大陸需求的主要產品煤、鐵礦等使得礦物資源價格上漲,世界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礦業(Rio Tinto)之類澳洲有份的大礦業公司持續亮麗的業績。生產鐵礦和煤的西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忙著開發,幾乎到了人手不足的盛況。
這幾年中澳貿易呈兩位數的成長。澳洲長年對外貿易總額,日本皆居首位,但2007首次被中國趕上。日本雖守住澳洲出口第一對手國的位子,不過以中國的速度,大概很快也會追上日本。
觀光方面,日本人去澳洲者逐年減少,而中國人則是快速增加,2007年4月~2008年3月約35萬人次,儘管和日本的55萬人次尚差20萬,但中國人近5年增長了兩倍。順應此一趨勢,澳洲最大的澳洲航空公司(Quantas)擬從(2008年)9月起,每週由雪梨(悉尼)往返東京的航班,由9班減為7班,墨爾本往返東京的3個航班全部撤銷。相對的,澳洲航空公司增加雪梨往返北京、上海的航班,墨爾本往返上海的航班。澳洲航空公司減少飛日本航班的理由是「油價昂貴」,但日本就是疑心澳洲企業要「脫離日本」,和看印尼的心態如出一轍。
其二,陸克文根深柢固是個「親中派」。陸克文大學時攻讀中文、中國歷史;當外交官時派駐北京,中文流利。所以,就算陸克文自己很討厭被貼上「親中派」的標籤,平常言行戰戰兢兢,日本還是由「過門不入」,鎖定他「重視中國多於日本」。
澳日關係,以資源貿易為主,延續了40年以上緊密的經濟關係。而政治上較沒這麼好,直到前任的霍華德首相才跟日本的小泉首相加強互動。2007年3月,澳日締結了《澳日安保宣言》,目的在於讓澳軍與日本自衛隊共同訓練、交換情報等的合作。即使這沒有「美日安保」那麼強的軍事同盟色彩,但畢竟是日本除美國以外,首次在安保(國防)領域的雙邊協定。藉此,2007年日本首次做到外交、國防(2+2)跟美國、澳洲協商,形成美日澳領導階層會議,日本視此為一大外交加分。
可是,一旦現在澳洲的工黨政府上台,日本就完全沒了管道。
澳洲是總理「過門不入」,但內閣閣員有7人以上訪問過日本,日本內閣閣員則僅有1位訪問過澳洲。
2006年4月,大陸溫家寶總理訪問澳洲,在坎培拉領導人會談前,先走訪西澳大利亞州,考察開發資源設施,2007年9月,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為了參訪鐵礦開採現場,也是先由西澳大利亞州進入澳洲。日本人士認為,相較於中國領導高層積極的動作,以後日澳的經貿關係能穩固嗎?
日本民間企業擔心的是,在中澳經濟結合不斷加強的過程中,未來自澳洲進口的礦產資源、能源還能確保得住?日本從澳洲大量進口鐵礦、液態天然瓦斯、鋁等,日本使用的鐵礦和煤,六成仰賴澳洲。中國則是動用鋁製造商「中國鋁業」對澳英礦業大商力拓礦業出資等,集結國營企業或是國家主權基金投資澳洲的資源公司、礦山計畫,舉國家力量來確保資源。
根據澳洲財政部的統計,2005~07的兩年間,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約99億澳幣,同一時間,日本是68億澳幣,2008年上半年,中國大陸的申請投資額更達到300億澳幣。
陸克文目前有約70%的高民調支持,況且澳洲有政府長期執政的傾向,即使是剛上台時不被看好的霍華德政府也執政了四屆,那麼,陸克文會掌權多久呢?只要陸克文在位子上,日本就會有澳日關係退潮的疑慮!
三、台灣:馬英九是東亞的「變數」
台灣馬英九政府5月甫登場,6月就上演了一出「兩岸接近與台日緊張」的戲碼。
日本迄今仍無視台灣對釣魚台主權的主張,將6月保安廳撞沉台灣海釣船引發的糾紛,「歸罪於」長期獨裁的國民黨曾經「國共合作」,擁有和共產黨一起跟日本作戰的歷史。到1980年代都在進行「反日本教育」。此為以前親日的李登輝時代及和中國劃清界線的前陳水扁政府都不曾發生的情形(李、陳只講「漁業問題」,不講「領土問題」)。這是新國民黨政府反日、中華民族主義造成的結果。日本外務省幹部說「台灣和日本爭尖閣(釣魚台),最高興的一定是中國」。
自冷戰以來,東亞情勢的結構是「共產中國vs.自由陣營的台灣及其後盾的美國」,日本則利用台灣的親日政治勢力,遙控台灣。2000年陳水扁政府上場,2001年日本小泉純一郎政府成立,中日關係冷卻,相反的,台日關係則從「政治友人」逐步變成「事實的同盟」,日本不僅允許李登輝前總統訪日,官員交流層級提升,甚至研究要派現役自衛隊官員駐台。台灣在發佈國防方面的政策時,都會向日、美通報一聲,陳水扁政府當日本為國防安全的「夥伴」,兩岸的結構是「中國vs.台美日」。
今後兩岸關係改善,如果兩岸合作,台灣在釣魚台問題上「連中制日」,那麼,東亞結構可能會變成「兩岸vs.美日」。因此,日本視馬英九為「動搖東亞結構的變數」--日本的戒心多麼深沉,本來兩岸改善關係並不會影響其他國家,日本就是疑心會針對它,而且日本認定美國會跟它站在一起,事實上,中美關係也在改善,誰知未來天秤會怎麼擺動?
日本一直希望台灣拚命花錢向美國買武器,好跟大陸軍事對峙,日本正密切觀察台灣有沒有要買美國的F16C/D型戰機,正當6月台日發生釣魚台糾紛之際,日本搜集到的情報有幾種說法「台灣好像有點不想買F16了」、「北京奧運結束之前不買」、「布希政府退下來之前不買」。台灣《聯合報》8月20日才有「台灣調整戰略 恐不買F16」的消息(美國最新一期《國防新聞》報導台灣將調整國防策略,文章引述美國國防部顧問白邦瑞的話,說台灣可能向北京示好,放棄採購F16戰機),而日本早在6月即盯住這方面的情資,其用心不可等閒視之。
日本深信,日後台灣處理釣魚台問題和買F16戰機問題,是觀察東亞局勢走向的好材料。換言之,日本把台灣是否像李登輝、陳水扁那樣順從日本侵佔釣魚台,以及台灣是否買美國的F16當成台灣是否繼續「親日反中」的標竿哩!◆
社論
國際視野
中華復興與08京奧
馬英九與兩岸外交休兵
歷史教科書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