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假唱事件
所謂假唱事件
北京奧運開幕主辦當局為了讓奧運開幕演唱完美,而決定將天籟之音的主唱女童撤到幕後,由外型更艷麗的另一位美少女對嘴演出,結果遭到BBC大肆報導,消息傳回國內後,更引發網民撻伐。京奧官方的理由是基於國家利益,這個說法恐怕貽笑大方,讓力爭上游加入國際大國行列的國內各界菁英,鹹感顏面盡失。後續官方對網上批評的封鎖企圖,更顯得顢頇無措。看來北京加入大國的道路,無論如何努力,似乎遮不住其間無所不在的文化適應問題。
所謂假唱的聲音並不是假的,換人對嘴的目的,只是換一張少數決策者自以為比較適合的臉孔,這有點像唱雙簧的老把戲。至於把五十六個漢民族兒童裝扮成五十六個少數民族,當然也是重在表演民族和諧,這樣的表演就如同儀式慶典,而儀式慶典,不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實踐方式嗎?但講求智慧產權的歐美大國,重視的是認可個人的真實表現,視個人的專注與投入為人性的核心價值所在,豈可相互替代?相形之下,京奧會主辦官員心裡想的,是怎樣呈現國家民族的完美形象,則如何製造一個完美的音容組合,是必達的任務,這裡沒有個人表現認可與否的問題。
這種怎樣讓民族整體被看見與被欣賞的心態,因應了日本思想家竹內好對近代日本歷史的自我批判,亦即東方的近代化,是徒有肉體沒有靈魂的的近代化。日本渴求歐美認可的心態猶如中國,京奧盛會就像是中國在歐美面前扮演學生接受檢查那樣,揣摩人家喜歡看什麼,然後表演人家要看的,討人家好卻不理解其中的精神何在。如同大陸著名的東方補習班專門教學生如何在托福考試中取得高分的技巧,卻與英文水準毫無關係。也像台灣考基測的學生,猛背數學公式或美麗辭藻,只是為應考而已,卻不解其意。
即使這樣旁門左道可以幫考生考個高分,一旦人家發現真相,還是瞧不起自己。這是為什麼不願意接受中國成為大國的歐美媒體,逮到假唱,就會認為逮到中國考試作弊了。台灣的文化不遑多讓。台灣人所熟悉的文化向來也是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記得不?每次被爆料的政治人物都質疑對手取得資料的程序不法,但台灣媒體卻只追問,你到底拿錢了沒有?就像台灣要維繫國際地位就不擇手段去買邦交,北京參加大國測驗要討好歐美也不擇手段表演完美,理由千篇一律是,為了國家被認可,什麼都可以做,程序向非所問。
假唱事件中更極端的是,對京奧主辦單位而言,要表演的不只是節目內容而已,連「現場直播」本身都是表演,故即使內容不是現場直播的,也呈現成好像是現場轉播的樣子,包括27個從天際由遠而近的腳印是假的直播,也包括開幕演唱的美聲是假的直播。從我們的生活常識來講,內容既非造假,怎麼呈現只是個過程,無傷大雅,故如果現場直播給人的感覺更震撼,何不就表演成是現場直播的樣子。何況,假如當天天候不佳導致大家看不清楚27個腳印,京奧當局一定覺得很可惜。
真正可惜的其實是,京奧當局不能這樣解釋給BBC聽,因為這個解釋反而會讓BBC更加認為抓到中國是個不誠實的國家。畢竟在歐美的大國標準裡,正當程序是一切的基礎,因為唯有受到正當程序保護的個人,才能專注於創造;而中國在面臨大國考試的準備時,只集中在表現創造的能力,而不重視正當程序。結果,BBC必然因為覺得程序不正當,而拒絕接受京奧盛會上創造力十足的大國演出為創造。
表面上問題在於,京奧當局的大國演出充其量是肉體的大國演出,缺乏歐美的大國靈魂。更深層的問題則是,中國表演給歐美各國看的大國演出,是否應該採用歐美對大國的期盼,還是應該從中國自己的固有文化裡,開展自己做為大國的標準。從表演的內容來看,導演張藝謀所策畫的,雖然不脫取悅歐美觀眾的願望,但顯然也把中國觀眾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故不完全是歐美的標準。何以京奧當局在面對質問的時候,會手足無措地用「國家利益」這個不相干的概念來捍衛假唱?
春節晚會表演的是歌手個人,對嘴假唱就不恰當,就像京奧晚會表演的是中國,如果找奧地利兒童美聲來配中國娃娃臉,也不恰當。既然表演的身份是中國,音與容都出自中國,便難用假唱批評了。能不能說,這不是假唱,這是把中國人審美觀念中完美的音與容集中表現,但考慮到歐美的文化接受度,因此沒有告訴歐美觀眾,音與容來自不同的女童。這樣的說法接近事實,如此澄清之後,才有餘地來辯論,到底所謂假唱,是在哪樣的標準裡算是假唱?且這個標準從哪裡來?那中國人在多大程度上應該接受這個標準?
包括台灣中央研究院的王賡武院士與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在內,許多各國評論家認為,辦奧運會助長中國的民族主義,而中國的民族主義不但對世界是威脅,也將對中國自己的自由開放帶來危害。其中除了王賡武仍同情中國的背景之外,其他人則千篇一律,好像歐美沒有民族主義,或即使有,也不會帶來危害。現在奧運開辦,到底中國的奧運民族主義對世界是好是壞,馬上可以揭曉。
籌備奧運的過程中各種鉅細靡遺,兢兢業業,有人嘲弄,有人貶抑,有人還想盡辦法挑釁破壞,一副要揭發中國民族主義的姿態--莫非奧運是黨中央要辦的,不是人民願意的?確實愈接近奧運,大陸各界心情愈緊張,愈不希望出錯,難免患得患失,小題大作,但這些凸槌剛好說明並非中央所動員。甚至輸贏不是主要的關切,所以,當杜麗從金牌掉到第五名,見金牌就哭的觀眾給她的的理解遠多於譴責,結果她在接著的項目中就奪得金牌,不像台灣的棒球隊輸給大陸以後,全台如喪考妣,比知道陳水扁掏空台灣的真面目時還更難過。
懷疑者不是從近代中國的歷史或中華文化出發,而是用歐美國家的歷史認識來揣摩。西方近代民族國家是戰爭與擴張的產物,民族主義常是征服者自我激勵與美化之辭。把中國民族主義當成與歐美歷史上的民族主義一樣來看待,反映了自己潛意識裡被抑制已久的征服慾望,以及因為這個慾望所觸動的罪惡感,將之投射到中國民族主義上加以批判,表面上自由民主詞藻滿天,更深層的,恐怕是束縛自己按捺不住想征服中國的未竟使命。
清末民初以來的中國民族主義,主要在表達救亡圖存與強國保種的願望,當時積弱不振的國家被帝國主義四分五裂,強國夢曾牢牢佔據思想界,後來包括連自由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都投身抗戰,義無反顧地愛國,持久的中西文化論戰為之暫停。今天,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分歧未嘗稍歇,但不樂意京奧勝利成功的絕無僅有。有朋自遠方來、當好東道主的願望,大大超越競賽場上凌駕各國的競爭心。至於運動員在家鄉父老面前爭光的奮發,多出自光耀門楣的文化理想,不是由上到下的達標任務,反映的反而像是懸樑刺骨的傳統教養。
今天的民族主義與清末民初能否不同?有無面向世界的信心?當各國懷疑中國民族主義也包藏歐美性質的征服野心時,中國人能否秉持耐心與誠意盡力化解百年前那種奮起迎戰的悲情?奧運所帶來的,因而主要是中國人對自己重新認識的一種挑戰與提升,其中蘊涵的真的是耀武揚威以迫使遠邦近鄰來朝的帝國建構?還是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和諧共處與天下為公境界?或只是你死我活所以你要聽我的叢林法則。最後的這個法則主宰了歐美的歷史,也繼續主宰著擔心霸業不振的反華勢力。
在心態上,京奧民族主義猶如中國參加一次大國考試,我們把歐美國家當成考官,盡力取悅他們,故其實與歐美熟悉的那種要人臣服於自己的民族主義截然不同。結果,京奧民族主義如此嚴以律己的態度,如今卻被不明白的或別有用心的兩種人批評為造假,因為中國人的表演過程當中為了追求完美,強調了群體的成就,於是犧牲了對個人加以讚美認可的空間,因而不符合歐美文化要求榮辱都由個人負責的期盼。他們好像逮到中國通往大國的努力充滿虛假,但這會讓他們因為自居高高在上而感到放心呢?還是會讓他們因為明知自己不敢面對中國而更加感到不安呢?假如中國人取悅他們的努力被當成是考試作弊而不予承認,是不是他們還會進一步把中國看成是文明威脅?
如果中國人的奧運民族主義是揖讓而升、反求諸己的民族主義,這將是西方民族國家史上亙古未聞的一種民族主義。也許,個別的事件、人、時段方面,難免出現模仿歐美民族主義以力服人的情緒,這種臨時性的情緒近年此起彼落,在台灣人爭取出頭天的過程中亦時而有見。然而,深厚的文化傳承或將仍起作用,孕育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養境界,與五湖四海皆兄弟的運動精神。這樣的民族主義才可超越反華勢力的錙銖必較,蘊含磅礡的世界主義精神,通向古今中外。◆
社論
國際視野
中華復興與08京奧
馬英九與兩岸外交休兵
歷史教科書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