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登陸,重啟兩岸終止了10年的兩岸協商,各方多所期待。此外,在馬英九新政府上台前後,台灣重量級人士就已登陸頻繁,其中包括蕭萬長、連戰與吳伯雄等,並獲得北京高度重視,兩岸關係霎時氣像一新。面臨這個新情勢,北京政府對台政策的考量為何?對新政府的信心與信任如何?事有輕重緩急,北京的政策是否真可符合台灣人民的期待?比如國際空間的問題?這都是當前重要議題。
本文先以Putnam的「二重賽局」(Two-Level Games)為分析的架構,從國際與國內的層面,來解析北京當局對於馬英九政府的認知與理解,進而推測其對台新政策的走向。在國際層面,則以美、日、歐盟等三方面的兩岸政策為分析主體;在國內層面,則是政治、經貿與文化三方面來予以探究。
322總統選舉之前,美國就派遣了「小鷹」號(CV-63)和「尼米茲」號(CVN-68)兩艘航空母艦進駐台海附近,並聲稱將停留到520總統上任為止,美方此舉,目的十分明顯。
首先,這當然是要保障台灣的大選與接班順利。由於此次大選又與公投相連,而國民兩黨都有公投提案,若兩項公投都通過,就明顯意味著台灣向分離主義大步邁進,必會逼使北京政府依照《反分裂國家法》做出回應,美方自然也要預先防範。不過,由於北京對美國此舉並未表達抗議,可見美中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共識甚大。再由當時台灣的選情觀之,自去年11月2日立委選後,公投的議題就日益消褪,可見美中雙方對於扁政府的奧步可能比較擔心。
在此之前,中美兩國相互協作,比如北京拒絕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組織,這看在美國眼裡必然是一大善意,否則為伊朗助長氣勢,必讓美國增憂。在此之後,北韓自爆核反應爐,當然也是美方的期望。由此可見台海的問題影響,極為深遠。
此外,314西藏發生暴動,對於台灣的總統大選不無影響,這是否是扁政府的奧步不得而知,但是以台獨與藏獨的共同利益與相互的關聯性觀之,卻無法不令人懷疑。試想,若藍綠陣營相差不大,綠營大張旗鼓地以西藏為題做競選廣告,導致翻盤的可能性不得排除,好在兩百萬票的差距,讓綠營無法撼動。
目前,美國也接受「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但是,還可能對於兩岸「不和」更加重視。因為,不統與不獨極可能只是短期的現象,若兩岸交往頻繁,良性互動熱絡,必然導致台獨的機率降低,而統一的機率上升,美方必定會對此有所防範,因而「不和」才有可能牽制統一。美方以綠制藍、以台制中以及強行軍售的政策,都將不會改變,而台灣也必須將美國的利益列入考量。
日前,馬英九出訪中南美友邦巴拉圭等國,其所採取的過境美國政策可視為是一個極為明顯的訊號。一方面,馬總統不願因此行而帶給任何人困擾,言下之意期盼與美國重建互信,另一方面,也對於兩岸政策高於外交政策的主軸加以實踐。易言之,這也是對於北京的一項重要的友善信號,並期盼對方不要挖中華民國牆角。依照目前兩岸的友善氛圍觀之,就算巴國總統曾一再強調要與北京建交,相信北京方面也不會令馬英九政府下不了台,若此,這也可算是在兩岸和解方面的一大進展。
在日本方面,媒體與學術界明確顯示了對於馬英九當選後的不安情緒。其中主要是因為馬英九對於釣魚台的立場,以及兩岸將日益接近,這將給東亞形勢造成影響,「日本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台灣海峽是日本的生命線。再加上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四分之三席次,總統的權力因而擴大,「日本會不容易適應」。
整體而言,在兩岸政策方面,日本一直追隨美國的路線,但是對於兩岸不和的情勢,日本必定更為關心,若兩岸趨統,日本的生命線必定最先受影響。日前,日本軍艦撞沉台灣漁船事件,亦可視為日方對於兩岸和解極為不安的表現。尤其,當時正值海基與海協兩會正式協商之際,同時又是中日之間對於東海油田的談判結果出爐之時,因而日本甚有把握北京不會激烈反應,故此一動作給予台灣政府與人民的示警作用明顯,日方極不願見兩岸靠攏。
歐盟乃世界最大的國家聯合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約占世界的三分之一(13.4兆美元),實力已超過美國(12.5兆美元),乃世界之冠。但歐盟依其「經強、政弱、軍微」的屬性,以及其有限的軟實力,對於兩岸事務涉入的程度仍就日益加深,不過兩岸政策的主軸未變,依然堅持一中原則與和平解決的立場,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主張建立信任、建立機制與積極對話,並加強與台灣的經貿發展。
尤其,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乃歐盟的最高利益,因而,在統獨問題上,歐方不似美日有如此明顯以台制中的戰略考量,故只要符合和平的原則,是統是獨並非重要,但整體觀之,歐盟的兩岸策略仍有進一步向美國靠近的傾向。在今年三月初總統大選前夕,歐方再度聲明反對公投,但在3月22日大選當天,歐盟卻高度讚揚台灣的民主進程,好似鬆了一大口氣,同時也對於馬英九的就職演說甚表歡迎,並期許兩岸未來的和平與發展,歐中台三方關係的前景看好。
由此可見,美、日、歐三方對於兩岸的政策各有所重,三方雖然都訴求和平,但是戰略利益不同,導致訴求的程度不一,而美國主導的角色未變,在這方面新現實主義則提供了最佳的分析模式。
過去幾年來,北京政府始終對於馬英九存有相當的疑慮,其中包括他每年參與六四活動,支持法輪功、反對《反分裂國家法》,以及其強烈的反共言論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因為馬英九外省人的原罪所引起。為了要取信於民,尤其是在兩岸危急時是否有護衛台灣的決心,都會令人懷疑,所以他必須在台灣認同方面多做努力,而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站在自由與民主價值的基礎上與北京對抗,同時這也符合美方期盼兩岸不和的策略。
但在另一方面,繼蕭萬長與連戰之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馬英九上任幾天後就訪問大陸,乃國共兩黨主席自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正式會面。在此次訪問中,大陸領導人不提「一中原則」,國民黨自然也迴避「一中各表」,這就可視為雙方擱置爭議的具體表現。再者,海基、海協兩會已經復談,馬上要針對週末包機和陸客來台進行協商,本月中旬雙方可望簽屬正式協議,兩岸的實質關係有望迅速進入良性互動的循環。
對於台灣國際空間問題,胡錦濤在與吳伯雄會面時曾表示會有所回應,尤其應以「世衛組織」為優先。可是,北京主要關心的是,台灣內部獨派聲勢是否還有上升的可能,而這就單看國民黨能否長期執政。但是,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實例就顯示,北京的憂慮不無道理,因為他在上任三個月內,民調的支持度就從原先的75%降到21%,是否國民黨也會出現如此情況?
目前,兩岸政府展開談判,雙方善意十足,北京方面也有意釋出利多。但是,若在四年、八年或十二年之後,民進黨再度上台,那他們即可名正言順地接收國共兩黨談判的果實,這對北京來說豈不自取其辱?因而,北京的善意,只可能局限在可放可收的範圍之內,比如台灣的高官出訪,北京的壓力可大可小,收放自如。所以,除非民進黨放棄台獨或持續低迷,否則超越這個範圍的可能性極小。
最近,由於西藏動亂的問題,許多歐洲國家都以杯葛奧運開幕式的方式來給北京施壓,再加上疆獨的情勢撲朔迷離,北京政府自然必須加大力度予以因應,同時還要在奧運方面壯大聲勢,以為反制。因而,在連戰與吳伯雄的訪問行程中,胡錦濤都當面邀請他們參加奧運開幕式,並立即獲得兩人的應允。
在此次四川賑災方面,台灣人民與企業家的表現極為積極,充分發揮了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的同胞愛,不但強烈地感動大陸同胞,甚至讓外國媒體也驚歎不已,北京不是要對台動武,怎麼台灣人民還慷慨捐輸?大為不解,而這就是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極致表現。
此外,由於北京強調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因而外交系統與涉台系統的運作涇渭分明。但是,目前台美與台日關係複雜,台方訴求國際空間的聲浪甚大,因此任命知日派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出掌國台辦主任一職,應該可讓這兩機關的溝通更為順暢,同時亦可企圖阻止台日過於靠攏。
目前正值北京奧運,大陸從上到下都傾全力以赴,而也已經展現了大國的氣度。開幕式極其壯觀精緻,導演張藝謀將中華文化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確實令人歎為觀止。尤其維安滴水不漏,也讓人驚贊不已,開幕式現場總計有觀眾(包括美國總統等政要數百人)、工作人員與運動員共十萬人,入場與出場都井然有序,在場內也無任何事故,一掃先前可能遭人破壞的陰霾,而這種維安能力堪稱世界一流。再加上民眾的積極配合與北京的交通管制,使得整個過程平穩順暢,北京以及全國民眾的自豪感受都已經寫在臉上,身為台灣的中國人亦感與有榮焉。
由於兩岸解凍,雙方經貿關係可望更上一層樓。2007年台灣對大陸貿易總額為1,023億美元,(較上年+16.1%),占台灣同期對外貿易總額21.9%(+1.3%);其中出口額為742.8億美元(+17.3%),占台灣出口總額30.1%(+1.8%);進口額為280.2億美元(+13.1%),占台灣進口總額12.8%(+0.6%);貿易順差為462.6億美元(+20%)。而中華民國2007年出超總計252.1億美元,易言之,若減去兩岸貿易的順差,台灣將有210億美元的逆差,由此可見台灣對於兩岸貿易的依存度。
依照功能學派的理論,隨著經貿關係的積極發展,將可以促進雙方政治難題的解決,這將對於兩岸的和平與發展,良有助益。若此,這將可以降低北京對於台獨的疑慮,因而可以增加台灣與對方談判國際空間問題的籌碼。在這方面,歐洲聯盟自1950年代以來至今的發展,極為值得參考,比如自由貿易區、關稅聯盟、單一市場以至於共同貨幣等等,都值得進一步研究。
在馬英九總統的就職演說中,他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稱大陸十三億人民為「同胞」,中華民國出現了九次,華人三次、中華民族兩次以及中華文化一次,這就充分體現馬總統在文化認同方面的主張,迥異於民進黨將台灣人與中國人視為異族的看法。
由於兩岸在認同方面將日益趨同,依照建構主義的主張,這將對於雙方的權力與利益等問題的建構,都會有正面的影響,因而也可以促進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目標。因此,兩岸還可立即展開歷史教科書的共同編纂工作,以便縮短兩岸年輕人對於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之間的認知差距,為兩岸的和平與發展打下長遠與穩固的根基。
綜上所述,兩岸在理念部分已經融冰,但看雙方在執行層面如何進行,週末包機與觀光客都是良好的基礎,繼而可以擴大共識,共創雙贏。因而,北京若能對於「中華民國」予以重新界定,這將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問題,完全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期待,同時這也有助於保持兩岸的現狀。
目前,保持兩岸的現狀乃北京與國際之間的共識,易言之,這就是默認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否則若中華民國被推翻,情況將更為複雜。同時,中華民國的存在,還可以防止台獨,但是,兩岸在未來簽訂和平協議時,還是必須面對這個問題。當然,兩岸若以「大陸地區領導人」與「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義會面,應是雙方可以接受的安排。屆時,兩岸領導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因此,這個問題只能以各自表述與內外有別的方式來處理。在兩岸的部分,雙方堅持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目前問題不大。可是,在國際部分,目前台灣只能先以「中華台北」的方式來因應,待日後兩岸之間的信任與信心建立,再日益充實「中華民國」的內涵,才可能有近一步的安排。
在此,冷戰時期西德政府的東德政策值得參考。當時西德不把東德視為外國,故將兩德關係定位為一種介於國內與國際之間的特殊關係,同時完全放棄對東德的國際封鎖,如此內外有別的安排,合情、合理、合憲,雙方自1970年代以來就相互交往與和平共存,終至1990年的統一。進而,兩岸還可以在軍事方面合作,而所謂的「軍事互信機制」(CBM)方面的研究與接觸當也可以立即展開,以期建立互信,減少誤判。
設想,若未來兩岸的關係互動和諧,雙方的互信基礎穩固,台灣的政經發展穩定蓬勃,北京的台獨疑慮基本消除,因而封鎖中華民國國際空間的力道可望降低,待日後中華民國國際人格日趨完整,兩岸在外交上的名與實之間做出最好的安排,各取所需,相互扶持,北京若能確實掌握助台就是自助的原則,台灣方面未嘗不能予以反饋,在外交上互助合作,繼而可以照顧到兩岸大家的利益,這豈不是一種兩岸雙贏的新思維!?◆
社論
國際視野
中華復興與08京奧
馬英九與兩岸外交休兵
歷史教科書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