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九五課綱歷史課程綱要的深沈本質

潘朝陽
(台灣師大東亞系)


現階段高中歷史教科書,根據民國九十五年正式頒布的《社會領域--歷史課程綱要》(簡稱《九五課綱》)編寫而成,其中又區分為《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及《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依據前者編寫高中歷史第一冊《台灣史》、第二冊《中國史》以及第三冊和第四冊《世界史》;高一上學期教授一冊《台灣史》,高一下學期教授一冊《中國史》,高二全年教授兩冊《世界史》,高一高二學生都要修習。依據後者編寫《歷史專題》的上下冊,分別在高三上下學期使用,是選修課本。

《九五課綱》歷史課程綱要的「核心能力」強調歷史教育的重要關鍵是「時序觀念」,就是依據時間流動的順序而區分歷史時期或階段,譬如依據「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現代」這樣的時序來呈現歷史,使學生能夠在時間流動的邏輯中合理地學習理解歷史。

上述的時序觀念是正確的歷史教育的主旨。

然而,我們莫只看到綱要這樣寫就以為依據《九五課綱》編寫出來的歷史教材就自然會依據「中國史前→中國上古→中國中古→中國近代→中國現代」的時間流動邏輯編寫本國歷史教科書。

如果我們本著中國人的主體性來撰寫歷史課本,台灣史自然會納進「本國史」中依近代和現代的時間序列撰述編寫。可是其實大謬不然,因為主控《九五課綱》歷史課程綱要的這批「歷史學家」,根本早已自我割棄他們的中國人格而寧為喪國遊魂。

大家記憶力是否已經衰退?是否還記得一九九七年九月正式在國中一年級全面實施的「認識台灣」教育?其中的《認識台灣--歷史篇》,正是以杜正勝的所謂「同心圓台獨史觀」為意識型態而推出的台獨歷史教育。當年,我們已指出這個以「同心圓」為依據的台獨史教育,實乃台獨政權的台灣獨立史觀對台灣青少年的洗腦工程。於此之後,教育當局又推出九年一貫教育的教材教法,雖然已經沒有「認識台灣」的教育形式,可是其基本精神卻已融入九年一貫教育的教材教法之中。

《九五課綱》的歷史課程綱要,其實仍然是以「同心圓台獨史觀」為其幽靈。因為這樣,所以,所有高一學生一開始接觸的歷史教育,乃是「同心圓台獨史觀」下的「核心」--台灣史,然後才是台灣外圍的「中國」之歷史,最後學習全球為範圍的世界史。

依據「同心圓台獨史觀」而製作出來的《九五歷史課綱》,有一個驚人的進步,那就是根本避免敏感的台獨之話語使用,甚至也根本不用曾經甚囂塵上的「台灣本土化」、「台灣主體性」等字眼。可是其「去中國化」的台灣獨立歷史教育目的,更能以潛艦深水航行的無痕方式逐漸達成。

台灣史的授課時數是高一上學期的十二周,另外四周留給歷史教師安排台灣地方史的教授。其單元名稱如下:(一)早期台灣,(二)清代的長期統治,(三)日本統治時期,(四)當代的台灣與社會。

在第一單元中,把明鄭鑲入原住民、西荷的史事中作介紹,藉所謂「世界體系」沖銷鄭延平的奉明正朔之中國性,此亦即取消掉台灣四百年史的中國國家開創性的本質,而只將之與原住民無文字史及歐洲殖民者的在台殖民史共列,暗示明鄭的外來殖民性。

然而畢竟台灣納入大清版圖,成為中國東南海上中國疆域的此一事實無法抵賴。因此,就以稀釋法或蒙蔽法處理,即將「清代台灣史」、「日據台灣史」等與史識、史德有關的歷史判斷用語轉換成:「清代統治」、「日本統治」,此兩用語有兩種巧功:一是除掉中國史的主體範疇,以「中國之外」的立場來談台灣史,相對於日本統治,「清代統治」是台灣被大清帝國中國人統治時期;相對於清代統治,則「日本統治」是台灣被大日本帝國日本人統治時期。無論是清帝之中國人或日帝之日本人,他們在台灣,都是外國人,都是外來政權。而另一巧功,則是除去「日本據台」用語,因而在其課文中承認日本統治台灣的「合法性」,同時,也用了甚大篇幅對日本在台灣的土地建設給予正面表揚,認為這是台灣的現代化。

至於光復後的現代台灣史,則使用「當代的台灣與世界」此種以「台灣」聯結「世界」的特別用語;「光復」一詞及其內容,完全從課文綱要中除去。雖然不得已非提到中華民國不可,可是不將中華民國與中國的民族主義聯接,反而是盡量正面描述現代台灣依附世界資本主義,也就是戰後以歐美日資本殖民主義為首的全球化政經鎖煉下的附庸型台灣發展史。換言之,這本台灣史教科書有目的地剔除了中國民族主義,它除了以虛假的客觀性提及西荷統治;且同時又以現代化掩飾日本帝國主義割據台灣的血海罪孽之外,也只剩下當代資本主義附庸史觀為其幽魂而已。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人周梁楷教授等可謂煞費苦心,一個學期教授四百年台灣史,對於垂五六千年的國史(也就是他們特意標舉為台灣史敵體的「中國史」)內容,居然也以相同的一個學期時間講授。在這冊「中國史」中,以所謂「多元文化史觀」,強調「夷夏平等」觀、「胡漢相融」觀,目的不外乎淡化中國歷史脈絡中鮮明的一貫文化主軸,這個文化主軸是孔子、司馬遷、王船山、錢賓四、連雅堂、洪棄生等儒家一生堅持而無改其志者。再者,彼等也特別在課綱中突出五四運動的反傳統及其全盤西化論,正面積極談論新文化新思潮的西化派以及共產黨運動及左翼思潮,卻根本埋沒同一時期的中國傳統文化復振更化運動。

這冊「中國史」,基本上是把它視之為「外國史的中國史」來編寫教授的,讓台灣高中生一開始就以台灣史為本國史,而以中國史為外國史,這樣的洗腦轉魂,正是「同心圓台獨史觀」下的歷史教育的目的。

高二上下學期都講授《世界史》,它一共有三十二周的時數,份量最多。換言之,高中的歷史教育十分弔詭,反而以世界歷史的教學為主要部門。

這種課程結構的設計,自然會產生這樣的教育效果:五六千年豐厚悠久的中國歷史一方面已被大量縮減刪除,一方面又以「外國史」對待,在既外化且又淡漠地認知「中國史」情形下,台灣學子很自然將以台灣為獨立體而通向世界,這中間沒有中國認同。

《九五課綱》歷史課程綱要「目標」的第二點說:「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第三點說:「建立學生對於世界上各種文化的基本認識和理解,養成包容並欣賞多元文化的開闊胸襟。」

上引兩點高中歷史教育目標,字面上十分崇正高明,其實真正的意思是:「理解台獨式的台灣文化根源,建立台獨式的台灣認同」,然後從這個「台獨式的台灣認同史觀」出發去認識世界文化,其中也當然可以去認識雄踞東亞的「龐大外國--中國」的文化,此「外國」的中國文化,亦只是多元的世界文化體系中的一元而已。

寫於台北天何言齋200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