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京奧志感
08年京奧志感
八月北京奧運堪稱世界第一大新聞。中國這次「力拔山兮氣蓋世」,奧運金牌大大超過奧運超級大國——美國——這是破天荒的,但我指的「第一大新聞」並不是它,而是在西方輿論發難再加天災之後中國像「齊天大聖」從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以一副「金身」湧現出來,舉辦了有史以來最成功、最輝煌的國際體育盛會,把西方「文明/武暗衝突」的毒焰撲滅,開創出一個「地緣文明範式」的地平線願景來。我以普通炎黃子孫的赤子之心發出三「愛」的呼喚:「愛中國/中華,愛文明,愛世界大同!」
「愛中國/中華」,這對所有炎黃子孫應該是「沒商量」的,除非有人是涼血動物。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廣播公司(BBC)是國際輿論對北京奧運表現得最不友好的所謂「開明」、「公正」傳媒,但是它們也不得不承認客觀事實,因此我們也看到《紐約時報》八月十一日的一篇題為For Many Expatriates, Olympics Signal China’s Arrival(對許多僑民來說,奧運象徵著中國的到達)的帶評論式的報導。這兒說的「Expatriates」(僑民)指的是所有在美國的華人、華裔(包括台灣人、香港人在內),所謂「China』s Arrival」(中國的到達)指的是中國登上了國際舞台的中心。雖然它模稜兩可、不冷不熱,但也很說明問題。由於我對報導中採訪的華裔不熟,不能把他們的真實中文姓名道出,還請讀者包涵。
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已經三十五年的紐約一家廣告公司經理林(Joe Lam)先生說,他把奧運開幕式實況錄了下來看了兩遍,他和兩位女兒在觀看時表現出宗教的虔誠,雖然他並不熱心擁護中共政府,但和許多華裔一樣對一百五十年來中國的動亂、兩次鴉片戰爭、日本侵略等使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深有感觸。他說:「我們不是為了共產黨,而是為了中國人民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奧運而高興。」一位「人權」衛士夏海倫(音,Helen Zia)女士在奧運聖火經過舊金山時也親身參加了火炬傳遞,這是她的友好、甚至她自己、都料想不到的。她說,中國人過去不但在國內受苦,在國外也受人奚落。她回憶起華裔學生在美國中小學的運動場上經常被欺侮說:「現在我們看到祖國以正面形象出現,我們希望美國人能更好瞭解美國華裔是從哪兒來的。」一九五八年到美國定居從托盤子到自己開餐館的七十六歲的袁智隆(譯音,Yuan Chih-lung)先生說:「我高興地看到奧運會將使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也使中國人民對全世界刮目相看。」
這些海外華裔道出了三點真理。第一、中國人四海為家,雖然身體與思想意識和當今中共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拉開了距離,但是他們的心仍然和中國大陸緊緊相連。第二、當今的世界不但是從「強權即公理」的十八、十九世紀脫胎而來的,而且遠遠沒有擺脫「白種人的包袱」與西方文明優越感,這次北京奧運象徵的「中國崛起」是天涯海角所有華人、華裔所慶幸的、與他們在海外的社會地位息息相關的。第三、「中國」這個既抽像、又具體的符號就像豹子身上的斑點和全球華人、華裔形影不離。印度教的信仰是:神祇有一個,但有包括佛在內的十大化身;印度教的哲學思想是:生命只有一個,你傷害了別的生命等於傷害自己,因此提倡「ahimsa」(不殺生)。我們可以按照這一整體觀念的邏輯推論說:「中國/中華」只有一個,你炎黃子孫無論住在大陸、台灣、美國或地球上任何地方,這「中國/中華」符號是屬於你的,而你也是屬於它的,不管你的政治見解如何,你都只能「愛」它——要是傷害了它,等於傷害你自己。
這次北京奧運的主要影響之一就是中國大陸的十三億「中國人」以及散佈在大陸以外的全球各地(包括台灣)的幾千萬華人、華裔都再一次和「中國/中華」符號交心與親吻。根據《印度教徒報》報導,國際尼爾遜媒體研究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 Company)統計,全世界有二十多億人(即三分之一人類)觀看了北京奧運開幕式。根據CMS媒介研究所調查:八月八日晚上,八億四千萬中國人在電視前觀看了北京奧運開幕式。這是有史以來人類和「中國/中華」符號最大規模精神結合的表現。
住在北美的華人、華裔都知道,美國最大的新聞電視台CNN晚間有個「竇卜斯(Lou Dobbs)節目」,這個竇卜斯是美國媒介最反華的人物,每次如果節目預告時螢光屏上出現五星紅旗,你就知道他要開始辱罵中國了。自從去年「中國製造」商品質量出了些小毛病被美國媒體過分炒作以來,在竇卜斯帶領下,這五星紅旗、這「中國」的名字幾乎變成罪惡的符號。可是,八月八日北京奧運開幕以後,中國在美國媒體的形象大變樣了,竇卜斯那蚍蜉撼樹的勁頭也減少了幾分。美國人喜歡看熱鬧,喜歡看奧運轉播,得到奧運轉播專利權的NBC用兩個台不但播放奧運競技情況,也大肆宣傳北京名勝古跡、商場、夜市和風俗民情,美國人對北京、對中國的愛慕可謂「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使住在美國的華人、華裔無不感到自豪。
這次北京奧運以後,「愛中國/中華」會變成一種超越政治的動力。人們「愛」的不是哪一個政黨統治的、哪一個國號指定的、哪一面國旗飄揚的具體的政治概念,而是全球所有華人、華裔都共同享有的既抽像又不空洞的實際內容。這個內容正是八月八日晚上奧運開幕式文藝節目中所展示的,雖然那文藝節目有許多缺點。許多人,不管他們是支持或不支持中共統治的,不管他們拿的是怎麼樣的護照,不管他們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一部分,都在看到那表演、那場面、那熱烈而激動得流下眼淚。這眼淚就是「愛」的表現。它「愛」的是一個有幾千年的悠久文明,它「愛」的是一種熬過了一百多年而重新振興的民族,它「愛」的是有十餘億能工巧匠、眾志成城、前程似錦的統一體。
《紐約時報》專門負責奧運會的編者琪嫩(Sandy Keenan)和斯托曼(Jason Stallman)在回答讀者疑問時說出兩點:(一)「因為中國是東道主」,所以這次西方輿論對今年二十九屆夏季奧運大肆撻伐;(二)西方人士(包括德國總理、法國總統等)主要是抓住北京奧運開幕式「make a point(發表意見)」——實際上是以杯葛奧運開幕式要挾中國。現在這一要挾完全破產,北京奧運倒變成中國向全世界兩度「make a point(發表意見)」:(一)中國不可欺侮,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能克服一切困難把北京奧運辦好;(二)中國趁這次機會搞「gold rush(挖金熱)」,使全世界刮目相看,使美國在體育運動上丟了不可一世的「超級大國」面子。
過去是背著「白種人包袱」的西方人罵「John Chinaman(約翰中國人)」:
約翰中國人生來是惡棍,
他對理性規則全不信。
約翰中國人這群野獸
充斥阻塞我們的宇宙。
……
(原載一八五八年四月十日英國《潘趣》Punch雜誌,參見牛津大學道遜〔Raymond Dawson〕教授著:《中國變色龍》〔The Chinese Chameleon〕, 一九六七年,倫敦/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一百三十三頁。)
過去英國人一方面販賣鴉片毒害中國人民,還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另一方面又這樣惡意咒罵中國人。「東亞病夫」這一綽號也是英國人起的。如果沒有上面這種惡罵,如果沒有一百多年來美國人在公共場合對中國人(像前面引的夏女士說的中國學生在運動場上所受)的侮辱,那我們還可以把今年四月初北京奧運聖火經過舊金山時美國CNN電視台資深評論員卡弗蒂(Jack Cafferty)所說中國人「一直是暴徒和惡棍」的評論當作耳邊風。現在我們看到:二○○八年這對「中國人」的「不敬」是一八五八年早就有了的、持續了一百五十年的西方文明對「中國」的種族仇恨與歧視。這是所有炎黃子孫所不能容忍的。這次通過北京奧運,炎黃子孫給了卡弗蒂和他一百五十年前的白種祖先的臭嘴一記響亮的耳光,不禁想起唐朝大學者劉禹錫的《浪淘沙》詩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風始到金」。
我在《中國評論》新聞網上看到有人評論說,台灣在這次北京奧運期間表現出兩種「情」:一種是「親情」,另一種是「怨情」。「親情」引了宋楚瑜對賈慶林說的:「炎黃子孫不忘本,兩岸兄弟一家親」為證,「怨情」引了《自由時報》的批評為證。還有人說這次北京奧運是暗中「矮化」台灣。可是我從開幕式上各國運動員入場時的情況來看,「中華台北」隊伍進場時站起來歡迎他們的是坐在最前台貴賓席上的吳伯雄,美國、法國、俄國等隊進場時,站起來歡迎他們的本國元首、領袖都是坐在後排的普通硬椅上。有人說,這是美國總統布希第一次受到的「硬席接待」,比國民黨主席的禮遇差得太多了。我認為這「怨情」的形容並不恰當,只是一些政治糾葛,其實絕大多數台灣同胞都是為這次北京奧運而自豪的。
「愛文明」!這「文明」的概念屬於中國/中華。近三千年前的古代中國經典中就出現了「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周易.干文言.92》),「壑哲文明」(《尚書.舜典》)等,都有著高尚的涵義。我們現在經常把這兩個字當作英文「civilization」的漢譯,使得中文思想界、學術界不得不使用「文明衝突」這樣的術語。從字面上來看,凡是「衝突」的就不是「文明」。我認為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提倡的「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只能翻譯為「武暗衝突」,沒有「文明」的資格。特別是這次西方文明某些人想以北京奧運會為戰場來大搞「武暗衝突」而沒有得逞,我們就更應該把那些「武暗衝突」販子開除「文明世界」的球籍。
奧運本身就是為了避免「武暗衝突」而設計的。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的近代法國教育家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寫了《體育之歌》說:
啊,運動,你是和平!
你通過對受控制的、
有組織的、
自我約束的力量的尊敬
來使人們聚會,
結成快樂的紐帶。
通過你,
全世界青年學會相互尊重
民族差異變成慷慨與和平的倣傚泉源。
這次北京奧運就是本著這種精神舉辦的,北京奧運的口號之一就是「人文奧運」,這一「人文奧運」不是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張藝謀等個人能夠辦成的,它的成功應該歸功於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傳統,特別要感謝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在奧運會場上服務的有十多萬人,在二線提供信息諮詢、語言翻譯、應急救助的有四十萬人,在北京街頭幫助維持秩序、協助治安工作、集體製造「微笑北京」的有一百萬志願者。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奧運投入過這樣多的人力——不是普通的人力,而是文化的力量。許多老外都覺得「賓至如歸」,有的人甚至說:「不想離開北京了」。這就是「文明」,是在大陸與台灣都豐富蘊藏的「文明」(如果奧運在台灣舉辦,台灣人民也會這樣以「文明」來展示的)。
「愛世界大同」!我雖然沒有投身北京奧運之中,但看到電視上的鏡頭和報導中的花絮,就覺得那些興奮、歡樂的中外聚會與競賽是「天下一家」,是「世界大同」的場面——「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北京奧運提出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已經在全球的傳媒中得到共鳴,相信這個口號是會隨著今後的奧運會而廣為傳播的。
從海峽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這次北京奧運功德圓滿給了人們三大啟示。第一、中華民族正像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步步高陞,這一燦爛前景是大陸與台灣的人民能夠共享的。正好在這一時刻出現台灣馬蕭政權,出現「直航」、「三通」,出現兩岸之間從來沒有的善意。台灣的馬英九時代和大陸的「後奧運時代」結合起來,必定會有好的發展,希望兩岸所有的政治勢力都珍惜這一時機。第二、北京奧運後的世界是一個求同、求和、求合,共歡、共贏、共榮的世界,海峽兩岸同根相煎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所謂「兄弟讒鬩,侮人百里」,這次在西方文明向中國發動「武暗衝突」的時刻,台灣人民站在大陸一邊,共同禦侮,是可喜的新現象,應該再接再厲。第三、這次北京奧運以後,中國首都的天時、地利、人和發生了變化,中國大陸的民情發生了變化,全世界對「中國/中華」的看法發生了變化,這是迎「變」、應「變」的時刻,對海峽兩岸關係也是一種機遇與挑戰。
寫完這些,頓感樂觀愉快,有詩為證:
奧運功成武暗衰,同求夢想共開懷;
炎黃後代中華族,文明奮進是金牌。◆
社論
國際視野
中華復興與08京奧
馬英九與兩岸外交休兵
歷史教科書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