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思想」也是「陣地」,你不堅守,別人就當仁不讓了。本期譚中教授評當年六四事件大作,指出大陸在改革開放後,在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聲中思想空虛,「和平演變」中國的勢力乘虛而入,導至這一悲劇。我們與譚教授一樣,樂見六四後一代青年,如文中介紹的劉余莉,已逐漸找回對自己傳統、文化的信心。

八九年六四後,冒西方輿論之大不韙直言天安門沒有死人的熊玠教授,算是「六四」事件的見證人與「受害」者,事隔二十年,海內外華人的情緒慢慢沉澱下來,他把當年所見所聞平心靜氣道出,在本刊做一個歷史紀錄。

六四的思想主軸是當年中央電視台全國播出的《河殤》,這部電視紀錄片崇仰的「East India man」究竟是什麼樣的「man」?亦請看譚中教授大作。

本期社論指出,白色西化派思潮在思想陣地空檔時期崛起,然而不管「這些海外民運份子無論當年受了多少委屈」,我們堅信,「全球炎黃子孫,也不可能答應以犧牲中華民族的復興來換取美國CIA為民運份子所炮製的自由民主。」然而我們仍認為,「中共當局應在民運份子交代與CIA的關係,和不再成為『美國的情報資產』之後,能予赦免」,而讓「『六四事件』的悲劇減少到最低程度。」

說起台灣的「思想陣地」,長年來也是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本刊以「繼承台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為宗旨,要為所有日據下台灣烈士討回公道,本期刊出作家丘秀芷在平反王敏川烈士聽證會上的記錄,並轉刊王曉波教授在《王敏川選集》中的初版編序。顛倒了的是非一定要顛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