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教育文化交流
潘朝陽
(台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系)
兩岸教育文化交流
潘朝陽
(台灣師大東亞文化暨發展系)
一、由於文化史觀分裂而讓中國人分
裂
傳統時代的中國割裂或改朝換代,其性質只是群雄的逐鹿中原搶奪帝位而已。北方異族(古稱胡人)入主中土,如元、清兩朝,或割據華北建立在華北的諸多王國,如南北朝、五代十國,雖屬異族的在華政權,但是經歷一段時間後,他們均吸收以儒釋道三教為主的中國文化或是被三教的中國文化吸收而和合為中國之一體。因此中國人從「漢民族」轉升成為「中華民族」。
然而,自晚清以降,西力東漸的侵華殖民帝國史之意義卻與傳統大不相同。無論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都屬於源發於歐洲的異於中國三教典範之另外一種高度文明體思想觀念系統。西方的「現代化」文明體,具有侵略擴張的本質,歐人先以科技武器入侵中國,屠殺中國人,繼以其思想觀念的意識型態將中國人在文化史觀上予以自我異化的分裂,在異化中迷失了民族文化史觀的認同。現代中國的國共分裂和對立,讓中國人自己相殺數十年,其實胡秋原先生早就說過乃是「西化派」和「俄化派」的意識型態讓中國人異化和裂解,遺忘了自己的本來而造成的民族悲劇。
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必須同心一德結束由帝國主義意識型態侵略而引起的民族分裂悲劇。
二、大陸文化史觀和文史教育應遊子返家
中國早期左派的文化史觀是俄化型的文化歷史唯物史觀,王曉波教授已在224期(2009年8月1日出刊)的《海峽評論》的社論《漢字之外,還有國文和歷史》之中,提到大陸的歷史教育一貫地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五階段發展論」(即原始共產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國依此文化史觀來編寫中國史教科書,在各層教育中依此意識型態來進行中國人民的歷史教育。當然,必會在如此的史觀下給中國歷代聖賢英雄豪傑作一個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評斷,譬如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在這個文化史教育觀之下,下墮為維護封建貴族地主的幫閒,儒學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思想幫兇,而朱子是所謂「客觀主義的唯心論者」;王陽明是所謂「主觀主義的唯心論者」。
王教授在其文中依據中國文化歷史的本質詮釋法,清楚地論斷了大陸追從馬克思主義「社會五階段發展論」嚴重地歪曲中國史實。王教授的論述提示了唯有以自己國史和文化的本質來詮釋自己的國史和文化,才是唯一堂堂正正的道路,也唯有這樣的回歸本質的文化史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
最近幾年,大陸在文化認同以及文化歷史的教育方面,明顯看得出來已經從歐洲帝國主義式意識型態的牢籠中逐漸地解放了出來,特別是很多關於中國文化、歷史的學術、教育以及一般的著作,已經看不到開口閉口的「馬克思、恩格斯如何如何說」的論調,而是重返依據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本質詮釋自己的國史和文化。
這樣的歸返國史和文化的本質之路,有如久游塵世的遊子終於返回家園,得以洗盡一身塵泥而重現自身的光華。然而不容諱言,大陸當局在國民的文化和歷史教育方面,尤其是在現代文化觀、歷史觀方面,依然以傳統國際主義觀點和現代化觀點下的共產主義為主軸而編寫教科書,且以這樣的教材教育青少年學子。何時能夠回返中國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觀來編寫國民教育使用的教材,並且依據復歸中國本質的教材來教育青少年?我們且拭目以待。
三、台灣文史教育應清洗黨國和台獨塵垢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由於韓戰爆發,冷戰的世界架構形成,蔣介石威權專政統治下的台灣變成親美附美的反共政權。這個右派政權,盲目反共,在台灣進行了對於左翼人士的清除整肅,其暴力甚至牽連許多大陸籍和台灣籍的愛國愛鄉之菁英份子。在總體的親美附美的國際反共戰略體系下,國府在台灣全力推展了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集團一面倒的反共文化和歷史教育。在過度的親美反共文化觀和歷史觀的教育下,尤有甚者,乃視神州故土為「匪區」,文化學術著作方面,《資本論》固為「匪書」,連一代大儒熊十力的《原儒》、《乾坤衍》、《明心篇》、《體用論》等,雖都是歸宗儒家並橫通佛法的中國本質之義理著述,卻由於熊氏身居大陸,且其書是在大陸出版,亦一概目之為「匪書」,列於禁絕之黑名單。若是書架上有《資本論》,甚至於有《原儒》,由於前者乃「馬恩邪說」,後者則在內容中肯定中國史中的社會主義,則必有「通匪」之嫌,重則槍斃,輕則悲吟「綠島小夜曲」。
這樣厲行親美反共政策到以大陸為「匪區」;視大陸同胞為「共匪」;中國義理著作為「匪書」,究其發展之極端,從恐共懼共而偏執到在很多文化和史學的論述以及教育上,產生了因為反中共進而反中國的嚴重異化現象。
唯蔣介石卻又自認為代表中國正統,居帝王之位而緣飾標揚以陽明儒學,故乃於中學大學的國文教育中規定了必讀《四書》之課程。然而荒謬的是竟然以陳立夫的黨國儒家觀為唯一標準,倡導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貫相傳到孫中山而至蔣中正集大成的國民黨黨國式儒家道統論。黨化的御用式奴才型儒家文化史觀充斥在台灣的國民教育裡面。其反作用造成了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的反儒風,而這也成為日後台獨運動在文化上的一大張力。
蔣家統治力衰退之後,台獨襲以台灣本土化的外衣,其文化和歷史觀的建構以及國民教育的推動,乃是依附美日現代帝國主義之殖民性和台灣人之被殖民性而盡力「去中國化」為其志業。最近二十多年來,在李登輝和陳水扁政權的操作下,利用歷史教科書的台灣論述和教育而將台獨史觀滲進國民的文化和歷史認同之中。由於「去中國化」,等於將台灣主體之漢文化和歷史活生生地抽離,因而造出新一代生命與心靈空洞虛無的台灣人,因為「去主體性」,所以更形墮落成歌頌「殖民主義」的後殖民者;亦由於同一原因,更形物化成追求「物慾主義」的後現代者。「謳歌被殖民」與「拜物逐欲」的雙重結合之當代族性,於全世界曾遭受殖民者迫害的傷痕的區域,竟然唯有台灣,這樣的恥辱和卑賤是台獨的文化史觀教育的成效,台灣人如此下萎墮落,台獨文史教育難辭其罪惡。
馬英九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是否有其文化和歷史的正知正見,足以及時且有力地旋干轉坤,復振中國文史本質性的教育,我們亦且拭目以待。
四、開展文化和教育的交流
中國文化和歷史已有五、六千年的「在其自己」的發展和演進,這個自我成長的文化和歷史,正是中國的傳統核心價值,它是儒道陰陽家、諸子百家以及後來融合進來的佛教等等綜合形成的總體中國文化體系。兩岸的文化根柢雖然歷經時代的劫波,依然能夠互相稱呼中華民族、炎黃華胄,或直接說兩岸的我們都是中國人,是骨肉同胞,就是依據「在其自己」的中華文化和歷史演進至今的傳統。
如果大陸仍然依附於馬恩列史的西方式唯物論界定中國的文化歷史;如果台灣仍然依附於美式資本殖民主義的拜物性現代主義以及虛無主義的台獨論,則必然都同步迷失而遺忘自己都屬於炎黃華胄的中國人。若果相互迷失,兩岸中國人的相殺之悲劇在二十一世紀絕不會停息。
兩岸是否應該從整理繁簡字,同編中華大辭典之外,嘗試共同根據中華文化的自本自根之詮釋觀來編纂中華基本古典文庫,編寫中華文化史、中華思想史以及中華通史,同時,於全球共同經營全球華語文教育的孔子學院?我們似乎可以從本來同根的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現代參與出發而達成兩岸中國的大一統。
完稿於台北天何言齋2009.8.20◆
社論
中國崛起與外交
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
「八八水災」
「7.5」事件反思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