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國族建構與國文課綱修訂

謝大寧
(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前 言

民國八十三年的四月十日,是個台灣歷史上值得注意的日子。正是從那天開始,台灣啟動了影響深遠的教改。從此,以「鬆綁自由、快樂學習」為口號,但卻包藏著顛覆整個教育結構的教改,開始主導了往後十幾年的教育,直到今天。

坦白說,這次教改,其功過還真是一言難盡。雖然許多人說它乃是一場噩夢,但平心而論,它也不可能真是一無是處。更何況在教改之初,台灣民意對當時的教育官僚體系以及許多教育政策之僵化,也的確充滿了反感,而有些教改的政策也的確回應了當時的民意,就此而言,我們也不能以後見之明,而來把這次教改全然污名化。

還有一點,我也必須承認,此次教改還真是在呼應政治民主化的同時,所發生的一場真正由下而上的社會改革運動。至少在剛開始,它並沒有太明顯的政治力介入的跡象,你可以說它乃是一群自由派的學者太理想化的作為,但是卻很難給它扣上政治操作的帽子。即使剛開始他們便有向當時教育官僚奪權的跡象,但也不像是我們平常所謂的政治鬥爭,而是人民受夠了那些官僚的顢頇。

但是,就像所有的社會運動一樣,政治人物很少不見獵心喜的。於是,我們很快便看到了政治怎麼樣見縫插針,而且不是牟取政治利益,而是將這次教改轉變為某種國族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基本上就是通過所謂的九年一貫所引起教材的大改革來進行的,其中尤以文史兩科為核心。其原因無它,因為這兩科正是意識型態教育的中心之故。所以我乃常說,這十年教改對中華民國的教育而言,文史正是重災區所在,因為所謂的「去中國化」就是以這兩科為主戰場,而杜正勝能夠打破慣例,以歷史學者而從李登輝後期便受重用,甚至進而掌握教育大權,就是這個因素。

如果大家記憶都還在的話,歷史科在前幾年的爭議,似乎讓人覺得歷史才是主戰場。我當然也不反對這樣的講法,因為歷史科確實是「顯性」的戰場所在。可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不要忽略了國文科的變化。我知道王曉波教授要談歷史科,所以我今天的主題便想針對國文科,來談談這些年在中學國文教育上發生了哪些事。

二、國文教育的去中國化

我之所以要從國文教育談起,而不是談國文教科書,這就表示了國文所發生的問題和歷史是不同的。歷史教科書直接涉及了歷史詮釋,因此它可以直接涉入國族建構的議題,但是國文並沒有這個便利,尤其因為中文已經是我們通行的語言,某些人所謂的「母語」並無法取得和中文同等的地位,所以它不可能以改變通行語言的方式為之(雖然某些人不是不想,甚至聽說都已經在編教材了),這就注定了它必須以一種比較曲折的方式進行。

為了避免誤會,好像這裡有一個謀略家,早已設計好了一個個步驟,在依計進行一般,我必須先澄清的是,這其實是依照狀況的發展,而有心人在看見可資利用的狀況後,逐步發展出來的;它剛開始未必有綿密的規劃,甚至剛開始也未必有人真的早已看到了機會。倒反是那些一直想以閩南語取代國語的人,是比較有計畫的,只是他們始終無法成功就是了。但這也不是說現在國文科的狀況乃是無心插柳的結果,我至多只能說它乃是因勢利導的結果吧!

關於國文教育的變化,必須從九年一貫的教學設計基本觀念的改變說起。當時李遠哲開始喊出了一個講法,那就是給學生一個帶得走的能力比較重要。這話乍聽之下,好像也沒錯,於是九年一貫的課程規劃,便開始被這個觀念所主導,這也就是每科都要以能力取向為主,必須制定能力指標。可是國文科要訂什麼能力指標呢?

這個問題真的很有趣,當能力指標這概念風行後,便沒有人敢質疑了,於是也不管某個科目適不適合以能力為取向,大家還是一窩蜂地朝此方向走去。近百年來中國的改革常是噩夢一場,不也是如此發生的嗎!但是大家想一想人文學科的性質與自然學科一樣嗎?我們學數學,也許只擁有數學能力就可以了,但學國文,只擁有國語文能力夠嗎?這問題大家好像都覺得不必思考似的。

其實國語文能力不是不重要,事實上我們幾十年來,小學的課程就都叫做國語,因為它就是只強調語文能力的部分,而且這部分一直教得不錯。現在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降,是因為教學時數被嚴重減縮了的結果。但是各位如果還記得的話,我們進入國中以後,國語就改成國文了,因為它開始要強調「文化」的學習了,我們要開始將「中華文化」內化到我們的精神中來,但文化的學習哪裡是語文能力層次的東西呢?然而在能力指標的導引上,這部分也就開始被忽略了。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文化傳承的學習被漸漸從國文教育中抽掉,恐怕是一個偶然的結果,那主要是因為「考試領導教學」所造成的。因為能力指標,使得國中高中的基測與學測都只鎖定語文能力來考,於是文化涵養的部分就被考試給丟掉了,然後在國文教學上就自然也開始忽略文化性的東西。這也就是說,我們的國文教育,其教學模式變成了英文教育的翻版,只在所謂的聽說讀寫上打轉,教一些修辭啦、文法啦之類的零零碎碎的東西,可是我們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便開始滑坡了。

這樣的現象當然是逐步發生的,而如果主事者發現了這樣的狀況,本來應該是要亟謀解決的。可是在當時的政治時空裡,這現象不只沒被糾正,反而讓有心人看到了可趁之機。有人開始發現正好可以藉此機會,把中華文化從國文中清除出去,這樣不正可以強化在歷史科中進行的國族建構之效果嗎?我這樣說有證據嗎?真有這樣的有心人嗎?的確是的,要不是因為我自己碰到了,我恐怕還不見得會如此想。八年前,教育部找我主持一個有關國文教育的計畫,當時的負責人就是以類似的話跟我說的,而這位負責人十分有名,後來也當到了扁政府的閣員。我想我這個親身經驗,應該足以證明這樣的一個過程了吧。

於是,十年下來,其效果就逐漸出來了。今天我們的青年學子,已經完全習慣以「中國-台灣」對舉,最近幾年的民調,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例逐年攀高,而且越年輕的,這樣的看法越固定。這些現象你不能說不是這些作為的效果,你也不能說這樣的政策對有心人言是「不成功」的。而我們這些在大學中教文史課程的老師,也早就發現了學生在國學和傳統文化認識上的貧乏。現在,我已經無法把論語、孟子裡的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章句當成常識了,因為我只要引述到這些書裡的句子,我們的學生常常如丈二金剛。為什麼會如此呢?很簡單,因為文化基本教材已經被拿掉了啊!他們讀的傳統經典性的文章已經越來越少,讀了也不必背,因為不考了。而且即使是讀古文,也要讀不少和台灣相關的古文。你現在問學生,赤壁賦讀過沒,他們會說讀過,但你要他們背幾句,他們可能連「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都背不出來,其它的當然也就不用說了。

然則,當我把前因後果說明了之後,您是否明瞭了在國文科的「改革」過程中發生了甚麼事呢?您是否會認為這樣的現象的確很嚴重呢?

三、國文科去中國化現象,馬政府有糾正?

對於上述現象,長久以來,我便一直心所謂危,但在扁政府時代,我也無能為力,只能通過民主行動聯盟發動一些社會運動,但也都只是狗吠火車而已。去年,終於馬政府上台了,當時我心裡之高興真是難以言喻,我想著終於有機會把這些東西撥亂反正了吧!但是坦白說,一年下來,我幾乎已經失望到快要絕望的地步。您一定很奇怪,怎麼會如此呢?

我沒有這麼多的篇幅可以跟您報告,這一年來我和一些朋友所做過的努力,這裡我只能簡單跟各位說明一下,對於馬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截至目前為止所作的事,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在馬的政見裡,他曾允諾要重新檢討教改的成果,檢討了沒呢?他是有檢討,教育部組織了三個委員會,但是為了「政治和諧」,一大堆杜正勝時期的教改參與者都仍然是座上客,而幾年來不斷批判教改的人,反而參與的很少,於是到現在為止,您看到了教育部提出了甚麼樣的檢討成績嗎?但馬政府好像也不急,反正就跟國防部肅貪一樣,沒關係嘛!但國防部「起碼」還有一個報告出來,可是教育部呢?

這且不說了。記得去年,教育部在我們一些朋友死推活拉之下,終於宣佈杜正勝時期想偷渡上路的九八課綱「暫緩」一年實施,以便有時間重新檢討。這其間,有幾個月的時間,我們朋友都很興奮也很認真地檢討了一大堆東西,可是教育部似乎也不太理我們。後來好不容易跟我們見面了,當時教育部鄭部長還當面跟我們說,他也看不出來九八課綱有什麼好的,但是您知道嗎?他在跟我們見面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宣佈九八課綱上路,只技術性地保留了國文和歷史兩個課綱暫緩實施,並重組委員會重新檢討。

好吧!退一萬步說,能如此也算有點回應了。雖然因為九八課綱的總綱已經上路,這注定了底下的檢討也只能是「鳥籠」內的檢討而已,但有總比沒有好嘛!於是我們就等吧!結果這一等就等了四個多月沒有消息。直到今年三月,終於有了影子,小組委員初步聘定了。然而我們一看名單,幾乎當場就傻掉了,尤其是歷史科,一大堆都還是當初為杜正勝護航的人,這份名單真是除了讓人搖頭,就沒有其它反應了。為此,我們馬上透過管道反映,好不容易,教育部終於在壓力下又修改了部分名單。我大概就是在這狀況下,終於「擠」進了國文科最後一個委員的名額。然而仔細看看名單,歷史科就不用說了,王曉波教授簡直是孤軍奮戰,而國文科雖好一些,但也擺明了是要立場絕對不同的人在裡面廝殺一場,而教育部提出了這樣一份名單之後,居然還「很有風度」地說,他們「完全沒有預設立場與底線」,「絕對尊重」委員會所做的一切決議。其實,教育部怎會沒有立場?它在選任委員時,不是早有立場了?而且以文史兩科的性質,它本來就涉及國家教育最基本的立場,試問如果委員會作成一個決議說,中華民國已然滅亡,教育部也要「照單全收」嗎?在文史科最基本的方向上,教育部可不可以沒有立場?尤其是當整個文史教育已經被借殼上市的「台灣共和國」以極粗暴的方式給去中國化了,難道你打著中華民國正統當選的馬政府在這問題上「也沒預設立場」?難道馬總統可以為了政治和諧而放棄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而假如我這些義正辭嚴的質問有道理的話,那教育部到底做了甚麼事?

現在,課綱的修訂仍在進行中,國文科的狀況也許比歷史科要好一些。但坦白說,這個修訂我早說它只是鳥籠修訂而已了,再怎麼樣,我也不可能讓文化基本教材恢復必修,所以一些枝枝節節的修訂,您也就不必抱太大希望了,只能說盡可能改好一點吧!

還有,如我已經說過的,國文科真正的問題其實出在九年一貫的能力指標上,因為是這個導向使得語文能力的重要性遠大於文化的傳承,如果這裡不做根本的改變,則考試的方向也不會改變,而這對國文教育而言,就不會真正改變去中國化的結果,這就是我最後的結論,您可以好好觀察吧!

我感到無奈的是,在阿扁時代,讓我自己的孩子讀著去中國化的文史,也就算了,如果在馬政府的手裡,我的小孩還要讀這些東西,那我就真的只有「夫復何言」這麼一句話了。可是馬總統聽得見這句哀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