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訪台的國際比較

湯紹成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達賴已經離台,但兩岸互信受創,要如何恢復?這是否可由以往達賴訪問其他國家的事例中來找出一些線索。

長年以來,達賴以宗教領袖身份經常訪問歐美各國,同時強調和平非暴力以及受害者的形象,因而在西方世界確實引起了一定的支持與同情。但觀察達賴在世界上的行程可知,他在美歐國家以外的訪問都比較少,可見還是有其局限。

近年來,歐美國家對於西藏問題的再度重視,起於2007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接見達賴,並引發了北京的震怒。尤其,梅克爾在當年8月訪中期間,雙方領導人還談笑風生,根本未提達賴一事,但未料返國後立刻予以接見,令北京有受騙與背叛的感覺。由於梅克爾總理出生東德,對於民主以及人權的價值極為執著,因而有此舉動。雖然如此,德國媒體大多支持其總理的行為,梅克爾也因此提高自己的身價。

頗令人意外的是,梅克爾事後還在德國的媒體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並聲稱她要在何時、何地見什麼人是由她自己決定,堅定的表達了德國政府的立場。梅克爾還認為,她並沒有否定德國的一個中國的立場,同時她還希望中國領導人最好也接見達賴,因為他追求的只是文化上的自治和西藏人的人權,導致與北京的齟齬升高。

因而,北京立即取消了中德雙方多項高層會議以及高額的訂單,而德方也派出外長以及其他高層官員赴北京說項。直至2008年10月,當北京舉辦第七屆「亞歐會議」時,德國總理梅克爾親自出席,北京認定此乃認罪的表現,但她只是來參加會議,因而一個行動各自表述,化解了雙方的僵局。

此外,才上任不久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還藉機訪問大陸,並拒絕達賴造訪,其中法國在雙邊貿易中的鉅額赤字,可能是新任總統比較重要的考量。尤其中德齟齬,法國則期待獲益,並也獲得北京高額的訂單。

2007年10月,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與達賴私下會晤,美國國會還授予達賴金質獎章的最高榮譽,並稱達賴為「全球和平與寬容的象徵」。但由於美中關係複雜深廣,雖然北京為此強烈抗議,但雙方都有意設下停損點。之後,中共以暫停美中軍事交流為報復,但也在幾個月之後再度恢復。

與此不同的是,當達賴在2007年11月訪問日本時,並未獲得日方任何閣員的接見。同時,達賴在日9天的維安事務還必須自行負責,可見日方冷處裡的態度,也使得北京的反應比較緩和。

2008年5月達賴訪問英國,也受到首相布朗的接見。但是,英國外相米利班德卻在當年10月29日在英國議會發表聲明,支持中國政府與達賴喇嘛的對話,以及認為西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由於英國覬覦西藏已久,倫敦政府此一轉圜對於北京極為重要。分析英國政府的態度可知,金融海嘯必然是重要原因,由於英國受創甚深,急須中共支援所致。

之後,達賴再度於2008年底訪歐,並在歐洲議會演講,還受到當時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接見,再度引發北京暴怒。達賴此行的第一站是捷克,並與前總統哈維爾以及現任總理見面。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他還將中國與納粹德國相比,並稱中國網民不明是非,措詞尖銳刻薄。

此外,他還與比利時總理見面,雖然只有25分鐘,過程近乎隱密,但是這都助長了法國總統接見達賴的氛圍。當這些小國的領導都接見了達賴,再加上他還在歐洲議會演講,法國總統要是卻步,那才會無法自圓其說。

最後,在12月6日薩科齊與達賴在波蘭見面,因為他們都受到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的邀請,來參加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5週年的慶祝活動。因為在事前北京已多方敦請,軟硬兼施,但仍舊無法挽回,況且此次已經升高到歐盟最高領導的層次。因而,中共在一年一度的中歐高峰會會前三天臨時喊卡,並取消150架空中巴士的訂單。

當時,北京將一切罪過鎖定在法國,因而法方曾數度派遣前任總理赴京「請罪」。最後,今年四月在倫敦召開的G20會前幾個小時,雙方才完成一項共同聲明,以便兩國領導人會面。其中言明,法國政府不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獨,但這只是法方一貫的態度,法國媒體也認為總統並未犯錯何須認罪?因為他們認為接見達賴與支持藏獨是兩回事,這同樣也是一個聲明各自表述。

綜觀上述北京的反應,完全符合其對外的策略。由於對德法兩國的關係乃屬於中共對外戰略關係中最高層級的所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還包括歐盟、英、意、俄等國),雙邊關係緊密,因而將各該國領導人接見達賴視為對好友的背叛行為,故反應最為強烈。而與美國,則只是「建設性合作關係」,既無「戰略」,更不是「夥伴」。因而,中共與各國的關係明顯有遠近親疏之分,情況各不相同,正可以解釋中共不同力道的反應。

尤其,此次達賴訪台期間,未獲馬政府的接見,同時達賴原本計畫的國際記者會以及演講會與法會,不是取消就是縮小範圍,實已設下停損點。這比達賴訪問歐美等國的情節要輕,卻與日本政府的反應相似。

再以各該國家的國會與媒體的反應觀之,歐美國家大都支持達賴的訪問,尤其國會的表現更加積極,還有地方首長頒給達賴榮譽市民。相對的,只有日本的表現比較保守,而台灣的國會並無反應,媒體的報導也比較持平,這些都將不會加重北京報復的力道。

目前為止,北京雖兩次聲明反對達賴來台,但仍嚴守批綠不批馬的原則,而對綠營也只針對部份人士,其敵友分寸的拿捏十分清楚,這明顯就是縮小打擊面,擴大爭取面,不想事態惡化,以免難以收拾。

但自8月31日起,台海兩岸定期航班開通,由於達賴的因素,雙方分別取消了航班開通的大型慶祝活動。同時,在9月5日聽障奧運會中,大陸隊也拒絕參加開幕式,但仍參加比賽。同時,幾個大型採購團也已臨時喊卡,這些舉措與對付歐美國家的方式相似,只是力道較輕。

目前,若台北有意修補兩岸關係,可從提供北京一個下台階的方向思考,否則雙方的僵局對台北的傷害會更大。因而,上述德英法等國的作法都值得參考。依此,若馬英九總統能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參加上海世博會,並藉此推銷台灣,重新建立兩岸互信,屆時綠營反對的力道可能會比較低,這是否也是經由達賴加持後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