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9月4~10日,李登輝卸下總統職位後第五度訪日。出發前幾天,日本政壇大地震,眾議院選舉,戰後長期執政的自民黨慘敗,李登輝在自民黨的許多「樁腳」人脈如與謝野馨、中川昭一落選,小池百合子驚險過關(小選區敗北,比例代表復活),9月4日晚宴僅跟前首相森喜朗和一小部分民主黨議員會面,失色不少。不過,李登輝仍在右翼及助獨團體(「日本會議」、「李登輝之友會」等的地方支部)面前賣力演出、交心和推銷。
李登輝這次赴日,很多場合日本民眾皆是揮舞「日章旗」(日本國旗),喊「李登輝萬歲」表示歡迎。日本全國性媒體,大都僅提了李在日比谷公會堂(東京內幸町)演講裡觸及日本外交時,說了「期待日本展開受國際社會尊重的外交政策」,亦即(新政府)在有主體性的前提下,以美日協調路線為基軸,跟中國是「有節制的(或適度的)交流」就好,並強調台灣是「獨立的存在」,日本應將台灣和中國區隔,加強台日合作等。其他活動則幾乎沒報。只有右翼的《產經新聞》全程報導(台灣這邊是皇民化獨派的《自由時報》)。畢竟,右派需要藉李登輝之口來罵中國,來罵反省戰爭是「自虐史觀」,告誡新政府不要接近中國,讚美軍國主義的老日本多麼好,「證明」台灣是獨立的國家。
建議即日本右翼的願望
在日比谷公會堂「東京青年會議所60週年紀念論壇」,李登輝的講題是「給予這個國家驕傲和希望」,除了談台日關係,還援引日本幕府末年土佐藩(今高知縣)阪本龍馬的「船中八策」〔注〕,對現今日本的政經問題提出「8點建議」,《產經新聞》將重點刊登在報紙和網站上。譬如:關於教育,「我所接受的是以日本文化為背景,教養為中心的戰前日本教育。今後日本教育要提高精神性和美的意識等特質,必須追憶戰前日本教育的優點,脫離戰後美國式的教育,轉移到日本原先的教育」──戰前日本的教育就是日本最棒、最美,且有強烈軍國主義向外擴張的味道,李登輝在替那種教育說項?
關於外交,「現在的日本外交,因戰敗的精神創傷,尚未從自虐且自我否定的精神狀態掙脫出來。反省很重要,但過度反省會流於自虐、卑屈。在自虐、卑屈的精神下,不可能有健全的外交,只會被世界嘲笑」。日本可曾有真心誠意的反省?為什麼亞洲國家沒有這種感覺,會「嘲笑」日本反省外交的,大概只有日本右翼吧!李登輝又說,「無條件服從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頂禮叩頭的外交,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相稱」,……「考慮到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日本、台灣都不要給當前的『中國胡蘿蔔』迷惑了」,要具主體性的維持「你是你,我是我」的關係。明顯在撥弄中日、兩岸關係,刺激日本要強硬,把台日放在一起而兩岸分開。
關於憲法,則指日本的「和平憲法」是美國強塞給日本的,日本不改掉這樣的憲法,就會落後、會開始衰退。這不是在呼籲現在武力已很堅強的日本重新武裝嗎?關於軍事,李登輝認為,現在的美日同盟過於單邊,有調整的必要,言外之意,即要提升日本的軍事腳色。另外,李登輝還趁機說「2000年以後經過三次總統選舉,台灣的民主化非但沒進步,還倒退了」──陳水扁和接續的馬英九都是台灣全民選出來的,只因馬英九的國民黨政府不「反中親日」、又「反對台獨」,就是民主的退步?唯有選擇台獨才是民主化的進步?
一言以蔽之,李登輝引阪本龍馬「船中八策」而給日本的建言,全是日本右翼的意志和願望。
台灣政改套入「船中八策」
而李登輝在高知縣的演講,恐怕更值得注意,因為他透露了當年進行政改也與「船中八策」(日本)有關。過去,人們以為李登輝是受司馬遼太郎的影響、操弄,實則他也聽江口克彥的「建議、鼓勵(實為委婉的指令)」──所有來自日本的期望(指令)李登輝皆努力奉行。
李登輝在該場演講說,「平成9年4月29日」收到時任PHP總合研究所社長江口克彥的信──台灣前總統沒用世界通用的西(公)元紀年,而用日本的年號,這代表什麼意義呢?江口從「船中八策」延伸,既出點子也擁護李的諸多政策。
江口當年寫道,「如果將幕府當成『與中國統一派』,薩長倒幕派當成『台灣獨立派』,並非任何一派的朝廷(總統府)可糾合兩邊的政治權力,成為『普通的民主國家』,也就是說,意味著完全擺脫像中國大陸那種『有黨才有政府』一黨獨裁的政治」,表面上,江口說「糾合統獨」,看似中立,但瞭解日本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德川的江戶)幕府最後被薩摩藩、長州藩的藩(武)士,倒幕成功,薩長武士主導了明治維新(及往後的「海外雄飛(甲午、日俄、並韓)」等侵略戰爭),江口刻意設定「將幕府當成『與中國統一派』,薩長倒幕派當成『台灣獨立派』」隱含著日本右派「(台灣與中國)統一──失敗──錯」,「台獨──成功──對」的價值判斷和思維邏輯,這段話更導引著下一個重點「中國大陸一黨獨裁、是壞的,台灣要脫離中國大陸」,技巧地滲入台獨意識是「正確的」的意思。原來日本希望台灣民主化,未必是為民主而民主,而是這亦可運用為「脫離中國」的策略之一。
而李登輝當時所有「去中國」或和中國武力對峙的政策,如「凍掉有名無實的台灣省」、「縮小、廢止蒙藏委員會」、「購買150架F16」,江口都表示讚賞、歡迎。
李吹捧「船中八策」不單是對日本,對台灣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方向。這就是他自己的「脫古改新」,亦即脫離中國的政治文化,同時也很自豪地強化了實踐的使命感。
這回李登輝訪日的演講內容,《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山本勳事前即知並撰文提及,是李登輝告知抑或山本勳教之,不得而知?總之,李登輝的台灣「政改」及卸任後的言行原來都是聽日本人的「建議」或順從日本人喜歡的方向去做的。他講「船中八策」,也是先從日本回銷台灣,再從台灣外銷日本,把日本一百數十年前的東西複製來、複製去的「炒古飯」。
李的「台灣精神」日本味濃
李登輝向同行的記者說「台灣沒有出色的人才。沒有培育出像龍馬的人才……,最近選出的總統等完全像個皇帝」,用詞尖銳,可是,馬英九哪有李登輝當年的權力大,如此講法等於是在羞辱台灣的選民及選民的選擇,這亦可以看出他民主素養的程度,《產經新聞》解讀此是李登輝間接批判馬政府「傾向於跟中國改善關係而偏離民意」。然而,台灣選民選擇馬英九,部分因素固然是厭惡扁政府的亂政,但另一部分因素也是希望和大陸改善關係,如果2008年台灣沒有及時和大陸改善關係,面對猛烈地全球性金融海嘯,台灣能有今天的經濟表現?李登輝是在用「反中親日」的意識型態做批判。
李登輝在熊本市的旅館接受《產經新聞》「獨家」採訪時表示,「只要李登輝活著,不用擔心台日關係。要是現政府(馬英九)打破台日的合作,我會發動示威抗議作盾牌」──多麼賣命地維護「李登輝式的台日關係」,多麼憎惡馬英九和大陸改善關係的政策,馬英九始終對日本保持善意,但不符合李登輝「反中親日」的標準,遂信口批評。
原來,李登輝是在台灣複製「日本經驗」,他所謂的「台灣精神」,骨子裡是複製(戰前的)「日本精神」或推動日本所希望的「去中國化」。他關心台灣,實際上是只關心和日本政經聯結的部分。
李登輝在日本說,八八水災,馬英九政府沒站在國民這邊,其實,李登輝自己也沒有站在台灣人民這邊,它是站在(老)日本那邊,不然,9月13日台灣海釣船「福爾摩沙酋長2號」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扣捕(有個「獨」味的船名也無法倖免!),趕去支援的台灣海巡隊員亦被日方壓制,李登輝遇到類似的事件,為何向來一語不發呢?
〔注〕「船中八策」,既無原稿,也沒有抄寫本,由於沒有可資證明詳細成立過程的史料,因此有些日本歷史學家認為有並非阪本龍馬寫成的可能性;另有一說是出於上田藩士赤松小三郎的構想。還有,其擴張海軍(當時沒有空軍)的想法,實開日本南進侵略的思想先河。
◆
社論
國際政治
六十年來家園
八八水災與達賴來台
對新內閣的期許
保衛釣魚台
馬英九與李登輝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