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信手拈來皆武器?
石之瑜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陳菊信手拈來皆武器?
石之瑜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隨時倒在災民或社會弱勢的旁邊表演悲情,壟斷焦點,別人還在替她流淚,她已帶著別人持久的同情揚長而去。
八月底,民進黨的台獨勢力利用台灣遭受水災風災的機會,邀請達賴喇嘛來台灣替災民祈福,但實際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希望破壞兩岸的和解,並且對國民黨進行政治騷擾,希望國民黨如果拒絕,就會淪入違反人道的形象,或者接受,就可以毒化兩岸關係。果然,國民黨為了維護選民對自己的觀感,不敢拒絕,甚至也順便利用達賴討好台獨,結果當然就給兩岸關係蒙上了陰影。
這其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就是陳菊。陳菊以戲劇化的悲情競選能力而聞名,台獨的意識型態深層,靠的就是台獨選民的悲情心理,總認為自己受到壓迫。適逢台灣遭受史無前例的天大水災,悲情的軼事迅速蔓延,於是陳菊就把災難與台獨聯繫起來,用追求台獨,突破北京封鎖的活動,來平撫災民的悲情。這聽起來很玄,但是如果不加以瞭解,就不知道陳菊有多麼厲害,或台獨為何總是能在災難時刻活躍。
利用水災給自己搭建表演台獨的舞台
外人不瞭解台獨,以為是殘忍的台獨政客喜歡消費災難。實際上,台獨政客在心理上一直是處於災難狀態,新近兩岸交流是他們心中的大災難,他們看到八八水災這樣的慘絕人寰,不由自主聯想到自己,這是台獨的常情,但不是八八水災才有的,值得好好體會。
現在,透過台獨政客安排達賴來台替災民祈福弘法,就是典型的災後台獨。回想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獨政客的宣傳,集中在大陸不讓各國來台援助的腳本,便是同樣的悲情發酵心理。既然有悲情,就要有突破。災難,是台獨政客心理能量的重要泉源。
民進黨發言人在宣佈邀請達賴時,其中最露骨的一句話,就是挑釁馬政府說,這回不用請示北京了吧?這個「不用請示北京了吧……」,道盡了台獨邀請達賴來台祈福的真正動機,就是藉由突破北京封鎖的感覺,來平撫因災難而生的無語無助的悲情。
陳菊恰恰是操作這樣悲情的高手中的高手,她在此刻藉悲情營造悲情,邀訪達賴,也對她參加2012大選競選,有極大幫助。過去她任職勞委會卻在某次高雄捷運外勞遭欺壓的特大弊案中,選擇隱匿剝削者及彼等行為時,便已經揭露她的階級屬性,等於預告她此番在災難中對災民會持的何種心態。達賴與災民都輕易地轉化為她悲情劇本中的腳色。
所以,台獨邀請達賴訪台時表面的目的是祈福,實際的目的是借用為災民祈福的名義突破北京封鎖。追求突破感,才是他們的動力所在,也是災民不可得卻渴望看到的戲碼。台獨的救災方式,就是幫災民投射動能的想像。簡言之,台獨政客利用災難請來達賴,營造突破北京的氛圍,算是台獨政客對平撫災民悲情的貢獻;達賴則是利用災難突破政治,營造信仰高於政治的氛圍,也能抬高災民的地位。
引發黨內競爭者的提防
高雄世運結束以後,民進黨內覬覦2012年台灣大選的其它所謂天王如謝長廷、蘇貞昌與呂秀蓮都突然在媒體出現,理由無他,感覺到陳菊後來居上的崛起之勢。陳菊是台獨具體而微的體現,她的爆發力超越陳水扁,感染力超越李登輝,性別上獨具優勢,手段上毫不留情。借力使力,過河拆橋,是她慣用的政治戰術。
回顧陳菊的一些紀錄,足以令人不寒而慄。比如,她是以勞動階級代言人自居的,但是揭發民進黨貪瀆的第一炮的高雄捷運外勞遭受剝削的事件中,如前所述,她先是直指有力人士介入仲介,繼而堅拒透露內幕,最終導致陳水扁與李登輝極為倚重的陳哲男遭到起訴,而外勞剝削事件卻仍莫測高深。再比如,她在與國民黨提名的黃俊英競選高雄市長的投票日前夕,所有法定競選活動結束後,她的競選總部卻開記者會宣傳一卷假造黃俊英買票的錄影帶,最後她則以極其些微的票數,假造者則遭檢調起訴,她則自始置身事外。
她的權術能夠無往不利,也得力於她的性格,她的心理具體而微的反應了台獨的悲情。她擅長於以無辜、苦情的受害者姿態,低沉而悲慼的語調,打動選民的心。看她演出,就像看一出編導俱佳的精彩好戲,令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不論她也許佔了不少便宜,她的悲情演出讓人願意看她成功。尤其是當有災難或不幸發生的時候,社會上已經充滿悲情,陳菊立刻讓自己成為投射悲情的管道,將人們無助的情感轉移到某個她選擇的代罪羔羊身上。這個代罪羔羊幾乎千篇一律是跟中國的形象有關,也因此每遇災難後的台灣,台獨活動特別活躍。
近年陳菊的政治野心嶄露,鎖定了2012年大選,她要先爭取黨內提名,再挑戰馬英九。與其先與黨內幾個躍躍欲試的所謂天王競逐,接受他們無情的攻擊,不如直接挑戰馬英九,畢竟黨內其它人都是馬英九的手下敗將,只要她能單挑馬英九,這等於打敗了黨內角逐者。於是,她首先須證明自己具有國際視野。
高雄世運提供了陳菊絕佳的機會,她要在此證明北京不會杯葛,展現她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正值北京對台獨統戰的高峰,她到了北京,在北京取得了諒解,史無前例的在開幕中安排馬英九出席講話,並成功舉辦了運動會。然後,她在閉幕會上突然提出台灣的國家尊嚴問題,任誰都措手不及。但瞭解她的過去的話,當然也就毫不意外。
事後看不意外,不代表事前可以預測她的動向。她要區隔並超越馬英九的話,就是要證明馬英九怕中國,而她不怕,且馬英九是中國派在台灣打壓她的,台灣要出頭,就必須支持她打敗馬英九。不過,雖然知道她會無所不用其極的突顯馬英九為追求和平兩岸關係,會出賣台灣的利益與尊嚴,但不可能知道她要怎麼做。
利用社會弱勢烘托自己的悲情
果然,當台灣遭遇史無前例的八八水災亟須重建之際,她突然代表民進黨受災縣市宣佈,他們已經安排邀請達賴訪台替災民祈福,讓陷於賑災中的馬英九政府一時措手不及。她的劇本借用中國壓制達賴的流行文本,也就照例指向中國對台灣的打壓。把所謂中國的打壓與災民的悲情聯結,當然威力無比,馬英九若為了顧及兩岸關係而拒絕達賴,就猶如拒絕體恤災民。
不斷利用弱勢者的形象製造社會的悲情,不論是透過外勞、災民或達賴,當然絕不是為了弱勢。這是陳菊政治性格中最令人恐懼之處,她總能讓弱勢者依附於她,成為她表演的道具與進攻政敵的武器,唯一回饋於弱勢者的,就是一出賺人熱淚的假哭孝子,然後挾持他們的感動與渴望,摧毀對手的場子,自己揚長而去。
回想到十幾年前高雄市議員林滴娟在東北遇害,陳菊竟能在鏡頭前哭訴自己害了死者,怪自己當初不該拉死者加入民進黨。但謀殺事件不關政治,更與民進黨無關,然而陳菊的演出卻能令人立刻同情她對抗中國的勇氣與悲情。她利用自己與死者的情感,信手就可以編織中國打壓台灣的情境,由自己主演。以至於林滴娟的不幸遭遇引來的,最多是對陳菊的同情。
同理,即使黃俊英沒有買票,可以自己來編劇演出他有買票;即使北京基於統戰不計較高雄世運的政治場景,可以自己編成是受到北京對國家尊嚴的壓抑;即使參與且知情高雄外勞的不法剝削,可以編成是擔心報復或滅口而不敢揭發剝削的受害者;這樣的演出不勝枚舉。
比扁、李都厲害的台獨表演家
論者若以為陳菊似乎不重視誠實的價值,並不適當。並不是說政治人物向來不誠實,而是說誠實與否在陳菊來講毫不相干,因為他向來是透過融入自己編排的劇本,她如果永遠是劇中人,就只能跟隨劇本演出,因此不存在真假或誠實的問題,只有劇本是否服人,演出是否逼真的問題。由於離開了自編自導自演的劇本形同沒有人生,這是為什麼她極為投入,演的極好,以致觀眾極易受她感染。
跟陳水扁相比,陳水扁總是直接攻擊對手,或每次捏造被攻擊的目的不過是表現自己壓不垮的鬥志,故雖可凝聚支持者,但也常嚇跑旁觀者;陳菊則是擅長於倒在地上指控對手攻擊她,尤其是倒在災民或被壓迫者的旁邊,於是吸引眾人的目光,產生對她所指控的攻擊者的嫌惡之情。如此不但對手百口莫辯,災民或弱勢者還會感謝他。
跟李登輝相比,在製造悲情感染群眾的威力上,兩人可能不相上下 ,可是李登輝還想當個軍事家與思想家,陳菊沒有這種不切實際的野心。正因為李登輝自詡為思想家,經常必須說服自己照顧這人或那人,來維繫自己身為救世主的良好感覺。固然外人不能掌握李登輝的喜怒哀樂,或喜新厭舊,但是陳菊完全沒有外人在眼中的作風,才是具有真正絕情本領的政治人物。
什麼背景讓陳菊有如此能耐,信手拈來都是武器?首先,她曾因美麗島事件入獄,所以她的悲情是真實的對自己的同情,不須假造。其次,她堅信的台獨理念是以台灣400年的悲情做為劇本,所以思想上就決定了自己一定從悲情出發理解世界。沒有悲情就沒有陳菊,所以編織悲情的劇本是陳菊之所以成為人的心理基礎。
就算不知道她下一步會用誰的遭遇來編寫悲情劇本,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是藉由弱勢,充滿想像把自己化身成代言人,再充滿攻擊性指責對手壓迫,最終一定會聯繫成是中國對台灣的打壓。這是為什麼不論北京如何對她統戰,還是只能成為她劇本中的最恐怖的與最終極的魔鬼。這樣不斷在弱勢者生活中製造魔鬼壓迫的政客,應該連魔鬼都會害怕。◆
社論
國際政治
六十年來家園
八八水災與達賴來台
對新內閣的期許
保衛釣魚台
馬英九與李登輝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