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流氓」的表演與歐巴馬的「變臉」

兼向馬英九當局進一言
史威
(旅美評論家)


2002年1月8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絕密的《核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同年3月9日的《洛杉磯時報》透露了其中的部分內容,其中確認中國、俄羅斯、伊拉克、朝鮮、伊朗、利比亞和敘利亞為美國可能進行核打擊的國家。上述報告還特別提到,如果中國大陸和台灣開戰,五角大樓應該準備使用核武器。消息曝光後,在美國內遭到一片強烈的譴責。《紐約時報》當時寫了一篇社論,題目是:《美國是核流氓》。其義憤完全可以理解,其說卻不確切。不是美國是「核流氓」,而是美國確有極少數「核流氓」,至今也未絕種。眼下就有一例。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刊登了核武器專家漢斯.克裡斯坦森的文章,題為《台海危機中的核武》。解密文件顯示,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後,美國總統克林頓下令把大陸列為核武對付名單中。布希總統繼任後也訂頒方案,萬一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在必要時可能動用核武。

《中國時報》報導,克裡斯坦森根據解密檔案以及《信息自由法案》獲得相關信息撰寫此文,說明從1958年的「8.23」直到近十餘年間的變化。8.23炮戰是台灣民眾所熟知的。克裡斯坦森特別提到,當時美國軍方一個核武方案差點過關。設在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民間《國家安全檔案》根據解密文件指出,炮戰爆發第二天,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就草擬方案:萬一大陸入侵金、馬等外島,勢將「招致立即的核武報復」。當時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頓寧建議由飛機投射小型核武(威力相當於一萬至一萬五千噸黃色炸藥)轟炸廈門,而且美國空軍已部署五架B-47轟炸機,隨時待命對大陸的機場展開核武攻擊。最終艾森豪威爾總統否決了核武方案。然而艾森豪威爾「不動用」核武對付大陸,並不表示「不計畫動用」。因為儘管到了1960年1月,美國才在台灣部署核武器,可是美國已先行在關島、琉球部署了核武彈頭,包括MK-6、MK-36、MK-39等。

克裡斯坦森先生提到「8.23炮戰」時,「最終艾森豪威爾總統否決了核武方案」,卻又說「艾森豪威爾『不動用』核武對付大陸,並不表示『不計畫動用』」。其用心是非常險惡的。請問這位先生,你能告訴人們當時艾森豪威爾總統為什麼「最終」「否決了」這個「核武方案」嗎?看來他是不願說了,那就讓我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大家。

2000年7月19日,紐約《世界日報》A3版「1958年舊事解密」欄,報導了一項解密文件所透露的情況,與上述情況大體一致,此處不贅。只引錄說明五角大樓的核「戰爭計畫」為什麼不被採納的有關情況--據喬治華盛頓大學國家安全檔案研究人員整理的解密文件,1958年8月13日,當時的國務院政策計畫室主任史密斯,在寫給當時的國務次卿赫特的備忘錄裡寫道:「目前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戰爭計畫,要求通過對共產黨中國進行核子攻擊,來防衛金門和馬祖。核子攻擊的目標包括人口非常稠密的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等地區的軍事目標。」

史密斯寫道:「雖然核子攻擊將使用『低當量』核武器,其中仍然包括與扔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相當的當量為2萬噸TNT的核武器。據我判斷,在戰爭結束前,這會造成數百萬平民的傷亡。」備忘錄寫道:「總統最近指示國家情報機構,準備一份關於中國、蘇聯及自由世界對美國在遠東的有限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反應的報告。報告的結論說:如果我們執行目前的軍事計畫,北京及其盟國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台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根據我們目前的戰略觀念,這就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爆發核子大戰的信號。」

因此,史密斯建議美國國務院不要對防衛金門、馬祖表示立場,以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

顯然,當時的艾森豪威爾總統採納了史密斯的建議--這就是「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戰爭計畫」未能實行的直接原因。為什麼艾森豪威爾總統拒絕五角大樓的「戰爭計畫」呢?並不是他「良心發現」,憐惜可能造成的中國大陸「數百萬平民的傷亡」;而是他怕「蘇聯可能會被迫作出反應,至少會對台灣和第七艦隊進行核子攻擊」,為了「避免美蘇之間發生核大戰」,總統先生只好對五角大樓的核「戰爭計畫」忍痛割愛了。這就是事情的真相,為克裡斯坦森先生所不願道出的真相。因為一旦道出,他接下去說的「艾森豪威爾『不動用』核武對付大陸,並不表示『不計畫動用』」,就站不住了。因為,只要存在著「核報復」的可能而他又不願遭到「核報復」,在「不動用」和「計畫動用」之間,他就只能選擇前者。

如果今天美國的「核流氓」計畫著「如果中國大陸和台灣開戰,五角大樓應該準備使用核武器」,難道他們就不怕遭到「核報復」嗎?今天的中國當然不會依靠俄羅斯來實施「核報復」;中國自己就足能勝任。作為「核武器專家」的漢斯.克裡斯坦森先生,不會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他就不止是「核流氓」而且是「核白癡」了。如果它們對朝鮮也不敢真的動手實施「核打擊」,卻敢於對中國動手而不怕中國的「核反擊」--此等「腦袋」,要說不是「核白癡」都難。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清楚,如果萬一(請注意,我說的是「萬一」)為形勢所迫,中國不得不進行「核反擊」,那也只會對準實施「核打擊」的侵略者,絕對不會指向祖國的寶島和自己的骨肉同胞。因為,如中國一直公開向全世界莊嚴、鄭重承諾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說明了中國的核政策嚴格地限於自衛,絕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如上所述,克裡斯坦森先生還提到,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後,美國總統克林頓下令把大陸列為核武對付名單中。這也是老生常談。嘸啥新鮮處。問題是他還是照「老規矩」,只把事情說了「一半」,掩蓋了更為重要的另一半,從而在本質上歪曲了事實真相。這更重要的事實是,克林頓像當年的艾森豪威爾一樣,不敢把它付諸實施。不寧唯是。他還一再主動向中國「示好」。美中兩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最初就是他提出來的。還有,1998年6月25日--7月3日,他對中國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期間搞了一個「雙方同意不再以配有核彈頭的長程導彈瞄準對方」的協議,也是美方主動提出的。中國軍方對此也並不熱心,認為它實際意義不大。因為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從「不瞄準」到「瞄準」,不過是一剎那的功夫。但這件事恰恰說明這位總統對中國「核能力」的尊重。這就是頭腦清醒的當政者與「核白癡」的區別。順便再說當年克林頓總統訪華時的一個小插曲。當時中方安排歡迎儀式在天安門廣場東側人民大會堂前廣場舉行。美方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天安門廣場是所謂「六四」「慘案」的發生地。中方堅持這樣安排,因為當時是慣例,不能因為是美國總統就破例。最後只好客隨主便了。但當時的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女士心有不甘,就穿了一襲黑色連衣裙出席歡迎儀式以示「抗議」。「抗議」歸「抗議」,畢竟歡迎儀式是在天安門廣場東側舉行了。全世界都看到了嘛。

克裡斯坦森先生還提到,布希總統繼任後也訂頒方案,萬一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在必要時可能動用核武。前已述及,此事當指2002年初那份《核態勢評估報告》。問題是,它出台不久,即被曝光,遭到美國民眾的強烈反對和譴責,甚至像《紐約時報》這樣的主流媒體,竟以「核流氓」相稱。更有意思的是被其定為「核打擊」對象的國家的不同反應。有的國家的總統,一聽說美國把自己列為「核打擊」對象,就嚇得坐不住了,連忙派自己的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到華盛頓去說項,實質上是去求情:山姆大叔,你高抬貴手,放了我吧。中國則不然,既沒有派外交部長到華盛頓,也沒有派國防部長去,而是由當時的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出面,把美國駐中國大使雷德召來,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對於美方日前允許台灣所謂「國防部長」赴美開會和美國防部向國會提交所謂「核態勢評估報告」公然聲稱美國準備在台海發生戰爭時使用核武器,提出嚴正交涉,義正辭嚴地指出:「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美方做了一連串踐踏《聯合國憲章》精神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和傷害中國人民民族感情的壞事。」再次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中國政府和人民不怕「核訛詐」的英雄氣概溢於言表,與在其「核訛詐」面前嚇得發抖者適成鮮明對照。世所周知:如果不是出現事實上的「台獨」,北京決不會動武;如果出現事實上的「台獨」,美國的「核武器」也絲毫動搖不了中國以武制獨的決心,阻止不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全統一。而五角大樓的鷹派,早就蠢蠢欲動,妄想挑起事端,在台海點燃戰火,以達到其把台灣永遠從中國分裂出去的罪惡目的。2008年中國北京舉辦奧運會,對他們來說,正是一個絕佳機會。一來中國忙於奧運,二來此時發生戰爭,中國應對,必多所顧忌。連老奸巨猾的李登輝也看出來了,2008年是「台獨」的「最後一次機會」。

如果白宮真想在台海挑起戰火,很簡單,只要縱容或指使陳水扁做點小動作,踩一下北京設定的「紅線」,就能達到目的。可是,如大家看到的,美國行政當局,強力遏制陳水扁,不許其踩北京設定的「紅線」(陳水扁自己也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寧唯是,在西歐一些小兄弟紛紛揚言拒絕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情況下,小布希總統,連同他老爸,都去北京出席奧運會開幕式了。這也是全世界都看到的。請問,權衡利弊得失,華盛頓連在台海打一場常規戰爭都不肯(因為這畢竟不是其國家「核心利益」所在;如果吃了敗仗--這是很可能的,一個可能的後果就是美國被迫退出大半個亞洲,那在戰略上就太得不償失了),又怎麼會在那裡挑起一場核戰爭呢。只有「核白癡」才會以為,美國人民會贊同:為了「台獨」,甘冒與另一個核大國打一場核戰爭的巨大風險。

當然,美國的政客們始終沒有放棄在戰略上對中國的「圍堵」。其基本思路,如藍德公司一份戰略設計報告所示,是把中國「西化」(「六四」時差一點實現了);「西化」不成就「分化」(包括策畫、推動「台獨」、「藏獨」、「疆獨」等),或雙管齊下;再不成,就圖窮匕首見--不過不一定自己動手,最好是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更「理想」的是一場為了美國自己的戰略利益,以其常規軍力的「海空優勢」為依托,挑起一場「中國人打中國人」、並且是由其代理人自己出錢買美國武器裝備來打的戰爭。再像「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那樣,自己赤膊上陣,衝到前面,人財俱損;對不起,它現在學乖了,不想再幹這種蠢事了。美國對台軍售的「奧秘」,只有放在它的上述戰略背景之下,才能真正「破解」。最新的發展是,美國正緊鑼密鼓地實施戰略重心東移,其海軍力量(包括航空母艦)半數以上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並計畫在中國的戰略東正面,建立一個以「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為依托、從日本列島經台灣一直向南延伸到澳大利亞的C形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看看地圖就不難明白,台灣在這個C形戰略包圍圈中,具有何等關鍵性的樞紐地位。最「妙」的是,為美國戰略利益服務的「戰區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卻是由別人出錢買美國裝備建成。它既免了軍費負擔,還賺了一大筆,又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真可謂機關算盡,「精明」得無以復加。正如李敖先生所言,「看門狗」還要自己掏錢買「骨頭」。

歐巴馬總統就任後,提出了一個誘人的「無核計畫」。有傳媒透露,按慣例,歐巴馬還制訂了一個原定於09年秋出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又據《波士頓環球報》消息,《核態勢評估報告》提出美國核武庫將大大壓縮,甚至可能將核彈頭數目降至1,000枚以下。這也沒什麼不可理解的。因為,美國政要早就說過,核武器的威力在發射架上,而不是把它發射出去。既然如此,維持一個非常龐大的核武庫,有多大必要性呢,只會使自己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倒不如騰出這筆錢,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從而使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更加強大,能更有效地為美國的「全球戰略」、也就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服務。不寧唯是,《報告》還涉及到美國可能宣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內容。在美國鷹派看來,歐巴馬顯然走得太遠了,因而強烈抵制。這就是這個《報告》至今未能出台的原因。

又據報導,前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也曾打算進行類似的「核改革」,同樣遭到強力抵制,結果是不了了之。(參見《歐巴馬「無核計畫」遇阻力》,載美國《多維時報》2010年1月15日A4版。)歐巴馬的「無核計畫」結果如何,會不會像當年克林頓的「核改革」那樣,最後不了了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不管其最後結果如何,但在「核政策」上,他不會比其前任如小布希、克林頓等走得更遠,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因此,克裡斯坦森先生在這個時候「引經據典」地製造「萬一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在必要時可能動用核武」的輿論,就不能不是一場沒有美國最高行政當局相應政策支持的、虛張聲勢地製造「核恐怖」的拙劣表演了。

但是,如果以為克裡斯坦森先生是在跟歐巴馬政府唱對台戲,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其實在和歐巴馬政府配合演出,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何也?他的意思很明白:大陸要「武力犯台」,就會引起一場「核戰爭」,為了你們自身的「安全」,趕快買我們的武器、尤其是「愛國者-3」導彈系統吧。這正是歐巴馬政府此次宣佈的對台軍售的核心內容。此事已引起北京的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其嚴重性切不可低估。坦率地說,要說它會引起一場核戰爭,前已述及,實屬無稽之談;但是,說它會製造台海緊張局勢,卻是真實的。

也許有人以為,歐巴馬政府不過是銷售一些武器給台灣,過去一直是這樣做的,即使包括愛國者-3導彈,有那麼嚴重嗎;大陸是不是有點反應過度、小題大做?我說,非也。讓我講一段真實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2001年,小布希總統剛上任,就宣佈對台軍售,其規模、質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包括神盾(台灣叫「宙斯盾」)艦。當時北京當局不但由外交部公開闡明中國的堅決反對的嚴正立場,還派錢其琛副總理專程赴美,向美國最高行政當局打了招呼。其具體內容沒有向外界透露,只說此項軍售的後果「很嚴重」。到底有多「嚴重」?我可以提供一項資料,從側面加以印證。當時香港有人撰文說,「美台宙斯盾交易完成之日,就是台海戰爭倒計時開始之時。」(高巖:《台海戰場:中美會不會交戰?》,載香港《廣角鏡》2001年3月號)人們也許會問,買賣一種叫做「宙斯盾」的軍艦,怎麼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呢?因為,它不同於其他一些軍艦,台軍有了它,意味著台灣實際上加入了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意味著台灣與美國事實上的軍事結盟。同樣地,台灣買了「愛國者-3」反導系統,也意味著台灣被美國納入其導彈防禦系統(如果不納入其系統,愛國者導彈-3就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意味著兩岸和平發展的良好關係的基礎「一個中國」原則的不復存在--因為,一個被綁在美國戰車上,已經成為美國附庸的政體,已經背離了「一個中國」原則。中國人民既不能容忍寶島從祖國分裂出去,更不能容忍她被綁架到超級大國的戰車上。大陸有專家說,被綁架到超級大國的戰車上,就如同上賊船,上去就下不來了。

再說小布希政府,後來懾於北京的堅決反對,就沒有把神盾艦出售給台灣。不過,由於面子問題,它辯解說,不是「不出售」,而是「暫不出售」。可是,一直「暫」到他卸任,以至到今天,也沒有出售。不過,他丟下一個對台軍售的「包袱」(軍售單包括「愛國者-3」導彈系統)給接任的歐巴馬政府。

現在,由歐巴馬政府軍售台灣挑起的美中關係全面惡化,鬧得全世界都沸沸揚揚,議論紛紛,因為是兩個在世界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國之間的正面的尖銳的衝突,也使得不少人為此而憂心忡忡。就歐巴馬政府而言,它是專往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上做文章,宣佈了對台軍售,又聲稱要會見達賴喇嘛,更還要在雙方貿易上肇事端,特別是無理指責人民幣匯率「不合理」,要求其大幅度升值。總之,歐巴馬對中國,可以說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另一方面,如大家所看到的,中國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相繼發表聲明,除對美方此種無理挑釁行為,表示堅決反對、嚴厲譴責,並出台一系列(有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許多政界、學界人士紛紛對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向、美國對台軍售的最後結果如何,作出各種評估。但就美國對台軍售的前景而言,不外有四種可能:

一、歐巴馬政府對台軍售計畫原封不動,全部兌現;

二、基本不變,只作一些非實質性的調整;

三、仿小布希政府前例,作實質性的調整,把一些關鍵性的敏感項目拿掉--當然對外宣稱是「暫不出售」;

四、全部取消。

第四種可能--「全部取消」,歐巴馬政府很難接受;「全部兌現」則是北京決不會接受的。第二種可能,基本上是第一種可能的「換湯不換藥」,也不會為北京所接受。比較來說,可能為雙方都接受的是第三種可能。

平心而論,如果任由兩國大國之間的衝突發展下去,導致兵戎相見,最不利的是台灣。如果實現第三種可能,就可能避免上述情況,對中美台各方都比較有利,尤其是對台灣。因有小布希政府的前例,這種可能性實現的機率也最大。一般說來,在避免美中關係惡化上,歐巴馬應該不會比其前任克林頓、小布希做得差。可惜的是並非如此,現實是嚴峻的。

歐巴馬上台後,對中國擺出了頗為友好的姿態,就在前不久訪華時,雙方還簽發了聯合公報,描繪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美中友好藍圖。卻不料其墨跡未乾,他就變臉了。歐巴馬政府明知它的這些舉措,如向台出售「愛國者-3」導彈系統、會見達賴等,是在挑戰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為什麼它偏偏要這麼做呢?前後對比,「臉」為什麼「變」得這麼快、幾乎可以和川劇中的「變臉」相比呢?

一些人士總是孤立地討論諸如美對台軍售、會見達賴等問題,我想說的是:「關鍵性的博弈在金融領域。」歐巴馬政府是以包括對台軍售等挑戰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極端手段,逼中國增持美國國債,逼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如當年修理、打壓日本那樣,企圖以此轉嫁美國自己已陷入的日益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崩盤」的金融、經濟危機。可是,中國也不「傻」;如果中國不肯就範,不肯重蹈日本之覆轍呢?那就不排除它鋌而走險的可能!真正的危險就在這裡。還有一個情況值得關注。那就是民主黨總統,或者說一個在政策、策略上與右派、鷹派有「矛盾」、而自身在美國現實政治生態中被認為有某種「弱點」的總統,雖然與保守、反共、鷹派色彩濃厚的共和黨總統比是另一種面孔,卻往往更容易被極右的鷹派(儘管總統有更迭,這股勢力始終在美國政壇尤其是軍方,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綁架,做出一些政治上的「危險動作」。克林頓政府時期發生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這種後果非常嚴重的事情,就是一例。(「誤炸」這種謊言,騙那些政治上天真善良的人們去吧。)相比之下,共和黨總統,如小布希,就不大容易被右派、鷹派綁架,因為他本身就是鷹派。他一旦作出決定,來自右派、鷹派的阻力就會比較小。毛澤東說的「喜歡右派」,恐怕就可能包含有這類意思。言詞或設想愈「美好」,愈會「物極必反」。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法。按照「物極必反」的軌道滑下去,一旦到了失控地步,前已述及,最倒霉的將是台灣。

但是,台灣並非沒有解套之策,就看怎麼選擇了:是消極地在一旁「坐山觀龍虎鬥」,還自以為得計、企圖「左右逢源」;還是主動應對,化被動為主動,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

怎樣變被動為主動,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呢?我想,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都有「兩岸的問題由兩岸人民自己解決,不要外人插手」的民族自尊和理念,都不希望祖國的寶島被綁架到超級大國的戰車上。如果是這樣,我不揣冒昧,向馬英九先生進一言。馬先生最近不是一再表示,希望大陸方面撤出部署在臨近台灣地域的導彈嗎。我有一設想,或能促其實現。這個「想法」也許是「大膽」的,竊以為值得一試。

我建言,馬先生不妨採取主動,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名義,以「增強政治互信、推進兩岸關係更進一步的和平發展」為主旨,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先生會晤、會談。一旦達成協議,若是在大陸會晤,則大陸方面接待之隆重,必不在接待連戰等先生之下,殆可斷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最高級的政治會晤、會談,「撤導彈」的問題應該能夠得到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如果有了會晤,增進了「政治互信」,「撤導彈」的問題還難解決嗎。再往深裡想一想,如果一方允諾把導彈撤了,另一方又拒絕被綁架到超級大國的「戰車」上,決不使自己成為其對大陸建構的C形戰略包圍圈的關鍵一環,在此基礎上,雙方達成共識;豈不是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皆大歡喜的雙贏結果?如果台灣方面表明自己的這種堅定立場,對方還有什麼必要不考慮台灣關於「撤導彈」的關切和呼聲?--其實,對方所以暫時未能公開、正面回應,決不是不想解決這個台灣非常關切的十分敏感的問題,而是殷切期望通過權威性的會談(大陸部署之導彈,並非針對台灣,事涉諸多外部因素考量,情況複雜,故需雙方充分溝通,才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求得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我相信,這樣做,絕對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的福祉;僅僅不利於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政策,不利於「台獨」勢力的為虎作倀。

當然,在台灣現實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中,這樣做是有一定風險的。遭到「台獨」勢力的「激烈」反對,當在預料之中。它們連ECFA也反對,在這個觸犯到超級大國的戰略利益的問題上,它們怎麼能不跟著主子的指揮棒轉呢。否則,它們就不是嘴巴上「愛台灣」喊得震天價響、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之的兩面派,而是言行一致、真正愛台灣的仁人志士了。但此種消極影響,不是不能克服的。或謂:「動作過大,影響選票」。此說實不敢令人苟同。猶憶先生競選時,曾向媒體公開宣示:「兩岸問題由兩岸人民自己解決,不要外人插手。」大哉此言,壯哉斯言!先生既能循此言此志而應民心而登大位,若曉以義利,籌畫周全,又豈會因此而失民心及未來之選票哉?反之,促成此驚世駭俗、石破天驚之壯舉,必將揭開兩岸關係史上之嶄新篇章,亦將大大有助於進一步改善先生目前之政治處境,而使仰慕者更加仰慕先生「柔中有剛」、「舉重若輕」之決斷、氣魄、格局、膽識與風采。故竊以為,「動作過大,影響選票」云云,實乃庸人之見,而為智、仁、勇之大者所不取也。誠然,如前所述,此舉確有一定風險,風險特別來自某種勢力之「暗算」;故不可不周密部署、嚴加防範之。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惟其有風險,更能彰顯先生「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之胸懷、品格、執著、赤忱與追求,則先生之名垂青史,既不是反對者所能抹煞,亦非仰慕者厚愛者刻意而為,實乃眾(包括13億大陸民眾)望所歸、勢所必至、歷史之必然也。霸權主義心懷叵測,台海風雲詭譎;殷望先生審時度勢,有以明斷。則兩岸人民幸甚,中華民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