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復辟派御用學者正在現形

孫水波
(台大研究生)


在農曆春節前夕,「高中98課綱歷史科修訂小組」(下稱「修訂小組」或「小組」)2009年度的委員周婉窈教授,於2月8日在《南方電子報》網站(http://enews.url.com.tw/south/56491)上發表了一篇長文《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以下簡稱「周文」),內容細數代表「丙案」的部分成員之心路歷程,並不斷暗指「某委員」就是政府派來要「復辟」的打手。

由於文章以故事筆法寫成,相當生動,因此迅速在網路世界流傳,台大學生聚集的PTT2許多看板也隨之筆戰。由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政治風暴,很可能在年假過後,經由某些媒體或政客的操弄,持續在政壇開戰,也可能又成為新一波的「反馬」、「批馬」運動。一篇代表個人意見的文章,可能引發後續的波瀾,令人不得不關注。

一、回顧《認識台灣》教科書的手法

周文在一開始就批評這次「修訂小組」有「部派」的委員進駐,並說「據我所知,過去歷史科課綱委員會的組成,都是召集人親自找人,沒聽說有『部派』的情況。」

周教授忘了,召集人也是「部派」的

翻開《國立編譯館通訊》第31期(1996年2月出版),其中刊載了《認識台灣》歷史科「課程標準制定小組」名單,名單如下:黃秀政(召集人,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下稱人指會〕推薦)、李永熾(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立法委員推薦)、李國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指會推薦)、李筱峰(世新學院副教授,立法委員推薦)、江如雪(台北市景興國中教師,台北市教育局推薦)、呂實強(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人指會推薦)、吳密察(台大歷史系教授,立法委員推薦)、張玉法(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人指會推薦)、張炎憲(中研院社科所研究員,立法委員推薦)、黃鼎松(苗栗縣鶴岡國中校長,省教育廳推薦)、溫振華(台灣師大歷史系教授,台灣師大推薦)。

《認識台灣》教科書是自李登輝以降建構「台灣國族」史觀的濫觴,也是李登輝強行貫徹其意志的產物。而從《認識台灣》歷史科「課程標準制定小組」名單之中不難發現,由立法委員等政治人物所推薦的學者,都是傾向支持台獨的學者。為了建構「台灣國族」,政治力量早已入侵教科書的編寫,而高中國文與歷史兩科的「95暫綱」與「98課綱」也是承繼了如此的「政治思維」,面對一片綠油油的修訂委員,周教授何以對於幾位新進委員如此感冒?

再者,周文對於歷史科的「98課綱」與國文科連同被擱置而叫屈,認為前者並沒有受到「質疑」,為何與後者一同遭受擱置。自從「95暫綱」國文科的文言/白話比例爭議伊始,對於明顯遭受政治操作痕跡的國文科與歷史科質疑聲浪不斷,一些關心歷史課綱的學者多次與「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難道這些聲浪不是「質疑」嗎?何以周教授「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歷史科的「95暫綱」與「98課綱」都沒有問題?

二、真正的爭議點在「課綱」

周文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回顧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的比例在小組中的爭議,甲案主張三者在高一、高二共四學期的分配是1:2:1,乙案主張1:1:2,而周教授支持的丙案則主張1:1.5:1.5。根據周文的說法,小組前幾次會議的討論主軸都圍繞在時數上,最後由較具彈性的丙案修正案(1:1.5-2:1.5-2)通過。最後丙案的成員卻主張,這是一個「包裹式表決」,既然時數通過採用丙案,因此課綱內容也必須採用丙案。

從周文的敘述中,讀者應該也認為這是針對三案的「時數」來表決,更具爭議性的「課綱」還須再討論、再表決。對於其他成員的反彈,周文認為這是「丙案修正案的通過與被強『翻』掉」,顯然周文是要誤導外界,專案小組內部有人心中有鬼。但從周文的敘述與程序上來看,真正心中有鬼的人可能另有其人。

周文一直強調時數分配的爭議,而刻意忽略真正的爭議點--「課綱」。周文的「刻意忽略」,實在令人懷疑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以下請容筆者簡要地比較一些「甲案」與「丙案」在課綱上的差異。

(一)關於台灣歷史的起源,「丙案」主張僅從四百年前談起,而忽略了更早在三國東吳與隋代關於台灣的記載,後者則是「甲案」所主張的。據此,周文批評甲案的主張者,要把台灣史寫成一部「海峽兩岸友好史」,並引經據典,指出三國東吳與台灣的關係是「海峽兩岸交惡史」。但無論是「友好」或「交惡」,海峽兩岸有所往來就是事實,丙案為何要避之唯恐不及?

(二)16、17世紀大航海時代下的台灣,「丙案」主張重點放在「台灣與世界的初步接觸」,以此出發,丙案主張漢人在17世紀才漸移入台灣;而「甲案」主張更早來台經營的海盜顏思齊也應寫入,因此漢人移入台灣應上溯至16世紀。

(三)關於日據初期,「丙案」主張將重點放在台人的「反應」、日本殖民當局如何「爭取民心」、觸及殖民統治的「近代性」與「殖民性」。「甲案」則主張必須論及台人對於日本統治的「反抗」、日本軍警的壓制與屠殺、殖民下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差別待遇、台灣人在祖國大陸參與革命等。

(四)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社會與文化,「丙案」主張台灣人受到日本、西方的文化影響,而甲案主張另外也有受到中國大陸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五)殖民末期的部分,「丙案」僅主張討論皇民化運動與太平洋戰爭對台灣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甲案」更主張還須討論台灣人對皇民運動的反抗,以及台灣人潛行回祖國大陸參加國、共兩黨的抗日運動與復台(省)運動。

日據時期的部分是甲、丙案差異的關鍵,哪一案是真正從台灣人主體出發,公道自在人心。

(六)當代台灣的部分,「丙案」主張談「台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甲案」則談「中華民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試問「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嗎?《中華民國憲法》尚在,有心人士就急著消滅「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國」?原有課綱與丙案課綱就是「違憲」,視憲法於無物,周文又何須否認呢?

三、「二次政黨輪替」=「威權復辟」?

猶記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取得執政權,台灣內部與西方各國無不盛讚台灣的「民主成就」,認為台灣從「民主轉型」走向了「民主鞏固」。2008年,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台灣完成二次政黨輪替,按照2000年的邏輯,應該是更大的「民主成就」,因為民主更為鞏固了。

但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幾波的「反馬」、「批馬」高潮,無不將馬英九政府扣上不知為何物的「威權復辟」大帽子。2008年陳雲林首次訪台,民進黨發起包圍抗議,與警方發生衝突,警方的確有「執法過當」,但綠營與台獨卻要無限上綱說成是「威權復辟」,「野草莓學運」繼之而起,打著「人權」、「民主」、「正義」的旗號,高分貝批評馬英九政府是「民主倒退」、「威權復辟」。試問,自2008年至今,民主哪裡倒退?威權何處復辟?

周文採取同樣的操作手法,通篇言之鑿鑿,無不就是要為此次修訂扣上「威權時代歷史教育大復辟」的帽子!

(一)周文指出,若「甲案」通過,則是教育我們的青少年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請問,甲案何字何句提到「台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難道將海峽兩岸的關係寫出、將台灣人在日據下的反抗寫出,這也是「威權復辟」嗎?

(二)周文憂心新課綱可能倒退到「88課綱」,將台灣史放回中國史之中,當成是中國的地方史來教。周文不知是危言聳聽,還是庸人自擾,此次修訂小組成員提出無論甲、乙、丙哪一案,最大的共識就是「台灣史」單獨成冊教學,這就是最大的突破,與「88課綱」有天壤之別。再者,台灣也曾是中國的一個省,何有必要避談台灣成為中國的地方史?難道1945年至1949年的歷史不是歷史?

(三)周文指責新課綱可能是落伍的中國民族主義教育。為何中國民族主義就是「落後」?而李登輝以降的「台灣國族建構工程」與教科書的改寫,從不見周教授與丙案諸學者的批判,所以「台灣民族主義」就是「先進」?

四、結 語

周文的出爐及其在網路世界取得廣大的迴響,並不令人意外,台獨與綠營長期形塑自己成為受害者的悲情角色,更在馬英九執政後達到高峰。周文的手法也類似,利用修訂小組內部關於分配比例與議事規則上的爭議為包裝,將自己與週遭成員修飾為弱者,進而向外求援,反而避談甲案與丙案在課綱上的根本差異,模糊了焦點。

周文也指控甲案具有許多「非歷史」的觀點,但周文屢屢用「威權復辟」等偏見與概念,在社會上尋求同情與支持,這豈又是歷史的專業?細究甲案與丙案的細節,丙案忽略大陸漢人與台灣長期的關係,更避談日據殖民統治在各方面的差別待遇,反用「近代性」來包裝,這種美化殖民統治的用心良苦,才是真正的「御用學者」,真正的「復辟派」!

面對二十餘年來,政治力量介入改寫台灣歷史,尤其是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切斷台灣與大陸在歷史上的連結。現在適時擱置如此高度爭議,甚或有違憲之虞的課綱,對被顛倒的台灣歷史「撥亂反正」,套句周文的標題,「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