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的陷阱已轉到亞太地區

成功節譯


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Belfer 科學和國際事務中心主任阿里森(Graham Allison)教授在倫敦《金融時報》發表專文,警告大陸與美國不要陷入修昔底德(Thucydides's)的陷阱而導致兩敗俱傷,其中阿里森教授特別提出美國應該自省其行為,全文可見如下網址:

http://www.ft.com/intl/cms/s/0/5d695b5a-ead3-11e1-984b-00144feab49a.html#axzz2TmmROed3.

今天的中國與美國,就像當年的雅典與斯巴達。由於中國對於東海釣魚台與南海更激進的態度,其顯示的意義重大。在二次大戰後的60多年來,美國式的「太平洋式和平」提供了區內國家安全和有史以來最快速的經濟增長。然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未來十年內將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將修正他人所建立的規則,這是不會令人驚訝的。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全球秩序中重要的問題將是:中國和美國是否可以避免修昔底德的陷阱?歷史學家的隱喻提醒我們,正在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強權之間的競爭,就像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與19世紀末的德國。這種競爭多半會導致戰爭,除非相關各國進行大幅調整,和平才有可能。

古典雅典是古文明的中心,哲學、歷史、戲劇、建築、民主,所有都超越以前的想像。這戲劇性的崛起震驚了既有的強權斯巴達,恐懼迫使其領導人作出反應。威脅和反威脅產生了競爭,接著就是對抗和衝突。在30年的戰爭結束後,這兩個國家均被銷毀。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寫道:這是雅典的崛起,以及所導致斯巴達雅的恐懼,終使戰爭無法避免。請注意這兩個關鍵的變數:崛起和恐懼。

任何新權力的迅速崛起,必定干擾現狀。在 21世紀,正如哈佛大學的美國國家利益委員會對於中國的觀察:這種比例的崛起,絕不可能沒有影響。從未有一個國家在所有的國際排名上都如此快速發展。只在一代人的時間中,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原比西班牙還小,但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如果我們關注歷史,修昔底德陷阱的答案明顯。自1500年以來,15個崛起大國挑戰既有強權的事例中,有11個導致戰爭。德國在19世紀統一後,就超越了歐洲最大經濟體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性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世界大戰。

就算美國很不舒服,崛起的中國要求更多的發言權和更大的影響力,那也是很自然的事。尤其是那些期盼中國以美為師的美國人,應該反思我們自己的歷史。

美國是在1890年成為西半球的主導力量,但它的表現如何?當時的總統羅斯福十分自信地認為,未來的世紀將是美國的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解放古巴;美國以戰爭威脅英國和德國,迫使他們接受美國對於委內瑞拉和加拿大內部的爭端;支持暴動以拆分哥倫比亞來創建新巴拿馬國,以便使美國獲得打造巴拿馬運河的權利;試圖推翻由英國以及倫敦銀行家所支助的墨西哥政府。在之後的半個世紀中,美國的軍事力量介入了超過30個對美國人有利的場合,比如解決經濟或領土爭端,或推翻我們不能接受的領導人。

認識強大的結構性因素,並不是要辯說領導人是歷史鐵律的囚犯,這只是要我們重視挑戰的重要性。如果中國和美國領導人無法比古典希臘或歐洲表現得更好,21世紀的歷史學家將會引用修昔底德來解釋可能的災難。事實上,戰爭的破壞性只與這兩個國家有關,但不是決定性的。記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有交戰方都失去了一切。根據這種風險,中國和美國領導人必須更加坦承地探討可能的對抗和熱點問題。就算更艱難和痛苦,兩者都必須開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以適應對方不可減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