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目標」與「五大素養」

論12年國教
王仲孚
(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


自從馬政府宣佈要實施12年國教、並一再強調要在民國103年上路,引起民間許多質疑,並造成學生家長的焦慮與慌亂,強烈要求暫緩實施之聲不斷,民間教育團體甚至不惜要發動上街頭抗爭。但馬政府不為所動,仍堅持民國103年上路。據2013年5月8日中央社報導,馬總統於是日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主持人詢問12年國民義務教育有沒有可能暫緩?馬總統表示,12年國教是三年前全國教育會議一致通過要推動的教育改革,當然政府還是會推動,有一些小的地方如果要做一些調整,要看大家的意見。

從馬總統的談話中,可以知道「12年國教」的實施不會暫緩,至多修改一點枝節問題,如「明星學校」免試入學的百分比之類的。

實施12年國教,從事教育改革,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為甚麼竟會引起社會質疑、學生家長的慌亂?為甚麼在社會質疑、家長慌亂的情況下,馬政府仍要執意實施、並一定要在民國103年上路?這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

規劃實施12年國教,早在大約20年前就由教育部研擬了,中間教育部長更換了四、五次,始終沒有擬定出具體方案,所謂「12年國教」也都隨著歷任教育部長下台不了了之。倒是2004年民進黨執政時還擬定一些方案。

這次馬政府也是沒有「12年國教」的具體方案,但堅持要在民國103年「上路」,正如同想要建築一棟大樓,沒有藍圖,沒有施工程序,但是一定要開工興建,一邊興建,一邊草擬施工藍圖,您能知道這棟大樓會建成甚麼樣子嗎?您能不產生疑慮嗎?

同樣的,12年國教要在民國103年上路之後,才在民國105、106年陸續推出「課綱」,這豈不與「還沒有藍圖就開工建大樓」的比喻相似?教育是百年大計,怎可如此荒唐?大樓建不成,可以廢棄,教改失敗,犧牲的是我們的孩子,社會的質疑、家長的恐慌,就是因為對這樣的「12年國教」毫無信心,為自己的孩子將要作白老鼠而感到恐慌!這是民間與家長強烈要求暫緩實施的主要原因。

馬政府為了回應社會質疑的壓力,於今年5月間,亦即距民國103年12年國教上路半年前,匆匆由教育部發佈「說貼」,公佈「12年國教的六大目標」:(一)培養現代公民素養,(二)引導多元適性發展,(三)確保學生學力品質,(四)舒緩過度升學壓力、(五)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六)均衡城鄉教育發展。這項「說貼」反而暴露了馬政府的草率!

民國95年7月,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曾強烈建議加速推動12年國教,行政院特為之組成跨部會政策協調小組,成立「專案辦公室」,進行規劃推動。97年2月民進黨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民國96年開始推動12年國民教育,98年全面實施。但是97年(2008)5月政黨輪替,民進黨推動的12年國教,也就沒有機會付諸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時,積極推動12年國教,曾擬定12年國教「目的」四大項:(一)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二)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三)縮小教育落差,均衡城鄉發展;(四)舒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我們以這「民進版」的四大項「目的」,對照馬政府臨時拋出的「六大目標」,發現這「六大目標」原是民進黨塵封已久的「舊貨」,很明顯的,這是同一批「專家」擬定的「教育政策」。如果說國家教育政策不因政黨輪替而中斷,那末,三年前推出「12年國教」之時,就應該宣佈這些目標,為何要拖到「上路」前夕,才把民進黨的「廢棄物」匆忙的搬出來?

不但如此,馬政府的教育部還公佈了《提升國民素養報告書》:18歲學生(即:高中階段)應具備「五大素養」:語文、數學、科學、數位、教養/美學等。這「五大素養」未來將納入12年國教課綱的總綱裡。民國105年、106年將針對18歲學生進行抽測,針對九年國教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與12年國教第一屆高中畢業生,進行素養能力比較,但是素養是抽查,不是普查,也與升學脫鉤。

我們也很容易發現,12年國教規劃的高中學生(18歲學生)應具備的「五大素養」中,沒有「人文」素養,也就是不再有歷史、地理、公民道德等課程的陶冶,難道這才是12年國教的目標嗎?擔心「高中歷史98課綱」不理想的憂時之士,希望在「12年國教」的課綱裡,加以補正,看來是緣木求魚了。

至於馬政府為何一定要把「12年國教」在民國103年上路,暫時得不到明確答案,似乎有難言之隱!(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