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琉球問題再議」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談「琉球問題再議」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5月8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張海鵬先生和李國強先生的文章《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台問題》;文中大致敘述了釣魚台問題和琉球的歷史關係,並在文末以「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作為結語。
該文「琉球問題再議」的論點在日本政壇馬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大動肝火稱「這是荒謬的觀點」,「完全歪曲事實」「絕對不能容忍」;安倍則氣急敗壞地說:「要把中國的不當主張向全世界說明」。當然,該文的論點也在海內外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特別在琉球更引發兩極的評價。
針對該文引起的風波和誤解,張海鵬先生很快發了回應和釋疑文《琉球再議,議什麼》。解釋說:「琉球需要『再議』,是我從琉球歷史和近代中日交涉的歷史得出的結論,不是從現實的中日關係出發的」;並舉出了四點說明「琉球再議」的含義。在文末,還再三說明:「今天再議琉球,絕不是『中國要琉球』」。
張先生的說明一語中的解除了危險的政治疑慮。因為,原本無人關注的蕞爾群島琉球從釣魚台爭端爆發後,驟然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特別是,中國經歷了去年波瀾壯闊的反日愛國運動以後,反日民族主義成了新的重要的意識型態;但是,由於對東亞局勢的險惡性缺乏戰略高度的理解,以及對琉球的複雜現實缺乏科學的認識和具體的感受,因而出現了一些偏激的「琉球是中國的」、「奪還琉球」的聲音;這種聲音甚至有可能化為社會的普遍心理。這種過度膨脹的國權主義,對琉球人民來說是一種威脅,會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
張先生的《琉球再議,議什麼》很明智地與這種民粹主義的琉球論做了切割,給政治留下了靈活的空間。
一、歷史問題成了政治問題
對於琉球主權的歷史議論,並非始於今日,只是因為該文刊登在《人民日報》,具有政治性指標意味,因而引起了日本的激烈反應。日本媒體大多從該文與釣魚台問題的關聯去進行政治解讀。日本時事通訊社認為該文「暗示中國擁有沖繩的所有權」。共同社稱:「是中國在釣魚台問題上牽制日本的措施」。也有一些媒體解讀為:「這和中國領導部門的某種意向有關」、「將沖繩與釣魚台問題聯繫起來,向日本和美國施壓」、「北京或許在提高調門,這是一種心理戰,也是經典的中國談判策略」。
可見得該文雖然是一篇歷史論文,但所引起的反應,完全不在歷史性的辯論而在其政治性的問題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於日本政府和媒體的質疑,也作了十分政治性的回答,她表示:「琉球和沖繩的歷史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並強調:「釣魚台從來就不是琉球或沖繩的一部分」。
二、要考慮琉球人民的意見
張先生在《琉球再議,議什麼》的解釋文中,列舉了四點再議的含義。其中的前三點,再次論證了從1870年以來大國間,尤其是日本軍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之間,如何為了自己國益翻弄擺佈琉球命運的歷史。這種歷史的進一步研究有其必要,也有其急迫性;不但可打開國人的視野,深化認識,更可在複雜的東海政治和東亞政治中掌握歷史論述的話語權。雖然,這種歷史論述在琉球已汗牛充棟。
至於第四點,張先生特別提到要「考慮琉球人民的意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琉球人民」對該論文的意見如何吧!
三、來自琉球媒體的批評
琉球對該論文的反應十分複雜。有嚴厲的批評,但也有表示同感的;總體來看,還是批評的居多。
5月12日的《琉球新報》社論,以《歷史的恣意曲解》為題,批評道:毫無疑問,該文的目的是瞄準釣魚台問題並以此動搖日本;但也不得不指出,該文有用歷史恣意曲解的問題。的確,琉球曾在中國的冊封體制下,這是歷史事實,但兩國是朝貢關係並非屬國關係。該社論也客觀地表示:如果冷靜去讀也不難發現,該文並沒有主張中國對琉球領有主權;但是,它在挑動日本以煽動愛國心的目的是很清楚的。
最後,該社論也表明了對該文的同感,它說:就像該文所指出的,琉球的歷史步伐是複雜的;就像以「薩摩侵攻」或「琉球處分」為源頭的,琉球被迫於苦難的狀況今天仍然繼續著。現在,在反對普天間美軍機場遷移問題上或者反對美國配備魚鷹軍機的運動中,琉球要求實行民主主義,爭取自決權的機運正史無前例高漲。我們不要忘記,就是因為日本政府一直把琉球置於民主國家的門外,才會招致中國沒有必要的挑撥。
5月13日的《沖繩時報》社論,則以《招致誤解的言動要謹慎》為題,批評該文道:明清時代琉球與中國有冊封朝貢關係,這是歷史事實;在文化面琉球也的確深受中國影響;日本戰敗後,蔣介石統率的台灣曾提出琉球歸屬的問題,這也是事實;但是,這些「事實」與「琉球是中國的」的主張相隔千里。如果出現了要「收回琉球!」極端言論,那真是非常失禮的暴言。可惜,中國政府「默認」了這種言論,讓我們感覺到這個國家的危機。
該社論也指出,1880年清日兩國間進行的琉球「分島改約案」完全暴露了大國中心主義的心態。戰後琉球也在冷戰下受到美國軍事支配的翻弄;今天,琉球還是被迫站在以釣魚台為中心的中日對立和中美爭霸的最前線。顯然,中國突然出現琉球歸屬論的背景主要與釣魚台問題有關。中日兩國在領土問題和歷史認識上的對立,還有偏狹民族主義的不斷擴大,十分嚴重。希望不要再使問題複雜化;而應該嚴格慎防使雙方對立向上發展的活動。
《沖繩時報》採訪了考古學家安裡嗣淳先生(他在名片上印上自己取的漢名「孫中路」),他表示:「琉球土著都有中國姓氏」,他堅持要保持「曾經與中國和日本雙方都保持友好關係的琉球歷史和文化傳統」。至於,對與同在8日出爐的沖繩縣民意調查有89%的人對中國有負面印象,他表示:
「雖然縣民對現在的中國抱著批評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對中國都有歷史的親近感」,「就是這樣的琉球才可以成為中日兩國友好的前導車」。
做為日本國家官僚也是琉球人民長官的沖繩縣知事,對該文表達了不快的態度。他批評:這是「沒有見識至極」,完全沒有反駁的價值。
四、從「琉球民族獨立」來的發言
15日發起「琉球民族獨立研究學會」的靈魂人物,龍谷大學教授松島泰勝,正面評價了《人民日報》論文中「日本以暴力併吞琉球絕不能正當化」的觀點;也正面評價了該論文「把琉球問題從國際視野來看,有其正面意義」。但是,他也反駁該文說:「歷史上琉球和中國有朝貢關係,但不是屬國,雖然琉球對中國有微妙的感情,但琉球不是中國的,也不是日本的。」
當記者問他有日本右翼勢力指「學會」的成立與中國的輿論有「協調作戰」時,他回答:「我們琉球民族獨立的研究只是反對日本政府的活動,絕對沒有要與外國勾連起來。不過,我們認為中國現在不該提這樣的問題。當年琉球滅國時,中國都不管。琉球與中國應該是對等關係。中國專家現在提出這樣的問題,反而容易引起沖繩人的反感。」
他進一步表示:「這次是由於釣魚台爭議引起中國提出琉球問題。我認為,中日釣魚台紛爭主要的責任在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擅自把釣魚台進行『國有化』,惹得中國介入進來。而令琉球人最擔心的是,如果中日因此發生戰爭,受害最大的就是沖繩。我們主張將釣魚台問題重新擱置起來,對相關海域資源進行共同利用和開發。」
五、琉球人的認同特徵
從上述琉球人民的發言,我們可以進一步實際地理解琉球人民的感情,認識和認同的特點。
(一)他們再三強調,在歷史上,琉球是獨立王國;雖然與中國有朝貢關係但不是中國的屬國。因此,不要以過去的歷史過度引申到琉球是中國的。
(二)雖然,他們對於該論文指陳了琉球的辛酸歷史有同感,但這不是重點。琉球人民真正受到的壓迫是近現代國家的殖民壓迫和歧視。從受到舊日本帝國主義70年的殖民統治,並經歷了悲慘的沖繩戰,後來又受到美國帝國主義的軍事殖民統治;而現實的政治地位又受到日本的歧視性待遇。對此,琉球人民具體的反抗,表現在聲勢浩大的反美軍基地運動,最近,反日本歧視性待遇的運動也風起雲湧。因此,琉球人民現實矛盾的對象是美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但主要的,還是美國帝國主義。
(三)琉球人民普遍都想掙脫這種現實的壓迫──軍事殖民和政治歧視,但是主流的民意都傾向對日本政府爭取民主主義和自主決定權,亦即,爭取體制內的改革。主張琉球獨立的人雖然在增加,但還未成主流。
(四)現實上,琉球人民是日本國民的一份子,與任何一個日本國民有相同的認同和心理特徵;然而,另一方面更有要掙脫受歧視國民地位的強烈特殊心理。對琉球人民來說,在國家關係上中國仍然是外國,而且,還不是一個有正面形象的外國。這當然主要受到日本政府和壟斷媒體不斷發動的「中國威脅論」的影響。
(五)由於琉球是美軍基地之島,人民生活在釣魚台問題的中日交鋒以及中美爭霸的最前線,每天要面臨著戰爭的威脅陰影,當然對於任何一個有刺激局勢緊張的事物都會有警戒性的反應。
(六)來自一百多年來淒慘歷史的經驗,琉球人民對大國中心主義都很敏感,保持著高度的警戒。
(七)不管是琉球的主流媒體、政客學者或者琉球獨立運動,對於《人民日報》論文大都從政治角度進行評價;特別是,主張「琉球不是日本的,也不是中國的」的琉球獨立運動者,他們認為:「中國現在不該提這樣的問題,反而引起琉球人的反感」。
(八)在國家認同上琉球主流社會傾向日本,但是在民族認同上則傾向琉球本土認同。根據2007年的一次調查,在有關身份認同上,有四成受訪者認同自己是「沖繩人」,二成半認同「日本人」,三成則回答「既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全體贊同琉球獨立的只有二成,而反對的則高達六‧七成。在釣魚台歸屬問題的認知上,也與主流社會在國家認同傾向日本的情況基本一致。
六、「琉球獨立運動」簡介
琉球獨立運動又稱為沖繩獨立運動或琉球復國運動。從日本併吞琉球王國後,琉球的獨立復國運動就從不間斷。最早在1879年,琉球國遭日本併吞後有八百多名不甘屈服的琉球志士秘密東渡中國,從事獨立復國運動,被稱為「脫清人」。1941年,就有琉球青年在琉球和台灣兩地成立「琉球青年同志會」,其宗旨是:「鼓吹革命,解放琉球,歸屬中國,並啟發琉球之民族思想,擊破日本之侵略政策」。戰後,該組織在1947年初改名「琉球革命同志會」,由赤嶺親助和喜友名嗣正共同領導,在琉台兩地積極展開琉球獨立運動,並尋求國民政府的協助。日本戰敗投降後,在美國統治下琉球人的「非日本人」思想復燃,希望在美國信託統治後建立獨立國家。同時琉球也出現了「庵美共產黨」、「沖繩共產黨」(後改名「沖繩人民黨」)的組織,但很快就受到美國的壓制。1958年,喜友名嗣正(漢名:蔡璋)結合琉球本土力量,與原社會黨黨魁成立了「琉球國民黨」主張「琉球自主獨立,並強調在美國支援下建設「新琉球」。
二戰結束後,琉球被美國接管,在軍事殖民下美軍的野蠻和傲慢令居民極度不滿,引發多次暴動。其中最激烈的一次發生在1970年12月20日,琉球中部的吳屋市(GOZA)。結果有70幾輛的美軍人車被燒燬,多名示威者死亡。以這次的吳屋暴動為契機,琉球人冀望脫離美國軍事殖民回歸日本的「復歸運動」一舉高漲起來,再加上美國與日本的秘密協商,促成了1972年美日私相授受的「沖繩返還協議」,把琉球「治權」交還日本,連同釣魚台治權也被美國「交給」了日本。但是,復歸日本後的琉球命運並沒有改變,只不過由美國單獨統治的軍事殖民地,換成美日共同統治的軍事殖民地。
當年「復歸日本運動」的旗手,原吳屋市市長大山朝常,在歷經復歸日本的幻滅後對日本這個「祖國」也斷了念,因而寫了一本書《沖繩獨立宣言》,斷言「日本是不應該回去的『祖國』」。
70年代初,野底土南與竹中勞等有識之士成立了「琉球獨立黨」,希望藉參政改變琉球被殖民化現狀。當時是唯一一個以琉球獨立為政綱的政黨,其三星天洋旗被視為「琉球共和國」國旗。然而,在琉球社會錯綜複雜的變化中,該黨一直沒有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2006年的沖繩縣事選舉中,代表該黨參選的黨魁屋良朝助,只得到6,220票,得票率只有0.93%。
七、「琉球民族獨立研究學會」的成立和迴響
在日本政府紀念沖繩復歸41週年的5月15日,由一些學者政治家和活動家成立了「琉球民族獨立學會」。參加的人數並不多,大約只有一百多人,但是它在琉球人之間引起的迴響卻不小。
《琉球新報》社論評論該「學會」時,一開頭便感歎道:「歷史的局面轉換了,不禁讓人有這種感覺,過去的獨立論只是被稱為在酒席間議論是非抒解鬱悶的『小酒店獨立論』,今天已堂堂進入了在學術的公共的言論空間公然議論的時代」。「學會的成立趣旨書談到:『日本人一向以犧牲琉球來繼續享受和平與繁榮,如果這樣下去,琉球民族也被迫繼續生活在戰爭的威脅中,一直到後代子孫都無法和平地生存』,這種危機不就是大多數琉球人共有的意識嗎?」
該「學會」也指出,從1879年日本併吞琉球一直到今天,琉球成為日本以及美國的殖民地,成為日美兩政府歧視、搾取和支配的對象。
社論怨歎道:「從1879年的『琉球處分』以降,沖繩一直被當作佔大多數的日本國民利益的『材料』。在1945年的沖繩戰中琉球被當作犧牲棋。1952年在日本『恢復主權』的時候,琉球被當作交換物送給了美國。在占國土面積只不過0.6%的沖繩,強塞了74%的美軍基地,今後也只會繼續塞給沖繩。去年,美軍強行在沖繩部署了魚鷹垂直起降運輸機時,全沖繩的公職人員從縣知事到各市村町長以及議會民意代表,都群起參加了反對集會,但是,日本政府還是承認了美軍的作為。」
另外一篇的社論特別指出了:在追究日美「殖民地政策」的不正當性以及爭取拿回琉球自主權的機運高漲的今天,由年輕研究家組成了「琉球民族獨立研究會」,有重大意義。雖然「獨立」並不必然是沖繩縣民的多數意見,然而,大家在悲歎著傷害人間尊嚴的這個國家的時候,「復歸日本是對的嗎?」「為了拿回自主決定權只有獨立一途!」像這樣的意見在各地也多了起來。縣民在憤懣中、深深的煩惱中、悲傷中。對日本來說,沖繩到底是什麼?
據悉,該「學會」將廣泛吸收琉球人民入會,朝向逐漸發展成一個地方政黨,並計劃向聯合國「脫離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申請獨立。
琉球出身的日本社民黨國家對策委員會委員長、眾議院議員的昭屋德寬公開表示支持該會。他在部落格上發表「終於要從大和走向獨立了」的文章,表示:「沖繩還是獨立的好」;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明治以來的近現代史中,沖繩總是受到當政者的歧視,即使現在,沖繩人也沒有被看成日本國民。」在另外一篇部落格文《回歸日本41週年──沖繩的苦惱與憤怒》中他說:沖繩治權歸還日本41年來,沖繩人民的尊嚴和人權時刻遭受著日本和美國的踐踏。文中,他也嚴厲批評了日本極右翼政客橋下徹最近無恥的「慰安婦必要論」發言,他認為這是日本政客歧視沖繩民眾的本質表現。
八、幾點感想
經由上述對琉球問題各層面的梳理後,本文對張、李兩先生的「琉球問題再議」論有下面幾個感想:
(一)從19世紀中葉迄今,約略與中國鴉片戰爭相同的160幾年中,琉球處於兩大帝國主義的支配下。先是淪為日帝的第一個殖民地,成為日帝殖民統治的原型、侵略殖民台灣的第一站;戰後,一直在美帝國主義的軍事殖民統治下,再加上重歸日本的一個縣長達41年之久。這之間,琉球人民遭遇過淒慘的大國間的戰禍和多重的擺弄和壓迫,社會變遷巨大,社會心裡也十分複雜而敏感。何況,今天琉球處在日本高度資本主義化的邊緣,也深受全球化、資訊化的影響。19世紀的苦難歷史離開一般琉球人民的現實生活已很遙遠;現在,現實上琉球人民面臨的共同苦惱和矛盾,就是美國的軍事殖民和日本的歧視政策。因此,我們務必要冷靜地、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面對琉球的這個現實,站在琉球人民利益和立場來談琉球的事。
(二)簡單地以琉球的19世紀歷史就直接聯繫到今天高度政治化的「再議琉球」問題,不但對琉球人民難有說服力,甚至受到排斥。因為,現在琉球人民的苦惱和關心焦點並不在這裡。
(三)如果想以問題來反擊日本的「釣魚台主權歸屬沖繩」論,恐怕會得不償失;從日本政府得分不多,卻失去琉球人民好感。「琉球問題」作為學術的歷史研究和爭論可以,但是如果帶有太大的政治色彩,就必須嚴肅地考慮政治後果。跨過琉球人民的頭直接向日本議論琉球問題,琉球人民心裡是什麼滋味?這在上述的討論中已很明白。
(四)把琉球歷史的問題作為歷史批判,爭歷史話語權是必要的;但是歷史問題有歷史問題的領域,它充其量只是文化戰線的一翼,如果要跳到現實政治,有必要配合長遠的戰略觀照。
(五)琉球問題也好,特別是釣魚台問題,表面上是中日之爭,事實上,本質上,是美國的軍事佔領和美國在東亞的霸權問題。不但要向日本討公道,更要向美國討公道。議論琉球問題時絕對不可迴避美國霸權的存在。如果不實事求是地面對美國霸權問題,就不可有說服力地討論釣魚台或琉球問題。
(六)要站在琉球人民的立場,更具體地理解琉球人民的心裡,要瞭解他們的矛盾、苦惱和希望在那裡?就像張先生主張「要考慮琉球人民的意見」一樣,先考慮並尊重琉球人民的想法,再開始議論「琉球問題」吧!
不管是為了釣魚台問題或是為了中國在東亞與美國的博弈,當前最重要的是,站在琉球人民的立場,團結和支持琉球人民的反美軍基地運動和爭取自決運動,多交朋友,而不是陷在主權歸屬問題中。◆
社論
國際
國防外交
釣魚台與琉球
台灣事情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