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積極的和平主義」實為右翼軍國強兵策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下旬趁參加聯合國大會之便,25日(台北時間26日)連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演講,推銷其「安倍經濟學」;智庫「哈德森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講,揭示其透過變更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而實現「積極的和平主義」的新理想,或許是有內閣高支持率、自民黨內穩定和可能長期執政,安倍語多自信和挑釁,而日本媒體評量也認為經濟復興獲得美方的好感,如變更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以擴大自衛隊的角色,可替為削減國防預算所苦的歐巴馬政府抑制國防支出,相信美國也會很期待。然而,日本經濟在出口額、股票雖大幅增長,但在量化寬鬆、日圓劇貶的情況下,進口額也飆升,特別是石油、液化天然氣等的能源成本,遂創下到今年10月持續16個月的貿易逆差,「安倍經濟學」的前景尚待觀察;至於以變更集體自衛權來達成「積極的和平主義」,要是跳脫那完全只顧美日關係的狹隘框框,並環視這幾個月安倍政府密集從制度面、裝備面強化軍事體制的作法,就東亞鄰國的立場,恐怕就更讓人疑慮了。

安倍2006年第一次當首相時,就擺明想動集體自衛權,這次重掌政權後,馬上捲土重來,且欲變更的幅度越來越大。6月27日,安倍在首相官邸會見前日本駐泰大使岡崎久彥,強烈表達「絕對一定要」修改政府對集體自衛權的解釋。岡崎久彥是安保法制懇裡的成員,也是著名反中、挺台獨的大將。安倍還對岡崎詳細說明未來的步驟。

保守派匯聚安保法制懇

7月27日安倍訪問菲律賓,會見阿奎諾總統;26日在新加坡與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談;8月21日在首相官邸接見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2008年總統參選人麥肯等場合都有說明變更集體自衛權解釋的方針。今年5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葛裡勒特(Jonathan W. Greenert)在華府演講時表示「美軍與自衛隊相互保衛國家,會構思航空母艦艦隊與海上自衛隊的共同作業(作戰)」。安倍甚受鼓舞,急著拿集體自衛權向美國輸誠。

安倍為了變更集體自衛權解釋,第一次擔任首相時的2007年4月成立一體制外的諮詢機構「關於重建安全保障法律基礎的懇談會(簡稱安保法制懇)」,五個月後安倍匆匆下台,2008年安保法制懇向繼任首相福田康夫提出報告,列了4種「灰色地帶」的狀況:1.美日在公海上共同「訓練」等,美國軍艦遭到攻擊時,自衛隊的船艦進行反擊;2.可能飛向美國的彈道飛彈,日本以飛彈防禦系統擊毀;3.在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等情況下,他國部隊受到攻擊時,自衛隊趕赴現場進行反擊(驅離戒護);4.在執行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時,自衛隊擔任外國部隊的後方支援等是可變更的事項。但未被福田首相接受,安保法制懇自行解散。

安倍再次執政,幾乎原班人馬再次集結,成員有: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巖間陽子(國際政治學)、前駐泰大使、岡崎研究所理事長岡崎久彥、JR東海旅客鐵道株式會社會長葛西敬之、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兼代主席、日本政治外交史)、大阪大學教授阪元一哉(國際政治學)、防衛大學名譽教授佐瀨昌盛(國際關係論)、世界和平研究所理事長、前防衛事務次官佐籐謙、東京大學教授兼副校長田中明彥(國際政治學、國際協力機構理事長)、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新任,國際政治學)、駒澤大學名譽教授西修(比較憲法)、前統合幕僚會議議長(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軍事評論家)西元徹也、慶應大學教授細谷雄一(新任,國際政治學)、上智大學教授村瀨信也(國際法),安保法制懇主席為國際海洋法院院長、前駐美大使柳井俊二。大多數都是保守、右翼型的學者及出身軍事體系。今年2月集會過一次,隔了七個月,9月17日再次舉行會議。就行使集體自衛權、集體安全保障,研議是否變更憲法解釋之外,也研議是否變更發動個別自衛權的憲法解釋。

研究議題範圍擴大

整理其議題,計有:1.集體自衛權——同盟國等遭武力攻擊,一起防衛的權力。要不要更改現政府「保有但不能行使」的解釋?2.是否一體行使武力——自衛隊即使進行貢獻國際,補給彈藥等被視為跟他國行使武力是一體的活動,目前是不可以的。憲法解釋要不要改?3.參與集體安全——允不允許自衛隊參與可動用武力的聯合國部隊或多國部隊?4.參加PKO五原則——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PKO)的自衛隊員,可否擴大使用武器的範圍?5.小規模的自衛權——離島被佔領等但未遭到武力攻擊程度的侵害,自衛隊如何因應?6.出動防衛前的共同防禦——政府決定出動防衛之前,自衛隊和美軍是否擬訂因應攻擊的快速反應態勢?7.為營救日本國民而發動自衛權——為解救在國外捲入戰亂等的日本人士,可否出動自衛隊?8.網路攻擊——遭網路攻擊,在自衛權的範圍內,自衛隊可否發動反擊?

很明顯的,現在安保法制懇以「東亞的安全環境比五年前嚴峻」為由,研議的事例大幅擴大,不光是集體自衛權,還加上運輸能源重要海上航道的去除水雷、參與可動用武力的聯合國部隊或多國部隊,連個別自衛權,如:解救在國外捲入戰亂等的日本國民而出動自衛隊;離島被武裝漁民佔領等但未遭到武力攻擊的程度,自衛隊的因應;認定網路攻擊也是一種新威脅,未來的戰爭,有可能開始於使軍隊的武器、基地無法運作,因此基於自衛權,討論要不要進行網路反擊。

傳媒幫腔引導輿論

北岡伸一代主席在安保法制懇會議結束,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個別自衛權等也積極納入討論」。安保法制懇研議的事項,除了憲法解釋,就自衛隊法、PKO協力法、周邊事態法等相關法律,都會提修改建議。預定年底提出報告,再由安倍判斷、決定是否變更憲法解釋。

保守媒體如《讀賣新聞》則連番發表「沒有集體自衛權,日本的防衛政策存在弊病」之類的議論,因為:日本自衛隊不能參與具有戰鬥性質的掃雷活動、不能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的共同訓練,即使發生對日本的和平與安全有重要影響的「周邊事態」,日本連護衛美軍在海上的運輸艦都不行,藉用美方人士抱怨之言,「保護日本人,日本卻不能幫忙,這樣的話,不滿是會爆發的」。10月26日刊登前美國國務院日本事務部長梅爾(Kevin K. Maher,當過駐沖繩總領事、駐日公使,娶日籍妻子)受訪催促日本加速變更集體自衛權憲法解釋的發言,美國在「美日開始協商彈道飛彈防禦時」,就認為日本必須行使集體自衛權;「眼前應正視來自中國的威脅。日本要提升獨自的防衛能力,美日一起動作,強化防衛能力、嚇阻力最有效。現在雖然共同分享神盾艦、潛艦、F-35戰鬥機等的資訊情報,但在理應一起行動時,還持續解釋沒有對日本攻擊,自衛隊什麼都不能做的話,阻礙就大了」、「中國不僅是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也目標琉球群島。因之,也會進入駐有美軍的沖繩,對美國形成威脅。……」。

自衛隊法規定,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根據集體自衛權(現在的解釋),沒有設定保衛同盟國,因此必須修法。實際上,部隊運用,和美軍等共同行動的演習也不行。防衛省官員表示,「不是變更憲法解釋就完了。還要調整自衛隊跟別國軍隊合作的各種運作,頗花時間的」。保守媒體很努力引導輿論偏向允許變更關於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

國內外有三大阻礙

迄今,安倍的此一意圖還有「阻礙」。首先是掌管解釋權的內閣法制局的態度。外務省向來跟內閣法制局水火不容。因為對謀求貢獻國際、周邊事態上自衛隊能積極參與的外務省,內閣法制局向來以憲法解釋為由,表示慎重的態度。內閣法制局的業務是:1.就法律問題,向閣員陳述意見,2.審查政府的法令案、條約案。可說是「內閣的法律顧問」、「法律的守護者」。法制局長官(局長)是屬特殊職的國家公務員,由內閣任命,過去慣例都限來自法務省、大藏省、通商產業省等其他省且曾在法制局歷練過解釋憲法的高級官員,獨缺來自外務省的官員。內閣法制局人員不到80人,但全是精選自各省廳的法律專家。今年8月,安倍趁內閣法制局長官山本庸幸卸任,特別秘密調任一向跟安倍沆瀣一氣、未曾在法制局歷練過的日本駐法國大使、有「國際法先生」稱號的小松一郎「深入敵境」,空降為內閣法制局長官,為的就是要壓制、擺平法制局裡的眾多法律專家,使之認可變更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這得看小松有無此能耐,他必須先掌握法制局裡的人心。

另一是,與自民黨組成執政聯盟的公明黨,包括黨代表(主席)山口那津男及該黨七成的支持者都對變更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表示質疑,認為應冷靜、慎重。自民黨瞭解公明黨的立場,發動綿密的「溝通」、「懇談」,就是想說服公明黨讓步、改變。國防安全政策是「自、公聯合政府」唯一的「弱點」。公明黨是較傾向和平的政黨,肯定個別自衛權,可是否定集體自衛權(顧慮日本會捲入戰爭)。外務省官員判斷,「如果能使內閣法制局接受的話,公明黨理應也不會拒絕了」。

最後一道「阻礙」是「鄰國的理解」,安倍一再對東協國家(ASEAN)下功夫,但只有菲律賓有點成效。至於中國大陸、韓國都認為變更集體自衛權是日本的右傾化。

安保戰略懇也找體制外策士

日本年底要制定新的「防衛計畫大綱」,預定明年修改「美日防衛協力(合作)指針」,自民黨有人基於會大幅影響自衛隊的裝備、編組,而主張應盡快決定變更憲法解釋。然而,正因變更憲法解釋是重大問題,處理失當,一定會傷害政府。安倍身邊的人,也在為下決定的時機點進行拔河。

安倍有一偏好——在安全、戰略政策上如想做大的改變,很喜歡從體制外找一批所謂有識之士而實際是和他臭味相投的人組個會擬建議,接著就要求政府部門照著做。安倍為了制定可作為外交、經濟、國防安全政策蓋括性指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9月12日又另成立一個「關於安全保障與防衛力的懇談會」(簡稱安保戰略懇),並召開首次會議。成員有: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兼主席)、前日本駐英國大使海老原紳、前統合幕僚長(前參謀總長)折木良一、前防衛事務次官中江公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中西輝政、東京財團資深(高級)研究員福島安紀子、慶應大學教授細谷雄一、內閣官房參與(參事、顧問)谷內正太郎。其特色跟安保法制懇一樣,多為著名保守、右翼型人士。

日本今秋的臨時國會會通過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國家安全會議,即日本版的NSC)的法案,NSC則要在今年底公佈,作推動系統性政策的根據,且要反映在明年新的「防衛計畫大綱」裡。

以上的上層架構就已經夠露骨,然落實到下層佈局和執行,那就益發赤裸裸了。

自衛隊一元指揮作戰

現在「中國增強軍力」、「中國軍事現代化」、「中國目標海洋強國」、「北朝鮮發展核武、飛彈」幾乎成了日本變更防衛(軍事)機制、軍購、調動部署、強化裝備和美日同盟等一切動作的制式藉口。

由於要製作「防衛計畫大綱」,防衛省7月26日公佈的「關於檢討應有防衛力的中間報告」說明,為防衛西南島嶼,將研究充實、強化運輸力、水陸兩棲部隊,要讓陸上自衛隊具有像海軍陸戰隊那樣的登陸作戰能力;引進可提升預警、監視能力的「高高空滯留無人飛機」——「全球之鷹」。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同一天在記者會上,更說為了「防衛」,應該研究「要擁有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此前,在美日安保體制下,擔負攻擊敵人基地任務的是美軍,現在日本想調整角色,巧妙地移開美國這尊大石頭,自己來進行攻擊了。

8月上旬,媒體稱防衛省將修改「有事(發生戰爭)」等緊急狀況時自衛隊的作業體制,其理由為「應付中國進出海洋、北朝鮮開發核武、飛彈等日本安全急迫,自衛隊必須對緊急事態快速處理」,目前自衛隊調動部隊,是運用企劃局和統合幕僚監部(聯合參謀部)各自向防衛相提議,兩個組織的角色重複,遇緊急情況時,部隊調動、部署會混亂,因此,運用企劃局的機能移交給統合幕僚監部,統幕則設副官,由文官擔任,負責國會答詢、與其他部局連絡協調、與外國談判,而作戰等軍事行動由自衛隊正規軍一元運作,從2015年起實施。

《讀賣新聞》8月10日披露,內閣官房(內閣秘書處)自8月22日,防衛省情報本部的情報官長島純空將補(少將)調任配屬在內閣官房裡,這是戰後內閣官房首次任用制服組(正規自衛隊、軍人)的官員。長島純空出身航空自衛隊,擔任內閣安全保障、危機管理室的審議官。藉詞仍是「中國進出海洋」、北朝鮮開發……,嚴峻的安全環境,目的在強化危機管理體制。

大幅增添美制裝備

8月28日日媒報導,海上保安廳為強化「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周圍的「領海警備體制」,明年度的預算擬編列新建10艘大型和中型的巡邏船110億日圓。該廳駐那霸市的第11管區海上保安本部計畫部署12艘大型巡邏船為「尖閣專屬部隊」,2015年度年底前部署兩艘可搭載直升機的巡邏船。

由於美國的MV-22魚鷹式運輸機問題多、經常出狀況,美軍希望派駐琉球(沖繩),但沖繩縣知事(縣長)仲井真弘多及當地居民都反對,奇怪的是,日本政府協調成效欠佳,現在居然反過來,為了「提高自衛隊的機動力,增強離島防衛」,打算2015年自己也引進魚鷹式運輸機。也就是說,2015年日本會一口氣引進「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和魚鷹式運輸機(2014年度各編調查研究預算兩億日圓)。「全球之鷹」主要部署在青森縣的美軍三澤基地,由美國空軍和航空自衛隊共同執行警戒監視任務。

日本大買美國制軍事裝備,自是又肥了美國軍火商。美國雖喊「重視亞洲」,卻因自身的財務問題而削減國防預算,日本欲擴大自衛隊的任務角色,填補美國霸權的缺口。

8月底日本防衛省宣佈,明(2014)年陸上自衛隊將首次參加美國主導、在夏威夷外海舉行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勿庸贅言,這又是為了落實侵佔釣魚台列嶼,目的在增強陸上自衛隊防衛離島的能力。「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兩年舉行一次、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演習,主要是應付來自潛艇、飛機的攻擊、發射飛彈等的戰術訓練。過去,日本礙於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制約,沒有參與多國籍部隊的共同訓練,近年是海上自衛隊參加救難訓練,如今,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制約即將解開,日本就急著要陸上自衛隊繼今年6月在美國聖地牙哥學習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訓練(含拂曉閃電戰)之後,繼續利用「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演練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搭檔、從海上自衛隊的運輸艦出動、水陸兩棲車輛登陸等。

日本像備戰中的軍事大國

美國歐巴馬總統的領導能力似乎開始下滑,敘利亞問題的主導權被主張外交斡旋、和平解決的俄國搶去;其國內則因財政吃緊,執政的民主黨和在野的共和黨惡鬥,政府接連遇上「自動減支」、「財政懸崖」、「聯邦政府部分關門」等麻煩,造成10月7、8兩日在印尼峇裡島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9、10兩天在汶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召開的東協(ASEAN)峰會及10+1、10+3峰會,日本期待可借光的歐巴馬都缺席(相對的,大陸的習近平、李克強則分別與會且多有表現),另一方面,美國也在大幅削減軍費,裁減陸軍、海軍陸戰隊的兵員及諸多軍種的裝備等,已有日本評論喻大舉裁軍的美國不能打仗益發明顯了,質疑歐巴馬是否連跟欲「崛起的日本」合作,以對付中國的勁兒都沒了。面對美國的縮減軍備,作為盟國的日本究竟是改變過去利用美國狐假虎威的惡習,回歸和平之路,抑或更加強兵、軍國化,躍躍欲取代美國留下的空缺?目前看來,日本選擇的是後者。

美國尖端、超級的航空母艦福特號11月9日下水,維持如此強大驚人的遠洋攻擊武力(據傳未來將建10艘以上),日本不說,專事強調美國裁軍的消息,日本是何居心?

安倍高舉「積極的和平主義」旗幟,表示日本將對亞洲甚至世界的和平與安定,做出比過去更積極的貢獻。不過,他的作法竟是從猶如槍枝上子彈、開保險的變更憲法對集體自衛權的解釋為開端!一旦有新解釋,日本為了幫助美國甚至本身就可行使武力,這豈是和平之道?再者,日本強化軍事同盟怎麼會有益於和平?可知,儘管安倍滿口和平,但實際行動卻是矛盾的、反其道而行的。

中國經濟起飛後當然應軍事現代化,更新從前被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在內所取笑的落後裝備,同時也該向海洋發展,畢竟美日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從19世紀就獨享海洋資源逾一百多年了,豈可繼續自私地竭澤而漁?可是,日本對中國向海洋發展歇斯底里地反應,不啻正反襯出:1.日本一直就想將中國悶在黃海到南海的日本西側,不讓中國邁向大洋;2.日本跟美國默默地分享西太平洋的霸權,而當中國出入該海域,日本便頓感不習慣,屢屢誇大宣揚「中國威脅」。如果仔細觀察日本近來一連串的「強兵策」,恐怕非但「和平國家」沒了蹤影,可能更活像個備戰中的軍事大國呢。◆